掩映在叢林中的天堂,Angkor—5—柬埔寨之暹粒,向往中的5粒玉米塔(上)——2010年7月21日

作者: 僵豆子

導讀掩映在叢林中的天堂,Angkor—5—柬埔寨之暹粒,向往中的5粒玉米塔(上)——2010年7月21日 今天早上5點就要出發,因為要看吳哥寺的日出,昨晚rady特別說,不要遲到哦,好吧,我非常盡力不拖沓—— 5點准時出發,6點已經呆在我最愛的5粒玉米塔前看日出了。 柬埔寨的國旗、簽證上面就是吳哥寺的玉米塔,最佳角度是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日落。只有這個方向能有完整的5粒 ...

掩映在叢林中的天堂,Angkor—5—柬埔寨之暹粒,向往中的5粒玉米塔(上)——2010年7月21日

今天早上5點就要出發,因為要看吳哥寺的日出,昨晚rady特別說,不要遲到哦,好吧,我非常盡力不拖沓——

5點准時出發,6點已經呆在我最愛的5粒玉米塔前看日出了。

柬埔寨的國旗、簽證上面就是吳哥寺的玉米塔,最佳角度是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日落。只有這個方向能有完整的5粒玉米塔,還必須在前面的水池裡有完整的倒影。

看看我身邊拍日出的人吧,長槍大炮是正常,我這種卡片是奢侈。滑稽的是,就在我後面,一個大叔,先是煞有其事的取出非常專業的三腳架,比rock上次買的那個還要專業的那種,等了半天,從專業攝像包中挖出一個和我差不多的卡片,按在架子上,我差點崩潰的伐———牛人原來指的是他————照片中就切掉這位的形像了。

雲層比較厚,隱約能看見紅日的光輝。

移動位置後,沒有了5粒玉米,嗚嗚——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現實版教材——

水中的倒影實在漂亮,只有這個時候,會想有個單反該多好,天上雲層的感覺會更加豐富一點————

吳哥寺被日光印成輝煌的金色。

狗狗拽吧,窩在這裡不要太愜意哦。

6:30~6:40,豆蔻寺,Prasat Kravan。

位於吳哥寺以東, 建造於10世紀,屬於印度教。寺院非常小,看我晃悠的時間就知道了。

五座一字排開的磚結構寺塔。20世紀初重新修復過,仔細看可以發現有些磚上有“CA”字樣,這些磚是後補上去的。這些塔的結構與眾不同,因為它不是由皇室修建的。最大的中心塔內牆上刻有毗濕奴的畫像,後牆上八臂毗濕奴表現出他的神性,走上3級巨大的台階,左面的牆上描繪了他再生的場面,右邊牆上的毗濕奴騎著揭路茶,塔內最北邊的浮雕刻畫了毗濕奴的妻子拉克什米Lakshmi的形像。

這裡有一些浮雕,是巨幅毗濕奴和他的妻子拉克什米雕像以及毗濕奴變作侏儒與魔王戰鬥拯救世界的宗教故事浮雕。

闊步神:侏儒華瑪那Vamana是毗濕奴最喜愛的化身之一,他曾變成華瑪那後將世界從魔王巴利手中收回,華瑪那優雅的向魔王索要一塊土地來冥想,他告訴魔王這塊土地不需要太大,輕松3步走完就可以,魔王同意了,不料竟會看到華瑪那變成巨人,3個大跨步就走完了全世界,豆蔻寺就描繪了這個故事,毗濕奴有時候也被稱為闊步神。

6:42~7:30, 班迭哥迪,Banteay Kdei

建造年代於12-13世紀,屬於佛教建築。

中央寺塔及長廊都已坍塌。四門上都飾有神鳥伽魯達浮雕,門上方也有四面佛雕像。這座建築物由於施工倉促,許多地方近乎於廢墟,這裡非常清靜。

初生的紅日,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映在細沙的地上,陽光將岩石打上了炫目的金色。

進門的地方是四面佛的形像。

七頭蛇Naga。

藏經閣部分

如果沒有這些繩索,塔是不是已經坍塌了耶??

建築物已經傾斜。

幾乎坍塌的地方,很危險的。

砂岩,用於雕刻造像。

7:42~8:12,比粒寺,

路上我一直在說,兔子困死了,是啊早上5點就出門了,現在真困。

rady不聲不響的,拿出熱氣騰騰的香蕉葉烤飯團請我吃,呵呵,當地特色的——

剝掉外面的香蕉葉,飯團被烤得金黃酥脆,飯團裡面包裹著一段香蕉,呵呵,香香的甜甜的,以至於一個早上手上都是香蕉葉的香味道。

比粒寺,Pre Rup。

建造年代於10世紀,屬於印度教寺廟,供奉著濕婆大神。

比粒寺的寺廟山是一座三層的金字塔形建築,頂層有五座蓮花塔,磚結構的聖殿表層也曾經裝飾著石膏浮雕,寶塔的門楣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

比粒寺,是用來舉行國王火葬儀式的廟宇,又稱變身塔。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塔身上有很多小孔,據說曾經填滿寶石。

比粒寺的意思是旋轉的身體,是指一種傳統火葬的方式,屍體的輪廓在灰燼中顯現出來,最初是一個方向,接著又變成另一個方向。

聲明啊,這個可沒有PS過,拍出來天空和建築的接縫就是這樣的,不是後期修片的,說我過曝也好說我技術不靈光也好,額,還蠻好看的吧————

這裡的台階非常陡峭,而且磨損嚴重。攀登時務必踩穩、扶住扶手,前後保持一點距離,尤其如果想在這裡看日落的話,需要特別小心。

有仙氣的石獅子,在吞雲吐霧——

兔子頭的帽子也來摻和一下吧——

8:15~8:40,東梅奔,East Mebon

建造於10世紀中期公元952年。

東梅奔是為了重建吳哥王朝而建,建造結構上與比粒寺非常相似,兩者在建造時間上不到20年。

瀕臨崩塌的建築物。

牆壁上只留下這些空洞,原本用來穩固表面的石膏板或者裝飾寶石之類的。

東梅奔的台階四角上有與真像大小相同的大像雕塑,源自於印度神話,4只大像分立四方,用巨大的齒將宇宙支撐起來。東方伊羅娑婆大像、西方瓦馬納大像、北方娑婆拔摩大像、南方馬哈帕德大像。

是不是很Q的?雖然還穿著戰甲,但是,好可愛啊————

8:45~9:10,塔遜,Ta Som。

建造於12世紀下半葉,屬於佛教建築。

塔遜意為Som的祖先之寺。是一個很小的寺廟,四周被無花果樹環抱,建築和雕塑藝術都不突出。

塔遜是國王為常勝將軍修建的,常勝將軍塔遜的骨灰安葬在此。

西門完全被一棵巨大的樹包裹,好像一個樹洞一般,算是一個小小的奇觀,也是游人最喜愛的留影地點之一。

出了塔遜,繼續啃椰子,0.75$,今天陽光燦爛,都不下雨,這些古跡石像上面的苔蘚都 干掉了,要是有點雨水,拍出來那種潮乎乎、綠油油的感覺就完美了。

實在很想睡覺了,rady又把我趕到了蟠龍水池,嗚嗚,兔子頭困了——

9:20~9:45,蟠龍水池(或者是龍蟠水池),Neak Pean

建造於2世紀下半葉,屬於佛教建築,中央供奉觀音。

由一大四小五個水池構成,中央大水池邊長70米,池中有一座山形小寺。小池中分別有像、馬、獅、人四座噴泉。

龍蟠水池像征著佛教教義中四大河流之源“無熱池”,它的水被認為具有治病消災、洗去罪惡的功效。此景點僅余此一水池,30分鐘即可轉完,但還是挺有特色

建於12世紀末的佛教寺廟,是阇耶跋摩7世的傑作,在中央水池的中心有一座圓形的小島,小島周圍盤著2條七頭蛇,尾部相互纏繞,這也是寺廟名字的由來。

在中心島周圍的水池裡曾經有4座雕像,如今只有一座被保留了下來,這座雕像造型奇特,長著馬身人腿,傳說觀世音菩薩曾經化身飛馬從一座食屍鬼的島嶼上救出了一群遭遇海難的人,仿造這座雕像雕刻的美麗復制品現在裝飾在暹粒機場的大廳。

水從中心水池經由裝飾性噴管流入外圍的4座水池,分別呈像頭、馬頭、獅子頭和人頭的形狀,這些水池曾經用來進行宗教的洗禮儀式。

9:50~10:40,聖劍寺,

建造於12世紀,屬於佛教建築。

寺名來源於阇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吳哥城時曾在此居住,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是寺僧居住和學習的地方,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

寺廟面積比較大,可以由西門入、東門出,rady說在東門等我,我開玩笑的問他,如果又迷路了怎麼辦?他又笑得很燦爛,我會來救你的,放心去吧。

聖劍寺的特色就是東北角的二層石造建築物。風格完全不同於其它建築的堆砌.如同希腊的古代神殿.

聖劍寺是吳哥最大的神廟之一,這裡有錯綜復雜的拱形長廊,精美的雕刻作品和長滿青苔的巨石,與塔布隆寺形成了完美的對應。

寺廟的中央聖殿建於公元1191年,原來在東側的院子有一塊石碑,記載了聖劍寺作為拜神和學習中心的功能,這座寺廟供奉供奉了515位神,一年之中,18個主要節日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聖劍寺占地面積很大,寺廟本身就位於一座700*800米的長方形圍牆之內,四條走道通向寺廟的各個大門,大門上雕刻了乳海翻騰的場景,許多畫面現在已經被磨損了。四條拱狀長廊以中央聖殿為中心向東西南北4個方向延伸。

聖劍寺內部的牆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如今有許多精美的浮雕都保存了下來,其中包括智者和仙女雕像。

Q版迦魯達,中國稱為大鵬金翅鳥,傳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轉世。

左邊是舞蹈的濕婆。

見到鳳凰花。

上集結束——————————————————————————————————

照片在http://916682107.qzone.***,攜程貼圖總是讓我很郁悶的。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