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橄欖壩傣族園

作者: 沙僧的孤獨

導讀我們從中科院植物園出來,往西到橄欖壩傣族園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景區門口掛著收費項目,林林總總一列下來好像要200多元,統票190元,至於包括游覽哪些項目,當下大家誰也沒看清。 據網絡介紹,橄欖壩與猛罕同指一個地方。在傣語中,“猛”是地方的意思,亦是過去土司制下的行政區單位;“罕”是卷起之意。猛罕即卷起來的壩子。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傳教時, ...

我們從中科院植物園出來,往西到橄欖壩傣族園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景區門口掛著收費項目,林林總總一列下來好像要200多元,統票190元,至於包括游覽哪些項目,當下大家誰也沒看清。

據網絡介紹,橄欖壩與猛罕同指一個地方。在傣語中,“猛”是地方的意思,亦是過去土司制下的行政區單位;“罕”是卷起之意。猛罕即卷起來的壩子。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傳教時,當地百姓和教徒們將自織的土布鋪在地上相迎,讓其佛祖踩著白布而行。因布匹長度有限,路徑漫長,人們只好前面鋪後面卷,鋪了卷,卷了鋪,一直將佛祖迎進曼春滿。釋迦牟尼感動至極,便以群眾卷布之舉為該地命名,稱這片平坦的土地為猛罕。有人說,猛罕這地方的壩形如橄欖,故稱橄欖壩。有說,過去這裡橄欖樹多,便得名橄欖壩諸此等等。傣族園便由曼將、曼龍、曼乍、曼嘎、曼聽五個自然村寨組成,是西雙版納之魂,它是與猛侖植物園、野像谷相提並論的西雙版納三大旅游景點之一。

購完票,導游馬上帶我們坐上景區電瓶車第一站便是猛罕千年古佛寺,又稱曼春滿大佛寺。這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我告訴同行說,在這裡照相會讓人誤以為到了泰國。就像我們常說的海峽兩岸同根、同宗、同祖、同源一樣,西雙版納與泰國等周邊國家也素來有“山脈同緣、江河同流、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血脈關系,它為美麗的熱帶雨林風景增添了一些文化的氣息。我們依次轉了一圈,用相機做了記錄。回到賓館後,和賓館裡關於西雙版納宣傳冊比較,發現曼春滿大佛寺全景照沒能照好,原因有二,一是為了避開前景的小攤販礙眼,我們片子感覺不夠恢弘大氣,二是下午逆光拍攝,看來可能早上拍攝更好。當然我處理成方片,更談不上全景了。

第二站便是傣族園的歌舞劇場,也冠以“猛巴拉娜西歌”。劇場為來訪的客人表演豐富多彩的歌舞節目,向游人集中展示傣族傳統文化藝術和傣家女孩的迷人風姿,我們去的時候演出已經開始。讓我感到詫異的是現在圈錢的點子很多,演出將近尾聲,每個都貼著號碼的演員一排站在觀眾席面前,讓觀眾為自己喜歡的演員送小燈籠來評比演員之星,每個小燈籠100元錢,也有觀眾一下子買5個小燈籠。那麼多演員的演出,我都沒注意到誰的演技高,表演好,我想大多都是給容貌漂亮的演員。我真為那些沒獲得觀眾獎賞的演員感到難受,每天都在摧毀著自己的自尊心。

走出歌舞劇場就是百鳥園,算是第三站吧,範圍不大,還沒有我家套間大,種類不多,主要是太陽鳥。可能是私人承包的景點,和太陽鳥有償拍照。那太陽鳥晶瑩剔透,甚是漂亮,趁有游客拍照時,匆匆按下兩張就走。

第四站應該是重頭戲。繼續前走不遠就是萬人潑水廣場。景區在這裡推出的“天天歡度潑水節”的活動,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感受、體會到傣民族原汁原味的節慶文化。套票其他項目我沒記得,但潑水一項每人30元清楚。早知道大家都不潑的話,也不必浪費這百把兩百元錢。好歹動員兩位同伴下水濕身,我們也有個抓拍特寫具體目標。雖說標致男兒可不是傣族姑娘對手,沒幾回合便被潑的焦頭爛額,招架不住,雖然場面不是很熱鬧,但總算也潑了一身幸福水。

第五站又是一個什麼寺,關門了,我們在寺外拍拍,也拍拍塔包樹的景觀,還在樹蔭下每人殺了個椰子,吃個肚皮發脹,導游說全部行程結束。

我們說要看看村寨,找找我熟悉的電視連續劇《孽債》拍攝地,這個的孽債故事本身所折射出的是社會和時代,是一代人的背景。或許知青情結吧!導游帶我們坐上末班電瓶車到大門口附近,說她該下班了,你們自己去看吧!傣族園的傣族民居我們已經看不到竹樓了,用她們話說,現在是用木頭蓋的傣樓為第二代住房,有錢的還蓋了傣家風格的水泥別墅,稱之第三代。傣族園的精華在於傣家竹樓,這裡本擁有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傣家竹樓,但是傣族園的竹樓在被蠶食,傣家竹樓日益被“異化建築”所取代。這裡同樣存在農戶要求改善生活條件的願望與保護民族傳統文化之爭問題。就像09年我去黔東南的堂安侗寨面臨的問題一樣,火災後如何重建?這需要當地政府、傣族民眾與專家等思考怎樣尋找一個雙贏的結合點。

給我們開車的司機看見我們逛村寨,就掛個電話叫個傣女出來,就像新疆搞家訪一樣。傣女給我們帶上她的房屋,給我們介紹傣家習俗等,之後開始推銷銀器,好歹給買一小件,自覺能夠走的出來。

回來之後,發現傣族園還有項目我們沒有體驗過。諸如傣族民間音樂演示區,游客可以盡略的領略觀看葫蘆絲演奏、贊哈表演、巴烏獨奏、竹樓戀歌等生活情景;傣族手工藝展示,根據五個自然村寨的特點,各有側重開展織錦、傣首飾制作、榨糖、制陶、貝葉經的制作等民族工藝品的加工參觀。這些都是拍攝的好題材,也怪我們時間太短,行程太倉促。

更重要的是一個拍攝場景的失之交臂,明明知道傣族園緊靠素有“東方多瑙河”美稱的瀾滄江邊上。在通紅的夕照下,微風的吹拂著江面上泛著粼粼的波光,靚麗的傣家姑娘在江邊洗頭甩發的經典鏡頭就在這裡,可我們跟隨電瓶車,根本沒看到江邊,足讓我懊悔不已。還真需要寬裕時間,徒步旅行,才能識別橄欖壩傣族園的真面目。

有遺憾就有欲望,網絡流行的一句話“一日作客橄欖壩,夜夜夢回傣族園”,說不准啥時候我還會再來,哈!!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