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號
由於沒去陽關,我們下午三點就回到了敦煌市區。有時間當然要找好吃的,目標是敦煌最有名的達記驢肉黃面。沿著反彈琵琶像後的馬路直走,過兩個路口有個市場,達記就在市場門口。我不是很會吃面,對黃面不發表意見,達記的驢肉還是不錯的。我們兩人食量都不大,要了一份黃面,半斤驢肉,一個炒菜,46元。
敦煌另一個找吃的好地方是沙洲市場。沙洲市場聚集了很多小吃,當然最多的還是燒烤。這裡小吃不貴,飲料那些就很貴,王老吉買到8元一瓶。沙洲市場營業時間是早上十點到凌晨一兩點,晚上特別熱鬧。
在敦煌的幾天,我們在沙洲市場也嘗了幾樣:
雞湯小混沌,不吃辣的朋友可吃這個,味道一般。
叮叮炒面,酸酸辣辣的,個人覺得一般。
烤羊肉串,味道還可以,不過有點辣。
在敦煌的最後一天還吃了個瓦罐湯,料足,味道不錯!
杏皮水,當地土制的飲料,淡淡的酸甜味道,令不少網友念念不忘,不過個人覺得一般,比不上西安時喝的酸梅湯,各人口味吧。
當地三元的酸奶,沒見過的牌子,挺好的。
敦煌的特產水果是李廣杏,7月份是收獲期,我們當然沒吃到。敦煌由於日照充足,早晚溫差大,所以葡萄和瓜果也很好。這裡的無核白,就是以前我們說的珍珠葡萄,細細粒,但很脆很甜,非常推薦。哈密瓜,甜度和廣東吃到的差不多,但這裡的瓜皮很薄。
旅游出發之前,看了央視的紀錄大片《敦煌》,其中一集講了敦煌的舞蹈,那種優雅和嫵媚深深地吸引了我們。我們在敦煌的時間非常充裕,晚上尋思著看場表演。當地表演有不少,周師傅說《敦煌神女》比較好看。原價180,我們讓周師傅幫我們搞點優惠。於是周師傅CALL朋友幫忙,還將票送到我們賓館,價錢也讓我們比較滿意。周師傅說還是第一次有客人主動要看表演的。
《敦煌神女》晚上8點半在敦煌大劇場演出。敦煌大劇場就在反彈琵琶像背後的馬路上。當我們到達劇院時,門口已聚集了很多游客。6位漂亮的“古代美女”在迎客,還大大方方地擺POSE和游人合影,沒什麼架子。

這場演出以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畫故事為題材,主要表現了 “正義與邪惡”、“善良與殘暴”的鬥爭。
故事是這樣的: 神鹿仙子和黎民百姓沐浴著人間歡樂,突然一支惡箭射中了九色鹿仙,青年牧人將她相救,九色鹿仙對牧人產生了愛慕之情。數年後,神鹿仙子與牧人有了自己可愛的女兒鹿女。凶惡的火魔追捕神鹿仙子,他們殺人放火,為了不使百姓遭殃,神鹿仙子勇敢地撲向大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劫難之後牧人相思成疾臥床不起,鹿女思念母親,悲憤中發誓一定要找到能使大地復蘇、消滅火魔的法寶。鹿女和鄰居阿姐歷經艱辛,在尋寶途中遇見出行在絲綢之路上的西域一些國家的國王,他們感動鹿女的遭遇,慷慨地贈送寶瓶給鹿女並告訴她千峰山上萬年雪水可使萬物復蘇。歷盡千難萬險後鹿女終於取回了雪水回到家鄉,但是火魔又一次出現來搶奪寶瓶,爭鬥中、急迫下鹿女升到空中,把滴滴雪水灑向大地,神水用盡後又毅然刺破手腕讓鮮血流入瓶中再從空中灑向火魔。殷紅的鮮血化做朵朵雪蓮終將惡魔消滅,鹿女也倒在了這片養育她的大地上......人們把這段動人的故事刻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進行永遠的紀念,讓鹿仙和鹿女的精神萬代相傳,千古流芳。
《敦煌神女》以雜技為主,配合歌舞、音樂、魔術、雜技、武術等。
一開場,首先是有敦煌特色的舞蹈,還有飛天。

劇中出現很多民間的雜耍,例如吊鋼絲啦





有一幕是疊凳子,疊到很高

最後一幕,背景是金燦燦的佛窟,演員們擺起了千手觀音,很華麗。


觀看感想:有敦煌特色,布景華麗(特別是西域和最後佛窟那一幕),演員服飾比較漂亮,雜技很有趣味性,不錯。美中不足時舞蹈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