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湘西-梵淨山之旅

作者: 木之本萍

導讀10月12日 尋夢 列車 鳳凰,那個歷來為苗漢兩家必爭的、“五千居民、七千兵”的悲壯的邊城兵戰文化,“浪漫與嚴肅,美麗與殘忍,愛與怨交縛不可分”的邊城古鎮,充滿神秘和浪漫,誘惑著我踏上了南下西去的列車。 張家界的自然景觀和鳳凰的人文歷史一樣的吸引著我,對各類小吃的垂涎讓我在列車上急切的希望早些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 10月13日 尋夢 張家界 ...

10月12日 尋夢 列車
鳳凰,那個歷來為苗漢兩家必爭的、“五千居民、七千兵”的悲壯的邊城兵戰文化,“浪漫與嚴肅,美麗與殘忍,愛與怨交縛不可分”的邊城古鎮,充滿神秘和浪漫,誘惑著我踏上了南下西去的列車。
張家界的自然景觀和鳳凰的人文歷史一樣的吸引著我,對各類小吃的垂涎讓我在列車上急切的希望早些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
10月13日 尋夢 張家界
列車似乎是在奔向天邊,奔向光明,晨曦微露顯出晴好的天氣,這讓人感覺愉快。
用急迫的心走下列車,在火車站旁邊寄存行李後,買了一張地圖就打車趕往汽車站。遇到一個開心愛說的司機,一定要直接送我們去景區,圖個方便談妥價格後司機就調轉車頭往景區而去。出了市區,路邊站著為散客服務的導游,我們自然是沒有要。
路程比我想像中的長,到了景區買票留指紋進景區。第一眼的感覺沒有多少特別,所謂的大氧吧感覺也就是一公園而已,不時有所謂導游上來糾纏,我們自不去理他自往金鞭溪而行。
金鞭溪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在裡面自由游弋,她似乎沒有因河而源,沒有水庫的變化,溪水由樹根下,草根下,石頭下,岩石縫隙裡一滴滴滲透出來,無比的清澈一塵不染。溪長7.5公裡,沿溪的小道在蔭間穿梭,因為水份足又沿溪,空氣特別的濕潤清新、無比純淨,讓人吐出了滯留身體裡的所有濁氣,讓你從紅塵濁世走進清幽仙境。
世界重點保護的地質遺跡——張家界,因為特殊的地質背景,有著石英砂岩峰林的獨特地貌,有峽谷、岩柱峰林、峰牆、天生橋、天門等奇特景觀。金鞭溪兩邊有各樣的景點:母子峰,文星岩,金鞭岩,劈山救母,金龜探海等等,奇妙神似。
我們沿溪閑閑而走,路邊樹林裡竟有許多的野生猴子,想是早已經習慣了游客的來往,它自在那樹上樹下的逍遙快活。偶爾還安靜片刻任你拍照攝影。
到千裡相會後我們放棄水繞四門走亂竄坡往袁家界,途中買了傳說中的土豆串,不知道是期望值太高還是真的不太好吃,讓我有些乏味。開始爬號稱3000多級台階的亂竄坡,反正時間不急,看風景歇一陣再走一陣倒也不是太累。記不清在迷魂台還是哪裡附近有個照相的小亭子,喊著照相5元一張,雖然看著不是很好,但總是留個紀念便也拍了一張。那拍照的人又是一個怪異的人,也不要求你擺什麼POSS或調整姿勢自顧嘰嘰咕咕著就給拍好了,對他極普通的設備同樣嘰嘰咕咕的說自己是最好的攝影師有最好的設備。待到打印照片時卻說是10元一張,5元只是鑰匙扣,同時又用很強悍的態度卻說出很講理的話:你可以不要的,我不會讓你要的,我們做生意是很講理的。看著這個怪異有趣的人,自然不會不要了。
走過照相的小亭子,風景越來越美,3000多座砂岩岩峰挺立成一種奇觀,原始、野性、蒼涼、雄奇。各種植物覆蓋在山頭,更有頑強的生命自岩縫裡斜斜長出,不屈不撓。
張家界很美,美得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美得原始神秘沒有人工雕琢。
游玩天下第一橋正打算聯系定了住宿的土家驢友客棧,客棧主人陳彬恰在這個時候打了電話過來,指引我們坐環保大巴到一個叫‘丁香熔’的地方下車,他在那裡等我們。叫我們告訴司機,在那個有著美麗名字的地方下車後陳導果然已經走來接我們。大約走了7、8分鐘到了客棧。一個較寬敞的平地上幾棟平房,簡單樸素完全是普通農家,就是房子多些。門前有地,種著茄子等蔬菜。走進這個地方,大山裡的一個小角落,平時總說生活中到處充斥機器切割空氣的聲音,這裡靜穆得讓人一下子適應不過來,也可能因為海拔高的原因,感覺耳膜受到壓迫。
時間才下午2點多,可同行的那倆位因一夜火車沒有好好睡又在景區走了大半天是洗漱睡覺不肯動了,莉兒更是聲明明天都不再爬山。熱情的陳導提議我們去大觀台附近幾個景點游覽的計劃擱淺。我無奈的在門前小路上來回走,看那些母雞在咕咕叫著覓食。
5點多,主人家喊吃飯了,兩葷一素一湯,其實兩葷也只是兩小炒而已,但味道不錯,湯淡了些。想想這深山裡什麼都靠外面運進來也是不易,能吃到這樣的飯菜也算不錯了, 吃完飯在門口場地上站了一會就回房間休息了。
10月14日 尋夢 張家界
大觀台是張家界看日出的最佳點,腳步緊些的土家驢友客棧離大觀台只有10來分鐘的路程。說好了5:30分彙合去看日出的,4點多的時候醒了。看這廂莉兒睡得正香自然不會起來,那廂也沒有聽到一點動靜,想即使叫他們估計也是徒勞。外面天還很黑,僥幸的想也許看日出還早就繼續窩在被子裡睡覺。
山裡的夜和早晨很冷,6點多起來遠處山頭上已被太陽照著,可這邊還霧氣迷蒙的很冷。早晨的空氣自然很清新,大山也很美麗,惦記著早點去大觀台便沒有心思去走走看看。 去喊勁風,那個家伙果然還沉睡不知醒來,踹門拍窗地催,等他慢吞吞起來太陽已經升高很多,看那架勢,我4點多時沒起來喊他去看日出絕對是明智的做法,只會害自己早起瞎折騰一通而已(一個人是不敢獨自在黑夜的大山裡摸索的)。後來聽小葉說起日出的壯觀,心裡有些郁悶有些懊惱的。
早餐有饅頭稀飯,但陳導建議我們吃面條,因為爬山消耗體能大,吃面條更實在。在山上,感覺這做得簡單的面條也很好吃又擔心呆會餓著肚子爬不動山,很多日子不吃早餐的我就著主人自家腌制的小菜吃了兩碗面條後往大觀台而去。山裡的早晨美得很純淨,站在大觀台望遠處也是砂岩峰林,但在這裡遠觀和昨天的身在其中又有不同的美感。遇到了小葉請的導游一起往下面景點。仙人橋,地質運動很神奇的把兩座小山聯接起來形成一座空心橋,懸空的橋突兀在峽谷裡非常的險峻。我想邯鄲學步的學學仙人走走這橋,勁風死死攔著不讓怕我真的就此成了神仙。在旁邊一處亭不亭屋不屋的地方休憩時陳導告訴我們,這裡本來是一家小店,去年仙人橋上就有人掉了下去自然絕無生還,小店主因害怕關了門把店都搬走了。
又去了天子座,那又是突出半空的一處懸崖,但因為四周圍有鐵鏈讓人不至於太恐懼。這裡望出去,雄奇美景又是令人嘆息。
游完幾處景點後開始返回,返回的路都是上坡有點累,買了一碗葛根粉,加了一點紅糖的葛根粉涼絲絲的晶瑩透亮,看比吃更讓人享受。坐景區環保大巴前往烏龍寨。
烏龍寨,據說以前是土匪寨子,讓我充滿好奇迫切想去看看這土匪窩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傳聞還是有點可信,進烏龍寨的路只有一條,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過第一道卡門後在一寬敞些的地方有個點歌台,一對土家族夫妻招呼客人點歌。小葉花了20塊錢讓大家聽了一首原汁原味的土家山歌《三妹三》,山歌講述的是有三個阿妹同時喜歡上了一個阿哥,阿哥只能選擇最早到來的阿妹做妻子,說那後面的阿妹為什麼不早來,但他千年不會忘記這三個妹子,《三妹三》歌唱了土家族人對愛情的浪漫和忠貞。
路越來越窄,這樣的地方只要有幾個人守著就別想攻打進來。在一個需要低頭而過的地方莉兒的太陽鏡給樹枝刮了下去,導游陳導立即說他去撿。站在欄杆邊望望下面的懸崖腿肚子都發抖,不要說幾百的眼鏡,就是幾千幾萬也萬萬不敢讓人下去撿。繼續往前就要穿過一個山洞然後是一個只容一人過的狹窄通道,如果是胖子,游烏龍寨的行程就只能到這為止了,這也是團隊游一般不來烏龍寨的原因。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這裡的地勢,就是我們幾個做土匪也能把人全給堵外面了。
走過這段狹窄通道,穿過回音壁時,聽自己的嗓音在大山裡不斷的回想讓人很開心。上去一段台階,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古老寨子,有那麼一點點四合院的樣子,看橫幅門聯這些應該是土家婚慶的地方,以前應該就是土匪老巢了。
這個地方真的令人感嘆,前面過來的地勢那麼險峻狹窄,只身通過都有點費勁,可這裡居然會有這麼一個小小寨子,穿過寨子,後面就是天波府這個景點,除了人工修築的手腳並用爬山來的那通道。這裡整個地方四周都是絕壁懸崖,萬丈深淵,像大海裡的孤島距離對面的山都相當的遠,真是‘千山鳥飛絕’但卻又風光無限極其美麗。總感覺那土匪榜爺在這個地方占山為王倒更像是在世外桃源做部落首領。唯一通向世外人間的那狹窄小道一旦封住,這裡與世隔絕自成世界。
烏龍寨出來走另一小道游覽了‘一步登天’後返回停車場用過中餐,又坐景區環保大巴到賀龍公園,用敬仰的心觀看了巨大的賀龍銅像。這裡的風景依然美麗 ,但總是同一座山,只是從不同角度來看,除了我百看不厭他們都有些視覺疲勞,也不想再去其他景點,就此下山。
在張家界景區坐環保車是要膽量的,公路在陡峭險峻的山脊上已經讓人膽顫心驚,開車的司機還個個很猛,猛然轉彎時讓人有失重的感覺。
回到市區,在車站拿行李,請陳導(比我們預定便宜)幫預定南航酒店住宿稍事休息即去如雷貫耳的‘胡師傅三下鍋’吃晚飯。到了那裡吃驚的發現屋子擠得滿滿的只能算是小部分客人,外面的露天廣場才是真正熱鬧,大概有幾十個小桌子全部坐滿了,剛好有一桌客人吃完我們才有座位。 稀裡糊塗的點了兩份三下鍋(其實到底是什麼東東都不知道多少的量也不知道)一個萵筍炒肉片和一個雞時件。等了老半天,等到脖子發酸肚子咕咕叫菜終於上來了,三下鍋原來是干火鍋,又香又辣味道不錯,萵筍炒肉片裡的肉片很多,雞時件其實是滿滿一盆雞胗,料很足但有點腥,這終是他們那裡講究菜的香辣味重和我們這裡吃的細致不同吧,吃飽後打的回酒店休息。
10月15日 尋夢 鳳凰
早上7:49的火車晚點20幾分鐘,到吉首後買了回家的火車票後在車站門口就坐車到鳳凰。我夢中的鳳凰,是被遺忘在世間角落與世隔絕的,不屬於人間,也不屬於仙境,應該是蒼涼、古樸、神秘、浪漫的美麗邊城。也許,因為懷揣了太多美妙幻想,對鳳凰的期望值太高,加之心情也有些不好,初初看去,對鳳凰古城和沱江的水竟有點失望。
到了預定的沐曦園家庭賓館,潔白的被褥床單很干燥也很干淨,因為早就預定,我們的房間寬敞明亮位置很好,門前走廊外還有個平台擺放著些盆景什麼的。三樓有很大的曬場四樓有觀景台,鬧中取靜的環境很讓人滿意。因為所有計劃行程事前都是按我和莉兒兩個人預定的,勁風到臨行前一天晚上才決定同行,自然就吃虧了,他們男人只能住前面那棟光線不足的客房。到目前為止所有行程按我事前的功課執行,事實證明做得相當不錯,自我小小得意一下。
稍事休息,換了裙裝去了客棧附近臨江的一家飯店吃飯。到了這裡,自然要吃當地的特色菜血粑鴨、酸湯魚這些,味道還可以,但離期望值還是有距離。
一邊吃飯一邊悠然欣賞沱江兩岸的吊腳樓和沱江裡來來往往的游船,有一女船家打從沱江裡上岸問我們是否坐船,莉兒也不做他問就答應了說我們要先吃飯,女船家說可以等。等我們慢悠悠一頓飯吃完,女船家領我們沿著沱江裡沿江的一排長長的河堤一直走很多路才上了游船,看到船上就我們幾個,卻讓她等這麼久,竟有些不忍。
沱江的水不是很清但也不渾濁,河床長滿了水草拂著游船而過,原來允許行船的河段很淺。我們很悠閑的裝模作樣的劃著船,前面有一堤壩形成下坡,女船家告訴我們,想繼續下去的話回來的時候要我們上岸幫著把船拉會上游,我們自然是答應了。船衝往下游,女船家行船功夫不到家,在避讓下游回來的船只的時候我們的船擱淺了,那些船夫們取笑著自管撐船走了,女船家自嘲著嘀咕說要下水去推,我們中的男士不知道是出於憐香惜玉還是本來就喜歡也跳下船去幫著把船推過了擱淺區。
快快樂樂的喜歡自言自語的女船家雖然答應了我們唱山歌可她很害羞,說自己唱不好怕別的船家取笑,嗓音壓得低低的讓人聽得很累。遠處偶爾有嘹亮的山歌傳來,真想讓船停止不前了。
船繼續優哉游哉的走,前面沱江左岸是一苗寨,雖然有點吊腳樓的樣子可也是現代的,這裡的人大概都富裕起來了,村裡在搞建設。船家告訴我們游船只能到這裡了,再往前就要買門票。掉轉船頭,回到剛才那個下坡的地方,我們走上堤壩做了一回纖夫。壩上有買花環和竹子編的小玩意的兩個孩子,花環和小玩意才一塊錢一個,怯怯的神情也不容你狠下心推辭就各自買了兩個。
回到上船的地方上岸就是聽濤山麓的沈從文墓地,山腳下的書店擺滿了這位大作家的作品,我順勢買了一本《邊城》讓店家蓋了許多的章算是一個小小紀念。
墓地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樹木森森氣勢恢宏,簡簡單單的倒是符合文人的淡泊從容吧。
如果說白天的鳳凰是山村裡秀麗靦腆的苗家阿妹的話,夜晚的鳳凰則是個妖嬈嫵媚活色生香熱情奔放的熱戀中的苗家女兒。
東門城樓、虹橋的橋洞下都有賣唱的年輕人肆意揮霍著他們的快樂與年輕;熱鬧的古鎮街頭,吉他聲的節奏伴隨著拉姜糖的手勢和特大銅茶壺衝泡的葛根粉的清香,喧鬧的臨江酒吧邊是掛滿酒葫蘆的民間酒肆或掛滿熏肉百年老字號,傳統民族手工藝與現代雕刻、蠟染與印刷,古樸與現代融合在霓虹燈裡,結合得很完美。
我特意選擇避開節假日可鳳凰依然人多。游走在異鄉的街頭,喧鬧而繁華。流連在小攤上,明知是假銀器還是去挑選著這些小玩意,只為了一份心情。每晚回到賓館,和莉兒各自在床上一溜擺開,滿心歡喜的互相展示著各自的收獲。
10月16日 尋夢 苗寨
一心想去沒有開發的苗寨看原始的吊腳樓,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習俗體會他們的真實生活的勁風和小葉奔著‘趕屍、放蠱、落花洞女’的湘西三邪神秘傳說而去。我和莉兒懶懶的躺在床上感受著窗外異鄉的陽光,對望一眼決定還是不能就這樣浪費了時間,臨時聯系來初到鳳凰時攔著塞給我們名片的導游,開始了我們的苗寨一日游。
冬就苗寨
導游拿出一沓各家苗寨的景區介紹由我們自由選擇,我們很隨意的選擇了導游口中開發最遲保存最完整的冬就苗寨。
導游把我們帶到停車場一輛去冬就苗寨的中巴上後離開了,一會車已坐滿,我們這才弄明白原來這裡的車子開往不同的苗寨,游客都是如我們這樣被人拉來湊滿一車臨時組團就走。隨車的導游是一名俏麗的苗家阿妹小丁,聲音甜美個性活潑。在往苗寨去的途中教大家學些簡單實用的苗語以及看服飾辨別身份這些,再三強調進了苗寨後要禁忌的地方。還教大家唱了三首山歌,告訴大家進苗寨時必須要對滿三首山歌才能進寨子,不然就卡在那裡不進不出。乏味的旅途在山歌和走樣的苗語聲裡變得生動起來,遇到路況顛簸的地段,導游也用過山車和動感地帶的說法把大家忽悠得開開心心。
大概開了一個小時,但了我們要去的冬就苗寨。寨子門口一面牛皮大鼓和‘苗疆聖地’的旗幟讓人產生一種神秘和敬畏感。
這時就開始了進苗寨必須的三個程序:一是每個人敲那據說敲得越響越好的大鼓;二是喝米酒,六七個苗家女子端著酒碗紛紛走出寨門請游客喝酒,據說是喝得越多村民會越高興,不會喝的可以不喝但不可以不接碗。大概開發了旅游村民也知道走個過場,我看也就是碗底一點點,接過碗喝了一口,甜甜的涼絲絲的也沒有多大酒性。三是對山歌,開始是集體連對三首,幾輛車子的游客一起高聲對歌倒真像模像樣,然後是推選一名阿哥對歌,有其他旅行團推選了一位頭發微卷的東北帥哥,那小伙子亮起嗓門味道純正的唱了一首山歌,讓人贊賞又很吃驚。接下去就是阿妹了,推來搡去選出一位女孩卻紅著臉不張嘴,後來又推選出兩個女孩陪她一起唱了一首《小燕子》濫竽充數的蒙混過關;
冬就苗寨是在一個峽谷裡,苗寨依山勢而建,房子密集。村中滿是鋪了石片的小道,蜿蜒在各間房子中間。因為倚著山,所以寨子不斷的向上升高,這所有的路都是鋪了石片,沒有泥地也沒有水泥路。房子、圍牆、豬圈、道路基本都以或厚或薄的石片壘砌,寨子陳舊但不破爛,空氣中充滿豬糞的臭味。除了有兩座新的現代建築外其余都是原汁原味的老式建築。
導游引導我們穿過寨子去了寨子邊上的雷公洞,除了那個關於雷公的傳說外,據說這個溶洞被一個父母早逝13歲開始就在此落草為寇的土匪占據多年,解放初期,他利用溶洞的地利使解放軍無可奈何,直到52年彈盡糧絕時的被手下乘他不備砍了頭才得以見天日,洞裡那個機槍眼就是他阻擋外面進攻的地利之一。傳說不知道真假,溶洞不大是真。
雷公洞出來導游又帶我們去情人谷,所謂情人谷,是在一個小峽谷的底部,有一溪可撐竹筏,溪流盡頭是一半月型寬大不高的溶洞,裡面放著一個巨大的磨盤,利用水勢推動磨盤碾米,至今仍在沿用。
由情人谷回上來的時候有些渴和氣喘,我買了一個好奇很久的地瓜,一塊錢一個的地瓜外表有點像白蘿蔔,水分很足很清爽,還有點甜。
情人谷出來導游帶我們去吃中飯,穿梭在八折九折的苗寨裡,感覺這個苗寨裡的人都是很勤快的人,寨子裡、田裡、地裡、上山或下山隨便哪條人走的路上都鋪了石片;村子裡除了那些演員外沒看到年輕人,只有幾個擺攤的老人,還有兩位帶這孩子的阿嫂。
這裡的人也很淳樸,進寨子時那幾個賣花環的孩子在游客吃飯時經過的一棟屋裡編織著小玩意,那位帶孩子的阿嫂領著三個孩子在游客過來時唱著山歌,游客要拍照,他們會特意擺了姿勢讓你照個夠而不會向你要錢。只是,他們的勤勞和淳樸沒能讓他們富裕,貧瘠的土地讓他們依然很貧窮。
走過一塊跳板才來到吃飯的地方。這只是一見普通的民舍,用陳舊的木板搭起長長的台子算是飯桌,凳子都是矮矮的小椅子。一個長台子被分做兩桌,每桌的菜是五菜一湯,五菜為:土豆絲、酸蘿蔔絲、豆腐、炒青菜、豆干炒腊肉,湯是冬瓜排骨湯。雖然菜不是很好,但苗人很實在很淳樸,不停的一大碗一大碗的添,而且在還有半碗的時候就添,腊肉自然吃得最快,苗人就一直添,實實在在的添了四、五碗,直到客人喊夠不要才罷手。吃到一半,又有米酒送上來,裝在小小的竹子掏空做的酒杯裡,每人一小竹筒,依然是那甜甜醇美的味道。
抵受不住誘惑我買了一葫蘆米酒,只是在半道就送了人,這是後話暫時掠過。
吃完飯,該去看表演了。那些個剛才在寨子門口迎接客人的苗族女子現在都成了演員。舞台和觀眾席是兩個竹子搭起來的茅草屋。表演的自然是些苗家的歌舞,在跳竹竿舞的時候請游客參與,越來越快的節奏讓那個參加與觀眾共同參與節目的風趣男導游摔了個仰八叉。最後的節目是苗家婚俗,一不小心被走下舞台的演員用鍋灰抹黑了臉還不許擦的帥哥們被請到舞台,新郎在其中產生。演員們奉上了第三道酒——喜酒。感覺那個婚俗的節目已經漢化也沒多少看點,男演員演的媒婆逗大家一樂而已。
苗寨的行程至此基本結束,一日游下一個行程是去趕集。這時候勁風打來電話,聲稱他們聯系了一戶苗民,去苗民家吃晚飯。莉兒喜潔淨不喜串門不想去,但我卻對苗族人家的晚餐充滿好奇,想像著是否應該在吊腳樓裡圍著火爐吃飯喝酒呢?
在三江趕集的時候磨磨蹭蹭買了兩杯小魚干,一根腊腸才和死催死催的勁風彙合,道別莉兒和導游坐中巴去香爐苗寨 ……
10月16日 尋夢 苗寨
香爐苗寨
搭乘的中巴上擠滿了趕集回家的人,售票員看著我告訴我這不是去鳳凰的車。我笑著告訴她‘我去木裡。’售票員用很奇怪的目光看著我大概很是想不通,後來勁風解釋是到哪個路口她才做恍然狀。
在一個用木頭竹子茅草搭著些稀稀落落的棚子的地方下了車,勁風讓我等著說他去找人。過一會,他夾在一伙游客中走來招呼著我,我也就莫名其妙的跟著他們朝寨子裡走去。
香爐苗寨和冬就苗寨稍有不同,這裡柏油公路一直延伸到寨子裡,房子基本是土磚結構新蓋的房子比冬就苗寨多。
在半道上我們折向一條小路,這時我才弄清楚原來我們要去的苗民家就是小葉和勁風的向導家。院子進去是一曬著谷子的水泥曬場,走過曬場,是三間水泥結構的房子,中間的屋子是客廳,兩邊的屋子門都關著應該是寢室。在新房子的右邊是三間老房子,如看到的所有老房子一樣是土坯房,三間屋子沒有牆隔開。
看到這樣的情形有少許的失望,但既來之則安之也不做他想。這時憨厚的男主人已經准備去老房子裡做飯,勁風說去燒火。反正沒有事做,聽到遠處的鼓聲我想去看表演,看看這裡的表演及寨子和冬就苗寨有沒有區別。小葉主動提出給我做向導,喊上了小主人小龍引著我們循鼓聲而去。拐了很多彎才到表演的棚子,這時我才汗汗的發現,靠我自己要找到這裡還真有難度,就是循著鼓聲找到這裡,肯定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表演的棚子及節目和冬就苗寨的大同小異,想想也是,都是苗家風情,這麼會有太多差異呢。
看完表演,小龍引著我們往回走,路上有三個3歲左右的孩子朝我們揮手說‘再見’,他們的臉和衣服都很髒,但清靈的眸子是那麼的純潔無邪,臉上的神情單純質樸毫無戒備,面對著他們的熱情和友好,我的心抽搐起來,為自己沒能為他們做任何事而生愧疚。我希望他們和冬就苗寨的孩子一樣拿花環或編織的小動物賣給我,那樣我會心安些。走了一會,路上又看到一群髒西西的孩子在玩耍,6、7個孩子都是6、7歲或者更小,山裡的傍晚已經很有些涼意,但好幾個孩子還都赤著腳,問他們冷不冷疼不疼,他們說不冷也不疼。心裡又有些難過,他們是習慣了,但這種習慣讓人心酸。
回到主人家裡,男主人在炒菜,燒火的勁風忙個不停,可苗家的土灶居然是沒有煙囪的實在很為難人,所以火老是滅掉,勁風就一會拿吹火筒吹一會跑出去找柴火,我和小葉在邊上只能無奈而同情的看著他笑。
我問小龍哪裡可以如廁,小龍指指連著老屋披下去的一間小草房。這裡我早就觀察過是養豬和養雞的地方,可只能硬著頭皮去推,木條釘成的門還沒推開,兩只雞卻跑了出來。對著雞我無可奈何,著急喊小龍,5歲的小龍拿起一根樹枝很利落的把雞趕回了草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的勞動能力是城市裡的孩子無法想像和相比的。
三間屋子的一邊有古老的杵米或飼料的器具,臨家的一個女子來借用,腳一下一下的踩著那根長長的木頭,木頭的另一邊是個榔頭一樣的東西就一下一下的打著石臼裡的飼料,從天亮到逐漸天黑,那個被幽暗光線照著的始終不說話的人似乎成了一個剪影,孤單、疲憊、機械、麻木。
有兩個光腳的2、3歲的小女孩跑來跑去,其中一個是那女子的女兒而另一個就是剛才和我們說再見的女孩。兩個孩子都很可愛,圓圓的臉和撲閃的大眼睛,小小的孩子也會唱山歌,小葉拿來餅干分給她們,孩子坐在門檻上吃得很開心。
5歲的小主人小龍每天自己洗漱睡覺和起床,他是我們看到的唯一衣服和臉蛋干淨的孩子。看著她們,只能感嘆人的命運真的不同,她們是這樣的嬌憨天真可愛,但命運和城裡的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天已經黑下來,守著苗寨口賣票的女主人還沒有回來。炒完菜的男主人表示不等她我們先吃。陳舊的老屋是漆黑的,一盞5瓦的電燈讓我感覺比蠟燭更暗。小小矮矮的舊桌子上放著炒肉片、青菜、魚、腊腸等,血粑鴨和酸菜湯盛在黑黑的陶瓷大碗裡,有酸菜湯的酸菜葉子粘在碗邊上。吃飯的時候男主人告訴我們,他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400多元,平時他們的菜就是一個青菜和一個酸菜湯,只有在一天干活累極了的時候才會買些肉吃。除了過年他們平時不吃牛肉,因為牛很辛苦。還說這裡的村民都這樣,不信可以帶我們一家家去看。男女主人因為媽媽年事已高和哥哥有些智障讓他們不能離開故鄉去打工(在我們認為打工是很苦的事情的時候,對他們卻是改變生活的希望。)。但因為女主人的能干他們家在寨子裡條件還算比較好的,他們的生活狀況都這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其他人家的生活也如此或更不堪?又怎麼忍心再去看他們吃什麼去傷害他們的自尊?
男主人的哥哥在天黑下來的時候趕著牛回來,他媽媽,一個八十多歲的腿腳還算利落的老太太也是天黑了才勞動回家。回屋後放開頭巾重新纏了一下,讓我們見識到了這黑黑的頭巾居然那麼長。
我們心裡很過意不去,請他們一起吃飯,可主人告訴我們,他們的規矩是只有一個人陪客人,只有客人吃好了他們才會吃。
女主人在送走來苗寨的最後一批游客後才回家,風風火火的女主人很直率,聽她說話就知道很能干。吃飯的時候她說起:她問很多游客,你們來我們苗寨看什麼?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好看的,你們來這裡,就是看我們的窮。是的,這裡沒有美麗的風景,沒有青山碧水,表演和表演場近乎寒磣,參差在苗寨的現代水泥結構房子也破壞了苗寨的原汁原味。而且,這些土坯房真的沒有什麼好看的。來這裡,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尋找到什麼?我們能為他們帶來什麼?
女主人告訴我們,那些孩子不穿鞋子,不是本來就有這樣的習慣而是沒有鞋子穿不得不習慣。說到郵寄些舊衣服,女主人提議我們自己一家家去看然後確定寫清楚送給誰,不然會有人說她挑過後才給別人,以前為這類事情鬧過很大矛盾。
在我們為我們還很新的只是不再流行的大量衣服發愁沒地方去的時候他們卻還在為舊衣服起爭執,這樣的話我真的不想說,我怕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可是,事實卻就是這樣的殘忍。
我們經常在影視片裡看到苗家女子頭上身上帶滿銀飾載歌載舞,看她們是那麼快樂富足神秘。事實上,每戶人家只有一套銀飾,是家傳的,沒有第二套。就好像我們漢人要娶媳婦要送給女方一些金首飾一樣是娶媳婦必須的。主人拿出她的整套銀飾借我拍照,我們才知道只有其中幾件是真的,那重達13斤的頭冠是假銀。她們展示給世人的,只是一種表面的虛假的富足。
熱情好客的主人一家送我們回到鳳凰才惜別。小葉說此行很值得,即看到了真實的苗寨體驗了苗家的真實生活又吃到了苗家的柴火飯。小葉是善良的,他買明知道是假的銀飾只當是扶貧。可是,那只是讓自己的同情心略微平衡而已,這樣的舉止是這樣的微乎其微,那麼蒼白;勁風也說此行值得,雖然離他想像中吊腳樓的苗寨有差距,但他了解了很多苗家的民風民俗,知道了很多苗寨不為外人所知道的神秘傳說與習性。那我呢?我覺得空白,苗寨、苗寨的晚飯都離我的想像很遙遠,對他們的貧窮我無能為力。中國這樣貧窮的地方究竟有多少?
10月17日 尋夢 邊城
在鳳凰逗留了三天,從夜色到晨曦,始終閑閑的游走在沱江兩岸~~~沒有令人窒息的美,也沒有太令人失望。
鳳凰虹橋延伸過去的小吃一條街據說有吃不完的各樣小吃,是此行吸引我的一個方面。特意決定當天不吃晚飯去吃各種小吃。小吃一條街晚上果然很熱鬧,可來回很多次沒看到多少特別的小吃,不外乎燒烤、麻辣燙、涼皮這些,不同點的是那種和吃火鍋或燒烤一樣挑選各樣自己喜歡的菜但卻是放在鍋裡煎著吃的小吃,但因為我們去得晚了,很多菜已經沒有便選擇了放棄。還有綠豆沙、米酒、葛根粉,我們去的時候綠豆沙賣完了,盛放米酒的容器我看著不夠干淨也沒敢吃。最後只好選擇了據說會讓人貪吃到傻的社飯(也叫傻飯),其實也就普通菜飯上面加點辣椒沫和酸豆角而已,在邊上特色的煲店要了一份土雞煲,看到用壇子裝著先是一高興,可一吃也就和以前在福建沙縣餃子店吃的一樣沒有什麼不同,湯不濃稠肉也無味。那朝天大鍋裡煮的螺鰤的確很入味,可惜吃到了一顆臭的很敗興。
綠豆面嫩綠的顏色看起來很吸引人,但實際只是加了色素。可能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也可能我們湖州人本身吃得講究,我對這裡的菜感覺實在爾爾,也可能是自己沒吃到真正地道好吃的東西吧。
幾天來一直尋覓美食的我只吃到了一種讓我回味不已的小吃——葛根粉。因為在山上吃過涼的葛根粉,視覺更勝味覺的印像讓我提不起興致再吃。可在鳳凰最後的那個晚上,一直讓我無視的,中間燃燒周圍盛水的巨大銅茶壺衝出的葛根粉讓我驚艷,現衝的葛根粉也是放糖,可多了花生糜,攪拌的時候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吃起來更是香醇可口那香味暖暖的滑入人的每個細胞,讓人愛不釋口。跺腳感嘆怎麼不早些嘗一下呢?再想吃, 時間已晚。也好,沒吃個暢快,才留下更悠長香醇的記憶吧,也增加一份對鳳凰的念想。
曾希望能欣賞到雨中鳳凰別樣的美,老天卻似乎特別眷顧我,在鳳凰的日子裡,天天艷陽高照一派晴好。
明天就要離開,再逛一次這個夜幕下邊城古鎮。用單純踩在異鄉的跳岩,用簡單的心放起許願的花燈,結束我在鳳凰的行程……
10月18日 尋夢 梵淨山
梵淨山,海拔2493米(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裡。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明朝萬歷皇帝曾稱之為“眾名岳之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淨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這裡的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置身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更是使梵淨山的靈山秀水進一步揚名。梵淨山這個山名,就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淨土”點化而來。梵淨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
稱為‘永恆的淨土’的貴州第一山——梵淨山距離鳳凰較近,本來在我這次旅行的計劃裡,但做攻略的時候發現要幾次轉車很耗費時間最後決定放棄。
18號,是計劃中回家的日子,在鳳凰趕往吉首坐火車的車上,勁風提議去梵淨山,說這麼近都不去總是太可惜了。本來就曾計劃過,被再次提議,又有些心動。但去的話又得耗費兩天時間,便有些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就以拋擲身份證的方法決定去或不去(當地不用硬幣,大家身上都沒有)。拋擲的結果是否定,卻不甘心。在這近一個小時車程裡猶豫幾次最終還是決定去:這次放棄,以後基本不會特意去那地方,都這麼近了,放棄總是太可惜。
到吉首,退了火車票坐上了吉首開往銅仁的大巴已經是中午了,約3個小時到了銅仁又轉車江口,在江口車站等了好久,在車站門口吃了一碗味道平平的米豆腐才坐上了5點鐘開往梵淨山的班車。
吉首到梵淨山的車是一路往大山深處走去,是從繁華到荒涼的過程。看公路邊一掠而過的房子讓我非常吃驚,這裡的房子和湖南的又不一樣,一般都是三間房子,兩邊的兩間房子都是木板做的四面牆,中間的正屋卻只有後牆而正面沒門沒牆,完全是空的,正屋裡有些人家置放著桌椅家具,有些人家則放些農具。想是這大山裡肯定是民風淳樸高尚,古人夜不閉戶總還有門有牆,他卻是干脆只有三面牆。屋子都是尖頂,牆只到尖頂的下端,尖頂上去就沒有牆了就是柱子撐著屋頂。看有些稍好些的房子會在房子上做個平頂,尖的地方就形成一個閣樓一樣的空間,四面沒牆做曬糧食用或堆放糧食柴草之類用。房子都很破舊,總感覺風稍微大些必然會把這些房子給吹塌了的。那窮些的人家,那平頂都只是用些木條樹皮稻草隨便蓋一下。我無法想像,這樣四面木板牆屋頂也不結實的房子怎麼能住得了人,簡直就是一個柵欄蓋個破爛的頂而已,能檔得了風和雨嗎?能抵得熱和檔著凍嗎?不是親眼看到,這裡的貧瘠令人無法想像。有用家徒四壁來比喻貧窮,他們卻是只有三壁,雖然是民俗,但真的讓人無法接受。那破破爛爛的屋子門前曬著的衣服,牆上掛這的玉米串卻讓你不得不信這的確是人住的地方。
日落黃昏,車繼續行進在荒蕪的大山裡,面對著這搖搖欲坍的房子和少有人跡的大山,尤顯得凄涼起來。一顆心,便有些沉郁有些思家有些落寞有些惆悵。
暮色來臨,才到了梵淨山景區江口入口處一個叫黑灣河的地方。想像中名氣這麼響亮的景區門口應該很繁華,這裡卻只稀稀拉拉的有些小飯店和唯一一家賓館,暮色中很蕭條很荒涼。天色已晚,決定第二天一早上山。
晚上住的私人客棧,全新的客棧孤立在小山坳裡,整幢樓完全的木質結構,樓側有一溪,溪水嘩嘩的流,不時有魚躍起的聲音,風把樹葉吹得颯颯做響,樹林裡有不知名的鳥凄涼的叫喚。這樣的地方,你可以說是世外桃源,但我的感覺是陰森森很恐怖,想起古代月黑風高殺人夜做人肉包子的店家莫過如此吧。唯有學鴕鳥樣把頭蒙進被子取得一點安全感。
10月19日 尋夢 梵淨山
大山裡5點鐘的天還是漆黑的,重裝徒步8000級台階的梵淨山不敢小覷,為了減負只好把在冬就苗寨裡買的那葫蘆米酒舍棄送給了客棧老板娘。老板娘讓我們把不用的東西都寄存她那裡,但我們計劃從江口上山從印江下山,是不會再回這裡了。
大山悄無聲息,也不見其他游客。從景區門口到走台階上山的公路大約有10公裡。
腳步聲似乎把梵淨山漸漸喚醒,天色漸亮,沉睡的大山漸漸蘇醒,鳥兒的鳴唱是大山初醒的呢喃,晨霧是大山朦朧的眼簾,溪水潺潺是大山一夜好睡後潤嗓的清泉。
公路沿溪而築,行走在杳無人跡的大山裡,兩邊峰巒疊翠,坡陡谷深,山水相連,飛瀑懸瀉;各種珍稀植物點綴期間,不時有不准捕捉保護動物什麼禪的警示小木牌。溪水清澈見底,與張家界金鞭溪的艷麗相比,這裡更單純。不由羨慕:如果我家門前的小河有這樣清澈的水,我一輩子就守著哪都不去了。
10公裡的盤山公路不及不緩走了2個小時,雖然有點長但沿途風景優美讓人身心愉悅。在一個叫魚坳的地方開始走上山的台階路。想像中如此名山大川的台階應該都很寬大應該有幾米寬,事實也就1米左右而且極陡。走不了多時已經氣喘吁吁,在大約六七百步的時候我氣餒告饒:‘太累了,我肯定爬不到山上,我們回去吧。’勁風取笑:‘就這樣回去不被大伙笑死?來都來了總要上去,你怕什麼有我呢。’就這樣被督促著一步一步往上爬,但那台階不是一般的陡峭,而且中間幾乎沒有平坦的地方。
在吉首的時候想張家界的亂竄坡號稱3000多級台階,當時爬上去不是太累,8000級也就多一半應該也沒問題。可到了這裡才知道,這完全不是一回事,這裡的台階數實實在在不帶虛,據說實際還不止。膝蓋發酸腿肚子發軟,想退又不能退。這次計劃是休閑腐敗,時間又長帶的東西就比較多,包沉甸甸的。看我走得很累勁風讓我把包給他,我不好意思,他說現在不給等大家都累得吃不消了才給那真的會拖垮他。
1200步、1800步、3600步……我在游客稀少的台階上一步步往上挪,不時有滑竿從身邊經過,真的很佩服那些坐滑竿的人,這麼陡峭的山路都敢坐,他們的勇敢讓人佩服,呵呵,就是免費我都不敢坐的。滑竿上下山一趟有些是1400元,也有800元的,我不背任何東西一步一挪的嘴裡嘀咕著5分、1毛……累啊,這錢可真不是好掙的。
這麼大的運動量讓我一直覺得餓,上山途中八寶粥、面包、甚至地瓜都被我填進腹中,可還是餓,在4500步小店用13大元買得一碗放了辣椒面的紅通通的蛋炒飯像難民般囫圇吞棗才止住飢餓感。老樹臨風說,梵淨山山頂新老金頂全部登頂的話,一共約有10000步左右。4500步離山頂都還有2/5啊,有可惡之人笑我:你不是要回去麼,現在可以回去啦。哭哦,我能回去麼,繼續無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吧。
5000步的石標在腳邊往山下褪去,默默的數著,終於看到了6500步的石標。這裡是索道的終點站,向工地上做飯的小師傅要了些熱開水,我告訴他我們上山的台階路已經走了4、5個小時,熱心的小師傅安慰我已經快到頂了,說很不錯了,他們上山都要走3個多小時,何況我們還背著這麼大的包,有些游客不拿東西都要走6個多小時,得到他的安慰我受傷的心靈才有了點慰籍才覺得自己不是最最沒用的。施工現場堆放著各種建築材料,手腳並用爬過看似沒有路的地方繼續上行。這個時候已經能看到山頂,可還是好遠好遠,走過施工場地後路面一下子寬起來,是新修的水泥石板路了。感覺走了近千步才看到7000步的路標畫在那裡,去山頂廟宇工地的施工人員說這裡的步數是亂標的,怎麼多路程可能只500步。
不管他怎麼把步數拉長,希望總是在前方了。山上的天氣很不好,陰陰的霧朦朦看不到什麼。努力行走終於到了8400步小店,金頂在前方突兀的佇立,直直的像一塊直立的岩石。
從小店上去就是山頂平地了,可除了正在施工的廟宇外沒有其他的建築,施工現場灰塵漫天,一座塑了金身的菩薩在外面風吹雨淋汲取天地精華。這讓我非常的吃驚,名氣如此之大的黔第一山,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居然這麼冷清?宏偉氣魄的廟宇呢?煙霧繚繞的香爐呢?金碧輝煌的大殿呢?念經誦佛的出家人呢?虔誠的香客呢?念經誦佛和宏亮的鐘聲呢?真的太難以想像,如此名山大川,如此享譽盛名的地方居然是這般冷清,遠不如我們這裡有一點點小名氣的隨便那座廟宇。
把包寄存在小店開始去登新金頂,新金頂就像是頭重腳輕的一根柱子,整坐山體純石無土。邊上鑿出一條小道,有些地方只一腳稍寬,還有些地方要依靠鐵鏈才能上去,轉過一刻有兩個小小的菩薩的稍微平坦處,就沒路了,只有鑿在岩壁上的攀爬點要拽著鐵鏈才能繼續上行。回頭一望,後退一步就是直通通的萬丈深淵,恐高症劇烈發作,我知道自己就算能攀上去也肯定下不來,就趴在菩薩腳下再也不肯動彈。勁風千叮嚀萬囑咐我不可亂動並得到我的再三保證後自繼續往上攀去。
從新金頂頂峰下來後勁風告訴我這岩石一樣的金頂的頂部在上面忽成兩半,中間有一橋相連。我不知道建這橋的時候是這麼把材料給弄上去的,是從另一條被封在建的山道嗎?還是就從我們走的這條路?如果真的是從這裡運送上頂,我要狠狠感嘆一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真偉大啊!
新金頂下來後又去了蘑菇石等景點。梵淨山有四絕,石樹和雲風。梵淨山的岩石,要麼上大下小,似蘑菇型,要麼角峰插天,吳鷹翅狀。如禽如獸,如人如物,栩栩如生。其石質堅硬,岩面細膩,陰天色澤鐵青,晴日通紅發亮,無比奇秀壯觀。金頂至蘑菇石一帶,逢雨後初晴,在上午9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後,雲霧之中可見七色光環,人嵌環中,影隨人動,這就是當地著名的景觀―――佛光幻影!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自然是無緣了。
時間已經下午2點,加上天氣不好,登高也不能望遠,我們便開始下山。下山的路和上山的路是完全兩種情形,兩邊植物覆蓋使下山的路成了綠色的走廊在山脊延伸,上上下下始終強度不大,也比較平坦。不時碰到從印江停車場上來的挑山夫,扁擔的兩頭各搭著一包水泥還健步如飛,問他們挑一趟的價格50、100、200的天差地別,誰都弄不清楚哪個說的是真話。
在美麗的綠色走廊裡不做停留的疾步行走了近兩個小時終於到了半山腰的停車場,冷冷清清的停車場附近有幾棟頗具特色建築物,也因為時間關系只能放棄游覽。坐上每人10元的景區觀光車下到山腳的護國寺,依然是一派蕭條,打聽下居然沒有了回城的車!
那送我們下山的觀光車司機開價180元送我們去40公裡外的印江,想想憋氣決定還是先步行上路再說。這遠離人間的大山深處真不含糊,走許久才能偶爾看到一間房子還不見人影不聞其聲。終於遇到兩個山民,告訴我們距離最近的張家壩小集鎮還有1個多小時的路程。走公路至少不會摔跤我一點不怕,可這杳無人跡的大山裡讓我感覺安全受到威脅。這裡的貧窮早耳聞目睹,人也遠沒有湖南那邊淳樸,一路不停遇到想訛詐的。本是窮山惡水出土匪的地方,會不會月黑風高殺人夜把我們當作有錢人搶劫了再來個拋屍荒野?這深山老林的絕對發現不了的。天漸漸暗下來,心裡也開始有點焦急。看到有小巴過來攔下,以每人40元的代價分別擠進兩輛人疊人的小巴。路上司機說出門靠朋友吹噓這是中巴車的價格,明知他在胡說但天黑沒車的事實讓我覺得還是能接受。中途隨大流下車吃了一頓晚飯,價格還算合理,味道馬馬虎虎,好笑的是點了一個看似漂亮吃起來像怪味柴草的菜,幾乎不動被老板端回去也許會被再次出售給哪個倒霉鬼。
小巴司機受到租車人的責怪,想攔出租把我們送去印江卻攔到一輛私家轎車。小車裡坐著一家三口,這也是我們在貴州第一次遇到的好人。小車老板不但沒收小巴司機的錢把我們送到印江,知道我們明天要去銅仁坐火車還打電話幫我們打聽有沒有連夜開往銅仁的公車,在確定沒車後還為我們介紹了一家他常住的客棧,跟老板娘說好以他入住的極便宜的同等價格給我們,還交代老板娘第二天早上帶我們去坐印江到銅仁的中巴才離去。這小車主人的丈夫是貴州本地人做水泥生意,妻子是張家界人,夫妻兩人年輕熱情,有點嫉惡如仇,對前面小面包司機的不踏實很是生氣。他們夫妻,使我對貴州人只知道錢啊錢的印像有些改變,畢竟,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
10月20日 歸途
坐了四個小時的汽車才到銅仁,事先沒想到印江離銅仁這麼遠。再次慶幸昨天連夜趕到了印江,不然可能又要耽誤一天。
可惡的汽車司機沒有在事先說好的火車站附近停車直接開進了汽車站,遭遇一訛詐了我們15塊人民幣的出租司機後終於到了火車站,
買完票急躁和不安的心才定下來。時間還早,但對這個地方的印像使我沒有興趣再去城區閑逛,況且城市大同小異而火車時間不能錯過。去周圍一個貌似展銷會的地方轉了一圈買了些水果,又在周圍的小店超市逛了一圈也沒見到有任何一樣有特色有吸引力東西,回到候車室傻傻候車。
火車帶我漸漸離開這個讓我沒有多少好感的地方,看到窗外有一條長長的江,江對岸有青翠起伏的山,景致美麗略略有點似桂林漓江,一問卻就是銅仁的另一景點——十裡錦江。
此次貴州梵淨山之行的印像:如果是為旅游,千萬不要來,風景沒有傳說中的美麗,人心不古交通非常不便,千裡迢迢更加不值;如果是為徒步,確實是極好的所在,只是最好自己有車有司機,不然等車轉車能磨得人敗了興致。
此次湘西張家界之行的印像:張家界森林公園景區很寬大,各個景區都是分散開的,自己在景區裡游玩去找還是挺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個人覺得張家界游玩請個導游方便一些,客棧主人陳彬的熱情實在是讓我們非常滿意。
10月21日 回家
中午時分,終於塌上了杭州的土地,結束了我這次前後10天的旅行。也許是准備工作太充分,期望值就高起來,使這次旅行沒有太多的驚喜但也沒有太多的失望。轉車回家,老家的太陽依然明媚,熟悉又有點陌生。 帶著一身的塵土與疲憊,收獲一份異鄉的風景與風情。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