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把旅行的感受記錄下來,作為一種收獲並能與人分享。
在香港待了四天三晚,深深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從小就看香港的影片、言情、武俠小說長大,但真正站在太平山頂上時,我不禁感慨香港人在這一百多年間取得的輝煌成就,在這彈丸之地上創造出的美食和購物堪比巴黎,建造出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媲美東京。在這背後有許許多多香港人的勤奮和汗水,在螺絲殼裡做道場的生活藝術。
在香港所有的一樓幾乎都是店面房,商業氣氛非常濃厚。時代廣場和崇光百貨內陳列之精美和繁多足見其購物中心之繁榮。香港是非常適合夜生活的地方,晚上十點街上仍是車來人往,好不熱鬧。我們幾乎都是每天十點出門,晚上十點回酒店。
在香港住宿建議住市區,我們選的南洋酒店雖然房間小,但三星標准比國內酒店都做得好,細節考慮周到,交通方便,周圍美食店鋪多多,在香港幾乎每一天都覺得吃的美味,雖然飲食環境沒有上海大、舒服,但食物在味蕾上的感覺足以抵消這一不足。推薦南洋酒店邊上的香港仔、新德裡餐廳和松記糖水店,早餐和甜品都非常好吃。可惜這次沒有時間去九記牛腩,據說這是非常經典的香港老字號。
頭天下午到時我們去了星光大道,類似與上海的濱江大道,但說實話覺得還是濱江大道好看。
第二天我們在中環兜了一天,從金紫荊廣場出來時經香港演藝學院,看到許多菲佣在聚會、排練聖誕節目、或在天橋上休息,覺得在社會底層的他們也活得從容喜悅。
中午在聖約翰大教堂,正好是禮拜天,唱詩班的歌聲讓我們感覺莊重平靜,體會到一點信仰的力量。有意思的是香港政府機關就在教堂邊上。在香港的地鐵上還不時看到“貪污讓一切化為烏有”之類的宣傳語,看來廉政建設宣傳還是做得不錯。
從中環到半山的室外電梯上我們看到了SOHO區,在香港的老外比例很高,在SOHO區有各種美食,陽光下很多老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放松,聊天,覺得他們似乎也融入了這個城市。
晚上去蘭桂坊,比較失望,沒有傳說中那麼精致熱鬧,比上海的衡山路還差了點。置地廣場的定位之高讓平民百姓望而卻步。
第三天去了南丫島,從榕樹灣到索苦灣路上8塊一碗的阿婆豆花松軟可口,非常好吃。天虹酒家海鮮不錯價格也“不錯”。在路上看到好幾個老外在跑步鍛煉身體,深覺中國人全民運動意識有待提高。
南丫島比較原生態,野趣多一些,喜歡自然風光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晚上回來去購物,在時代廣場13樓買到迪斯尼的聖誕帽和襪子,才10塊一個,很開心。
照例買了些化妝品,香港到處都是卓悅和莎莎,相對內地來講,香港人在身體護理上的店似乎要多一些,這也是一種發展趨勢。
香港的地鐵設計比較合理,下站後幾乎都是對面換乘,比上海要科學很多,除了去羅湖的東鐵線。(大概西鐵線也是這樣吧,我們沒去坐)。
最後一天我們從酒店到深圳機場時從羅湖過關,比皇崗要快很多,但還是花了三個小時在路上,下次還是直飛比較好。
整體而言香港城市比較整潔,沒看到過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抽煙(香港罰得厲害也有關系)。道路狹小但次序井然,沒有馬路上吵架情形,這就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種折射吧。
在回來的東航班機上看到一句話,旅行收獲的不僅是一種景色,還有一種情緒。這就是這次香港游的最好概括。
下次再去旺角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