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22日,鼓浪嶼,不過是城區
廈門,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旅游城市;鼓浪嶼,是廈門旅游的精華。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太多和它有關的情況: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的美稱;鋼琴擁有率居全國前茅,被譽為“琴島”;沒有任何機動車,甚至連自行車都沒有;有島上最高峰日光岩,有台灣富商林爾嘉建造的菽莊花園,大名鼎鼎的娜雅家庭旅館、張三瘋奶茶鋪、趙小姐的店、babycat私家御餅屋、黃勝記肉脯等等。太多的人說,鼓浪嶼是一個讓人不由自主慢下來的地方,是一個讓人發呆和迷失的地方,是一個時間是用來浪費的地方。
走在彎彎曲曲的逼仄小巷,最驚喜的莫過於看到牆角探出的三角梅和不知名的橙色小花,讓人眼前一亮。紅牆深處,有的晾曬著衣服,鮮活地展示著居家的日子;也有的樹影暗沉,老舊欲倒,一片頹敗甚至陰森。榕樹繁密的根須,在陰暗裡張牙舞爪,面目便顯出了猙獰。每一個院落後面,都有一長串的故事吧,散發著青苔般幽幽的氣息。
大海,不知疲倦地一遍遍親吻著沙灘。鼓浪石已經與岸相連,中空的石頭,真的會在浪潮的衝擊下發出如鼓般的巨聲嗎?印鬥石的另一側,果然是一頭惟妙惟肖的醒獅,面朝大海,是在警惕地注視著什麼呢?又有誰,曾在四十四橋上憑海臨風,在十二洞天裡上下漫步?
也許是因為對建築一竅不通,也許是因為對近現代的歷史沒多大興趣,也許是因為自己是個音樂盲,也許是因為既不愛喝奶茶也不愛吃餡餅更不是小資而是土得掉渣,在這個讓太多人流連忘返、恨不老此的小島上待了兩天一夜,我竟對它一點都愛不起來。看著張三瘋奶茶鋪外為15塊一杯的奶茶排長隊的女生們,看著龍頭路上的咖啡店裡端著咖啡消磨一下午時光的過客們,看著家庭旅館裡的留言本上寫著“還想再來”的話語,我卻只想著快快奔向下一個景點,並暗自慶幸當年的蜜月沒有選擇這裡
也許,我與鼓浪嶼無緣。GG說,我更像一個行者,需要有觸動心靈的風景;而鼓浪嶼,是適合像他這樣出來懶洋洋地發呆和放松的人的。
鼓浪嶼,不過是一個城區;而城區,不能放飛我的心靈。
啰嗦篇
21日早上8點就被窗戶正對的鷺江小學的廣播聲吵醒了。奇怪怎麼孩子們還沒有放寒假,後來才聽出來是在上音樂培訓班,操場上很多孩子都坐著等待表演呢。喉嚨非常不舒服,並開始咳嗽。計劃當晚是住在鼓浪嶼上的,所以大行李寄存在酒店,只帶了必要的洗漱用品,輕裝出發。22日晚上的房間早就在出發前就訂好了,可前台的小哥說還是只能保留到晚上7點。我們想在島上慢慢玩,不想趕時間,就只好把錢先付了。
出門,後面就是一條美食街,找了家店吃了早午飯。坐10路車到輪渡。其實後來想想,還是應該住得離輪渡近一些。現在住的地方離火車站近,但是距離輪渡、廈大、中山路等都比較遠,平時坐公交出行都要近一個小時,還不是很方便的。畢竟,趕火車只有一次,而每天的出行才是游玩的重點。看來GG說來之前就淘寶當地的地圖很有必要,至少這樣在訂酒店的時候能提供更好的考慮。
10路車是雙層巴士——在杭州已經消失了的公交車。坐在上層,一路看著車窗外的風景,高大的洋紫荊樹枝就垂在面前,紫花絢爛滿樹,風過處邊簌簌落下。路上的行人,有踩著花兒前行的,也有撞上一朵落花的,卻都淡然地徑自趕路。
到了輪渡站,旁邊就是如家的輪渡店,難怪有人說住在這裡很方便,雖然比其他如家店貴一點,但地段好,輪渡到晚上11點都有,和住鼓浪嶼上差別不大,但鼓浪嶼上的住宿比廈門本島要貴100以上。去的輪渡是不要錢的,我們為了看風景,每人交了1塊錢到了上層。其實不遠處就是鼓浪嶼,和廈門本島離得非常近。天色陰沉,灰蒙蒙的,沒有特別的感覺。
上島後,不斷有人來追著問:要不要導游,請個導游帶你游遍鼓浪嶼,自己找找不到的之類。我們當天不打算去景區,所以只好避著他們走。看島上大多數都是游客,成群結隊地來來去去。買了一張手繪地圖,先找在攜程上訂好的家庭旅館要緊。倒是看到了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小女孩,打破了所謂的島上連自行車都沒有的傳言。
根據攜程上鼓浪嶼家庭旅館的點評,訂的是排名第三的“依佳驛棧印像店”,攜程發來的短信是龍頭路458號海底世界後面。上島不遠就是龍頭路1號,我們都挺高興的,想著應該不難找。可是一對照手繪地圖就傻眼了:這裡好多條路,橫七豎八的,不管是東西向還是南北向,都叫龍頭路!門牌號也非常的沒有規律,路的這側是個位數,那側就變成三位數了。
咣~當~我倒!
那麼只能根據“海底世界”這個線索找了。可繞著海底世界轉了一圈,都沒找到這個“後面”是在哪裡。在海邊對著對面的廈門港吹了一會兒海風,又轉回下船的地方來了。又一群有證無證的導游湧上來,簡直不勝其煩!
GG定了定神,對照著地圖慢慢摸索。走過福州路,也繞到漳州路,終於,在一個號稱龍頭路的卻最多只能三人並行的小巷子裡,左邊是200多號,右邊是400多號!希望就在前方啊!我們興衝衝繞過街邊吃大排檔的游客,數著430、440,嗯?怎麼突然接下來就是460了?再退回去,原來另有一條橫向的細弄堂(只容二人並行),也掛著牌子:龍頭路!在這裡,找到了依佳!
是一個比較精致的家庭旅館,門口有秋千架和院落,客廳貼滿了來住過的游客的心情便箋和留影。架子上一排雜志和書,我一眼看到了《中國國家地理》。我們訂的大床房正對著庭院,兩面牆上都是大大的玻璃櫥,衛生間也有窗戶。淡綠色的牆壁,淡綠色的窗簾,窗台上擺著的盆栽也是淡綠色的,一派家庭的溫馨。庭院裡的樓梯上,畫著枝蔓和少女。
出門就在剛才人很多的大排檔等座位,這家店門面不在這裡,就是擺了個流動攤位,叫“蠔好吃海蠣煎”。看這麼多人都在吃,應該不會有錯。我們也要了份海蠣煎,味道不錯。黃勝記肉脯門口居然排起了長隊,實在讓人驚訝。聽說老板很大方,試吃也會剪下一大塊的,可這架勢,我也擠不到前面去,還是等回來再說吧。
在音樂廳門口看到鼓浪嶼景點的價格是:日光岩60,菽莊花園35,皓月園15,還有刻字館和風琴博物館(八卦樓)好像是10塊還是15塊,聯票包括這5個景點,共100塊。我們覺得單看前面三個景點已經比買聯票貴了,所以決定買聯票。但是島上的聯票只能在買的當天用完,所以我們決定第二天再去這些景點。而今天,對石頭感興趣的我要去看的是鼓浪嶼得名的“鼓浪石”,還有曲折的小巷和漫漫的沙灘。
GG一向是看地圖的高手,所以雖然很多人都說鼓浪嶼上的小巷容易把人轉暈,也有了剛才找旅館的經歷,但我還是比較放心地跟著他走。情況在前方出現了筆山洞後開始發生變化。我記得看過的游記裡有人提到鑽山洞後找到他要入住的家庭旅館,已經靠近海邊了。既然我們要去海邊的鼓浪石,那過山洞肯定沒錯。就拉著GG去鑽山洞。說是山洞,其實就是不過車只過人的隧道。鑽出山洞後,開始失向——和地圖上對不起來了!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問題有多大,繼續朝著GG自認為的方向走。到了公平路,有好一段都是往上爬山般高高的,再走,換了方向,還是公平路。轉了一圈,居然又回到了筆山洞!
應了那句話:迷失,在鼓浪嶼。
又轉到了公平路上,然後GG總結了經驗,朝大一點的路走,別鑽小巷。好容易經過了地圖上標注出來的陳士京墓,轉彎,就好走了。果然是大路人也多。不多一會兒到了美華療養院安獻堂,再一路往下就是海邊了。這條路上隔幾步就刻著漢語拼音,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是何用意,一直走到路盡頭的海邊,看到了盧戇章的塑像,才明白原來是為了紀念這位漢語拼音的發明人,才在旁邊的路上刻了拼音字母。
踏上了美華沙灘。其實在鼓浪嶼上,放眼出去能見到大大小小的島嶼,並沒有那種汪洋無際的遼闊感。只是沙灘邊的椰子樹,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不曾體會過的風情。沿著沙灘一直走,就到了鼓浪石。這是一塊中空的石頭,也許真的是千萬年來海潮衝擊而成的吧。奇怪的是靠近大海的一段又一間人工造的屋子,難道是保護石頭少受潮水衝擊的?石頭需要保護嗎?可這地方也不像人住也不像導航的啊。百思不得其解。
鼓浪石的旁邊就是一個渡口,另一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礁石。我們踩上礁石,更近距離地感受了一下大海。風浪不小,在礁石上時不時激起大大的水浪。
在我們下山的拼音之路上,曾看到一個廈門亞熱帶植物引種園,GG很有興趣,所以從海邊回來,我們又上山去引種園門口,哪知道大門緊鎖,正好遇到一個工人從裡面出來,詢問之下才知道這裡不向游人開放,只好悻悻地退回海邊。穿過鼓聲洞,一直沿著海邊閑逛,買了一個油炸的海蠣餅吃,不遠就到了港仔後海濱浴場。這裡人比美華沙灘多得多,還有個女孩子甚至把鞋脫了光腳踩進海水裡,看得我們一陣發冷。旁邊就是菽莊花園和國際刻字館了。也有很多吃的。我們沿著大路走,經過馬約翰的塑像,往前不遠就回到了龍頭路上。試吃了黃勝記的肉脯,感覺有點油,就沒有買。吃了街邊的葉氏麻糍,也吃了粒粒香扁食,想吃水果,沿著菜場轉了一圈,發現島上的水果都不便宜,百香果3塊錢一個。這個在農場種過,今天終於看到實物了。買了一個,老板用刀在一段切了個小口子,插進吸管說就是這樣吃。我吸了幾口,酸得齜牙咧嘴啊,讓給GG吃了。又發現許多賣大櫻桃的攤位,居然要40塊一斤!有點饞,買了半斤,回到房間沒怎麼吃就沒了,心疼啊~
22日早上,慵懶地睡到8點半。旅館提供的早餐是到9點半結束的,我們下樓時已經9點20,退了房,寄存了行李,去餐廳吃飯。前台MM說只有一根油條、一個花卷和兩個刀切了,還好還有粥。刀切冷了,MM說放微波爐熱一下就行,然後就走了。餐廳裡就剩下我們兩個從來沒用過微波爐的土冒兒,我把刀切放進去,開中高火1分鐘,拿出來時就可以吃了。GG咬了一口說裡面還很硬,不知道是熱的時間不夠還是原本面就沒有發好。我們決定再加熱下。放進微波爐,開了高火3分鐘。正吃著粥呢,突然發現微波爐裡在冒煙了,我趕緊跑過去關電源,同時房間裡發出了尖銳的“滴滴”聲,我們倆以為是微波爐發出的,到處找插頭想拔掉,卻找不到。這時候前台兩個MM聞聲趕來,把微波爐打開,裡面的刀切已經呈焦黑狀了!汗~MM安慰嚇呆的我們說不要緊,以前也發生過這種情況,“滴滴”聲是天花板上的煙霧感應器發出來的。MM拿來梯子,爬上去把感應器拆了下來,刺耳的“滴滴”終於消失了。不過小小的餐廳裡還彌漫著焦糊味,我們只好搬到院子裡吃。實在很不好意思啊~趕緊吃完快點開溜。
黃勝記門口排隊的人不多,我不好意思再去拿試吃的,慫恿GG去。想想買兩包在肚子餓的時候吃也不錯,就在第二次試吃之後買了兩包。
先去日光岩。原本以為有學生證肯定能打折,就沒有根據攻略上說的在淘寶上買打八折的票。哪知到了售票處,人家貼著一張紙:無學生票。汗!只好乖乖掏出200大洋。
日光岩位於鼓浪嶼的中部,又名“晃岩”,頂峰有一塊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曾屯兵於此,留有龍頭山寨、水操台、古避暑洞等遺跡和許多文人的摩崖石刻。爬上峰頂,可以俯瞰整個鼓浪嶼,紅頂的許多別墅,密集地聚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而另一面可以看到菽莊花園和四十四橋。
從日光岩坐纜車(車票已經含在門票裡)到對面的英雄山,看了百鳥園,原來昨天在美華沙灘上看到的山上有撐起來的棚子狀的地方就是百鳥園。GG挺喜歡這裡,可是我手上不知道在哪裡沾上了一點鳥屎,嚇得就想趕緊逃離這個地方。
旁邊不遠是英雄岩,原來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在此處犧牲的兩位連長而設的雕像。太陽出來了,照在身上暖暖的,GG犯困了,在山道邊的大石頭上打了個盹兒。我卻驚訝地發現,美華沙灘上潮水漲了很多,一直淹到了鼓浪石腳下。昨天我們爬的那些礁石已經完全淹沒在海水之下了。
轉了個圈兒又回到百鳥園了,不知道從何下山,跑回索道,人家說不包括返程的,指給我們下山的路。下山買了一個金包銀吃,外面是白色的面,裡面包了筍干香菇等,不遠就是菽莊花園了。也許因為太陽出來了,旁邊的沙灘上很多人,許多小孩子都脫了鞋子光腳跑進海水裡。
在菽莊花園裡參觀了鋼琴博物館,又很興奮地玩了十二洞天——許多假山石疊起來的一個小花園,裡面有十二生肖的頭。我們在裡面轉來轉去,終於找齊了十二生肖。GG說我和那些小孩子一樣,一有假山鑽來鑽去就很興奮。
出菽莊花園的時候已經快5點了,趕著去游鄭成功塑像的皓月園。一路在海邊走,見到了印鬥石,走到皓月園附近,果然印鬥石的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只仰頭警惕的獅子了,難怪又叫醒獅石。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石上豎了牌子,說時有漲潮,游人請勿逗留。居然在退潮的時候,石頭和島嶼是連通的啊!我們只看到了滔滔海水把石頭和我們分隔開,如果沒有這塊牌子,很難想像居然可以走上去。沿著海邊一直走到皓月園的邊門,居然豎了牌子說修路,請走中門!我倒!我們倆都走得有點累了!可也沒有辦法,只好走了一段回頭路,才找到了大門。
匆匆趕到風琴博物館時,已經閉館了。聯票上的5個景點,我們只來得及玩3個!是誰說的鼓浪嶼上,會不由自主放慢腳步?我們倆根本來不及玩!這破聯票,賣得這麼貴,就應該允許2天內有效嘛!既然鼓浪嶼是個適合慢慢游玩的地方,聯票當天有效的規定豈非和整個島嶼的定位發生衝突?
又吃了海蠣煎,還有魚丸,感受了一下鼓浪嶼的夜色,我們就坐輪渡返回廈門本島了。回去的輪渡是每人8元,售票窗口遞出來的不是票,而是硬幣一樣的“船幣”,上船前投幣。
下了船找大同路,GG被一條像夜市一樣擺滿小攤的小路所吸引,還非說這條就是大同路,我堅決否認。穿過林林總總的小攤,都沒找到我想找的大同鴨肉粥,GG研究了半天地圖,終於找對了大同路。路上居然還遇到了江湖藝人,幾個小孩子在街頭表演雜技。我們沿著大同路向輪渡方向走,意外見到了佳再添!我還仔細看了一下掛著的牌子,果然是網上說的吳再添。於是進去吃!百年老店的感覺很親切,不是直接付錢,而是要先買票再憑票拿吃的。我要了一個大肉粽,慫恿GG要了最有名的蝦面,現在改成5塊錢一碗了,我依然疑惑憑現在的物價,這百年老店怎麼可能還這麼便宜,等上來了才知道原來那個碗比碗裝泡面的都要小一半!而且都是用一次性紙碗裝的,而且廈門這邊的人居然也都吃辣,鼓浪嶼上的沙茶面是辣的,現在這個蝦面也是辣的,幸虧我沒要。不過總體感覺,福建的餐館不管大小,提供的紙巾都很劣質,正好我們在當地報紙上也看到了報道,說小餐館提供的紙巾其實都有很多細菌,沒有明確的廠家。我們都只敢用自己帶著的紙巾。
從吳再添出來,也不想再吃別的,直接去輪渡等10路車。那是個大的公交站,有很多條車道,我們按照指示牌等,總以為會像杭州的公交車那樣進站的,哪知道來了一輛10路,徑自在前面一個不是10路車停靠的地方停了,一群本地人蜂擁而上,我們還沒反應過來,車就開走了。暈倒!接著發現原來這裡的公交車都不是按照指示牌停靠的,而是哪個車道空進哪個車道,我們學乖了,跑到最前面的車站等著,防止像剛才那樣,被其他車擋住視線而錯過上車的時機。哪知道一等等了40多分鐘,才終於來了下一輛10路。
回到7天,這次的房間和上次不一樣了,走進去裡面一點異味都沒有,不過悲劇的是攤上了惡鄰。晚上10點多,右邊房間的女生大聲喧嘩了一陣後,出門而去,到了半夜1點半回來,又是大聲喧嘩了一陣才安靜。左邊房間更離譜,一幫男的在11點多回來,一直像開party一樣鬼哭狼嚎,我們一點都睡不著。GG實在忍不住了,衝到窗口大叫:“我受不了了!什麼破酒店,什麼破隔音!cao!”我躲在被子裡,又好氣又好笑——這發泄方式,也太啰嗦了點吧!估計沒把其他人震住,只把我一個徹底吼醒了。我披衣出門查看,確定了喧鬧聲來自左邊的房間,回房打電話到前台投訴。過了一會兒似乎好點了,終於迷糊起來。可不一會兒又吵起來,實在是噩夢啊!
幾乎是一夜都睡得不踏實。照例早上8點半起床,出門時看到右邊門把手上掛著“請勿打擾”的牌子,真恨不得上去踢幾腳,也吵醒這幫沒公德心的人。不過還是做不到這麼潑辣,只不過自己阿Q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