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匆匆的廈門

作者: angelbunny

導讀*第一次廈門 2008年7月* 7月20日 平生第一次坐飛機。人類科技真是不可思議,輕而易舉就把人帶到了一萬米的高空。透過雲層,看到城市化為田字格和格裡的火柴盒,山的峰谷、河流的曲線,完整而美麗地呈現。這樣的景像並不陌生,只是熟悉的GoogleEarth的live版。不得不再次感嘆人類科技的不可思議。 廈門的第一印像,美麗、異域和熱。環島公路平整、干淨,兩邊是密密叢叢 ...

*第一次廈門 2008年7月*

7月20日

平生第一次坐飛機。人類科技真是不可思議,輕而易舉就把人帶到了一萬米的高空。透過雲層,看到城市化為田字格和格裡的火柴盒,山的峰谷、河流的曲線,完整而美麗地呈現。這樣的景像並不陌生,只是熟悉的GoogleEarth的live版。不得不再次感嘆人類科技的不可思議。

廈門的第一印像,美麗、異域和熱。環島公路平整、干淨,兩邊是密密叢叢的各種熱帶樹,很綠,綠得幾乎能滴出水。公路旁邊不遠就是海。不記得上一次看到海是幾年前的事情。再看見大海的感覺真好!

趁著僅有的半日假期,直奔鼓浪嶼。很小的一個島,如果不是這麼多商業和這麼多游客,應該是個很生活的地方吧。坐著像北京地鐵一樣擁擠的渡輪到達島上,已經將近下午4點,直奔鋼琴博物館。都是18**年的名琴好琴。對於懂琴的人,想必是一段奇異之旅吧,每一台琴,都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承載著多少故事、多少情感,多少傳奇……好可惜,我一點也看不懂,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座很情調的宅子上。落地窗戶很漂亮,地板很舒服,樓梯很藝術,開個家庭舞會應該不錯吧。

想必多數游客和我們一樣,只是匆匆地到此一游。和多數游客不同,我們決定上到島的至高點——日光岩。看似很高而已,其實不到半個小時就衝上去了。從這裡俯瞰全島,才能看出鼓浪嶼的獨特風格——綠樹、或尖或圓的紅色屋頂、藍色的海,快艇劃出的白色的線,和海對岸高樓林立的廈門城區。海風柔和地吹,吹干了臉上的汗水,也吹散了忙碌的心情。

下山之後趁著暮色逛了一會兒店,離島去中山路找東西吃。熱、累,沒什麼胃口,只吃了一碗魚丸湯。特別想喝水,必須是涼的,必須是甜的。買了一杯肯德基的九珍果汁,效用之高超乎想像,喝下之後體力和精神恢復了大半。

7月21日

晚上去了廈大。天很黑,沒敢細逛,只是隨便晃悠了一小圈。傳說中的美麗被夜色掩蓋了一大半,只是幾座古典華貴的拱形門廊宿舍樓給了我一點點視覺衝擊。陌生的地方,熟悉的元素,無憂無慮的少年、T-shirt、牛仔褲、拖鞋、書包、飯盒、球拍、海報……回到校園的感覺真好……

穿過學校,去海邊踩了踩沙子淌了淌水。沙子很硬、水很髒,蚊子很壞。但是這種光著腳,面朝大海的感覺,我喜歡……

7月22日,23日 (忙,沒有出門玩)

7月24日

早上4點30起床,5點出發去海邊,一路走天一路亮起來。這邊沙灘不錯,比起廈大的,很細很干淨,就是有點太干淨了,沒啥可撿的,只有些小貝殼和大貝殼的殘片,從沙灘上拔出兩個比較完整的長海螺殼,還看到了日出, 很happy ^_^

7月25日

晚上又去了海邊,發現趕海還是晚上的好,水位比早上低很多。可惜沒帶手電,只好伏在地上很小心地看呀摸呀,又收獲了幾只海螺殼 ^_^

策劃明天早上南普陀中……連續幾天睡眠不足,明天又要早起了。為了玩,忍了,哪能沒有代價?這也算一種commitment吧……

7月26日

下午的飛機,又撈到半天假期,五老峰下,南普陀寺。

很匆忙,寺裡的很多介紹都沒有看,到底也沒明白南普陀寺為什麼叫南普陀,和浙江的普陀寺有什麼關系。果然是閩南名剎,僧人不少,香火也鼎盛。

寺院不大,建築非常漂亮,和北方的風格很不一樣,雕琢繁復,顏色華麗,可惜沒來得及好好觀賞。回廊和殿牆上的佛經和佛教知識基本上也都跳過了,實在是一種損失。

整個空氣中都是香的氣味,伴著僧人唱經的聲音,的確可以讓人的心靜下來。雖然人多,也是香客占了大半,游客占了少半。好像還是南方的信眾居多,女人居多,典型的閩南漁民打扮。勤勞純樸的漁民,身形瘦小枯槁,膚色焦黃,虔誠地挎著香袋,雙手合十,圍著觀音殿一圈又一圈,念念有詞,很虔誠,卻看不出眼神中有什麼期待……她們在祈求什麼?為自己?為家人?還是為來生?

拜佛的人各有所求,求財運、求姻緣、求家人平安、學業有成、工作順利……我也沒什麼例外。但佛學的道理,據我理解,當求無求之心,無欲之境。寺院牆上有順治皇帝出家時寫的詩,其中的一句好像是:“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憂”。我曾經很推崇的一種心態,現在似乎離我越來越遠,校園中的牽掛、工作的挑戰、舞蹈的歡愉……我心有掛礙,所以有恐怖;有欲求,所以有痛苦;卻為了期望中的快樂,情願承受痛苦……我喜歡寺院裡的氛圍,給我片刻的沉靜。但菩薩的眼睛卻沒有給我答案。他讓我自己慢慢尋找……

又看了一眼大海,又看了一眼椰子樹,踏上了返京的航班。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