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似幻走嘉興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 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皆樂也。 題記二 遠行有遠行之樂,近游亦有近游之趣也。 -----------------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之《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千古名篇,乃一篇游記也。中學語文課上,先生欣賞“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這一句,對其中的兩個字尤 ...

題記一
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皆樂也。
題記二
遠行有遠行之樂,近游亦有近游之趣也。
-----------------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之《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千古名篇,乃一篇游記也。中學語文課上,先生欣賞“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這一句,對其中的兩個字尤為激賞 – “忘”和“忽”字。先生搖頭晃腦地解釋道:這兩個字,不僅有神秘色彩,而且虛化了現實,給人遐想。
先生詮釋,給我留下木刻般的印像。
“忘”和“忽”,是一種旅游境界,可遇而不可求。-- 不知不覺,穿越時空,忘記現實,忽至夢幻之地。
沒有想到今年六一兒童節,四位驢友(平均年齡62歲),結伴游嘉興,忽臻此境。
上午,游南湖的湖心島,徘徊於“紅船”邊,如夢似幻。九十年過去,當年小船上的一次會議,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改;44年過去,當年我們三兄弟與一同窗從上海步行至杭州(文革曾風行“步行串連”),路過嘉興,這裡曾留下少年的足跡。



今登煙雨樓,且作環島游,只見一派江南園林風光。1967年的南湖,上島游客只限於參觀紅船。
小島上竟然還有兩座“御碑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來到南湖,留題詩14首,盛贊南湖的煙雨樓台。
月河,嘉興古鎮,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周莊、同裡、南潯、烏鎮、楓涇、西塘等江南小鎮皆未能沾上運河風光。
午飯,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老飯店的天井裡,四人圍坐,海鮮加河鮮,談天又說地,觥籌交錯,酒酣耳熱。
歷史上,作為“杭嘉湖平原”之重鎮,至今還處處留跡,顯露昔日的富庶和繁華。
沿運河,有一長長的廊道,名字叫“小豬廊下”,不知此名背後有故事否。長廊一側是店鋪和人家,一側是沿街的長椅,長椅外,便是流淌不息的京杭運河。



在“小豬廊下”“玉穗豐米行”門外,見一副楹聯:
客無遠近一般親 貨有高低三等價
楹聯藝術地表達了“童叟無欺,按質論價”的經營之道!小鎮上幾乎觸目皆楹聯,在“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外,有一副拙中藏巧的楹聯:
真真粽子傳人 老老嘉興故事
一爿小店出售文化用品,店名:竹品軒。小店直接借用了蘇東坡之詩句,作為其楹聯。
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我們中的一位驢友,見此楹聯,不禁口中念念有詞)
這個著名的江南小鎮,不僅富庶在物質,而且富庶在文化。
一路行來,只見與大多江南小鎮大同小異之景像 – 人家盡枕河。但是,周莊的小巷兩側,商戶麇集,廣告不絕於目,吆喝不絕於耳。嘉興小鎮多石拱橋,其多為石拱橋,小巧而又精致,宛如盆景。一條條深巷,毗鄰河道,小巷兩側,大多為當地住戶,安安靜靜,干干淨淨,可感其民風古樸,原汁原味的古鎮,很容易引人聯想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臨河老街,空氣中彌漫著寧靜,心情裡充盈著閑適。
四人行,邊走邊聊,議論最多的是,小鎮見到的一幅幅楹聯。
-- “玉穗豐米行”的楹聯寫得真好。
-- 我想起了葉聖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鬥》,小說寫到了“萬盛米行”,不知“萬盛米行”門外是否也有一幅楹聯?
-- 說不准也有。
-- 如果葉聖陶先生也寫上“萬盛米行”門外的門聯,一定為小說添色。
-- 為啥?
-- 此類的門聯折射了江南小鎮的濃濃的文化,“萬盛米行”如有一幅楹聯,更能借機嘲諷“谷賤傷農”的悲劇。
-- 有道理。不過,我更欣賞“彙茗茶社”門外的對聯。
-- 啥對聯?
-- 上聯好像是“兩只舊燕築新巢”,下聯是……,讓我想想。
-- 別想了,我拍了下來,打開相機就知道了。
另一驢友打開相機,念道:
-- 哦,兩只舊燕築新巢 壹杯清茶邀明月。(邊看邊讀)
-- 真是精彩。“兩只”對“一杯”,“舊燕”對“清茶”,“築新巢”對“邀明月”!
-- “邀明月”三個字真美。
-- 有出處嗎?
-- 有啊。李白的《月下獨酌》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月下獨酌,怎麼成了“對影成三人”?
-- 月下獨飲,李白舉起酒杯邀請明月,低頭一看,忽然發現杯中有明月的倒影,這樣,共飲者就變成了三人呀。
-- 有意境。
午後的慵懶,餐後的醉意,行走在靜靜的臨河深巷,四人小別重聚,你一言,我一語,享受著攜游之趣。
-- 咦,清風荷葉飯!
前面門店門,挑著一面招旗,上書“清風荷葉飯”!



-- 可惜飯飽酒足了,否則在這兒吃一餐荷葉飯,倒有點意思!
-- 不會吧,你們想,現在哪來新鮮荷葉?
對話進行時,忽然,沿街牆上出現了三幅小廣告,上書:
銀行牌上等香煙
虎標萬金油
美麗牌聽裝香煙



三幅廣告,皆繁寫字,且字體排列是從左到右。
-- 這不是三十年代老上海的廣告嗎?
-- 時光倒轉啦?
-- 修舊如舊,一條仿古街吧。
交談間,迎面過來一中年婦女,穿著大襟衣服,胸前掛著一只打開的扁平大木盒,木盒放著各種老牌香煙,其中一包是“老刀牌”。
-- 能買你一包老刀牌嗎?(驢友問)
賣煙女笑而不答。



【攝影者:驢友徐君】
意外,左側的小巷石台階上歇坐著五名女子,三個少女,皆穿旗袍,發型皆古。兩個中年婦女,皆穿花布大襟服。衣著打扮,十分古雅。一位婦女跟前還放著一只竹籃,籃子裡放著粽子。
-- 粽子賣嗎?
又是一個笑而不答。



【攝影者:驢友徐君】
又意外,五名女子對面歇著一輛黃包車,車夫頭戴氈帽,在低頭打瞌睡。
一路所見,真可謂: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 黃包車能不……?
-- 別煩了,人家在休息。(一位驢友剛開口,就被另一位驢友打住了)



2009年夏在紹興的柯岩的魯鎮,一條仿古街上,我就曾路遇“祥林嫂”。嘴裡喃喃有詞“真傻,我真傻,只知道春天有狼……”只可惜,那日沒見到在魯鎮遇到表演“竊書”的阿Q。(祥林嫂告訴我,這兩日阿Q病了,且發高燒)
時光倒流,舊景重現。
靜靜的深巷,讓我們瞬間遠離了現實。 -- 生活現代了,但幸福指數並未大幅攀升的現實;物質豐富了,但CPI卻在大幅攀升的現實。
穿越時空,恍若隔世。
靜靜的深巷,此地的居民,你們也許“不知有漢,何論魏晉”吧?
-- 嘉興有這麼一條仿古街,咋就不宣傳宣傳呢?(我自言自語道)
-- 是啊,嘉興有南湖,又有仿古街,旅游資源豐富!(驢友一附和)
-- 哪裡!哪裡!(驢友二說)
-- 不是仿古街,是在拍電影!你們看。(驢友三大聲說)
正沉浸在古風撲面的環境裡,一抬頭,只見架著一台攝像升降機機,正架在不遠處的小巷中間,一伙人正忙碌著。



-- 預備,開拍!(導演小喇叭響起)
令下,升降機開始緩緩升起,小巷裡的各色人等,包括黃包車等,南來北往,開始“行動”起來。
-- 停!不行。(沒幾秒鐘,導游即喊停)
-- 這輩子還沒見過拍電影呢。(一驢友說)
一遍,兩遍,三遍,導演喊“停,步行”!
......
不是個別群眾演員走路步態不自然,就是主演的表情不合要求,不是反光板角度偏了,就是遠處突然闖進不速之客 - 一個身穿露臍裝的摩登女孩。
見露臍裝女孩的尷尬樣子,我們笑了。
-- 三十年代的街上,忽然跑出了一個穿露臍裝女孩,那不是笑話嗎?(導演聽見我們的笑聲,對我們說)
-- 不易,不容易!
-- 是啊,導演累,演員累。
-- 我們看得也累呀!(驢友幽他一默)
-- 男一號更累。你看,別人都穿體恤衫了,他衣衫襤褸,穿了好幾件,臉上塗了血污和泥巴樣的東西,不好過。
-- 以後看電影可別太挑剔哦!
-- 呵呵。



-- 我們也累呀。(兩位群眾演員,小美女,頭梳發髻,身穿大襟花布衫,就站在我們跟前,其中一位笑著對我們說)
-- 走了三遍,額頭都出汗啦。(另一位說,一邊說一邊擦汗)
-- 導演給你們的報酬多少?
-- 導演管拍戲,錢是制片主任給的,一天只有50元!(女孩壓低聲音告訴我們)
午後的慵懶,餐後的醉意穿越時光隧道的快意,體驗真真假假的幻覺, -- 聞之,頃刻間,煙消雲散。
驢友和美女之間的對話把我拉回了現實世界。交談之下,得知她們是嘉興本地人,做群眾演員,做一天算一天,一天都是50元的酬金。
-- 不要嫌錢少,走王寶強的路呀。
-- 我們可沒這福氣。
......。
-- 噓!(一個女孩伸出食指,擋住了嘴唇,示意安靜)
-- 開拍!(導演又喊)
她倆起步,和252號車夫的黃包車一起朝前走去。很自然,很逼真,三十年代之城市路景也。
-- 兩個女孩嫌報酬低,她們有所不知。
-- 不知啥?
-- 她們不知道投資電影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
-- 哦!
-- 我國每年生產的400多部電影,中低成本影片占據了市場的主流,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票房收入都被10余部大制作影片瓜分了。大片背後‘陣亡’了多少部中小成本影片啊!
-- “陣亡”?大海裡,大魚吃小魚,影視界,大片吃小片。......很慘的。
-- 就是啊,“陣亡”呀,這是影視界的行話!商界的搏殺,你死我活。
-- 你怎麼知道?
-- 我家親戚是“上海聯和院線”的一個頭頭。
-- 原來如此。
這一次導演總算沒讓重拍。我們湊近一看,導演工作的水牌上寫著:導演毛堅,拍攝電影的名字是:非常營救!
-- 但願“非常營救”能夠營救成功,而不要“陣亡”哦。
笑聲一陣。
附記:
看官若有興趣,不妨在百度輸入“電影非常營救”六字,便可知其詳情也,免我贅言。
【全文完 2011年6月9日晨定稿】


精選遊記: 嘉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