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說期望越高,是望越大呢?事先偶還特意查了些資料,借到正版的納西古樂——《白沙細樂》CD,惡補了下民樂知識……
然後,睡了個好覺,准備精神飽滿地去聽傳說中中國最古老的交響樂……
結果在售票處門口碰到一個老鄉,一臉的真誠:“不聽也罷,根本沒有原來的風味了,全是現代燈光歌舞,票還死貴,買盤VCD劃算得多……”權衡了半天,結果還是忍痛出血去聽一下。
台上坐著幾位老者,加在一堆年輕人中間。一個當地的名士——宣科——給我們一一介紹演奏的老人們。不曉得是當地流行那類調侃式的幽默還是我的思想實在太僵化,總之,看著一個年約古稀的老人學著無釐頭的調調,嬉皮笑臉地介紹更老的老人,心裡實在別扭。終於忍耐到音樂開始,報曲名“張養浩的《山坡羊》”,我不禁一呆,不是納西古樂嗎?跟元曲名家張養浩有什麼聯系?曲子倒不難聽,但沒有覺得有什麼很特別,和電台裡經常播放的古曲差不多,女聲細細地唱著,和著絲竹。但我寧願沒有歌詞,那樣至少可以幻想自己的確在聽只有這裡才能夠聽到的納西族的音樂,但從初中就熟背的“歌詞”粉碎了我的願望……
隔了2天,租自行車去束河玩。在束河鎮子的入口,有一座形式與麗江大石橋相近,但規模略小的石橋。橋上,幾位老者在盡情彈奏著,和著橋下潺潺流水。我一呆,這不也是納西古樂嗎?沒有華麗的衣裝,沒有名士的介紹,也沒有令人倒胃口的歌詞,只是單純的音樂。背景不會閃光和變換,但土牆黑瓦的市鎮,清潔的石板路,原本就是令人心動的畫卷。
我坐在橋欄上,悠閑地聽著,比較這兩個版本的所謂納西古樂,只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