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LP到達後的數天,一直忙於周邊的游覽,茶馬古道、玉龍雪山以及香格裡拉,等到四周游覽完畢,才真正的在古城小憩了幾天,品味了古城的種種滋味,感受了清淨與喧囂,悠閑和忙碌,古樸跟摩登是如何自然而然的融合貫通的,一個看似矛盾的統一體,一處海納百川的悠然地,我想這應該就是麗江為眾多人所難以忘懷的一個原因吧。
此篇通寫古城漫游數日之感受,其他所游之地如玉龍雪山、香格裡拉後文記錄。
我們常說的麗江古城,其實就是大研古城,位於麗江市的東南隅。另有束河古城及白沙古城等。這些都是納西風味的古城,不過其中以大研古城規模最大,歷史最久,故此名氣也最大,在世界遺產名錄上的,也就是它了。

和LP 登上麗江古城制高點---萬古樓。萬古來自納西語的音譯,意為山包上的樓。登樓遠眺,整個古城一覽無余。遠山蒼茫,雲湧浩瀚藍天;綠林青翠,掩映青磚灰瓦,古城靜臥其間,這場景,祥和而幸福。

古城民居近景,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陽光鋪撒在灰瓦上和巷道裡,懶洋洋的延展著數百年的靜逸,似乎,這小城依舊沉浸在柔和古樸的過往時光中...可惜,而今的靜逸,卻早已僅僅是表像了,古城的寧靜,被蜂擁而至的四海游人所打破;古樸的舊夢,更是被經濟社會的物質思潮所淹沒...

此即為木府全景。當年的氣派,今日猶存。難怪徐霞客曾游歷於此,發出“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感慨。木氏歷代土司,自元代歷經數百年,一直掌管著麗江的政權,數十代的經營,讓木府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麗江一段凝固的歷史。我跟LP 曾經跟古城內居民聊天,至今他們的意識中,仍然都存留有古時的傳統:在麗江,木姓的人,就是做官的;而和姓的人,就是百姓;另有寸姓,在古城也常見,其實此姓非納西姓氏,而是苗族姓氏,在古城中的銀鋪,多是苗族寸氏所開。

VS

清淨 VS 喧囂
清淨:自在垂柳閑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漫步微雨中的古城,如同品秦少游的詞,有別樣的清淨;石板鋪就的巷道被雨水衝刷的干干淨淨,道旁的水渠中,不知何處而來的清水依舊如時光般的不停流淌,水面無數的雨花忽而綻開又倏然消去,濕潤的空氣中若隱若現的飄來陣陣略帶憂郁的歌聲---那是流浪歌手侃侃的滴答,垂柳靜著絲絛,悠然地佇立,仿佛也在凝神傾聽那飄渺的歌聲;偶爾幾朵傘花飄過街道,很少有匆匆的步伐,都是在閑庭信步中,享受著古城雨意。
喧囂:四方街,一定是四方街--說起喧囂,就不得不提古城的中心所在地四方街。一片不大的廣場,通達四方的街道,這就是四方街了。它聯通了古城的幾條主要街道,如五一街,七一街,以及去往萬古樓高點的道路,最有名的,可能要算是那條酒吧街了。四方街,承載了整個古城的喧鬧熙攘,白天的廣場,人流攢動,照片中是一群納西族人在廣場舞蹈;暮色籠罩時,更是玉壺光轉,夜夜笙歌;我的感覺,它就像是古城的一個呼吸通道,把蟄伏於靜逸中的躁動,都化為喧囂排出。我跟LP都是不善飲酒不喜吵鬧之人,所以未曾去嘗試酒吧,似乎有人說沒去麗江的酒吧,就等於沒去麗江,可我並未覺得遺憾,也曾進眾酒吧掃了一眼,感覺與深圳的無甚區別,我在想,那些擬把疏狂圖一醉的人們,在濃睡不消殘酒之後,如何再去回首燈火闌珊處呢?

VS

悠閑 VS 辛勞
悠閑:古城的悠閑,無處不在。花團錦簇的石橋旁,穿城而過的水渠畔,陽光鋪撒的客棧內,曲徑通幽的巷道中,或持書半卷,或香茗一盞,或閉目養神,或談笑風生,古城裡的一眾人等,就是這樣坐臥隨意,怡然自在的享受著它帶來的這份悠閑。平日的煩擾惆悵,生活的艱辛坎坷,在這麗江古城中,都化為了一腔柔和的情調,‘閑意態,細生涯,古城水畔品新茶’,往日懸在半空的心,在這裡可以落地,我們需要的,只是去盡情享受,讓身心放松,不要浪費了這難得的時刻。
辛勞:有悠閑在,就有辛勞相伴。古城亦要延續人間煙火,悠閑的背後,必是辛勞的付出與支撐。圖片中的小巷,通向古城的菜市場,那裡就是悠閑背後的人生原始狀態,吆喝叫賣,討價還價,為了生計奔波的攤販和人流,就在這古城一角,返回了人生的真諦---一切為了生存。雨中仍不肯收攤的水果攤主,裹緊衣服抵抗寒涼,為了那渺茫的可能生意;遠處的小食店,也依舊的擺放食攤,希望能有路過的人來光顧...都為悠閑故,懶逛古城府,誰知悠閑後,比比皆辛苦!

VS

古老 VS 摩登
古老: 古城自然古老,這話似乎有些多余。但真正的古老,恐怕已不多見,時間就像流沙,一切陷入其中,很快便會被吞沒,倏忽不見;而古老,就像是在被流沙吞沒前的瞬間,也只能殘存一段短暫的回憶。照片中略有褪色的紅色大門,斑駁的門柱和磨損的石階,讓我感受到了一絲古城的古老,因為其實在古城,也幾乎都是新型的客棧和店鋪,真正的古屋,已不多見。甚至木府,都是在地震後重修的了。大門緊閉,我也無言佇立,遐想穿越時空:這大門落成時,可曾鞭炮齊鳴,笑語熙攘?當年的主人,可曾在敞開的大門前,拱手作揖,迎送賓客?大門的最後一次關閉,可否讓主人面帶戚容,黯然神傷?俱往矣,而今的大門,暗蘊古老,佇立在今日,默默無聲的注視著它前面石板路上的行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摩登: 即便是古城,也同樣是存在於當世之摩登年代。摩登之意,有現代的,新式的,時髦的,不同於過去的意思等等。以目前麗江之狀,堪配摩登之名:現代的悠閑之地,新式的各式客棧,時髦的驢行勝地...其實,摩登已深入麗江古老之髓。照片中的姑娘,穿著鮮艷的摩梭族服裝,在自己的店鋪前,招攬著顧客,連店名,都是摩登的新式名字。在麗江,商業、民居以及民眾的生活,已經是全盤摩登化了。古老的手藝依然存在,比如特色飲食,傳統銀飾等,但整個的運作過程,都已經被現代同化了,現代的工具,現代的工藝,現代的銷售手段...外觀納西風格的建築,內部已經都是現代新式的裝修了,甚至特色飲食,也都如快餐般的缺滋少味了。我們來到古城,其實不過是借古老之名,在摩登時代懶尋舊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