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什剎海找正宗的“燒餅”

作者: 關裕年GYN

導讀 在北京什剎海找正宗的“燒餅”關裕年 在北京吃燒餅,通常是指上面有芝麻的燒餅,如果沒有芝麻就是叫“火燒”。 十年前,我的一個在法國的親戚回北京探親,在恭王府前的前海西街與氈子胡同、三座橋胡同相交的十字路口有一個燒餅店,買了剛剛出鍋的燒餅,冒著嚴寒,就站在馬路邊不顧一切的把燒餅“吞”了下去,她和那個法國人邊吃、邊說: ...
































在北京什剎海找正宗的“燒餅”關裕年 在北京吃燒餅,通常是指上面有芝麻的燒餅,如果沒有芝麻就是叫“火燒”。 十年前,我的一個在法國的親戚回北京探親,在恭王府前的前海西街與氈子胡同、三座橋胡同相交的十字路口有一個燒餅店,買了剛剛出鍋的燒餅,冒著嚴寒,就站在馬路邊不顧一切的把燒餅“吞”了下去,她和那個法國人邊吃、邊說:好吃,真香,真香啊! 這麼一個小小的燒餅就可以感動從世界的最大、最美的城市——巴黎來的客人吃得連聲稱好,這其中肯定有什麼玄機,到底是為什麼呢? 後來我與一些會做芝麻燒餅的人聊起來,這燒餅做起來還是真有些講究。主料白面肯定是要選新面,芝麻醬是要純芝麻的醬,不能有花生在裡邊摻假,把上好的花椒在鍋上炒焦,壓成粉與精鹽混在一起,燒餅的夾層都是靠油與上述材料塗抹後,烤制而成,當然如果還有什麼超級秘方,就不得而知了。 一般來說,芝麻燒餅一定要吃熱的,餅上的芝麻不能烤糊,烤焦,否則就不好吃了,還有,用的油不能大,外地的一些餅就是用的油太大,膩就不好吃了。 今天,我們沒有什麼計劃,決定去那個燒餅鋪重新溫習吃燒餅的“美好回憶”,可惜“物是人非”,當年的燒餅鋪已經不見蹤影,後來與就住在附近的朋友了解才知道這個燒餅鋪早就不知蹤跡,他建議我們去煙袋斜街對面的鴉兒胡同,有一個燒餅鋪,是目前什剎海目前最火的一個燒餅鋪了。 我們步行來到這裡,一個四合院仿古工地占領了人們的主要視線,在那裡我們找到了一個李記燒餅鋪,這裡也確實是人頭攢動,買燒餅的人絡繹不絕,但是這個店位於胡同的路南,而朋友告訴我們的鋪子是在路北,在一片廢墟中間我們看不見原來的燒餅店,只見一個臨時牌子讓買燒餅的老顧客到剛才我們去的那個對個兒李記燒餅店去購買。 據朋友說原來的燒餅店要排大隊,每人最多可以買20個,可是我們看見的燒餅店一個人一次買了50個,一位也在尋找那個舊燒餅店的老太太邊走邊說:拆沒有了…… 這個時候,我們看見打著小黃旗的旅游團隊過來,導游大聲的喊著,就是這個燒餅,趕快買吧,保證兩天不會壞的,好吃,一元錢一個……我們滿臉狐疑,這個李記是不是原來對個兒的那家燒餅店呢? 沒有辦法,我們只能一個人買了一個吃,三個人吃著吃著,面對著成群結隊的“外地人”在此抱著燒餅“大快朵頤”的時候,我們這三個在北京長大的“三個老頑童”,在吃了一個燒餅後不約而同的說,不用再買了,味道還可以,涼了不好吃,走吧…… 面對旅游團在此號召大家買燒餅的場面立即就勾起我們對過去參團在外地被強買強賣的情景,也說不清楚,這燒餅總是差些味,是鹽不夠,還是芝麻醬裡面有花生醬?還是花椒不太正宗? 說不清楚,今天吃的芝麻燒餅沒有過去在什剎海吃得燒餅那麼香…… 著名的作家周國平的《風中的紙屑》有一段”親近自然”這樣說:“ 旅游業發展到哪裡,就敗壞了哪裡的自然風景。我尋找—個僻靜的角落,卻發現到處都是廣告喇叭、商業性娛樂設施和湊熱鬧的人群。 ”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