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列第一篇:2013年春節7天6夜單車浙南閩北自駕游記(上)
南尖岩的特色:高山梯田(一)

南尖岩的特色:高山梯田(二)

又有一線天

得拉著銅環直下的陡梯

攝影愛好者的最佳攝點(看到了嗎?)

第五個景點:慶元大濟進士村
離開南尖岩,得原路返回神龍谷,再繼續沿省道S51向龍泉市方向行駛,山勢開始逐步緩和,路況尚可,不過還是以環山公路為主,到慶元縣城約100公裡,車程3小時。
大濟進士村距慶元縣城很近,東南約兩公裡的路程,是一個不足三百人的小村,但就是如此一個小山村,自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的230多年間,陸續出了26名進士,故有“進士村”之美譽。
村中的雙門橋,是我國現存有確切文字記載的最早木拱廊橋,始建時間早於公元1024年,比北宋青州(史稱木拱橋最早發祥地)出現的虹橋還要早10多年,歷史悠久可見一斑,引起了國內外橋梁專家與古建築專家的極大興趣。
景區的建築以明清為主,但也遺有宋朝的建築如:吳氏宗祠。景區不收門票,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游程約1個半小時。
北宋雙門橋,這座廊橋的來頭可不小,是我國現存有文字記載最早的木拱廊橋

供奉盧福神(即扁鵲)的扁鵲廟,占地約2300m2,建於元惠宗(1341年),歷史悠久

大濟進士村依山傍水、小溪環村、風景優美,可惜溪水並不太干淨

古地道入口處,專家推測建於南宋末年,入口已經堵上

村中最主要的建築—吳氏先祠,正門看來很不起眼

吳氏祠堂主殿

堂裡供奉的大濟村始祖—吳崇煦,他於南宋1004年舉家遷居此

宗祠裡供奉著很多大濟村的進士像

宗祠後的花園裡埋葬著先祖的遺骨,旁邊滄桑不倒的古樹

村裡的古宅門樓

村裡的古宅—別駕第(別駕是官名)

建於清1849年的修德堂內部一景

古老的大門進出的卻是現代的人

第六個景點:福建屏南白水洋
慶元縣城至福建屏南縣雙溪鎮(即白水洋景點所在地),走省道S54至福建政和縣,穿過縣城,就可上新修的寧武高速政和入口,然後再轉向屏南縣方向的連接線高速,在雙溪出口下高速1公裡就是鎮區。全程約100公裡,車程2個多小時。
說到寧武高速,不得不說是我走過高速中隧道最密集的,短短數十公裡,幾乎全是隧道,一個接著一個,比我去年春節走過的中國最險的高速公路—滬渝高速恩施段還要頻繁,感嘆築路工人的艱辛和偉大,對我則比5年前第一次來旅游駕車時幸福多了。自駕游10年歷史,感覺我們國家的道路基礎設施真是越來越好了。
最好的總在最後,白水洋景點很多人不太知曉,其實名氣很大: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奇特景觀”、“舉世無雙”,八萬平方米的水面,水深僅沒腳踝,一石而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淺水廣場,是地質科考的“神秘天堂”。
門票淡季65元/人(含旅游車費15元),游程約2個半小時。
白水洋的景區入口標志很氣派

白水洋景區游覽示意圖

前國務委員吳儀題寫的“奇特景觀”四個字

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淺水廣場由整塊光滑的岩石構成,很奇特吧

從另一角度看過去的淺水廣場

近看水流還是比較湍急的,必須穿上防滑襪才能在上行走

再近看一下水流下的整塊岩石局部

白水洋的山勢也是既美又奇特

白水洋的溪水在此拐彎東去

第七個景點:福建屏南鴛鴦溪
鴛鴦溪景區離白水洋不遠,約12公裡,與白水洋一樣,也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還是世界地質公園,更是中國鴛鴦之鄉。個人感覺是這次自駕游程中綜合景色最好的!
鴛鴦溪長14公裡,是福建最秀麗的大峽谷景觀,景區內峽谷、瀑布、俊峰林立,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山水畫。鴛鴦溪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故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見不見得到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景區門票淡季70元/人(含百丈漈洞梯30元),細細看來,游程約5個小時。
1994年鴛鴦溪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10年鴛鴦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確實不虛此名

景區大門也很氣派

在大門外的山中開辟了一個碩大的停車場,不過春節是淡季,車輛不多

鴛鴦溪景區的游覽示意圖,細細游來要5個小時(我們花了6個小時)

鴛鴦溪山谷的景色很美,看到半山的觀光棧道了嗎?

鴛鴦溪的觀光棧道很險峻,是景區的一大特色,絕佳的觀景點

鴛鴦溪最高的瀑布—百丈漈,後面就是“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的水簾洞

從後面的水簾洞向外看去,宛如鋪就了一塊飄逸潔白的蠶紗

倉潭雄瀑確實很壯觀

溪谷中的流水和怪石(一)

溪谷中的流水和怪石(二):水流衝涮成的5個連續壺穴非常明顯

溪谷中的流水和怪石(三):巨石旁的小山石宛如剛出水的嬉戲海豚,逼真、可愛

7天6夜的單車浙西南閩北自駕游很短暫,一晃就結束了,可映入我心中的景色卻不會揮之即去,她伴我身邊,時常讓我回憶,一直到我老去。
2013年正月於江蘇海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