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故宮,真骨董

作者: llyage

導讀一個人的旅行已經習慣了不做詳細的計劃,而留出充足的時間以接受變化與發現驚喜,但台北故宮似乎是唯一一個確定必須要去的地方。據說台灣人稱之‘假故宮,真骨董’。 故宮的地址從地圖上是偏離市區和捷運站(地鐵站)的區域,從捷運士林站出來,幾步就有一張海報提醒你,往前直走到馬路右拐就是公交站乘坐XX路直達。這一段捷運是空中的,途中便可看到山腰上的 ...

一個人的旅行已經習慣了不做詳細的計劃,而留出充足的時間以接受變化與發現驚喜,但台北故宮似乎是唯一一個確定必須要去的地方。據說台灣人稱之‘假故宮,真骨董’。

故宮的地址從地圖上是偏離市區和捷運站(地鐵站)的區域,從捷運士林站出來,幾步就有一張海報提醒你,往前直走到馬路右拐就是公交站乘坐XX路直達。這一段捷運是空中的,途中便可看到山腰上的一個龐然大物圓山飯店。四下張望中跟隨指示走著,果然已經有一輛車等在那裡。車行經一段荒僻,眼前出現一座黃色的建築,便是到了。

這座比預想中小的建築,裡頭的游客也比預想中少。為參觀之後繼續沿捷運北上北投溫泉而准備的面包茶點沒有寄存就拎在手上進了館。

第一個感興趣的點是,台灣對自己的歷史年代如何劃分,有意思的是‘近/現代’是劃線在‘1600CE。’左邊,也就是1500年與1600年間,不知是哪個時代,莫非是1544年被命名‘福爾摩沙’(Ilha Formosa葡萄牙語的美麗之島)。

好東西自有一種逼人的貴氣,在局部燈光大體幽暗的空間裡,無人會肆意高聲。

某旅行團的導游特別介紹起‘多寶格’,這是個機關重重的木盒,它的內容遠遠不是你第一眼看到的甚至還是你想像不到的。且不說每一個格裡都有寶物,就盒子本身之精妙也足以讓人驚嘆,怪不得有個成語叫‘買櫝還珠’,那人可不傻。

展覽中有一些大家伙‘家具櫃子’,很贊嘆,蔣先生們如何把這麼龐大的收藏翻山過海搬到這裡,那是真的很愛吧。愛它裡頭蘊涵的智慧。有一句說‘上帝存在於細部’,當你看到那個櫃子門扇上面的那個閂,那個五金件的光澤感和准確度,就夠了。

陶瓷展品很多,每一件都很美,看不懂,上面有些書白,定是比我所能駕御的辭藻表達得淋漓盡致——非煙非霧,似雨似晴,青青藹藹。。。

翠玉白菜,這個怎麼能錯過,導游說,這個料子其實是很差的,雜質太多,但工匠多巧,就可以把翠的當作葉、白的當作梆,雜質的部分就是菜梆裡的馕絡,以及極容易被忽視的葉子上的兩只昆蟲,於是,壞料也可以成為極品,說明書將它作為‘天人合唱’篇的主角真是太恰當不過了。至於為什麼人人要買‘翠玉白菜’,因為導游會跟大家說‘白菜’諧音‘百財’,而螽斯、蝗蟲兩只蟲子則寓意多子多孫。

真品的尺寸其實很小很小, 仿造品都是東施效顰,挑了半天紀念品,決定是鼠標墊,因為之能成為鼠標墊其精度一定要夠高,能看到其精微之處,就當一幅畫放在家裡。你說呢。
離開故宮,繼續公交回到捷運繼續往北,到北投站轉車新北投,就是溫泉鎮了。

兩旁的溫泉旅館圍繞出中心的溫泉公園,先在森林浴裡享用完自帶的茶點,眼前就是綠色建築典範-北投圖書館。綠色不僅僅因為在綠色包圍中,更因為用營造法讓建築與環境共生——內外全部木造,木頭的紋路色澤與地塊原有的植物協調,屋頂太陽能光電板制造電能,並覆蓋草皮還原綠地率;立面以大片落地窗來充分利用自然光,並造成對流產生通風效果;由屋頂積蓄下的雨水通過專門的排水系統儲存以二次利用; 屋內的書架大約在1米高,保持了自然光的通達和視野的通暢;台階平緩而寬亦可作為座位;外伸很遠的陽台成為在鳥語花間的閱讀區,試想在這裡閱讀是多麼奢侈的事啊。




能夠把錢花在公共建築上,讓人與人的交往空間更舒適,那麼這個城市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定很舒適。

過了圖書館,是幾棟日據時期的建築,然後有一個露天公共溫泉,張望了一下男士為多,門口有賣‘枝仔冰’,邀想了泡著熱湯吃冰棍的愜意,最後還是只剩吃冰棍的勇氣。

最後到達了‘地熱谷’,老遠就有警告‘水溫90度,請勿入內’,這濃滾滾的帶著硫磺味的彌漫,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站一會就是SPA了,也當不枉此行。

地熱谷是北投溫泉的源頭,溫泉是火山地熱的產物,加之日式庭院的風物,以及新建築的格致,這麼好的地方怎能不申請‘雙世界遺產’,也許這就是我等俗人的境界,哈哈!



精選遊記: 北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