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落雨了,
第二天就涼了很多,
准備不足的我們,幾乎是瑟縮著走在風中。
千裡迢迢的去看了一個南宋官窯的遺址,
一個鳳凰山腳下人跡稀少的景點。
雖然是有點無聊的窯,
卻讓杭州人蓋得很美,
簡單的展覽館翩然棲息在山腳下,
靜靜的與世無爭,
養息著青瓷那千年的芳魂。
一片看完了,走出去,半山上傳來叮咚的敲擊聲,
清清脆脆的,擊打著青青翠翠的空氣。
原來是按照出土文物復制的青瓷樂器,
一對童心未泯的老夫婦游客,
東一下西一下的敲著。
然後,就坐車穿過翠色欲滴的蜿蜒山路,
上了龍井。避開游人最多的龍井山園,
上了同樣產茶葉的翁家山,
避開拉客的茶農,執意要找到去年喝茶的那一家,
和她家樓頂上那雲霧繚繞的天台。
幾乎是跟著那條大黃狗,
才最後找到了擠在半山腰的那處三層小樓。
所有的房間擠滿了從杭州過來打麻將過周末的客人,
去年的那位大嫂,忙的不可開交。
因為是熟客,她吩咐小妹給我們炮上了今年的貢茶。
對桌坐了四個杭州女人,
不停的吃零食,
不喘氣的說話。
天台上還是一樣的雲霧繚繞,
一樣的有點陰冷,只是這一次,
大嫂忙得沒有時間跟我們嘮叨
他們家為了蓋房子和鄰居爭地的事情了。
院子裡的大黃狗轉來轉去,
為了城裡客人嘗鮮的要求,
一只土雞被現場抹了脖子。
他們家的采茶工回來了,
脫下身上腿上的雨衣,膠鞋,
每個人放下了小半簍綠瑩瑩的茶葉。
我蹲下身去翻看,
朋友准備好相機,
穿紅衣服的女孩,
就拍了那麼一張假惺惺的采茶女的照片。
四五個等級的茶葉,
一杯一杯的拿起來喝,
好像自己真的懂一樣。
真真假假的還價,
想著采茶工拿回來的那小半簍子茶葉,
價錢就殺不下去了。
“窮啊,去年還買了一斤半,今年只能買一斤了”。
真真假假的跟大嫂開著玩笑,
因為知道,明年,甚至就是今年,還會來的。
坐在那裡對著滿山的雲霧,
很認真的對朋友說,
如果有一天受傷了,
就辭了工作,
到這裡來躲著,
平時坐著看雲彩,
周末幫著招待客人,
這位和善的大嫂,
應該會收留我的吧。
那個時候,至少,還能看見滿山的綠,
和氤氳的雲霧。
下山的時候,提著茶葉罐,
心滿意足。
無需留戀,無需回首。
一個人滿足的微笑著,
因為知道了,如果有那樣一天,
我有我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