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滇西北(八)——徒步虎跳峽TINA的核桃餅真是雲南第一美味,極力推薦,麗江粑粑可以不吃,TINA的核桃餅不容錯過。兩各人吃一個就夠了,現在想起都會食指大動。
網上對一線天的說法極多,我們著實為走不走一線天猶豫了一番,甚至TINA’S 周圍還有當地人說太危險了,他們都不走。最終決定走的時候來來為我狠咬了一把牙,可憐我木知木覺,尚在廚房流連於核桃餅的美味,渾不知前面等待的將是什麼。
跟著30元請的小向導出中峽,往滑石阪方向走了不到半個小時,路過大深溝和一處小瀑布,我們拐下了公路旁的一條小路。一路蹦蹦跳跳順山間小路下行,下坡很陡很快,但對於經歷過老君山幾乎筆直坡度和德欽小羊踩出的路的我們來說,無異於一碟小菜。樂顛顛的走了一會,路邊橫出窄窄的一條小徑,寬的地方約一米、窄的地方僅一尺,一面是山崖、一面是絕壁,崖下便是驚濤拍岸的金沙江,山壁上用釘子固定的一根細鐵絲就是全部的保護措施。小向導指著小路說一線天到了,他在前面開路,我走中間,來來斷後。開始還好,路較寬,我不時把頭探出路去瞄瞄腳下的金沙江,或回頭對來來作勇敢狀。路越走越窄,到了一線天最經典的地方,我不得不側著身貼著山壁緊緊扒著那根僅僅是作作樣子給我些心理安慰的細鐵絲,勇敢狀變成了壁虎狀,還是屬螃蟹的壁虎——橫著走,慢慢的、一步一挪的在山壁上往前蹭。剛下過雨,山壁上山路上都是泥,腳下有點打滑,有的地方路只有一個腳掌寬,有的地方路是朝外傾斜的,有的地方甚至路還斷開一小段,我需要一停二運氣三禱告再鼓足勇氣跳過去,兩手拉鐵絲到抽筋,蹭了一身泥。小向導在前面打氣說馬上就到了,來來在後面一面叫我小心一面誇我勇敢,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大家的鼓勵下我終於戰戰兢兢的走過了最難走的一段,長舒一口氣,至少現在能直著身子走了,我拍拍身上的泥,對緊跟著過來的來來說“看我多勇敢,我都不害怕。”來來表揚我,還給我拍照,我美滋滋的搶過DV要給來來也拍一張,小向導回過身很不給面子的叫了“咦,你的手怎麼一個勁的抖呀?”是嗎,是嗎?怎麼來來在DV裡這麼不清楚呀,怎麼我的手在哆嗦呀?穩住,穩住!我很勇敢的,我不害怕,可是手怎麼不聽我使喚呀?最終那張照片還是模糊的,我也不知道,我不害怕可我抖,我不想抖可我控制不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都不禁啞然失笑,倒不是嘴硬非說不怕,而是身體背叛了意志泄漏了我緊張到極點的小秘密。
說來也怪了,一線天居然妙用無方的醫好了來來的恐高症。來來本來是有些輕度恐高的,可他的死硬脾氣讓他偏要挑釁自己。用他的話來說,叫做越怕的東西越要克服。走一線天倒罷了,過了一線天我剛說要給他拍張照,來來呲溜一下滑到山崖旁,兩腿蕩在山崖上舉手向我招著,嚇的我差點背過氣去,更恨不得一口咬掉他得意洋洋招著的爪子。他的恐高症就這麼在一線天不知不覺的克服了。I 服了U,來來!
回到TINA’S,來來在留言簿上大書特書,總結下來就是一句,一線天並不可怕,大家千萬不要被網上的恐怖形容嚇倒。這我同意,盡管我的一線天走的哆裡哆嗦,可大家千萬別被我的游記嚇倒——我不是走下來了嗎?
下到峽底,不斷的在大石頭之間跳來跳去,有的石頭間連接的只是塊窄窄的木板,我怕高怕走平衡木,可被一線天折磨的都木了,沒什麼感覺就都走過去了。路上正巧遇到夏銀固,和張老師一樣,也是個網上名人。給夏銀固和來來拍了張合影,在高大的來來身旁,夏銀固顯得越發瘦小。在他們的身後就是夏銀固開出的路,一部分是在地質隊的勘探路基礎上修的,一部分是他自己出錢找人幫忙一起修的,走這條路是要收錢的,收費不多,幾塊錢而已。和張老師的小路、通中虎跳石的小木橋一樣,這些自己搭出來的收費的通道是網上關於中虎跳爭議最多的地方。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是經濟的人,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生活的需要,既然我們需要這些便利、既然我們利用了這些便利,給一些費用而且是對於城市生活來說不高的費用對於生活在城市對於生活在經濟社會的人來說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看不慣,也大可看不慣到不走這些路,可既然來了走了利用了交了錢還要說三道四就有些無事生非了。怎麼沒人在城市裡花錢坐了公交車還要到網上爭論公交該不該收費;怎麼沒人在高速公路的收費站說這地方是國家的、自然的?我們沒有理由因為要看到最原汁原味的風景就要求當地的人永遠刀耕火種,我們也沒有理由說因為當地民風淳樸就該與利益劃清界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改變這些地方的,不是當地所謂頭腦精明的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讓當地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金錢在這個隆隆運轉的社會機器裡的巨大作用。說句實話,以我自己的工作,以在資本圈子的多年打拼,以我周圍接觸的人來看,在城市裡的生活總離不開名利二字,每天的工作每天的談資每天想的最多的,不說利欲熏心只怕也和惟利是圖相距不遠。因為我來到這裡,因為我看到的東西,因為這裡所帶給我的感動,我的確可以忘記在城市生活中一切的紛繁復雜,可是我實在沒有理由要求這裡的一切都要配合我此時的心境而永遠脫離現實。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的權力,我們沒有理由因為自己看風景體民風的權力就剝奪當地人改善生活的權力。如果把過路的這些錢,不看作是一種交換,只看作是一種尊重,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對改善貧困生活的強烈渴望,心態就會簡單的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才是自然的破壞者,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再要求太多。
虎跳石的頂端有一根鐵鏈,可以拉著鐵鏈滑到金沙江邊。在我手抓鐵鏈腳蹬巨石一步一步向下滑的當兒,小向導已經順著石頭飛奔而下,要不是手上要緊緊抓著鐵鏈,兩手早就去捧著下巴了;要不是戴著眼睛,眼珠也要彈出來了。贈小向導一美稱——石上飛是也。
滑下虎跳石,除了隆隆的水聲幾乎聽不到其他聲音,金沙江水濺起的水霧打濕了我的衣服頭發,坐在江邊,看滔天巨浪,聽驚濤拍岸,覺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想起歷年來在這裡成為傳奇的飄流,想起因飄流永遠留在金沙江的勇士,我臣服於大自然的力量,更臣服於飄流者的勇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大多數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輩子,是大家公認的好人,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沒犯過無法原諒的錯,他們是社會的中堅。我也一直按照這樣的軌跡成長著: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小學到大學到研究生讀的都是名牌,工作也是順順當當,在別人看來我是個典型的好孩子。不知道別的好孩子怎麼樣,我心裡卻總有一些蠢蠢欲動的火,我想做我自己,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為他人的肯定,永遠只追隨自己。我是理性的,也是懦弱的,我只能在金沙江邊想,我只能理解飄流者的選擇,我依然要回到上海,回到我慣性的生活,只有每年的假期,在特定的日子裡,我四處游走,似乎在上海的330天我都只是在為30天的逃離做准備,我養精蓄銳我廣積糧草,然後,我逃離,我行走,我追尋,我尋找的是另一個自己,真正的自己,只為自己生活的自己。
梅裡的美在於靜,在於開闊大氣;虎跳的美在於動,在於驚心動魄。虎跳的驚濤駭浪不僅語言,連相機也無法記錄。我和來來在虎跳石上坐了一個小時,看湍急的水流,聽波濤的澎湃,看每一朵浪花的綻放,不知今夕是何年。
從中虎跳回TINA’S 我們走的是張老師家的小路。一路上山,喘,也只是喘而已,和一線天相比僅僅是走路。中飯後舒舒服服的洗個熱水澡,甚至小睡片刻,下午3:00出發上High way。
仍是上午走中虎跳的小向導,他家就在Halfway所在的村子。上山的路仍走的有些喘,可路很好走,也很好認,要是不走一線天就用不請向導了。High way實際上是山上的村子與山下的通道,一路上風景無限,一面是哈巴一面是玉龍,遠遠的腳下是一痕金沙江,太陽照在雪山上,映著身邊碧綠的樹和遠方小山村的裊裊炊煙,像是走在畫裡面。路上經過兩個瀑布,一個細長幽深,一個有極美的水花。一路看不夠的風景,5:00到Halfway。安頓好行李,直衝“天下第一廁”,此處在網上極有名,對於我來說此時它的觀賞價值大大高於其實用價值。果然名不虛傳,想像一下,在做最世俗的事情的時候有最聖潔的雪山相伴,該是怎樣的的反差怎樣的浪漫怎樣的令人心曠神怡。不過“天下第一廁”再好也非久留之地,更讓我戀戀不舍的是Halfway的陽台。坐著陽台上用大小不一的樹根做成的桌椅,喝著熱巧克力,看著夕陽下的玉龍雪山,哼哼,玉龍,這下讓我把你看個夠!
Halfway讓人忘不了的還有驢皮書還有刻在牆上關於登哈巴的美文還有好客的老板還有熱情的鄰居。我們還遇到兩個小姑娘,20歲左右的大學生,背著帳篷睡袋要去爬哈巴,著實讓我汗顏。我要鍛煉身體,我要爬山!
早上起來,又是賴在陽台上,真想就這麼住下了,每天在陽台上曬曬太陽,對著雪山發發呆。還是要走了,不得不走了,也只能一步三回頭的走了。
在我們之前出發的是一對來自瑞典的老夫妻。快70歲了,頂著滿頭銀發,穿著大紅的襯衣,相扶走在高原的山路上,讓我和來來羨慕不已。希望我們70歲的時候也能這樣,挽著手,行走著,游歷著,感悟著,愛著……
一路都有路標,甚至有到Halfway的公裡數。28道拐之前還是上坡,我喘我走我咬牙切齒我汗流浹背。來來撿了根村民當柴燒的樹枝給我當登山杖,一路連拉帶拽連哄帶騙的上了28道拐,被太陽已經曬蔫了的我一下子來了精神,舉著手大叫“勝利了”!稍事休息後的下山才讓我領教了28道拐的厲害,一路向下飛奔,拐彎又急又多讓人頭昏,腳下的石頭咯的我擔心下一秒自己就會被顛成碎片。以極快的速度下了28道拐,還好是倒走,上山的話可有的好走了。
走,走,還是走,在納西人家休息了一會接著走,現在還記得在山上看上虎跳,還記得自己走的東倒西歪的樣子,還記得體力充沛的來來看我時恨鐵不成鋼的眼神,還記得走餓了一邊吃東西一邊拿眼角瞥來來的惶恐表情。
走到橋頭已經下午3:00,TINA的侄子開車把我們的背包送到了橋頭TINA姐姐開的雜貨店,包了他的車,重回上虎跳。
平心而論,上虎跳比中虎跳更為壯觀,水更急、落差更大,但修好了台階路、被欄杆圈起、周圍到處是到此一游的鴨子、相機的取景框永遠避不開對岸同樣修的整整齊齊的游人道,還能說什麼呢?開發有時是一種破壞,可開發才能讓更多的人走近風景,就真的是無法回避的矛盾嗎?總覺得中國大部分風景的開發已經不是開發,更像是一種示眾,讓人看了心疼。風景就在這裡,我們只是來了、看了,企圖把風景變的像都市一樣舒服還不如窩在家裡看旅游雜志!
扯遠了,回來。
從虎跳石往上走,又是台階路,這一天走的累了,差點腐敗的想坐轎子,還好呀,咬牙堅持住了,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
回橋頭,回麗江,到古城口的時候已是黃昏。大包小包的拎著不算,幾天來一路上也沒覺得什麼,回了古城,回到了人群聚居的地方,和來來四目想望,才發現彼此“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都是灰染的)”,在人堆裡另類的可以。下定決心到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餓死事小,臭死難熬!
來來好有魅力喲,居然有好心的MM主動提出用自行車幫我們把行李運到古城深處的劍南春文苑,來不及酸酸,我立馬毫不客氣的把手裡的大包放在了自行車的行李架上,回頭再和來來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