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兩個茶葉很出名的村莊,一個是龍井村,一個是梅家塢。去梅家塢必定要經過一條叫“雲棲竹徑”的小路,相傳以前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當地的官吏特地修了這條御道。因為這些年時興生態游,所以這條地勢偏遠的小道也成了個景點。小道是在山上的,下了車,走一點路,便可看見路兩邊密密的竹林。時下雖是深秋了,但竹子的顏色倒還是綠油油的蠻有生氣。竹林中間便是當年皇帝走過的御道了,說是御道,其實就是條石子路,只是中間用石板鋪的平平的,以前曾聽當地的朋友說過,以前中間的路是皇帝走的,兩邊的石子路是給同去的臣子走的。
入了竹林,頓感清靜,兩邊只是青翠的竹林,沒有別的顏色,綠綠的一片,竹杆是綠的,竹枝是綠的,竹葉也是綠的,染的空氣裡好像也帶了點雅致。上了路,腳步和心情都放慢了,什麼都不用去想,卻只是慢慢的走,聽著風從竹林間飄過,帶來片片清新,帶走絲絲煩惱。
也許是走的太慢的緣故,正低頭品著這難得的悠閑,後面上來了一批游客,原本幽靜的竹林頓時不安分了起來,剛有些惱的時候,眼前出現了另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好像是地圖上沒有的,立刻拖了同去的女伴上了這條小路。
小路明顯是新修的,走來的感覺與古道又不一樣,御道的兩邊只是竹林,干干淨淨。小路和御道平行,但兩邊除了竹子,卻還有各樣的樹,有些樹前還有表明樹齡的石牌。仔細看這說明,原來這路是新路,樹卻都是些上百年的古樹。再往前走了一段,卻發現,這些古樹的品種不一樣,但卻都是筆直向上,或許是和那竹子在一起的時間久了,也或許是這山真的有靈氣吧。
小路走到盡頭,原來和古道是相通的,路邊有一座碑亭,上前看過了碑文,才知道當年的皇帝曾在此避雨。此亭名喚“避雨亭”。過了亭子往前的路卻被封了,正想往回走的時候卻看見路邊的小山上隱有土路似乎可以上山,一時玩心大起,和女伴便沿著土路爬上了山。
說是土路,其實就是幾個小土坑,想是以前上山的人為了方便,挖的幾個便於踩腳的坑。山不高,但還是有些坡度的,手腳並用的爬上了山後才發現山上原來沒有路,只是密密矮矮的樹林。沿著山脊走了一段,前面的樹林越發的茂密,幾乎沒有了可以走的地方,便找了個平坦的地方坐下來休息。看看周圍都是小樹,也沒有什麼好的風景,時間也早,就從包裡取出了報紙,鋪在了地上,人便躺在上面,索性閉起眼睛打起盹來。她見我睡的舒服,便也躺在了我旁邊,脫下了外套,做枕頭。
原來一樣的風景不同的角度看,味道也是不一樣的。躺在這山上,眼睛看到的是山上更高的天空,平時爬山只是注意腳下了,等到了山頂卻也是眺望遠方的風景,很少抬頭看這更高的天空。側過頭,是身邊女伴秀麗的臉龐和傳來的陣陣香味。忙轉過了頭,心裡卻在想著還要多看一眼,於是便偷偷的又繼續瞟了幾下。不料卻被她看個正著,看著她羞紅的面色,心下不由大樂,有心的挪了更近些,她便轉過了頭,不再看我。
躺在樹林間,看著天上的白雲緩緩的飄過,心裡想著,就這樣過一輩子也罷了,想著想著,便有些倦意,就閉起了眼睛。正在迷迷糊湖的時候,忽聽見有聲音,以為是有人上山來,等了一會,卻又沒有了。正在疑惑時,又聽到有聲音,順著望去,原來是樹葉落下的聲音,這才驚覺,山裡是極安靜的,就連落葉的聲響也是這麼清脆。看看身邊的她,還是閉著眼睛,大概也在體驗這難得的悠閑和清靜吧。一陣風吹過,又有幾片葉子隨風飄落,一下子想到了一個故事。風吹樹動,小和尚問長老,是風動還是樹動,長老回答道“不是風動,也不是樹動,是你的心在動。”
動就動了罷,我是俗人,雖然逃離了繁華,但終究還是要回去的。只是這段回憶,這片樹林,這片天空,卻是會永遠珍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