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蘇州明媚的春天讓人總是抑制不住到外面走走的念頭,上周六的下午看著外面的好天氣,我一下子冒出了周日蘇州一日游的念頭,於是趕緊打點行囊,到網上打了一點秘籍,第二天一早就拉著男友往火車站跑,開始我們的蘇州走馬觀花一日游。
按照以往的旅游經驗,短途火車票即使沒買到有位子的,一般也能在火車上找到位子,可是這次,唉,實在是人算不如天算,雙層列車被擠得滿滿的,我們只能在樓梯上隨便坐坐。好在蘇州離上海也不算很遠,沒多長時間就能到達目的地的。望著窗外碧綠的田野、黃色的油菜田,我興奮得不得了,可一旁的男友卻呼嚕呼嚕的倒頭大睡,不怪他,誰讓他是“豬”呢。
到了蘇州後,我們直奔第一個目的地——拙政園。也許有人會說,蘇州的園林沒多大意思,可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流傳了千百年的話總有它的道理,我就是准備用我自己的眼睛去判斷、去驗證。
拙政園原是王獻臣的私宅,他辭官還鄉以後花了16年的時間,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費盡心思才造就了今天這一江南第一園林。以現代人的眼光看拙政園自然不算很大,但要知道這在當時僅僅是一座私宅,我就不得不想到王家當年是何等氣派何等風光了,更何況拙政園在蘇州還算是最大的一座園林呢,其他園林更為袖珍。一進拙政園,我便看到了園林建造的三大手法之一的疊山,因為假山特地健在了園林入口處,所以導游稱之為“開門見山”。假山高高的指向天空,被無數朵杜鵑花包圍著頗有氣勢。聞著花香,看著綠色的楊柳,聽著潺潺的流水聲,我徜徉在這處處透著春色的園林裡,用心去體會這裡的精致與細膩。我不懂建築學,只是覺得這裡的假山、流水、亭台樓閣無不透著主人的心思和心血,感覺自己和大自然和歷史親近了很多。在拙政園裡,我和男友逛了好久,心中說不出的愜意。
出了拙政園,一路上我們路過了太平天國時期的忠王府、蘇州博物館,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地是虎丘,然後又去了蘇州的步行街——觀前街吃午飯。那裡現在熙熙攘攘的,和上海的南京路有幾分相像,但卻是少了蘇州那特有的古典氣質,好在在老字號尚鋪——采芝齋裡我多少找回了我想像中觀前街應有的味道。
一日游的最後一站是寒山寺。小時候就會背古詩《楓橋夜泊》,不知是初中還是小學了又聽著唱著毛寧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濤聲依舊》,所以不管怎樣姑蘇城外楓橋邊的寒山寺是不可不去的。不知這裡是不是因為是城外的緣故,還是說是因為是佛門聖地,一下車我就感覺到了一種莊嚴靜謐的氣氛。沿著寺院黃色的矮牆走,我聽到了著名的寒山寺的鐘聲,據說寒山寺的大鐘是當年日本友人贈送的,當年日本友人共鑄兩口大重,一口送給了寒山寺,另一口留在了日本。現在這口大鐘可是寒山寺的鎮寺之寶,聽說年年新年都要舉辦聽鐘聲迎新年的活動呢。寒山寺的寺院不大,香火倒也很旺。它有著其他寺廟共有的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也有聞名遐邇的鐘樓。為了祈福,撞鐘的人排起了長隊,我想我聽著這渾厚悠揚的鐘聲也能帶來好運吧。進了香,拜了四方的神靈,登了普明寶塔之後我們就離開了寒山寺,返程回火車站了。
經過一天的走馬觀花,我不由得對蘇州這座小城起了一份親切感。雖然老城各處在修建,路上滿是塵土,雖然繁華的觀前街失去了應有的味道,但我仍然覺得蘇州某些角落裡熱依然有著歷史的影子,依然透著古典優雅的氣質。說不定沒過多久我還會再去木瀆古鎮瞧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