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曉起-上海“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藍天白雲,白牆黛瓦,清風綠田,到了曉起,才發現我真正要找尋的自然鄉村,寧靜,自然,親切,隨和。
曉起,顧名思義拂曉而起。據《江氏宗譜》所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歙縣篁墩汪萬武始居,因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而稱曉起。”後來又有洪姓人家遷入,在離小河1公裡處定居,便有了上曉起與下曉起之分。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曉起也是一個典型的徽州村落,在村口建了一個小小的水壩。徽商視水為“財”,村落依水而建,在村口築小壩可留住財源。曉起的建築也非常有特色,房屋上都有個小窗,在徽商眼裡,開小窗就是聚財,而且長年在外經商,家中只留婦孺,開小窗就顯得很安全。
村裡還有個希望小學――江上青希望小學,就建在上曉起村與下曉起村中間。江上青(1911年-1939年)是江石溪第六子江總書記的養父,祖籍婺源,中共黨員,革命烈士。為繼承和發揚江上青烈士崇高的精神,在原上海市市委書記胡立教和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引薦下,上海市電力工業公司團委在江灣曉起村建了“江上青希望小學”,以此激勵後人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一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對婺源的了解也只在表面。婺源,就像婺綠一般,需要慢慢地品,靜靜地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