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書萬裡行(二):麗江——陽光、書和畫家二月。陽光在重慶還是一種奢侈品。而在滇西高原,人們可以成天成天地自由享受陽光,卻不用向任何人感恩。
所以,經過一個冬季的奔忙之後,辭去干了兩年的工作而又很想找個地方讓自己休息、放松一下的時候,我很自然而然地想到麗江。
難道還有更合適的地方?
兩年前的冬天我曾和朋友去過。那是一個自由而淳樸、遙遠而絕不閉塞的城市。是一個你可以一個人坐在街邊的陽光下,望著遠處銀光閃閃的玉龍雪山或近處小溪中的各色魚兒發呆,卻不會被視為不正常的古鎮。
這樣的地方不正好可以安靜地讀書?
書是沉默的旅伴。讀書對我來說,從來是一種享受,哪怕是很專業的書籍。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那不是任務,所以不會感到勞累,而恰是一種放松。
萬古樓是麗江古城西面一處可以俯瞰全城的宏偉古建築。從四方街沿山路上萬古樓公園,半山轉彎處有一青年客棧,兩年前我看完萬古樓下來去喝過茶。老板是個高高、瘦瘦的小伙子,老在櫃台後學英語,所以也沒機會跟他聊天。客棧二樓茶桌緊靠朝東的窗戶,從那裡可以遠望半個古城。上午應當是陽光正好。看著古城,讀著書——嘖,嘖!
披著清晨的陽光,看著街上一撥一撥新來的游客,步履總是匆匆——過客而已。而我,就不算過客嗎?這念頭只是在腦中一閃,不禁自己淡笑。
到客棧揀靠窗位置坐下。沒看見老板,一位十幾歲的靦腆的男孩過來招呼客人,推薦麗江雪茶,說是可以治咽炎——他怎麼知道我患咽炎?怪事兒。我問,這兒的老板是不是很愛學英語?他說是啊,你怎麼知道?我說我兩年前來過。他說老板出去了,他是老板的學生,順便兼做服務員。
品著茶,慢慢翻看滿架的雜志。上午的陽光照在臉上,很舒服。只是看書光線有點強,帶上太陽鏡正好。雜志都是跟旅游相關的。看了其中寫麗江的玩鷹人的文章;也讀了講山西的古建築,以及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保護古建築的歷史。很長知識和見識啊。
其實,我出門都是自己帶著書的。平時工作忙,買好多書都沒時間讀。所以每次出門都會帶上一本平時很想讀而沒讀成的書。旅途中還可能買上幾本自己喜愛的書。這不,這次我就帶了厚厚一本,書名叫《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伙伴關系》,這可是美國民營化大師E.S.薩瓦斯的經典之作哦,我早就想拿來好好讀一下啦。一邊讀,一邊在紙上做著筆記。在這樣的地方,讀這樣的書,你奇怪嗎?我說過,在麗江,你干什麼都不會讓人奇怪的。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地方,你可以悠閑地、認真地干你平時想干而無法干的事兒,而且沒壓力——這就是麗江!
老板回來了。帶來一群人,看樣子是一群游客。客人看了客房以後,說還想去看看其它地方,就離去了,老板送出門。跟老板打過招呼,老板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問他還在學英語嗎?老板說你怎麼知道我學英語?我說我上次來喝茶就見你總在看英語書。頓感親切。小伙子有點不好意思說,其實我英語也不太好,以前在大學也沒好好學。從聊天中知道,他畢業於廣州的華南師範大學,學美術(我才發覺他的一頭長發跟身份很相稱),分到深圳的中學教了兩年書,在一個夏天來到麗江,就再也沒想回去。開了這間小客棧,邊學習,邊經營,順便帶幾個學生。得知我來自重慶,他說他去過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很有藝術氛圍。還說他去大足石刻,因為太喜歡所以一連去看了五次,只有吃飯、休息才出來,管理人員深受感動,都不再需要買門票。盡管身處重慶,我這還是第一次得知還有人對大足石刻如此著迷的。
問他還回廣東嗎?他說不再回去啦。但是在麗江呆了四年了,也不想再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客棧上,想騰出時間來多搞一些創作——麗江是藝術家的天堂啊。所以,帶了學生,還教他們打點生意,再過半年能夠放手的話,就出去搞點作品。希望過幾年能開個畫展。畫家是搞風景畫的,帶我看了他的作品。老實說,繪畫我不太懂,但那些畫還是對我很有一些感染力的。
都過了下午一點啦。畫家和學生開始圍著一張桌子吃午飯。我的肚子也餓了。告別畫家,我說,我還會來喝茶的。
沒有問畫家的名字,也沒有留下聯系方式。瘦高的個子和一頭長發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我希望我能早日得到畫家開畫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