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周日,建軍節。由於前兩天樂山、峨眉山爬得太累了,所以今天主要是恢復與調養。早上睡到自然醒,9:30起床,吃早飯,看看《成都晚報》,也蠻休閑的哦。中午吃過飯,本想出去走走的,可突然下起了陣雨,只好待在同學家看看電視。還好等到14:00,雨停了。
14:35,坐公交車到了永陵。這裡原來叫王建墓的,到1998年才改叫永陵的。在這可以了解到前蜀、後蜀的歷史,使我對四川這片熱情的土地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前蜀(907—925),王建(847—918)作為開國君主,在位時十分有作為,使其國土面積在五代十國中排在第三位。而其子王衍卻荒淫失政,江河日下,終於導致了前蜀被後唐所滅。
後蜀(934—965),也經歷了孟知祥、孟昶父子兩代君主的統治。孟昶在位期間,推行了“仁政”,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五代十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
這裡的神道是2001年新建的,兩旁各有一個展覽館,其中的24幅樂伎像十分出名。她們手持各種民族的樂器,這些樂伎像是研究隋唐五代音樂史的珍貴文物,受到國內外專家關注。其中我還看到了現已失傳的樂器——箜篌,很是興奮。
整個王建墓呈半球形,直徑達80米,高15米,也是一座地上陵,很有特色。
最後游覽了博物館,在這裡可以了解到關於四川的鮮為人知的歷史,很有價值。
15:40,參觀完了永陵,由於沒有找到去文殊院的公交車,只好破費打的去文殊院了。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北門,乃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是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其前身是唐代“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
文殊院現有鐵鑄、銅鑄、石刻、玉雕、脫紗、彩塑等工藝精湛的佛像200余尊。照壁上飧刻的“文殊院”三個金字系康熙年間該寺慈篤海月禪師書寫,院內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之神,吸引著香客們前來燒香祈禱。
17:00,游完了文殊院,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了,回同學家了,為明天去都江堰—青城山作准備了。(未完,待續,後面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