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景區位於婺源的中部,西接賦春,南連中雲,北接鄣山,東瀕延村,集四方之靈秀,融天地之精華,自古以來,這裡人才輩出,能人異士多不勝數,是“書鄉”中的“書鄉”。桃溪這個地方是出了名的人傑地靈。有“兩多”、“兩絕”之說。“兩多”中“一多”是自古以來文人仕宦多。村民流傳有“進士滿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說。村譜載:僅明正德至萬歷年間,該村中進士者就有十一人,任尚書者六人。其中潘璜祖孫三代裡出了九位進士,潘璜一人就先後任過吏、刑、工、兵四部尚書的史實,在婺源輝煌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村中“尚書故居”曾有聯:“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清初,該村潘姓子弟中舉者亦有二十余人,但多研究學問和著書立說。當代台灣著名紅學家潘重規即該村後裔。 另“一多”是古橋多。至今村中央小溪上歷代所建的三十六座半小型石拱橋,蘊涵著一個意味深長的傳說——村中共出了三十七位達官,其中三十六位系寒窗苦讀考取功名,村人允許其各建一橋(諧“轎”音),以示榮耀;而有一位是花錢捐來的,村人只允許他建半座橋,以警後人。
“兩絕”中“一絕”是村中以一口據說是呂洞賓所掘泉水釀制的“老水酒”,譜載明代宰相嚴嵩酷愛飲用。“二絕”是村民引溪中活水入宅放養的“冷水塘魚”,鮮嫩味美而又可入藥。
此外,桃溪還有千年牡丹、“太宰讀書處”以及“桃溪八景”等。同時桃溪的綠茶也很有名氣,村民們在山坡上種上茶樹,當茶葉還剛冒尖的時候,村民們就把它小心翼翼的摘下來,采茶葉是有很多講究的,譬如天氣,采摘的力度都要恰倒好處,這樣做出來的茶葉才會色香味俱全,然後送到村茶葉站去炒。炒制封裝,就可以出售了。
別樣的桃溪,別樣的人們。在這樣的天地靈秀中生活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吃過飯,靜靜的漫步在這裡的青山綠水間,嗅嗅花草的香味,摸摸歷史的身影,一切都是那麼寧靜與自然,都是那麼和諧與安詳。讓你沉迷在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境地之中。住在古樟林農舍則讓你游玩的疲勞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