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上說,哲蚌寺的開放時間為9:00——12:00,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快下午一點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參考而已。
被“額外”派去裝學生,優惠了10塊錢,55元的門票變成了45元。進門時才發現無人檢票,中午的哲蚌寺冷冷清清,游人稀少,這是逆規律而行的意外收獲,比“額外”還額外。
書上說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廟,曾經有1萬多個僧人,不過看現在的情形,已今非昔比。
今天拉薩陰天,爬山不覺得如青樸那麼辛苦,更重要的是路程長短對比明顯,今天自然輕松。寺旁的山上有很多畫著經文和佛像的巨石,顏色濃烈,還有寺養的貓和兔子,貓異常肥大,給它拍照,同它打招呼,仍不肯睜眼。布達拉宮因為盛產老鼠,很多經文被損,所以養了貓,我們在殿裡佛前,看到過貓優雅地走著模特兒步,喝著供奉的水。投胎是門大學問,是貓是鼠,也要生對了人家才幸福。
我很喜歡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可惜那天中午要出發趕往納木錯,很遺憾沒從日出到日落。許多小孩子在那裡修行,每年考試,通過的才能夠繼續理想,被淘汰的居多。順理成章一蹴而就的事情少之又少,這一點上,佛學與凡間沒有分別。
同樣的山和水,味道總是不同;同樣是飄蕩著酥油茶味道的寺廟,感受的氛圍也不一樣。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去扎什倫布寺那天朝拜的人特別多,整個寺廟熱鬧非凡,不似今天哲蚌寺的清靜。沒有對比,各有所長。
走了沒多久就聽到了傳來的辯經聲,在寧靜的哲蚌寺上空繚繞不絕。順著聲音尋找,走錯了路,到了辯經的院子的上面。往下望只看到少量僧人,大部分院落都被大樹遮住。拾階而下,終於到了辯經場,院門大開,只是進門處清楚地寫著“此處拍照15元”,牌子前後,是大量的辯經的僧人們。
暗紅色的僧袍、濃綠的大樹,僧人們或坐或站,多半是一對一,有的張開雙臂做出黃飛鴻一樣的動作,邊說邊拍掌,聲音特別大,我試著拍了兩下巴掌,疼地要命,真懷疑他們都是銅掌鐵臂;有的坐著冥思苦想,發現我盯著他看便羞澀地遮住面孔;還有的一對三,這個看著最過癮,站的人進攻,坐著的防守,說到激動處,手指都快戳到對方鼻子上……像我們一樣入侵的人不多,而且既然他們公開說拍照收錢,觀看與拍照已經成了商品買賣,各取所需,自然沒有歉疚感。
拍照收費的牌子無處不在,香火與經營齊頭並進,以正比例增長。
我笑咪咪地看,“額外”一直在拍照,拍到沒有膠卷為止。
走進來一位年長僧人,緩慢地踱步,門口處一對兒稍微松懈的僧人連忙打起精神,看來這位是老師。老師的漢語也不太靈光,“額外”本來想問他和部分學生左肩上搭著的黃布袋是什麼,他說了幾句,我們沒聽懂,只得作罷。
離開後,在別的院裡看到了幾名僧人,上前搭訕,他們推舉出一名漢語好的過來。才知道那個黃布袋裡裝的佛經,與資歷、學問無直接關聯,不過是學生的書包。
同我們說話的是修密宗的,辯經的修顯宗,我們被允許進密宗的“教室”,他們剛下課,也有老師教,但不用辯經,卻也要考試,一步步由本科修到博士,即“格西”。
我們沒多打擾,繼續前行。參見了哲蚌寺的未來佛,就離開了哲蚌寺。
天空依然陰霾,辯經聲也依稀可聞。透過濃密的大樹,巴掌聲、辯經聲,劈劈啪啪清脆悅耳。投入的是辛苦,產出的是思想。世間的事,道理殊途同歸。
20041006 拉薩
補充:
去了2次色拉寺,下午去,還是為了看辯經。
密宗無需辯經,只要老實在課堂上聽課背誦。我們跑到課堂當了一會兒不速之客。
有個老師模樣的人,看到“額外”拍照,伸手阻止。我說:“我來”,結果更糟,那位老師不但不讓拍,還伸手去抓石頭,嚇地我 拔腿就逃,眾僧人大笑。
後來“額外”還是拍到了照片,老師先是一扳臉,然後樂了。
看來是嚇唬我的。我還真的擔心吃到石子。
還是顯宗的辯經好玩,到激動處,有的僧人急地上前拍對方的腦袋,還會順勢給人一耳光(擺樣子啦,動作很輕的),動作誇張,表情激動,我們和很多觀看的老外都快樂趴下了。辯經謀殺了不少人的膠卷。
下雨了,大樹濃密,沒有大礙,繼續辯經。時間持續一個半小時。
結束的時候,一位老師拿著一個簿子走到學生跟前,估計是評分。原來他們也有隨堂測驗。
笑咪咪地跟著他們一起離開。路上,有幾個人還不罷休,繼續爭論。
可惜聽不懂藏語,即使能聽懂,據說也是專業術語。顯宗討論的是哲學,如果不單純看表情手勢,而是聽得懂,一定更有趣。
“額外”逗我:“也許他們說的是今天吃包子還是餃子吃包子還是餃子吃包子還是餃子、、、、”他越說越快。他屬於胡說八道,沒理他,上路了。
辯經大概也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好方法。一個人在眾目睽睽下(比賽型的選手一定更興奮),要想牛B,一定要有更多的修為。
到西藏,一定要聽辯經。
20041007 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