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橋長此橋

作者: youmee

導讀顛簸的黑車把我送過一塵土彌漫的小鎮時,我瞥見了那不起眼的石堡壘,它的身後,隱約可見一座石橋,感覺告訴我,安平橋到了。 匆匆下了車,趕忙把背包裡的長袖拿出來披上——防曬防塵。 黃土飛的肆無忌憚,我只是從下車點走到橋的起點處,便粘上了不少灰塵,而安平橋則已靜靜的在這裡躺了800多年了。 低矮的堡壘,上書幾個模糊字跡,穿過它,眼前便是無限長舒 ...

顛簸的黑車把我送過一塵土彌漫的小鎮時,我瞥見了那不起眼的石堡壘,它的身後,隱約可見一座石橋,感覺告訴我,安平橋到了。

匆匆下了車,趕忙把背包裡的長袖拿出來披上——防曬防塵。

黃土飛的肆無忌憚,我只是從下車點走到橋的起點處,便粘上了不少灰塵,而安平橋則已靜靜的在這裡躺了800多年了。

低矮的堡壘,上書幾個模糊字跡,穿過它,眼前便是無限長舒展的石橋了。

3米左右的寬度,容的下我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那看到過的銅車馬。石橋上的扶手,明顯是新修的,細紋的花崗岩砌在這裡,方方正正,沒有一點被風沙吹過800多年的痕跡。橋上的石板倒是很凹凸不平,板與板間有些漏了好大的空隙,不小心踩進去也會陷進鞋的。

也許是從未見過如此窄的石橋,走在上面,就是覺得它好長,眼前除了橋遠處的一座小亭便只有橋了。

我聽說這橋以前是連接兩個鎮(水頭--安海)的跨海橋,只是現在的短短水域已經成為某養殖場的地盤,橋邊常有樹著的牌子告示人們不要下到養殖區域游泳。可是,游泳的人倒也有。

走了大概兩三百米,周圍的景色實在很一般,也許還稱不上所謂的景,雜生的樹、草,高低不等的居民房,要是這橋下流淌的依然是洶湧的海水,那麼心情又是另外一種了。

走過第一座亭,我發現視線的終點還有一座亭,於是繼續走,走過亭子,又發現遠處前方的一座廟,於是再走。

廟內敬有幾尊大佛,主體是釋迦摩尼,還有普賢,大勢至菩薩。零星的還請來了好幾尊各方菩薩,以及羅漢,以及被道儒佛皆供奉的關老爺。

寺廟的香火不停的燒著,有位婦人領了自己的孩子來廟內求簽,一次次虔誠的拋一種牛角樣子的東西——不信佛,固然也不知為何物了。

鄉人也有悠閑的在這橋上流連的,他們的身上散發著滿足閑適。

拜過廟宇,我又背起包前行去前方的小亭......

天下無橋長此橋,我的心也是連綿的,剛剛離開的熟悉的廈門,一轉眼工夫,卻已經走在了沉靜的鄉間石橋上,坐上車的時候我就知道,不管國慶期間的車票有多漲,我都是得走了,不然心就無處停留。

P。S

在橋上聽了一些當地人對橋的介紹,它原本沒有名字,因為是兩個鎮的人集資建造的,都是大家的成果,由於它的長度,當地人都稱它為“五裡橋”,之所以為“安平”,用當地人的說法,只不過為求個好名字吸引外地人罷了。

橋在建造時采用的一些技術很值得被稱道,橋墩形狀分為四種,各種都是與海水的大小有關,而梁的放置則利用了9月漲潮的自然現像,利用漲潮退潮將沉沉的石梁較為省力的放置,成就了古代世界最長的石橋。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