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三顧黑仔之前傳

作者: laohubuchi

導讀據說以前的官宦巨賈,都有自己的廚子。私家內廚和外面的大廚不同,能烹得一手合口味的飯菜,總也食不厭。這個“食不厭”,看似平常,實際上卻要求廚師一方面擁有深厚的功力,另一面,與食客存在某種神秘的緣分。 抵達邊城後不久,積郁多日的慕古之思,即在當地人文風景的浸潤下,因感染和感動而舒解了許多。不過,福無雙至,這樣的好運,就不指望能眷顧肚子裡 ...

據說以前的官宦巨賈,都有自己的廚子。私家內廚和外面的大廚不同,能烹得一手合口味的飯菜,總也食不厭。這個“食不厭”,看似平常,實際上卻要求廚師一方面擁有深厚的功力,另一面,與食客存在某種神秘的緣分。

抵達邊城後不久,積郁多日的慕古之思,即在當地人文風景的浸潤下,因感染和感動而舒解了許多。不過,福無雙至,這樣的好運,就不指望能眷顧肚子裡騷動已久的饞蟲了。



“什麼樣的姑娘模樣俊,瞅在哥哥的眼裡;什麼樣的餐館味道好,傳在網友的嘴裡”。下得車站,第一個奔頭就是在眾網友口中美名傳誦的“老房子”。

撲進飯鋪,搶了靠窗的一個桌,好觀賞沱江和虹橋的景致。熱茶剛喝了一小口,苗家酸魚就上來了,接著就是菜豆腐和湯。

“酸魚”是湘西苗家名菜。苗家人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到秋收八月,主人就把田水放干捉魚,除了拿部分到墟場上賣,其余的則洗淨破肚,取出內髒,在鹽、辣子粉末、五色大料為主料制成的料湯中浸泡兩至三天,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壇蓋好,再把壇口水盤注滿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

加了青紅辣椒,用油暴炒的酸魚,鮮香可口、酸鹹適度,使人食欲大開。拌到碗裡且作個酸魚飯,更是中和了油膩,把青紅辣椒裡的水分也和稍顯干硬的米飯作了搭配,把個肚中饞蟲激動得豪氣萬丈、氣焰衝天。莉莉在旁連拉韁繩,可等我撩下筷子時,已經下去了四五碗,一盆酸魚也見了底。

如果不是因為不合口味的菜豆腐,或許,我們還會來第二次。很少有青菜和豆腐渣不能讓我滿意的,可是“老房子”的菜豆腐做到了。一小碗菜豆腐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老房子”好雖好,可並不屬於我們。



至於名氣更盛的“大使飯店”,則是一個比“老房子”更糟糕的經驗。“大使”坐落在老城外的馬路邊,窗外行人匆匆、車流滾滾。鴨子還在廚房時,我們已經有了不安定的心思,只是為了鳳凰最有名的“血粑鴨”和轆轤飢腸,才肅穆地坐著,耐心等候那隆重的一刻。

後來才聽人說,血粑鴨最內行的吃法,是去菜場花十元錢買一只活鴨,回客棧花些手工費,請客棧裡的師傅料理一下。這樣的血粑鴨才能傳達鮮美清香的傳統品質,不辜負游人的期望。

離開“大使”後,我們開始討論怎麼避免吃飯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人少、點菜不能太多、點少了又不盡興、還可能出現“菜豆腐”、“血粑鴨”這樣的慘痛經歷。說來說去,問題的症結在一同吃飯的人太少。



到了傍晚,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通過跳岩“守望者”酒吧的留言板,找到兩個吃飯的“飯友”。下午逛老街,到街口處看到另一個網友推薦的“老屋飯店”,雖然有點狐疑,不過看到門面的灶台上正熱火朝天地干著,屋裡的矮桌和小竹椅也和藹可親,就決定通知大部隊在這裡彙合了。

大部隊由來自長沙的小伙比爾和來自廣州的大學生阿彬組成,剛進飯鋪時,還以為門口座位上兩條肥壯的大漢是我的“飯友”,心裡一驚。落座後才發覺,比爾和阿彬都彬彬有禮、謙讓有加。

可以說“老屋”的這一餐,樹起了我們在鳳凰進行美食探險的第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這個功勞,要歸於比爾和阿彬,要歸於兼主廚的飯鋪老板,更要歸於“酸菜豆腐魚”。

所謂“豆腐魚”,不是指加了很多的豆腐,而是指鯰魚的肉質細滑,猶如豆腐。湯裡加了酸菜、豆腐、各種調料,猛火一煨,居然就“天上美食落人間”,落到了我們頭上。第一口湯一下去,我就學著國際奧組委主席的口吻評價說:“這是我喝過的最好喝的魚湯之一”,第二口湯再一下去,心裡就後悔不該加上“之一”兩個字了。

老板兼主廚聽到後,很鎮靜地對我們說:“這是我的拿手菜裡最一般的一個”。把一塊塊細嫩幼滑的魚肉送到嘴裡,用舌頭輕輕一摁,化作萬千雪白的魚肉絲,再來一小勺熱氣騰騰、鮮美無比的魚湯,頓時有如入仙境之感。“最一般的一個”尚且如此,“不一般的”更不知道會是何等的出神入化了。

出了“老屋”,我急迫地表示明天要再來,莉莉提醒我回想一下其他幾個菜的味道如何,“回鍋肉”有點兒肥,“厥菜腊肉”裡的腊肉實在少得可憐,“干炒竹筍”尚可,但被“酸菜豆腐魚”的光芒遮掩,沒怎麼太注意。經過這麼一想,“老屋”的萬丈光芒一下暗淡了五千丈,等到第二天早晨,余下的五千丈也縮得沒了影。



我們決定繼續尋覓,就像慕古者尋找一個可以做夢的小山村一樣,我們繼續在鳳凰的石板路上,尋覓著一家每一餐、每一菜,都合我們口味的飯鋪,一個充滿了家庭的溫暖和隨性、沒人留意我們、又處處被關照體愛的地方。

這樣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找到這樣的一個飯鋪也近乎奇跡。奇跡終於發生了,因為有一天,我們遇見了“黑仔飯店”。

老虎不吃·2004/10/18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