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是納西人心中的聖山,終年披雲戴雪,氣勢磅礡,洋溢著一種雄偉奇麗的美。
從踏入麗江的那一刻起,我的視野就一直流連著她的身影,不論是北上虎跳峽,還是西去黎明,都能隱約看到她那美輪美奐的身姿。
麗江古城地處海拔3000米左右。據說3000米是高原反應的臨界高度。我血壓偏高,又比較惜命,為防止高原反應,我於三天前開始服用“紅景天”膠囊,為登山做准備。
玉龍雪山的主峰為5590米。由於主峰陡峭難攀,至今無人登頂。
從雲杉坪下來,大約中午11點左右到達玉龍雪山管理處。換乘管理處的大巴後,直奔海拔3300米的大索道起始站。稍事休息,穿上臨時租借的厚厚的羽絨服,坐上大索道的纜車緩緩升至玉龍雪山主峰下方海拔4500米處。
玉龍雪山大索道全長3000米,垂直高度1000余米,號稱是全國最長最高的索道。
下了纜車,站在4500米處的平台極目遠眺。連綿的雪山伸向藍天的盡頭,藍天一塵不染,仿佛用手輕輕一指就能觸摸到美麗的天堂。在這遠離塵世的雪域,呼吸著無比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寧靜與純潔,頓時感到心曠神怡。
從海拔4500米處起步,沿著厚厚的木板鋪就的棧道拾級而上,向著遙遠(實際並不遙遠)的前方,海拔4680米處攀登。
實事求是的說,從4500米到4680米的攀登是一段艱難的路程。由於缺氧,每走十來個台階就必須原地休息,調整呼吸。有人堅持不住開始回撤。
大約40分鐘左右,終於登上海拔4680米處——這是游人所能到達的最高處。
所謂4680米處,只是一塊約30平米大小的布滿冰雪的平台。
威嚴的冰川像一把鋒利的寶劍,在滾滾的風雲中時隱時現,在蔚藍的天空中閃著寒光。第一次近距離的站在如此肅穆的雪山面前,突然有一種衝動,一種想一躍而下撲向雪山的衝動。
突然,雪山上鋪天蓋地的刮起了大風。10級左右的狂風挾裹著冰茬呼嘯而來。我連忙扶住周邊的防護欄杆,披上了羽絨服的帽子。
在肆虐的狂風中,那熠熠發光的雪山依然靜謐而安詳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顯得那麼深不可測和不可逆轉,一種神聖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時,一位凍的發抖、身穿紅色羽絨服的年輕女子走過來,讓我替她們幾個伙伴拍照。我有點不情願,但沒有拒絕。她們站在寫著“4680米”的標志牌旁邊,一齊伸出兩指,嘴裡喊著“茄子”一類的話,臉上漾溢征服者的欣喜。
記得一位登山愛好者說過,“山是神聖的,人永遠不可能征服山,只是山給了你一個機會,讓你在攀登中認識自然,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是啊,其實不要說征服雪山,有時候,我們連自己都征服不了。
在平台上不到10分鐘,手腳已經凍僵了,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戰戰兢兢的往下撤了。
在等候纜車的時候,我把剩余的大半罐氧氣一“飲”而盡,心裡琢磨,這氧氣實際上並沒有派上用場,卻破費了我不少銀子,有點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