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7日,拋開一年辛苦工作的疲憊,登上了開往黃山的k45次列車。對耳邊如同外語一般難懂的福建方言置若罔聞的我,思緒早就飛到了1600公裡以外的黃山。出發前的天氣預報是28,29號兩天中雪,30號放晴,這正是我期望的好天氣。大部分去過黃山的人都是在旺季,也就是4月~11月,如果選擇冬季去黃山,那最好是能遇到雪景,才會不虛此行。我只有祈禱我的運氣足夠好了。28日早上,天剛剛亮,我就看到了窗外飄舞的雪花,看來我的願望可以實現了!由於線路故障,造成列車晚點,原來5:40正點到達的火車7:40才到達黃山火車站。下了車,發現這趟車來黃山旅游的驢子並不多,出了車站,背上醒目的大包還是招來了一群人的圍追堵截,直到我坐上車站廣場上的中巴車,她們還是不死心,向我推薦地圖,冰爪,手套等物品。不過你只要狠心不理她們,她們過會也就會散去了。在汽車上,遇到了這次旅途中的另一個伙伴,一位來自北京曾3次來過黃山的sg,我們很自然的攀談起來。
司機等了會,車上寥寥坐了幾個游客,沒辦法,誰讓是淡季呢,只好開車了。路上司機極力勸說我們今天不要登山,說山上已經下了3天雪等等,可是絲毫不能影響我們登山的決心。天有不測風雲,當車開到第二個隧道,也就是那個很長的隧道時,前面的車輛停住了,原來是因為積雪造成路面太滑,沒有安裝防滑鏈的車不敢繼續向湯口方向進發了。在我們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跟著中巴回屯溪;要麼自己走到湯口去,剩下的將是17華裡公路。既然來了,當然不能就此回頭,於是我們決定哪怕走,也要走到湯口去。
走了有3華裡的樣子,幸運的搭上了玉屏樓送菜的貨車,雖然一個人要了20元,也是很值得的,時間就是金錢啊。到了湯口,在我們的游說下,最後司機答應把我們送到慈光閣,不過再給15元的代價我們也認了。10點鐘,我們放棄了從前山爬上玉屏樓的計劃,改坐纜車上山,原本旺季8分鐘的纜車,在慢速運行模式下也耗費了20分鐘的時間,而且外面下著大雪,看不到美麗的風景。到了玉屏樓纜車站,往東走,到達玉屏樓賓館,那裡有著名的迎客松,送客松。等著一隊旅行團拍完照,迎客松就由我們獨享了,人少就是爽啊!
經過商量,我們計劃從東面爬蓮花峰,然後從百步雲梯,鰲魚峰,在天海住宿。蓮花峰是黃山最高峰,東西兩側各有一條登山的道路,東面的是一條在岩石上新開鑿出來的路,有四五段十分陡峭,但是是一條有意思的路;西面是傳統的登蓮花峰的道路,山路平緩。我背著40升的包,那位sg背著70升的包,在爬山之前我們做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不知道我們的體力能不能戰勝這個天險,最後的決定是敢於挑戰自我。背著大包爬坡和鑽洞確實是個麻煩事,好幾次手套都被鐵欄杆粘住了。山上很冷,而我們身上很熱,我剛把帽子摘下來,頭上的汗就變成了冰。大約過了1個小時,我們爬到了蓮花峰的峰頂,光禿禿的峰頂本來是俯瞰周圍風景最好的景點,可惜在這樣的大雪中,連山下的玉屏樓都看不到了,只好草草的拍照留影,然後繼續往前進發。
很快下到蓮花亭,下百步雲梯也不是一件難事,這時俯瞰鰲魚峰,原本可以看到老鼠偷油,老僧入定,鰲魚吃田螺等,可惜在霧氣中,一切是那麼朦朧。再往前走,有兩條岔路,左面是鰲魚洞,右面是一線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桃花道,因為岩石中間有一個石球類似繡球而得名。我們選擇的比較驚險的右路,山上的冰水在台階上結成了冰,走這條路有根拐杖還是會幫很大的忙。不太費勁,爬過一線天(不過聽說天都峰上的一線天才叫驚險,可惜現在封山),再走兩步就到了鰲魚峰上。
轉過一個彎,眼前的景色讓我們差點喊出聲來:天海,光明頂,天海水庫在一片銀裝素裹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可不是心疼CF卡的時候,拿起相機我就狂按起來,前面的大霧可把我憋壞了。沿著鰲魚峰漫步,走上一塊大石,突然看到前面兩個色友,貌似用的還是120的機器,看看我們的小數碼,真不是一個檔次啊。應那位色友的要求,我們放慢了腳步做了回業余model。不過說實話,我們兩個外套的顏色還是挺配這個白色世界的:橙色和紅色,而且都背著碩大的包,說不定我們還會出現在哪個攝影展的展廳裡呢。哈哈,權當yy了。
然後是一路下坡,過了海心亭,前面不遠就到了天海。我們決定先把住處安頓好,再去光明頂看看。聽濤小築標的價錢是150,那種4人上下鋪的獨立衛生間的房子,經過一番口舌,110拿下,實在是不想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上面。雪變得越來越小,太陽還努力從雲裡掙扎出來兩次,運氣好的話,明天就有可能放晴嘍!
從天海到光明頂是一段上坡路,大約500米,15分鐘可以走到。光明頂是一個空曠的大台子,有一個50年代建造的氣像台,東面可以看到701電視塔。光明頂是前山後山的分水點,前山可以看到鰲魚峰,蓮花峰,後山可以看到飛來石,北海。在光明頂盤桓一陣,走左手邊的路,向飛來石進發。
一路下坡,經過防火瞭望亭,十幾分鐘就可以到飛來石。如果是旅游旺季,哪怕是排隊照像也要排個把小時隊伍,現在稀稀寥廖也就10幾個人,可以很輕松的在飛來石旁邊找到一個立足之地。飛來石的左手邊是西海群峰,可是現在籠罩在一片濃霧裡,太陽努力衝破濃霧的重重阻擋,想出來透透氣。我的注意力被一架奇怪的相機吸引住了,這個相機的機身足有30公分長,應該是一個大廣角,旁邊站著這架相機的主人,身穿紅色羽絨大衣,一臉的絡腮胡子,神態悠閑的看著西海。漸漸的,太陽發揮了他的威力,慢慢的從雲霧裡鑽了出來,那位色友顯得很激動,他告訴我們,他在這裡已經等了9天了,終於等到了日落和雲海。我們也很興奮,沒有想到我們的運氣會這麼好,立刻投入到搶占有利地形,捕捉美妙光線的戰團中。過了會,在鰲魚峰用120相機的那個色友也趕來了,聽他們的談話,好像那位紅色羽絨服是一位資深的黃山攝影家,拍攝黃山很多年,對黃山的氣候也很了解。看著他們不停的更換膠卷,調整光圈和快門,我們也不好意思打擾他們,只好抓住這有限的時間利用自己手裡的相機拍攝美麗的雲海日落。
中間遇到兩位法國來的PPMM,我還幫她們拍了照片,可惜當時忘記邀請mv和自己合影了,後悔不已啊!直到太陽落山,我們才依依不舍的趕回住處,這是仰望天空,已經是晴空萬裡了,明天一定是個好天氣!
晚上不甘於呆在住處的我又把同行的sg拉出來看夜景,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圓很亮,皎潔的月光灑在雪上,不用頭燈就可以看清楚天海的茫茫雲海。晚上的雲海也是很美麗的,這也算是黃山的一處獨特的景色吧,看來明天一定可以趕上日出和雲海的好天氣。
第二天,6:30我們早早起床,趕著去看7:03的日出。光明頂上最好的觀看日出的地方是靠西面的一個石台,邊上並沒有護欄,所以在那裡看日出的朋友還是要注意安全。早早就有人在那裡占據了陣地,也包括那位身穿紅色羽絨服的色友,我就選擇在他的旁邊找了一塊地方支起了三角架(因為日出的過程中需要不停的調整相機,加上快門速度比較慢,三角架還是很有用處的)。等了沒有多久,天邊開始泛紅,太陽就要出來了。也許是第一次拍攝日出的緣故,只顧著調整相機,並沒有仔細感受日出的過程,太陽很快就從雲裡鑽了出來,陽光也變得很刺眼,短暫的日出就這樣結束了。
回到住處,簡單收拾了一下,我們就匆匆往西海大峽谷進發。從天海賓館後面的一條小路,我們拐上了去往步仙橋的路,早上的清潔工人還沒有來得及清掃積雪,路上只有我們的足跡和一串松鼠的小腳印,看來我們是今天最早從步仙橋下夢幻景區的游客。一路盤旋下山,直到步仙橋的景色還是很美麗的,在步仙橋可看到西海的雲海,一直綿延到遠處一座孤零零的山頭,我們猜測那裡可能是齊雲山。
掉頭往西海峽谷出發,一路下山,沿著人工修築的懸空棧道,中間還要穿過幾個山洞,走了大約2個小時,才能到達谷底。峽谷裡沒有人清掃積雪,鞋子全被雪水打濕。在谷底的小橋邊吃了飯,稍作休息,開始往排雲樓方向進發,等待著我們的是一路的上坡。個人認為西海峽谷還是排雲樓一側的風景比較好,但是驢友們還是要對自己的體力有個正確的估計。
經過4個半小時的跋涉,我們從天海穿越到排雲亭。在峽谷可以近處看雲海,在排雲樓可以俯瞰整個西海的風景,我們只是在排雲亭休息了一小會,就看到谷底的雲海彌漫了上來,頃刻間排雲亭也被迷霧包圍住了,黃山的雲海真是變化萬千啊!
繼續向東前進,經過排雲樓賓館,北海賓館,我們一直來到始信峰最東面的觀景台上,在這裡看了十八羅漢拜觀音,老僧采藥,仙人下棋。東海的雲海也是很美的,黃山主要的著名松樹都集中在這個景區。我們的運氣不錯,趕上太陽從雲層中出來過,陽光下的奇松怪石雲海是最難得的攝影素材。
我們掉頭往回走,始信峰因為封山,只好放棄,直奔雲谷寺索道站。這裡可以看到天都峰,別的就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風景了。稍作停留,我們趕向今天最後一個景點:獅子峰,那裡可以看到著名的猴子觀海。走過清涼台,前面一個圓圓山峰就是頗受大家好評的獅子峰了,峰頂還是很險的,有兩處觀景的去處,都被鐵鏈圍起來,好在人不多,我們可以隨意的逗留觀景。山上的風突然間變得很大,站在上面都有搖搖欲墜的感覺,可是這裡的雲海卻是黃山上最美的,簡直就是水墨山水畫。流動的白雲把這黑白世界變得靈動起來,高低錯落的山峰在殘雪的掩映下更體現了冬日黃山的獨特魅力。我們在獅子峰盡情享受著美麗的風景,直到天色很晚,才向光明頂返回。今天的計劃確實太緊湊了,回去光明頂的路也是一路向上,我幾乎不能拖著沉重的雙腿爬上那並不陡峭的光明頂。
回到住處,痛快地洗了一個熱水澡,換掉被雪水和汗水浸透的襪子,腳趾已經泡的發白發脹了。同屋剛住進來的香港哥們也從光明頂看日落歸來了,可惜他什麼都沒有看到,我們的運氣確實足夠好啊,日出日落都看到了。
第三天的計劃本來是已經在山下宏村住下,瀏覽徽派建築的。可是覺得黃山的雪景難得,於是決定在山上多逗留一天,第三天從前山下山,再從西面的路爬一次蓮花峰,希望能夠彌補第一天沒有看到前山雲海的遺憾,然後徒步走下前山,可以從近處看看天都峰的樣子。從天海出發,看鰲魚峰的樣子更生動,就好像一只烏龜趴在魚背上一樣。下熬魚峰我們選擇的從鰲魚洞,這條路要緩和很多。然後一口氣爬上200級的百步雲梯,到了蓮花亭,雪也越下越大。這次上蓮花峰的路很緩,不知不覺就上了峰頂,可也只是能隱隱約約看到天都峰的輪廓,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下蓮花峰的路還是非常艱險的,可能這裡沒有人清掃,前天的雪結成了冰,腳下經常打滑,只好一步一步的挪下來。在前天坐索道上山的時候,看到左手邊有條路,向清潔工人打聽,看能不能從那裡下到慈光閣。清潔工人告訴我們,那裡是以前的繞過蓮花峰的老路“七上八下”,由於開通了新路,那裡已經封了,我們只好乖乖的向東趕往玉屏樓。
在玉屏樓不敢多呆,因為雪還在下,稍微休息一會身上就冷下來了,還是去看天都峰吧。路過蓬萊三島等,到了天都峰山腳下,山門被死死的封住,想爬上去一定會被管理員發現,因為被大雪覆蓋的山路毫無遮攔的暴露在玉屏樓的監視之下。再繼續往下,是6公裡的下山路,路上不停的遇到挑山工,穿的很單薄,腳下是一雙軍用膠鞋,可是頭上還是不停的冒著水汽。半山亭以上讓你看不到盡頭,沒有歇腳地方的的山路簡直可以摧毀所有登山人的毅力,走過半山亭,雖然路不陡,但是我總覺得有走不完的路在前面,恨不得馬上到屯溪吃頓大餐。
出了慈光閣,10元錢坐上新國線到了湯口的三岔路口,可以等從湯口或者太平到屯溪的車。可惜這天的雪實在是下的太大,等不到汽車,只好搭了一輛去太平辦事回屯溪的出租車,順便捎我們,2人50元,爽翻了。到了屯溪,先去火車站搞定車票,然後坐三輪車去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感覺一般啦,無非也是賣一些筆墨紙硯,工藝品。穿過老街,可以走到新安江邊,雖然冬天雪中的江景沒有什麼可觀之處,可是也不能白來一趟啊!然後走回老街,准備去第一樓吃飯。天下居然有這樣的巧事,我們居然遇到了曾經和我們同住的那個香港哥們,他早上去看日出後,就直接從雲谷寺直接下山了。沒有想到在這裡巧遇,我們決定一起去第一樓吃飯。
第一樓的價錢和北京中等規模飯店的差不多,普通的菜20~30元。我們點了一個著名的黃山雙石98元,石耳(類似木耳的菌類)石雞(類似青蛙的東西),干燒臭桂魚…… 一共花了230多(太fb了)。和香港朋友談的很開心,大家互留了聯系方式,不知道以後還能否相逢呢!?
不管怎麼樣,總算了結了我身為安徽人,卻沒有去過黃山的遺憾。
小結:黃山的雪景很美,很美!下雪的時候山上不冷,雪後很可能看到難得一見的日出,日落,雲海。拐杖很有用,最好買那種藤條做的,貴是貴點,可是結實;便宜的拐杖可能會折斷。冰爪可有可無,山腳也就10元,有雙防滑防水的徒步鞋最重要。排汗內衣還是挺有用的,帽子,手套自然也是。夢幻景區沒有回頭路可走,大概5小時可以走完,景色沒有網上傳說的那麼神奇,畢竟黃山其他地方的景色已經很美麗了,而且除非出現類似天都峰封山那樣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是開放的。山上的東西一般是山下東西的3~4倍,如果體力不行的話,帶錢去山上買也可以,畢竟背東西上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旅館最好在上山前預定,價錢會便宜點,我們在山上就沒有砍下來。
聽說今年天都峰就要開放了,有機會還是要從前山爬上去,去鰲魚背……
抓緊時間鍛煉身體要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