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穿越西海大峽谷

作者: 屏上談驢

導讀第一次去黃山,是在1977年的夏天,自己還是個teenage。 第二次去黃山,是2005年的第一天,卻帶了個teenage。相隔27年,這足以讓我對黃山充滿“夢回故裡”般的期待,而2003年開放的西海大峽谷,則更讓我心馳神往。元旦這天,一家三口坐雲谷索道來到了黃山上,看完始信峰已是中午。匆匆趕往北海賓館,卸下行李,吃罷午飯,急忙問賓館服務員,大峽谷有沒有封,回答沒封,但 ...

第一次去黃山,是在1977年的夏天,自己還是個teenage。 第二次去黃山,是2005年的第一天,卻帶了個teenage。相隔27年,這足以讓我對黃山充滿“夢回故裡”般的期待,而2003年開放的西海大峽谷,則更讓我心馳神往。元旦這天,一家三口坐雲谷索道來到了黃山上,看完始信峰已是中午。匆匆趕往北海賓館,卸下行李,吃罷午飯,急忙問賓館服務員,大峽谷有沒有封,回答沒封,但下過雪很危險,最好別去。危險倒不怕,怕的是封,心裡不由感到些許幸運,此行的目的就是衝著大峽谷來的。下午一點半,離開了北海賓館,直奔排雲亭。路上遇到三位南京游客,攀談了起來。他們第一次聽我們說起大峽谷,很興奮,也就跟著我們。我想讓他們有個思想准備,說道:“大峽谷比較危險,要走幾個小時,是體力活。”“嘿,你那閨女都能走,咱三個大老爺們怕啥。”回答得干脆利落。來到排雲亭,稍作停留,排了幾張照,看看時間,剛好2點鐘,於是,正式開始穿越起點為排雲亭,終點為步仙橋的西海大峽谷。

黃山在我們去之前,已下了一個多星期的雪,在我們到達前的一天剛好停了。銀裝素裹的黃山,更讓我們南方人多了一份欣喜。山上到處有厚達一尺多的積雪,女兒從沒見過這麼多的雪,興奮得躺在雪地上不想起來。在進入峽谷前,雪對我們來講,是景色,是樂趣。

在進入峽谷最初的約半小時路程,游人還是不少,感覺不到什麼特別。而就在此時,山谷裡突然飄來一片大霧,美麗景色頃刻間被吞噬得一寸不留。要不要繼續望前走,妻子和女兒顯得很猶豫,此時那三個“大老爺們”也不見蹤影,早已打道回府了。只有我像是吃了秤砣,一步一步小心地踩著雪往前走,兩位小姐只能硬著頭皮亦步亦趨跟在後面。越往下走,積雪越多,甚至看不清道,此時的雪,已不再僅僅是景色和樂趣了,而更像是考驗我們決心的障礙了。走了將近1個小時,周圍已看不到其他游客了。就在第一個分岔道的彙集處,與同車的一男二女“攜程客”狹路相逢。互相探問是否繼續走下去,男士們態度都堅決,而此時恰好天公作美,雲開霧散,陽光明媚,沒理由半途而廢了。

約莫又走了40分鐘,來到了谷底。有人說過,黃山所有的景色,在西海峽谷都能看到,這個我不敢肯定。然而,我敢肯定的是,在峽谷看到的景色卻是山頂絕對欣賞不到、且無法比擬的。沒有了人聲的噪雜,四周一片靜謐,很多原來遠眺的景色,似乎就呈現在眼前,感覺像是在靜靜的美術館裡欣賞風景畫,不同的是景隨人移,像是一幅幅流動的風景畫,看到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那樣的“天然去雕飾”。有趣的是,這裡還能改變觀賞風景的習慣,讓你有機會抬頭由下望上看,感覺一下被大山包圍的自己有多麼的渺小,這種感覺甚至比看“風景畫”印像更深刻。

從谷底往上走,意味著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出發前,我們犯了一個錯誤,原以為天寒地凍的,不會出汗,所以3個人隨身只帶了半瓶水(1.25L裝)。其實走上坡路,體力消耗極大,沒多久個個氣喘吁吁,汗水直流,只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斷喝水,或吃上一塊巧克力補充能量。這樣走了不到半小時,過了第一個山洞,水很快就喝完了,而剩下的路還有大約三分之一。沒有水,可路還得走,我跟女兒開玩笑說,“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我們現在就是在爬雪山,還好不用過草地。”從谷底到步仙橋要經過3個小山洞,當熬過第二個山洞時,看到女兒實在疲憊不堪的樣子,頗為感動,情不自禁地脫口道:“貝貝,我為你感到自豪和驕傲,我相信你們班沒幾個同學能做到像你這樣。”在困境中,沒有了物質刺激,精神激勵顯得尤為必要。受到激勵,女兒的腳步似乎快了一些,我們很快就來到了最後一個山洞。經過這個山洞,精神為之一振,感覺勝利在望,其實也就花一刻鐘左右,在下午5點之前趕到了大峽谷的終點——步仙橋。經過3小時的跋涉,我們終於在日落前走完了約3.7公裡的大峽谷。走出步仙橋大峽谷入口處,看見有塊牌子,上寫道:走完西海大峽谷3680米全程需要5-6小時。

大峽谷的路有驚無險,遠觀懸在半山腰的路,膽小的人可能會挪不開步。其實這裡的路都是用石塊砌成,並有欄杆圍護,若不是下雪天,實在是無危險可言。走出大峽谷後,故意問女兒這路危不危險,徒步走過上虎跳峽的女兒答道:“這裡的路考驗的只是體力,而不是膽量。”

(更多照片可在www.xiaobo.org上欣賞)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