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新疆吐魯番游記

作者: 00188512

導讀http://travel.cn.tom.com/cgishell/activity/springdetail.pl?IDD=4132 征文名稱:新疆吐魯番游記 作者:wpw2123 發表時間:2000.05.12 新疆吐魯番游記 雪山 在距新疆烏魯木齊東南約18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曾被譽為絲綢路上的一顆璀燦明珠、在世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吐魯番。 前年八月,葡萄熟了的季節,我們從烏魯木齊乘車,走一段柏油路,走一段戈壁路,過因西部歌王王洛賓“ ...

http://travel.cn.tom.com/cgishell/activity/springdetail.pl?IDD=4132

征文名稱:新疆吐魯番游記

作者:wpw2123

發表時間:2000.05.12

新疆吐魯番游記

雪山

在距新疆烏魯木齊東南約18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曾被譽為絲綢路上的一顆璀燦明珠、在世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吐魯番。

前年八月,葡萄熟了的季節,我們從烏魯木齊乘車,走一段柏油路,走一段戈壁路,過因西部歌王王洛賓“大板城的姑娘”而聞名與世的大板城,直奔吐魯番。沿途,戈壁漫漫,沒有樹木,更無綠草,荒蕪人煙。就在我們口干舌燥,乏味難耐時,隨著氣溫的明顯上升,樹木逐漸增多,素有“火洲”之稱、全國最熱的吐魯番到了。在半天多的時間裡,我們游覽了迷人的葡萄溝、神奇的坎兒井以及壯觀的蘇公塔......

迷人的葡萄溝

在新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到喀什、伊裡,等於沒有到新疆;同樣,沒有去吐魯番品嘗吐魯番的葡萄,也是一大遺憾 。在吐魯番,迷人的葡萄溝是游人必去之地。

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裡的地方。從吐魯番市出發,行車半小時,便到了素有“火洲桃花園”之稱的葡萄溝。葡萄溝實際上是一條南北長約7公裡、東西寬約2公裡的峽谷,因盛產葡萄而聞名。葡萄溝的兩側山坡上,由於干旱缺水,除稀稀拉拉長有幾棵零星的揚樹外,幾乎寸草不生。可葡萄溝內卻別有洞天。仗著終日流淌著從天山上融化的雪水,溝內綠樹成蔭,葡萄架成片,潺潺流水,風光旖旎,到處郁郁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最誘人的還是那掛滿枝頭的葡萄,似遮天的綠雲、鋪地的綠毯,綠得純潔而耀眼,綠得滴翠而迷人。這裡主要種植無核白葡萄,還有馬奶子、紅葡萄、喀什哈爾、日加干、瑣瑣等幾十個品種。其果實呈球形、卵形、橢園形等,有的葡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艷似瑪腦,而有的綠若翡翠,還有的潔白像水晶,使人眼花繚亂。深綠的、黑紅的、黃白的、絳紫的、淺褐的,那五光十色、翠綠欲滴的鮮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這裡生產的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

在連成片的葡萄架下,為方便慕名而來的游人,修建了數條葡萄長廊,與普通公園大不相同的是,長廊兩側和小亭四周,全都是葡萄架。長廊盡頭的碑石上,“葡萄溝”三個鮮紅的大字與蔥郁的葡萄藤架相映成趣。游人在長廊的石條凳上納涼、休息,令人垂涎欲滴的串串葡萄伸手可得。只要你花上兩元錢,葡萄的主人會給你一個大盤子,任你隨意采摘;也可以品嘗主人早已采摘好並事先浸泡在天山雪水中的葡萄。我和同行的小吳,坐在小石凳上,請漂亮的“阿依古裡”端上一盤來。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個“無核白”放入嘴裡,輕輕咬了一口,頓覺甘洌爽口,酣暢淋漓;再咬一口,沁人心脾,心曠神怡,旅途中的疲倦、炎熱蕩然無存。“痛快、痛快,再來一盤。”小吳邊吃邊贊不絕口。“無核白”、“馬奶子”不愧為葡萄中的精品,皮薄肉嫩、酥脆多汁、甜而不膩。我們二人一直吃到肚皮鼓鼓方才罷休。

如果你以為葡萄溝只有葡萄,那就錯了。在溝的兩側層層梯田裡,點綴著桃樹、梨樹、蘋果樹、杏樹、石溜樹等各種果樹。據古籍記載,葡萄溝種植葡萄瓜果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現今,當地充分利用豐富的瓜果資源,生產葡萄干、葡萄酒、葡萄罐頭等各種產品,形成了以葡萄為主 的果品基地。據有關部門檢測,葡萄溝的葡萄含糖量高達20--24%,居世界之冠。用無核白鮮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中的珍品。

神奇的坎兒井

當汽車行駛在吐魯番盆地時,在浩瀚的戈壁灘上,經常能看見一行行排列整齊的錐形土堆,就像一堆堆墳瑩。初看時甚覺納悶,有排列這麼整齊的墳墓嗎?經人介紹方知,那就是被後人譽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與橫亙萬裡的長城、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齊名、神奇的坎兒井,它是我國古代各族人民偉大創造的結晶。

據導游介紹,由於吐魯番特殊的地理條件,高溫少雨,水貴如油。雖然有連綿的天山,但夏季消融的雪水未等流及村莊、田野,早已蒸發殆盡。為了生存、繁衍,從18世紀中葉開始,勤勞、聰明的吐魯番各族人民與大自然進行著不懈的鬥爭。根據吐魯番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特點,經過長期勞動生產實踐,創造出了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目前,吐魯番地區共有坎兒井1100多道,長的20多公裡,短的只有100多米,總長4400公裡,年流量達3億立方米,可以灌溉吐魯番35%以上的土地。

說坎兒井神奇,主要說它工程巨大,施工艱難。坎兒井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份組成。豎井,是為挖暗渠和維修時人出入及出士用的,井口一般長1米,寬0.7米左右,也是通風口;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即地下河道,一般高約1.7米,寬約1.2米;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口至農田之間的水渠;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後灌溉農田。

在312國道南側2公裡處的亞兒鄉亞兒村坎兒井樂園,我們參觀了在吐魯番上千條坎兒井中名氣最大、有200多年歷史、具有代表性的米衣木阿吉坎兒井。該井因是唯吾爾族人米衣木阿吉首次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得名。

在坎兒井的豎井井口,修建了具有伊斯蘭風格的拱拜孜型的坎兒井亭,憑欄極目遠眺,遠處的火焰山蒙蒙朧朧,近處的葡萄園郁郁蔥蔥,坎兒井樂園景色盡收眼底。順曲徑回廊拾極而下,我們來到了暗渠出水口。借著近處幾盞昏暗的燈光往裡瞧,河道有點像我們打仗時挖掘的防空洞,頂部呈弓形,兩側平滑,底部是水道;再往遠望,就什麼也看不到了,只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站在坎兒井地下河道口,望著黑洞洞的地下河道,看著清澈的坎兒井水經地面的明渠,歡快地流入農田。我在感到特別涼爽、愜意的同時,仿佛看到,我們的勞動人民正在用原始的挖掘工具,與大自然搏鬥著。這神奇的坎兒井,就是聰明的新疆人民與大自然搏鬥的結晶。

壯觀的蘇公塔

來到吐魯番,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宏偉壯觀的伊斯蘭教古塔----蘇公塔,又名額敏塔。

蘇公塔位於吐魯番市東郊2公裡處古安樂城城北的木納格村,是新疆境內伊斯蘭教建築中現存最大、最雄偉壯觀的古塔,建於177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出吐魯番市往東,遠遠就能望見這一錐壯、如巨大瓷瓶的建築物,巍峨聳立,在廣袤的田野裡,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待到近前才發現,蘇公塔造型別具一格,既莊嚴、古樸,風格又極具有伊斯蘭民族特色。塔身全部用青灰色磚建成,上小下大,呈圓錐形;基部直徑10米,整體高44米;塔中心有螺旋形台階72級,旋轉著逐漸內收至塔頂。塔身周圍不同方向和高度,設有14個窗口。塔的表面分層疊砌出三角紋、四瓣花紋、水波紋、菱格紋等15種幾何圖案,可謂精妙絕倫。

蘇公塔是清朝名將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建造的。額敏和卓因在當年康熙皇帝出兵征討准葛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以及後來乾隆皇帝出兵征伐准葛爾又一任首領達瓦齊的分裂活動中,作戰英勇,功勛卓越,並在之後的幾次反對判亂活動中立了功,先後被清朝政府策封為輔國公、鎮國公、貝子、多羅貝勒,後被加封為吐魯番郡王,駐葉爾恙辦事。為了恭報清王朝的恩遇,表達自己對真主的虔誠,並使自己一生的業績流芳後世,建造了蘇公塔。在蘇公塔的入口處,有一塊立於乾隆四十年的石碑,碑文的大意是:額敏和卓自受命吐魯番郡王以來,受上天福庇,保佑群生,無災無難。為恭報大清乾隆天恩,特修塔一座,以垂永遠。從額敏和卓的一生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為維護祖國統一特別是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與蘇公塔相鄰的蘇公塔禮拜寺,是新疆境內最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寺之一,占地2500平方米,室內寬敞,建築莊嚴、古樸、可容納上千人做乃瑪孜。每逢肉孜節、古爾邦節,穆斯林群眾,近的三人一群、五個一簇湧向禮拜寺;遠的,騎毛驢、騎自行車、坐汽車從四面八方雲集這裡,頒經禮聖,祈求福佑

返回游記頁面

--------------------------------------------------------------------------------

華夏旅游網絡有限公司 1999-2000版權所有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