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趕慢趕,在火車鳴笛前的那一刻,我衝進了售票處。開始大喊:阿姨,麻煩幫我先買張票,我的車馬上就要開了。售票處的阿姨沒理我,再喊一遍,阿姨甩了甩手,讓我直接上車。一路狂奔,暢通無阻,恍然大悟,原來,火車也可以不買票就上的。剛坐定,車便啟動,衝刺10分鐘的後果是心不規則地狂跳,喉嚨口有些甜膩,也有些發癢,很難受,就像以前跑完恐怖的800米一樣。大口大口喘氣,深呼吸,再呼吸,總算慢慢平穩下來了。有些吶悶,怎麼那麼不中用,沒跑多久就不行了,缺乏運動嗎?不會吧?!!上海到嘉善的車是綠皮車,等的時間比開的時間還多,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外面是很常見的農家建築,跟俺鄉下差不多,現在的季節,有些些的蕭索,不好看,但是,還是喜歡。
正在盤算要住哪裡時,接到了WINNIE的電話,可憐的她被同學載回上海,無法完成我們的西塘大會師了。好多好多的對不起,接都來不及,懷疑若是她在我面前,我都要跑去地底把她拖出來了,呵呵。說了好多好多的保證,總算讓她放心。開始胡思亂想。有些事,只是想著困難,其實,若是真的付諸實踐,也並不是那麼難。很多次,想一個人出去逛逛,隨便走走停停,可是,終究被“一個人”這幾個字擋住了,害怕,忐忑,懷疑,不確認,擔心的事有很多,而懊悔也會有很多。人在車上,箭在弦上,巧合,成全了我一個人旅行的夢。
到西塘已經晚上19:00了,小鎮,已漸漸沉寂下來。本想沿著印像中的弄堂去靜怡軒,可看看時間不早了,還是打了個電話給靜怡軒讓他們來接我。靜怡軒在石皮弄底。兩層兩進,一層是飯堂,二層是客棧,一進比較新,也全是木頭結構。踏上木樓梯,稍微有點點的吱吱聲,久違的聲響,感覺有親切。先去看房,一南一北,北邊房間的窗外是第二進的房間,舊舊的。窗下是黑瓦,昏黃的燈光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心底毛毛的,暗想,萬一半夜有個聶小倩什麼的,我該咋辦才好呢?趕緊退出來。再看朝南的一間,燈依舊昏黃,可沒有陰陰的感覺,雕花木窗+雕花大床+繡花拖鞋+藍印花布的窗簾與紋帳,有種轉換時空的錯覺。拉好門,下樓,我還沉浸在那種古老的感覺中,當老板娘給我一把掛鎖時我愣了愣,沒反應過來竟然還要鎖門?一下子清醒了,唉,現實就是現實。
隨意吃了點,開始出發。石皮弄這頭的風景和那頭的風景是一樣的,黑黝黑黝的,深遠深遠的,很安靜,沒有什麼人聲。看了看腳底的運動鞋,嘆了口氣:若是穿個木屐,肯定很不錯吧,木屐敲打著石板,聲音從這頭傳到那頭,人漸漸遠去,腳步聲也漸漸遠去,然後再次沉睡……
庭院深深,勉強,湊和還是可以在這裡形容的吧。
從靜怡軒走到底,就是環秀橋,站在橋上,再次看到了西塘煙雨長廊的夜景,燈籠亮起來了,旌旗,燈籠,夜游的船,星星點點的燈火,若有若無的狗叫,很想坐下來,發呆,想想算了,還是去送子來鳳橋去坐夜游的船。印像中,送子來鳳橋是在左面的,環秀橋左轉,開始走,一直走,漸漸不確定,可不想那麼快放棄自己的直覺,繼續走,發現快到廊棚的盡頭了,大概是真的錯了吧,開始往回走,再一直走,走回環秀橋,再走,總算到了。碼頭停著幾艘小船,沒去過寒山寺,沒見過楓橋夜泊,想想,應該也沒差多少了吧。
上船,恰巧坐在船頭。興奮的人們忙著拍照,船也晃得忽左忽右,心忽上忽下,一手牢牢抓住船欄,後悔沒好好學游泳……開始慢慢習慣船的晃動,也開始拿起相機照相。可惜的是老照不好,一打閃光燈光就全糊了,有點有波留影的樣,不打閃光就只剩燈籠加黑胡胡的影,拍了好多還是不行,想想作罷。聽著吱吱的搖櫓聲,聽著潺潺的水聲,看著月芽兒忽隱忽現,眼睛不自沉地想閉起來,冷風撲面,深深地吸了口氣,想在肺裡留下西塘的空氣。
夜晚的西塘,寂靜。冬日的西塘,清冷。
下了船,沿著長廊開始閑逛,嘗了嘗熏青豆,不錯,軟軟的,嚼著香香的,買了一塊錢一小包的,再走到森林芡實糕,看到網上評價很好,也嘗了嘗,發現太軟了,意思一下買了包桔紅糕,繼續走。然後,再逛再買。買了塊粉蒸肉想做夜宵,沒想到一路吃得太多,回到客棧已經吃不下了,最終被我帶回了上海。
回到房間,開始研究屋裡的家具。桌上有兩個大紅的蠟燭,還有一盞類似油燈的台燈,古古的。窗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關起來了,窗邊是兩把舊舊的凳子。設施簡簡單單,蠻不錯。可是隔音的效果實在太差。怪不得古人老有隔牆有耳之說。隱隱約約,聽見底樓有人在談論西藏什麼的,想下樓去聽,想想算了,畢竟是一個人在外面。
倚著床,看了會電視,開始准備睡覺。很吵,把簾子放下,卻發現別有洞天,四周都是藍印花布,床欄邊有竹篾編的說不的東西,聞了聞被子和床單,有漿洗過的味道。新鮮的氣息,原來,並不是那麼古老的。
思維開始緩慢,慢慢入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