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第一奇境——“女兒國”風情

作者: 樓明賢

導讀夏日的一天,氣溫炎熱,為度苦夏,我百無聊賴地打開電視,手握遙控器漫無目的地搜索。突然,我的眼睛一亮,電視上正播出紀錄片《摩梭姑娘》,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96年10月13日去雲南寧蒗縣瀘沽湖,下榻於一個名叫落水下村的摩梭人村寨,游覽“東方第一奇境”瀘沽湖“女兒國”風情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摩梭人系納西族一個分支。居住在瀘沽湖周圍的摩梭人,大約 ...

夏日的一天,氣溫炎熱,為度苦夏,我百無聊賴地打開電視,手握遙控器漫無目的地搜索。突然,我的眼睛一亮,電視上正播出紀錄片《摩梭姑娘》,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96年10月13日去雲南寧蒗縣瀘沽湖,下榻於一個名叫落水下村的摩梭人村寨,游覽“東方第一奇境”瀘沽湖“女兒國”風情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摩梭人系納西族一個分支。居住在瀘沽湖周圍的摩梭人,大約有5萬人,信仰藏傳佛教。史載他們是忽必烈率領的蒙古鐵騎南征此地的遺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男不娶、女不嫁”的獨特的走婚習俗,被稱為“研究人類婚姻發展史的活化石”、“人類母系文化的最後一片淨土”。因其神秘和獨特,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據悉,它已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

記得那次我是從桃花源之鄉——松陽出發,一路乘車顛簸了七天,好不容量才到達目的地瀘沽湖邊的美麗山村落水村,下榻在摩梭之家。第二天一早,我吃著馬鈴薯和紅米稀飯,馬鈴薯真大喲,兩個足以填飽肚子,並有當地風味名菜豬膘肉佐餐。飯後騎著高原矮馬,漫步在湖邊。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那裡已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有買紀念品的,有穿摩梭人服飾拍照的。我排隊搭乘由兩只豬槽船鏈起的船,向湖心島劃去。船行湖中,景隨人移。熱情的摩梭青年人唱起了動聽的民歌,幾個會游泳的游客還跳入湖中暢游。面對碧波蕩漾的湖面,我身在船中,船身搖晃,感到心有余悸,盼望著早點上岸。上岸後進入喇嘛廟,駐足觀看,班禪大師遺像猶在,酥油燈火閃爍,香煙裊裊,一股濃郁的宗教氣息撲面而來。午後,我們又到村邊不遠處一座山上的大草坪觀看摩梭女摔跤表演,類似蒙古摔跤,著實有趣。而後走訪村民。他們保留著原始母系大家庭的傳統,母親為家長,兒女滿堂,其樂融融。入夜,我們去摩梭園參加篝火晚會。大家手拉著手,伴著音樂聲,跳著舞,圍著火堆唱啊跳啊,歡快熱鬧的氣氛洋溢在高原夜空,陪我們度過了一個有趣的不眠之夜。

時間倏忽,離開女兒國已經有7年了。每當媒體播放瀘沽湖風情的消息時,我的內心不由得一陣震撼。我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珍藏已久的散發著濃郁民族風情的摩梭民歌錄音帶來欣賞,翻開那套摩梭人社會歷史調查書籍,攤出瀘沽湖采風照及明信片,重溫那段使人回腸蕩氣的生活插曲。美好的事物總是令人難忘的。是的,人間還有這麼一個世外桃園、香格裡拉,吸引著無數游人紛至踏來。這塊已開墾的處女地,對於身處喧囂的城裡人來說,不愧為一片難得的綠洲、人間的樂土。我想,假如有機會,我會重返瀘沽湖,這個令人向往的地方——東方的“女兒國”。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