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坐在飛機上時, 聽見了麻將的聲音,聞見了火鍋的香氣,我知道,成都到了。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中這樣寫道:“這樣理想的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在成都和青島,最不濟也得在蘇州。”北平雖好,可我不喜歡北方的干冷和風沙;青島雖好,我卻不喜歡那裡帶著鹹味的水;蘇州誠然是好的,卻顯得過於柔婉;那麼成都呢?當時我就有了好奇之感,去了以後,更加用心去感受這座魅力城市的一切,因此,雖然我們只在成都住了三個晚上,離去時居然有點悵惘,盼望下一次的重聚。
成都留給我的第一印像,是老茶館。我打了個車,問司機,到哪裡可以去泡老茶館,司機用四川話說:沒得羅,你到窄巷子去找找看。從泰逸車行十分鐘,便來到窄巷子了。巷口是個小雜貨店似的茶館,三兩個人在喝茶。往裡走,看到一個很老的院落,斑駁的門半掩,推開後,我驚奇於這是一個荒廢的院落,在市中心的一條名巷裡,有一個院落荒了,怎麼可能呢?繼續朝小巷深處走去,才恍然,因為看到家家古樸的門緊閉著,灰黑的牆上寫著慘白的:拆。我問老公說,成都人這怎麼舍得呀?直到小巷的很深處,看到了一個門口用紙寫著:內設茶館。推開門,前院沒人,但兩只雞證明了主人的存在。進到後院,正在和朋友聊天的主人略有吃驚的看著我們幾個外地人,知道來意後,招呼坐下。主人形容他們喝茶的心情:好安逸,好巴實。再往前行,有一個同仁路老書院,老的像幅箱底的國畫。後來,聽說要拆了,惆悵的不行。
成都給我的第二印像,是閑散。 “成都”二字倒過來念有點像“賭城”。成都人的好賭可是千真萬確的,也許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可是一個晚上輸贏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卻毫不猶豫,這我信。我們去青羊宮和杜甫草堂時,兩處風景區裡邊皆辟有茶棚,沿青石板路一溜鋪開,竹椅上、方桌邊,人聲鼎沸,坐著圍著很多的成都人在打麻將。也有許多人只是喝茶擺龍門陣,蹺著二郎腿,神態十分悠閑,在青羊宮裡,我還看見一個男子坐著竹椅,腳搭放在欄杆上,背對著我們,在投入識唱歌譜呢,好像身邊紛紛的游人全不存在似的——成都人的可愛哦。
走在成都的街頭,四處都是散步的人群,而且很多遛狗的女士,無一不邁著慢悠悠的步伐,那種從容淡定,是老廣們無法想像的。我深感奇怪的是即使不是周末,大街上也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街旁竹藝的長椅上,也坐著不少神態自在悠閑的人—難道,他們不上班嗎?下雨了,他們也還是不緊不慢淋著小雨在街中行走,目光所及之處,沒見到一個跑的—除了我們這些非成都人。
下午,才4點多鐘,府南河畔就有了三三兩兩納涼休憩的人群了。深夜12點,華燈漸次熄滅,我在中山廣場上,還可以見到一些或三五成群,或踽踽獨行,或成雙成對的緩緩邁步的人。
那一刻,我感覺時光的腳步在這座城市特別地慢。
成都留給我的第三印像,是它的整潔和美觀。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林蔭夾道,僻靜處,青石板路兩旁的樹梢上蟬鳴聲聲。路面上基本不見一片果皮紙屑,機動車的尾氣治理也非常出色,在成都的三天裡,我沒見過一輛烏龍車,所以這裡的空氣很清潔。
成都的摩托車奇少,因為買車雖然只需幾千,可是各種管理費用每年據說得兩三萬,所以很多成都人寧願再加幾萬買上一台小奧拓或許干脆騎自行車,在蓉期間,我只見過一輛摩托,停放在我們餐廳門前。成都不大,擁有機動車居然有80萬台之多,成都的機動車數量僅次於京、滬、深圳三地,居全國第四,令人咋舌。沒了摩托的滿街亂竄,市容自然也顯整潔。
從建築來看,成都有它的獨到之美。古典建築保護非常好,仿古建築也處處可見。青羊宮、杜甫草堂、武侯祠自不必說。印像深刻的是一處叫琴台故徑的地方,街口有司馬相如撫琴望月的青銅塑像,街道兩旁的房屋全是飛檐式的青磚古建築。想到當年的一代才女卓文君曾在此當壚賣酒,並且在司馬相如赴京之後,於此地寫下“一別之後,兩地相思”的千古佳句,而如今斯人已逝,面對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起了思古之幽情!
成都的路燈也給城市增色不少,從武侯祠滿街的玉蘭花柱狀路燈到府南河畔、立交橋上的各色管狀燈飾,還有各賓館門口的棕櫚樹燈,都無一不讓人感受成都在美化城市上的大手筆,也可以說是奢靡吧。夜晚來臨,華燈初上時分,整個成都被燈光的海洋裝扮得美侖美奐,宛如仙境。
成都給我的第四印像,是它的小吃。記得剛到成都的那天晚上,一次晚餐,居然上了13道,一張桌子上堆積了100多只小碗,服務小姐不得不殷勤地一次次來收撿杯碗羹筷!這還不是全部,品種之多,令人驚訝不已。我們住在成都美食天堂羊西線的泰逸酒店,據說是城西最好的酒店,所謂“食在四川,味在羊西”,但老公堅持想去吃小吃,我們一起去了最繁華的春熙路上的龍抄手。一口氣點了兩份龍抄手,一份渣渣面,一份川北涼粉,兩份銀耳蓮子羹,一份夫妻肺片、一份孜然牛肉串。等小吃上齊時,我們傻眼了——滿滿一桌子!沒想到的是每一份的分量是如此之多。我們拼命地吃,連一份龍抄手都沒能吃完。最後就把牛肉串帶走了事,這樣的浪費雖然處於無心,可是也是一種罪過呀。
想到那天上午吃的其樂鍋魁,一只就讓我飽了大半天,有點疑惑成都人怎能吃下這麼多的小吃,而且還不發胖。成都人的好吃是顯而易見的,否則也發明不了這麼許多的吃法,同樣的原料或許食品,他們就能吃出不一樣的方式和風格來,可見他們在吃字上花的工夫!
我想,正是因為一種悠閑的心態,使得成都人在吃喝玩樂上費勁這許多的心思。
成都給我的第五印像,是美女和時裝多。有句話說“不來成都,不知結婚早”,真有道理。滿街的女士,皮膚出奇地白,俗話說“一白遮百醜”,所以給人感覺這裡到處是美眉。一年365天,這裡的陰雨天占了200多天,濕潤的天氣,給美女的皮膚終日保著濕。可是這樣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這裡的男人也多是小白臉,性格也是柔多於剛,喜歡這樣類型男人的女人,倒是可以考慮來這邊安家落戶呢。
偶去超市,發覺服裝品牌和式樣奇多,那可是我在上海的十裡洋場也未見過的多,有些簡直可用奇裝異服來形容了。美眉們穿著這樣的服飾,自然是搖曳生姿。雖然成都美眉們的時裝滿大街地爭奇鬥艷,可是我無論如何不覺得她們時髦。上海的美女卻給了我那樣的感覺,是時髦與倨傲、精明兼具的美;對比起來,我感覺長沙的美女比較精致,帶著幾絲靈氣;青島的美女呢,則是一種優雅的美;而成都美女的最大特色則是悠閑,世外桃源似的。
成都的許多美女在街上慢悠悠地遛狗時,引來無數路人的回頭,甚至有人在窗口探出頭來看。可是成都的一道風景哦。
成都給我的第六印像,是這裡的人很富人情味。打的或是坐耙耳朵時,司機不管車程多遠,都喜歡和你搭訕,擺上小小的一會兒龍門陣,其熱心使你倍感親切。我們的旅游車在市內迷路可不是一回兩回,每次都是立刻就有熱心的老太太上來指路,可是,指著指著,她們自己也糊塗了。
在路上看見一輛的士,車身後邊書“新手喔”三字,令人著實感受成都人的可愛。
因為新鮮,我們從太平洋百貨坐耙耳朵去王府井百貨,全部車程一分鐘不到,可是車夫張口索要車費5元。我們和他不緊不慢地理論,調侃說笑,他可不松口,可是,最終給他3元,他也決不會和你糾纏一句,笑嘻嘻地就走掉了。他無非是想要和你貧嘴而已,當然,你能多給他幾個錢就更理想啦,這樣,晚上在麻將桌上,他的賭本就可以多點。他不是想敲竹杠,他把這當成了小費,可多可少,即使是安慰獎,他也希望能多拿一點,這是當然的。
夜深了,靠在泰逸酒店的窗邊,遠眺成都密集的樓群,俯瞰華燈下車水馬龍依然,對門有一家KTV竟然就叫萬家燈火,他怎麼知道一個女子在異鄉的眺望,花台上茂密的杜鵑正在盛開,想到歸航,居然突如其來地傷感—這座城市,我多麼喜歡!
喜歡它林蔭夾道的幽徑,喜歡它的悠然和閑散,喜歡它品種繁多的小吃和時裝,喜歡……
雖然他們說,成都,今夜我將你遺忘,可是我不要;
雖然他們說,成都人的閑散制約了成都經濟的發展步伐,可是,我不介意。在全中國都以深圳速度發展經濟的年代,成都還能悠然保有自己的特色和風韻,是多麼難能可貴。
如果可以,我希望在此居住,不要離開;
如果不可以,我最後一個心願,就是在此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