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有一首歌,歌中唱道:“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讓人不免對桂林充滿了期待和幻想,趁著這個“十一”國慶節,我和幾個朋友踏上了深圳前往桂林的長途大巴車。經過10個小時夜車的長途跋涉,一大早醒來,睡眼朦朧中隱約見到車窗外一片黛青色的陰影,在灰白的晨光中一座座山峰連綿不絕,像整齊的列兵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噢,我們已經到陽朔了!一、陽朔印像
八點多鐘,到達離西街的入口不遠處的酒店——西街口酒店,放下行李後,到酒店餐廳吃早餐,餐桌上早已准備了當地的特產——桂林米粉,但是我們早已迫不及待想要去參觀了。早上安排參觀的是陽朔著名的岩洞——銀子岩,銀子岩洞大而奇,裡面布滿了各種不同年代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鐘乳石,洞內的燈光效果,加上工作人員一路引領我們講解鐘乳石的形狀與現實相似的種種故事,為我們的溶洞之旅增添了不少趣味。在“瑤池仙境”我們親眼目睹了神奇的石鐘乳倒影,因為洞內水質極其純淨,岩洞上方倒掛的石鐘乳映射在了一汪池水中,在昏暗燈光映襯,人往欄杆下看時,仿佛下面是一個無底的深淵,別有洞天。而在著名的“雪山飛瀑”景點,我們找到了銀子岩得名的原因,原來銀子岩洞內長期有含礦物質的水衝積著岩石,所以在岩壁在燈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因此而得名。還有許多神奇而曼妙的石鐘乳景像,像什麼“四代同堂”、“聽音岩”等,都讓我領略了從未有過的神奇溶洞景觀。當我們到達距離岩洞底部28米高的出口往下看時,仿佛剛從一個地下的宮殿走出來,這真是大自然給人類創造的偉大傑作啊。
中午我們到月亮山腳下吃飯,遠遠看去,月亮山那個中空的神奇半月形天然石洞赫然在目,如果夜晚來,也許真能看到半山的月亮呢。午飯在簡易的涼棚下吃,少不了的是陽朔的招牌菜——啤酒魚,魚鮮嫩可口,加上啤酒的濃香,單是聞一聞,都要醉了,和同行的朋友邊吃邊聊,說說笑笑,吃得真是開懷!
吃飽喝足了,導游也給我們准備好了自行車,進行下午的騎自行車到遇龍河漂流,騎著腳踏板,一路鈴聲清脆,正當我們享受著騎車的樂趣時,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狂風夾著豆大的雨點向我們砸來,情急之下一群人擠到路邊小攤的遮陽傘下避雨,真是狼狽不堪。在風雨飄搖的小傘下遠望遇龍河,形形色色的竹筏在江中搖晃,想必上面的游客更是苦不堪言。正犯愁雨何時停,不一會雨點漸漸小了,真是風雲變幻莫測啊。因為渾身透濕,我提前回酒店休息,好恢復元氣,同住的兩位朋友則繼續騎車到遇龍河玩竹筏漂流,兩個小時後他們興致勃勃地回酒店跟我說,下過雨後河水很平靜,筏在江中靜靜地漂,感覺特別愜意。看他們那麼開心,竟有些遺憾沒有同往呢。
傍晚,我們到西街吃晚飯,在西街感受了與自然景觀完全不一樣的風情,一間間酒吧和商鋪相連,游人如織,到處是逛街、泡吧的人群,除了黃皮膚的,還有各種膚色的國際友人彙聚在一起,像個地球村。入夜,當我從“石玫瑰”酒吧出來時,竟然微有醉意,是為裡面的音樂陶醉了,也是為那種獨特的氛圍而陶醉,世界各地的人彙聚在一起交流,品味這種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不能不讓人覺得是一種享受。當然,現代的文明夾雜在這一方山清水秀的地方,看起來是顯得不那麼和諧,但是這種現像卻那麼自然合理地存在著,這也許正是陽朔吸引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游人趨之若騖的原因吧,既可以欣賞如畫的美景又可以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氣息,兩者交相輝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
二、秀美的漓江山水
一早醒來,感覺精力充沛,今天要到漓江最美的一段——興坪段徒步游覽。抵達興坪鎮後,我們跟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一條鄉村水泥路行走,路邊果樹成林,金黃的沙田柚、圓滾滾的橘子觸手可得,靠江的路邊種滿了竹子,滿眼翠綠。漓江就在路邊不遠處,邊走邊欣賞漓江的風光,人在岸上走,船在水中游,感覺很特別。後來我們選擇乘坐竹筏逆流而上欣賞漓江兩岸風光,漓江水清澈見底,水底鵝卵石清晰可見,小小的竹筏在江中漂游,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微風陣陣拂面而來,岸邊不時有當地的村民托著炸河鮮向我們兜售,坐在竹筏的躺椅上,哼著小曲,邊吃著美味的漓江魚,邊欣賞漓江山水風光,真是非常愜意。
桂林的石美是早有耳聞,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們在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照相點前留了影,沿途的浪石林、巴掌山、九馬畫山等也是異常秀美,簡直是一幅幅水墨山水畫。
值得一提的是為我們撐筏的船家母女倆,一路上他們非常賣力,幾次在急流處因站不穩而滑下筏,盡管是有驚無險,但是她們都渾身濕透了,還樂呵呵地為我們撐船,讓我們感受到了樸實的民風。
三、平安寨的夜晚
吃過午飯,我們前往龍勝,龍脊梯田早已名揚天下,現在真要去親眼見識一下,心情真是異常興奮。四個小時車程後,我們進入了山區的盤山公路,這時候夜幕開始降臨,天漸漸黑了,隨著車一路盤旋而上,我們的好奇心也早已按耐不住了,一下車便興衝衝地摸黑爬坡,上坡的路上漆黑一片,左邊就是黑黢黢的深淵,沒有月光,也沒有任何燈光,伸手不見五指,只有天邊幾顆閃亮的星星為我們點燈,我們只能憑著聲音探路,幸好腳下的山路很平坦,走起來也還算安全。大概走了十幾分鐘,眼前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燈火,啊!快到寨子了,我們一群人像見到救星一樣興奮得叫了起來。
我們來到的平安寨屬於開發較早的壯寨旅游區,60、70年代就開始興建了,裡面的建築物全是吊腳樓,吊腳樓基本沿著山勢而建,下面用幾根粗重的柱子承載著四五層樓高的主體,一樓是餐廳,二樓以上是客房,樓與樓之間間隔很近,彎彎曲曲的石頭路在吊腳樓間穿過。除了客棧透出的燈光,山上極少路燈,我們借著手電筒的燈光,順著陡峭而狹窄的石路向山頂的客棧攀爬,中間經過了幾家客棧,裡面燈火輝煌,都住滿了人,有的客人在一樓的大廳或者打牌玩樂,或者看電視,吊腳樓上傳出陣陣歡聲笑語。看到這些,我們愈發加快了爬山的腳步,終於在爬上了一處高高的台階後,我們來到當晚入住的客棧——悅心樓。大家放下沉甸甸的行李,邊品嘗壯家香甜的米酒,邊吃著農家的糙米飯,席間暢談感受,把酒言歡,沒有距離,沒有陌生,只有旅友之間誠摯的友誼和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體恤,此情此景,每個人的心裡都是暖融融的。
晚上洗漱完畢,我和幾個好友來到吊腳樓外的陽台,躺在竹椅上休憩,一路的勞累早已被忘得一干二淨。抬頭仰望深藍色的天空,在這距離地面1000米的梯田上,天上的星星格外的明亮,還有幾顆調皮地向我們眨著眼睛,而梯田就近在咫尺,一道道的田埂靜靜地臥著,層層疊疊向上攀伸,仿佛可以升到天庭,熟透的莊稼在微風中散發出清新的谷香,彌漫在干淨的空氣中,猛吸一口,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無比舒暢。慢慢的,夜更黑了,風更涼了,遠處山寨的燈光漸漸熄滅,周圍喧鬧的游客早已散去,田間不知名的小蟲子也銷聲匿跡,四周的靜謐更加的寧靜、安詳,給人感覺一切都那麼美好。
回到客棧,有的旅友還在輕聲聊天,有的則早已進入夢鄉,木樓的隔音不是那麼好,仿佛還能聽到某人熟睡中的鼾聲,人躺在床上,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四、壯美的龍脊梯田
第二天清晨五點半,我被一陣騷動的腳步聲吵醒,原來是早起觀看日出的游客出發了,盡管仍貪戀暖和的被窩,我和好友還是一骨碌地爬了起來,順著山路向山頂觀景台出發。天氣不好,灰蒙蒙的,雲層很厚,太陽似乎還沒有睡醒一樣,遲遲不見蹤影,害得我們這些早早就趕來一睹它老人家尊容的人好不懊惱,尤其是那些攝影發燒友,一早就來占據最佳攝影點,結果撲了空,賣豆漿、茶葉蛋的店家倒是很高興,生意太好了,供不應求啊。
等到7點,太陽早已透過雲層看到我們了,而我們依然沒能見到日出。吃過早餐,我們繼續趕路,這時候天已經大亮,太陽也終於露出了笑臉,龍脊梯田更清晰地映入眼簾,在我們住的客棧外就是著名的“七星伴月”景點,所謂的“七星伴月”,其實就是七座梯田相連,周圍六座梯田的田頭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圍繞著中央的一座,盡管看得不是很明顯,但是美麗的梯田已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此時,早稻已經成熟了,晚稻仍然舒展著綠色的葉子,梯田黃綠相間,別有一番景致。
接著我們穿過長長的石板路,到達了“九龍五虎”景點,站在頂點看遠處連綿不斷的一座座金色的梯田,藏在梯田深處黑瓦木牆的壯寨,更加強烈地感受到梯田的壯觀,領略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六百年前少數民族居民僅僅是為了生存而創造的如此神奇的梯田,在我們這些後來人的眼光看來,這已經是個了不起的傑作,令人慨嘆不已。不能不贊嘆當地勞動人民的偉大,他們因地制宜用勤勞和智慧征服了大自然,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耕作養活了世世代代的人口,此時此刻,看著梯田更多的是對他們的崇敬和景仰。
下山的路依然蜿蜒,一直為我們背行李的壯族阿婆腳步卻還是那麼矯健,連我們這些年輕人都自愧不如,在壯寨看到的挑工幾乎全是阿婆,山路不好走,他們經常靠竹簍來運輸食品物資,現在開發了旅游景區,他們雖不耕田,但憑著自己的體力賺錢貼補家用,不得不讓人佩服。也許正是有了這些吃苦耐勞的山區人民,梯田才能世世代代耕作不止,永永遠遠稻花飄香。
五、如畫的桂林山水
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從龍勝回到桂林市區,乘坐游船游覽桂林山水,欣賞沿岸著名的像鼻山、伏波山、靈秀峰等景點,看著船邊清澈見底的漓江水,桂林的詩意美景讓我們留戀往返。
四天回歸自然之旅的旅程短暫而充實,我會記住這如畫的風景,讓美麗的桂林長留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