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7日上海——麗江——中甸
凌晨5:30,恍惚間被一陣鬧鐘吵醒,此時外面的天還沒完全亮。而我還沉浸在昨晚朝女演唱會的喧鬧和對春春的強烈思念中,因此,即使馬上就要整裝待發去魂牽夢縈的香格裡拉了,我還是沒有想像中該有的興奮,更多的反而是惆悵和懶散……
就這樣,我們出發了。8:00的飛機,10點多的時候到昆明停了一下,還下來飛機感受了一下昆明的機場,挺冷的,天也灰蒙蒙的,在昆明機場還看到了傳說中的“藍色妖姬”這種玫瑰,一摸滿手都是藍的,老半天也擦不掉。12:15到了麗江。昆明以後飛機上只有6個人,因此下飛機的時候機場工作人員笑稱這是專機。
麗江的天也是陰沉沉的,看來這幾天全國都在受強冷空氣的影響下雨降溫,再加上害怕高原反應,不敢高聲喧嘩,不敢大步走路,所以整個人蔫蔫的,後來才知道這裡海拔只有兩千多米,想反應也沒那麼容易,呵呵。在機場找到兩個人一起打車到了麗江。路過古城門口時沒進去,直接去了客運站,這讓我在後來的幾天裡時時想像著古城裡面的情形,一路上牽腸掛肚。
在客運站等車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我們拿出外套來穿上,在小店吃了碗面就坐上了下午兩點到中甸的長途車。安靜、冷清、人少,這是麗江留給我的第一印像。
5小時的車程,都是山路,窗外下著小雨,看不太清外面的景色,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買到地圖,一直都是一頭霧水的感覺,再加上起得早,因此有一半時間是在半夢半醒中度過的。乘客大部分是本地人,只有寥寥幾個像是游客的樣子,有人暈車,我還暗自發笑,為自己的扛顛簸洋洋得意了一回,第二天終於嘗到了厲害。
快到中甸的時候,山坡開始變得平緩,路也寬了起來,天似乎要晴了,有太陽從雲縫裡透出,照在寬廣的土地和草甸上,田裡有用木棍支起的架子,上面晾曬著青稞和給馬吃的作物(這是後來才知道的),還有悠閑吃草的馬兒和牛,一幅優美的畫卷。
到中甸已經7點了,由於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天邊還看得見太陽,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已經是暮色籠罩了。我們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找旅館,背著沉重的行李,伴著瑟瑟的秋風,只有寥寥的行人和車輛,既不熱鬧也不清靜,說不出的一種落寞感。我們打聽一個網上比較有名的“土司莊園”,結果沒有人知道,再翻出電話來問,說是在古城裡一個叫“牛棚”的地方,原來這裡也有古城?抱著一種腦海裡對古城的印像,我們打車去找。七拐八拐,人越來越少,我甚至開始懷疑司機的動機了,終於,眼前出現了一些客棧的燈籠,還有一座公園亮著燈,到了。走進“土司莊園”,只有兩個當班的小姑娘在裡面坐著,下面是一間昏暗的酒吧,樓上是客房,一問價錢260,價錢太貴,還是走吧,主要是我對這裡沒感覺。按說,外出旅游應該隨遇而安,可對住宿的環境還是會挑剔,我不喜歡喧鬧,但也不喜歡落寞,當然更不能太貴,最好是又方便又溫馨既浪漫而且便宜的,呵呵。後來幾天證明這樣的要求在滇西北這樣的地方並不過分。在古城裡又逛了逛,這裡的古城其實就是當地人家的民居,有幾間客棧、幾間酒吧,再就是漆黑的馬路和空空的街道,夠清靜但不夠溫馨,還有每家客棧都很冷清,一點沒有想像中很多驢友聚在一起得熱鬧場面,我不太喜歡這種感覺,至少當天在那種長途跋涉的情況下是這樣,此時需要的是家的溫暖。於是我們又打車出來在路上搜羅客棧,後來就在路邊一家不算繁華的旅館住下了。
晚上在對面一家店吃的犛牛頭骨湯,跟火鍋似的,味道不錯。吃完回到旅館居然還趕上了看湖南衛視超級女生的節目,又再看到了春春,這下總算心裡踏實了,終於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2005年10月8日中甸——德欽
其實就在昨晚睡覺的時候,我們也還沒訂好今日的行程,到底是繼續趕路去德欽還是在香格裡拉游玩。如果繼續趕路,昨日幾千公裡的旅途勞頓已讓人疲憊,很想停下來歇歇,可如果繼續下雨或是陰天,香格裡拉失去了太陽的照耀還會美嗎?於是,我們決定聽天由命,如果天氣好就留下來,如果還是陰天或下雨就繼續趕路。
早上起來,天空還是一片陰霾,於是我們決定去德欽。到客運站已將近10點,只有12點的票了。我們打算吃點早飯,然後去附近的松贊林寺轉轉。吃早飯的時候,有個司機師傅來拉客,問我們是否要去德欽,如果搭他的車50塊一個人。我們算了算,決定搭他的車,因為坐班車時間是6個小時,而他的車說是只要4小時,而且可以隨時停下來觀賞美景和拍照。於是退了票,我們就去松贊林寺,而司機師傅則在車站門口繼續拉客,希望再找兩個人同行,他是順路回去,所以價格比較低,如果是包車去德欽至少要350元。本來我們心裡還是惴惴的,怕上當受騙,後來一路行來的經驗表明,那裡的司機基本上還是信得過的,只要事先講好,都很守信用,所以一般不用擔心,至於網上說的上當受騙之類的,現在想來可能是游客自己太笨了,不然就是我們運氣特別好,因為我真的覺得那裡民風都很純樸。
松贊林寺離香格裡拉縣城很近,打車只要10塊錢,而如果坐3路公交車2元就夠了,我們嫌麻煩,還是打車前往。轉過幾條小胡同——不知道是不是主要通道,我感覺上就是小胡同,嘻嘻——,很快就遠遠看見山坡上用石頭堆砌的中文和藏語的“香格裡拉”幾個大字,路邊是不規則的田地、草原和牛羊,還有籬笆,這時,我仿佛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在香格裡拉了。再往前走,松贊林寺的建築群就映入眼簾了,比較壯觀,當然不能和布達拉宮相媲美,但已是我見過的最大藏族寺廟,據說這也是雲南省最大的藏族寺廟。
白牆、紅屋檐、金頂、方窗、高大、雜亂、色彩艷麗、雄偉,這是我對藏族寺廟的初步印像。之所以顯得雜亂,是因為它不像漢族的寺廟,講究左右對稱和嚴整,而是在我看來很隨意的造一些偏房別院,依山勢層層疊疊,所有的房間院落遠遠的就能盡入眼底,也可能正因如此,才顯得雄偉壯觀吧。
爬寺內長長的一段樓梯時,我才明顯感覺到高原反應,才爬了幾步就氣喘吁吁,這裡是海拔3200多米,對於我們從零海拔來的人說,也該有點反應吧。爬到一半的時候,有兩個藏族的婦女坐在台階兩側衝著我們傻笑,我們也衝他們笑,等我們再往上爬,她們還在笑,是在笑我們氣喘如牛嗎?還是笑我們背著太大的行囊?我們那天可是帶著行李出來准備上路的。不過說也奇怪,來寺裡的游客,很少有背著行囊的,不知道他們的行李都在哪兒,好奇怪!另外,這裡的喇嘛都有自己的房子,不像漢族的和尚都住大通鋪(想像中,有待考證),寺廟周圍的建築群就是他們的家,而且他們的生活似乎很豐富,除了沒有老婆,不過有一天在奔子欄我分明看到一個喇嘛在大街上和迎面而來的一個藏族姑娘拉手調情,而且沒有絲毫愧疚之色,這不禁又讓我驚嘆好一陣子。
到了最高的一個大堂,我燒了香拜了佛,雖然不太清楚這個佛祖的來歷,但只要來到寺廟或者教堂之類的地方,我都會很虔誠的拜上一拜,我想這也算是一種信仰吧。
從寺裡回來,那個司機師傅(以後就叫趙師傅)還沒拉到游客,只拉到一個德欽當地的居民搭順風車,就這樣,我們在11點多的時候開始上路了。
早在網上就看到很多人說從中甸到德欽一路的景色很美,現在才真正體會到了。
先是納帕海,這是目前為止我所見過的最大的草原了,雖然不是想像中的藍天白雲百花盛開,而且還下著零星小雨,但它的遼闊和安適已經讓我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人贊嘆不已,於是便停下來欣賞拍照。司機和搭車的小伙都很熱情,一路上不僅介紹了當地的不少特色、景觀、習俗,還幫我們拍合影照,嘿嘿,不錯!
接下來的路可謂千轉百回,經過了一道道彎爬上了山又經過N道彎再來到金沙江邊的伏龍橋,這是最難受的一段路啦!嚴重的暈車,讓我幾次停下來想吐卻吐不出來,記得我坐在金沙江伏龍橋邊,這座橋據說是當年紅軍攻打過去的,我卻一直想嘔吐,狼狽極了,唉,真是慚愧!再後來的路好一點了,我也換到了前面的座位,不過還是難受,路過奔子欄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這是一個中甸和德欽之間的重鎮,一般都要停下來吃飯,由於嚴重的想嘔吐,於是我們決定繼續趕路,後來路過東竹林寺也沒心情看了。不過,在金沙江大拐彎的地方,我們還是下來了,這裡真的值得一看,太神奇了,這是一個像是畫出來的拐彎,圍著一個像金字塔一樣標准形狀的山,在山的底部沿著金沙江是條平行的黃土公路,那是通往四川稻城的公路,而江那邊也已經是四川的領地。
繼續往前就是本次旅行要經過的最高點白馬雪山了,翻越這座山的埡口是4200多米。別忘了一點,這一路可都在下雨,雖然這雨時大時小,時有時無,甚至也會東邊日出西邊雨,到了這裡,越往上走霧就越大,已分不清外面下的到底是雨還是霧。也正是這時,車子走上了一段50多公裡的彈石路,一上彈石路,暈車的感覺迅速消失,這段彈石路本來是因為海拔高為了下雪天鏟雪方便才鋪的,可我在想如果都是彈石路該多好啊!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周圍的景色也越來越美,滿山的松柏和不知名的綠樹中夾雜著紅的、黃的樹葉,煞是好看!再後來,車子走上了一條原來的土路,土路就更好了,既不顛簸也不惡心,而且,在這裡,我看到了我認為的公路兩旁最美的景色,這是一片原始森林,遍布著針葉林和高山杜鵑,司機師傅說這裡到了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都在盛開,那將是怎樣一幅美景啊!這裡每棵樹上都長著長長的“樹胡子”,後來才知道這種胡子只有在空氣特別好的地方才會生長。此時,山路變得平坦了,霧也越來越大,能見度只有20米不到,雖然這種天氣行車會很危險,但我覺得就像在仙境一樣美,在路邊還會有平坦的溪流和草甸以及各紅顏色的植被,簡直美極了。由於不知道前面有什麼,所以也沒下來拍照,這是一點小小的遺憾,因為接下來的幾天都將是艷陽高照,再也沒有這種夢境一樣的美麗。
翻過白馬雪山的埡口,就是一路下坡到德欽了,說來也怪,山那邊還是雲霧縹緲,到了山這邊,卻是艷陽高照了。而且,走沒多遠,傳說中的梅裡雪山也開始映入眼簾。
很快就到德欽了,我們選擇住在飛來寺,這裡離德欽縣城10公裡左右,轉個彎就到了,住在這裡可以看見梅裡雪山的日出日落。但由於之前下過雨,始終沒有看到梅裡主峰的真面目,日落和日出也無甚特別之處。也有人說是因為日本人來過的緣故,誰知道呢!
晚上住在新開的一家賓館,條件不錯,價格也便宜,而且窗外就是梅裡十三峰,這是我沿途喜歡的賓館之一,比較推薦。之所以這裡用比較兩個字,是因為後面有強烈推薦的住處,嘻嘻。
吃晚飯的時候,在那間帶露台的酒吧式餐廳裡找第二天去雨崩的同路人,可是很遺憾,問了好多人,不是要去明永,就是已經去過明永的,或者是專門住在這裡看日出日落的,總之是既沒有人要去雨崩,也沒有人去過雨崩。所以,睡覺的時候,我都有些泄氣了……
和昨天一樣,我們還是帶著一大堆對第二天行程的未知和不確定,在雪山和彎月的陪伴下,進入了夢鄉……
2005年10月9日德欽——雨崩
早上7點,便被窗外的人聲擾醒,今天的日出時間是7:16,大概大家都起來看日出了,於是我們也起來。不過,意料之中的,梅裡主峰仍然遮掩著面紗,不肯露出真面目,於是我們便去吃早飯,同時看看有沒有去雨崩的同路人。一碗稀飯、一疊鹹菜再加一個煮雞蛋,正准備動筷,對面的一對男女映入了眼簾,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不是陳主編嗎?真的是他嗎?我坐在位子上想叫,又怕認錯人,於是裝作不經意的叫了兩聲他的名字,他居然抬頭認出了我!他鄉遇故知!原來就是這樣!
更巧的是他們也是打算今天去雨崩,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阿!
於是我們便搭他們的順風車。他們一行四人,兩對夫婦,是網上聯系才同路的,北京人。
我們8:30從飛來寺出發去西當溫泉,行程1個多小時,還是那種蜿蜒的山路,下到瀾滄江邊是一個售票口,一人60元。將兩邊都是冷峻的岩壁,不是秀美的風景,卻也有另一種氣勢,路況也不是很好。不過很快就到了西當溫泉。
西當溫泉是雨崩徒步路線的入口,在這裡,你可以選擇騎馬或者徒步,騎馬費用是以一匹馬160。我們本來盤算好了租一匹馬,這樣路上可以換著騎。這裡騎馬之前要抽簽,不可以自己挑馬,這很讓我們這幫沒見過世面的人不解。抽好了簽要上路的時候,意外發生了,趕馬人不允許兩人換乘,是誰的馬就要一直騎下去,而且馬只負責騎馬人的行李,不負責同伴的,而且沒有回旋余地。他們的固執讓我們百思不解,最終把它歸結為——牛!這幫人坐地起價,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欺負外鄉人,等等!在後來的幾天裡,我們漸漸明白了他們固執的原因,他們都很愛護自己的馬匹,寧肯自己走路自己背東西也不肯讓馬有一點負累,之所以抽簽,是為了馬之間的公平,之所以不能兩人換乘,還是為了愛護自己的馬。
在對馬幫的種種不解甚至暗自嘲笑他們愚鈍之後,我們一致決定爭口氣,自己爬上去!不就是爬山麼,誰怕誰呀!就是這一時的意氣用事,我們後悔了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但也是因為意氣用事,我們將永遠記住這次難忘的徒步。
開始還沒什麼,越往上走越氣喘吁吁。等到漸漸看到對面的飛來寺時,我們已經是每走一小段就要停下來休息,而此時第一個所謂的一會兒就到的休息點連影子都還沒有。終於,走了將近2個小時,我們於中午12:15到達了第一個休息點。在這裡遇到一些騎馬下山的人,之前路上也遇到一個獨自下山的男人,他老婆騎馬下山此時正在這裡休息呢,於是我們不禁對之前遇到的那個男人肅然起敬。在雨崩有一個特點,路上看不到同路人,以小段的差距想要追上比登天還難,於是迎面而來的人就顯得格外親切,每見到一個人,大家都會熱情地說“你好”,當地人也是,跟家人一樣親切,這使我覺得路途並不孤單!
繼續走,就更艱難了。剛才休息點的人說的1個多小時的路,我們整整爬了3小時,於下午3:45到達海拔3700多米的埡口。這一段路,那兩個北京人徹底把我們甩在了後面,等我再見到他們時已經是在香格裡拉的碧塔海了。
雨崩之所以出名,據說最早是因為這是一條藏民的轉經路線,後來漸漸被外人所知,埡口有很多朝拜者張掛的經幡,我們路上也遇到了去雨崩轉經的三個藏民,路上走走停停碰到了幾次,還給我們吃他們帶的干糧。
在埡口還見到一只長著爆牙的小狗,很可愛!那裡的蘋果5毛錢一個,也是脆甜可口,非常好吃。
翻過埡口,在飛來寺遠遠看到的神女峰、五指山、將軍峰便近在眼前,而雪山腳下就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雨崩村,一下子恍如到了另一個世界。
這裡的景色很難用語言形容,我所能看到的就是雪山、森林、草地、溪流、農田、村舍、籬笆、牛馬豬羊,還有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
下山的路我們邊走邊欣賞這美景,到下雨崩村住處神瀑客棧時已是夜幕降臨了。而此時,聽村民說那兩個北京人已經去神瀑了,這裡去神瀑來回至少要5個小時,我們開始對這對夫婦掛目相看,不過,沒想到他們更強的還在後頭呢。
神瀑客棧是我強烈推薦的一個客棧之一。走到雨崩村的盡頭,就是我們要找的神瀑客棧了。在網上看介紹說這個客棧離神瀑最近,而且早上是在門前的小溪刷牙洗臉,這便成為一路上的客棧都沒能把我留住而執意要住神瀑客棧的原因。實際上因為天氣涼我們都寧願用熱水洗臉而不是溪水,但這裡有小溪以及門前一片空闊的草地,這就夠了。這是一個兩層木結構的客棧,每間小屋可住2~3人,雖然簡陋但很溫馨,每人每晚只要25元。如此便宜的住宿費讓我們感到驚訝,不由得又感嘆起村民的厚道。
聽村民說,那兩個北京人住在位於上雨崩和下雨崩之間的“徒步者之家客棧”——這裡的村民很神通,雖然上下雨崩村住著幾十戶人家,之間隔著幾裡路,還隔著一條雨崩河以及崎嶇不平的山路,但村裡幾時進出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事,他們似乎都能即時掌握了如指掌,連我們四個人什麼時候過埡口什麼時候進村客棧的老板都一清二楚,真神了!由於那兩個北京人還沒有從神瀑回來,我們便四個人一起吃晚餐,點了幾個家常菜,味道一般,只記得有種店主自家腌制的火腿,味道還不錯,只是鹹得要死,一小塊肉可以吃一碗飯沒問題。沒吃到那裡的土雞湯,是去雨崩的一個遺憾。吃完飯出來,我們再次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滿天繁星,晶瑩剔透,陳主編他們甚至第一次看到了銀河!我們坐在二樓走廊,伴著清風明月和滿天的星光,聊著一路的見聞和感受,不知不覺,夜已深沉……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的是,翻過去雨崩的那個埡口,手機就沒有信號了,那是個真正與世隔絕的淨土。當地人與外界聯系的唯一方式是衛星電話,這種電話每分鐘3塊錢,國際長途每分鐘8塊!這樣,要和那兩個北京人聯系上便成了一大難題,要知道,我們不可能在漆黑的夜晚穿過一片森林和水流湍急的雨崩河去找他們,所以只能通過衛星電話聯系。結果幾經周折,直到睡覺還是沒能和那兩個人通上電話,真不知道以前沒手機的時候認識怎麼過的!現代人已經都變成先進通訊工具的奴隸了!第二天早上總算和他們取得了聯系,他們頭一天晚上9點多才回來,那時山上的路已是伸手不見五指,真不知他們是怎麼回來的!更厲害的還在後頭,後來再遇到他們時聽說這兩個人第二天返程走了另外一條徒步路線,沿雨崩河而下到尼農,再沿瀾滄江而上回到西當溫泉,行程大概10小時,這條路有的地方根本沒有明顯的路,要摸索著走,後來他們找了個羊倌作向導才到的西當溫泉。
2005年10月10日雨崩——德欽
昨晚沒睡好。夜太黑太靜了,以至於耳朵靈敏得連最細小響動都聽得見,老公出驚人之語:“床下有個雞”,笑死我了!
一早起來,陽光明媚!吃了點簡單的早飯,我們決定去神瀑。
去神瀑的路一開始很平坦,兩邊是草地,還有潺潺的溪水,邊走邊玩,不急著趕路,像是沒有目的的閑逛。再往裡走,漸漸走進了原始森林,古樹參天,遮雲蔽日,光線也暗了下來,我開始覺得有點害怕了,猶豫著是不是還要往前走。走了一個多小時,有兩個當地人從山上下來,打招呼問了問路,說是還有兩個小時才到神瀑,此時的山路已經又開始變得陡峭,而我們也因為昨天的徒步沒有體力了,於是決定返回。這樣一來,沒去成神瀑和冰湖,成了雨崩之行的又一遺憾。不過,或許正是這小小遺憾,才使行程變得輕松愉快,也因此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間吧,這不也是另一種美嗎?——有人則說“懶蛋,沒勇氣!”,呵呵,管它呢,自我安慰嘛!
我們訂了中午12點的馬返回。去馬棚只要穿過雨崩河爬上一段土坡而已,我們已經懶得一步也不想抬了。要是沒有馬,該怎麼回去呢?
騎馬之前還是按老規矩抽簽,此時我們已經領會抽簽的意義,變得言聽計從。我抽到了馬,而他們三個的都是騾子,嘻嘻,跟我走吧!
一開始是上坡,馬也會累,他們也要走幾步停下來歇歇,這個時候就會覺得馬好可憐。趕馬人說不能在前面拉,他要自己走,你越拉它越是不肯走。有匹小騾子一直跟在後面,既沒負重也沒人趕,趕馬人說是因為喜歡我騎的那匹馬,所以才一直跟著,好痴情的小騾子,它甚至在被強迫返回去的途中又抄近路趕了上來,太可愛了!
連著騎了5個小時的馬,總算到了西當溫泉有車的地方,下馬後已經不會走路了,兩條腿已經走樣,跟不是自己的一樣。由於接下來的行程不同,便和陳主編就此別過。我們找了村裡一輛面包車,打算返回飛來寺。路上又看到那三個從神瀑轉經返回的藏民,搭乘一輛翻鬥車,站在風裡有說有笑。這時我突然覺得他們才是真正浪漫和自由的,我們這些人自以為出來旅游就是流浪的人,一刻都擺脫不了對物質的依賴,哪裡比得上他們的萬分之一呢?
車在途中壞了,是車胎破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孤零零的停在瀾滄江邊上,一輛來往的車輛也沒有。風沙很大,從玻璃縫隙中夾雜著塵土灌進來,而此時太陽又要落山了。好一陣子才換好車胎,可剛過江,又漏氣了,這下徹底沒戲了。於是我們站在馬路上攔車,沒過一會兒,攔到一輛面包車,雙方司機談好價錢,我們灰頭灰腦得鑽上車,不想多說一句話。不過這個司機和車上的夫妻兩個將陪伴我們度過接下來的3天,這大概也是一種緣分吧。
晚上回到原來的那間客棧洗了個大大的熱水澡,感覺舒服多了。
2005年10月11日德欽——中甸
駕駛員姓李,是個白族的年輕小伙子,不過女兒已經5歲了,家住在中甸縣城。那夫婦兩個是貴州人,看上去像是老夫老妻的樣子,誰知他們竟然是來度蜜月的,呵呵。女的是老師,男的不清楚什麼職業,兩個人不太愛說話,不過人很隨和。
今天因為行程很簡單不用趕時間,所以我們9點多才出發。天氣好得出奇,梅裡十三峰盡收眼底,本來羞羞答答的主峰也露出了真面目,大概是今天日本人沒來,我不禁竊喜!只可惜我們太懶,沒起來看日出勝景“日照金山”,司機師傅小李說很多人專門來看都看不到,我們有機會看卻自己錯過,於是我們便也不禁開始懊悔起來,不過,既已如此,就在腦海中想像一下吧。
梅裡群峰漸漸從視線消失,我們告別了德欽……
回去的路上順道去了東竹林寺,那裡和尚很多,在寺裡還聞到了一種奇怪的犛牛味道,這可能就是人們說起的在布達拉宮所聞到的藏族寺廟特有的味道吧,附近的公路兩旁也到處是身著紅衣的喇嘛,隨意的或坐或臥,好不自在。
從這裡開始天氣變得干燥炎熱,據說奔子欄附近就是這麼熱,沒有冬天。
我們一行五人在奔子攔吃中飯,那裡的菜很便宜,六菜一湯只要七十幾塊錢。那天正好是奔子欄的鬥牛節,這裡也有鬥牛節?街上人很多,我們沒去看。在這裡也看到很多東竹林寺裡出來的懶散喇嘛,有一個還和姑娘拉手,我們笑稱他為“花和尚”。
再後來又是那段讓人暈車的九曲十八拐,不過還好,回來沒怎麼暈車,我們都睡著了。路過納帕海時,只在邊上照了幾張相,並沒有進去騎馬,還看到幾只鳥和一只雕。然後就早早的回到旅館,此時只有四點多鐘,太陽還老高,這是幾天以來回到住處最早的一天了。
晚上去紅旗路的快活林吃飯,價錢也不貴,而且菜量大的嚇人,味道還可以,只不過幾天來的辛辣和油膩,再加上天氣干燥,我們都明顯感到嘴巴嗓子疼。於是吃完飯去街上溜達了一圈,順便買了點滋潤霜之類的。這裡的街道熱鬧非凡,買什麼的都有,我還聽到了久違了的周傑倫的歌,在這裡,你幾乎感受不到邊遠地區的差異,於是不禁又開始感嘆人類物質文明的發達。
晚上回到旅館,又在電視上《背後的故事》裡看到了春春,好開心,安然入睡……
2005年10月12日中甸——白水台——中虎跳峽
仍然是晴空萬裡,早上八點,我們又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先去碧塔海,一路上看到幾個村子,很美,讓人很想停下來住幾天。在碧塔海門口,有人叫我,回頭一看,又是主編他們二人,正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寒暄之後,我們坐上游覽車往裡走。
碧塔海還是挺美的,不過這裡人太多了,我們開始走的是西線,一撥一撥的旅游團隊往裡湧,這是幾天來見到的人最多的一次,所以本來很美的草原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公園裡,於是我們決定從南線出去。坐船到了南碼頭,我們就上岸了,主編他們則繼續環湖原路返回,這樣我們此次的偶遇又暫告一段落,希望下次還能再見。
上了岸,目送游船離開,這裡便一下子恢復了寧靜,除了在碼頭工作的幾個藏族姑娘和小伙,就只剩下我們兩個了。這才是我夢想中的香格裡拉啊!寧靜、安適,溫暖的陽光、輕柔的風、平坦的草原、悠閑的馬兒、靜靜的湖水……就這樣,我們邊走邊瘋邊唱,盡情享受只屬於我們兩人的放松與自由……
走到森林邊就有騎馬,這次不是因為勞累,而是上次騎馬上了癮,還想騎。騎馬費便宜多了,每人20元。就這樣,在趕馬小伙的帶領下,我們穿過了一片寧靜的森林,大約二十分鐘後便到了南門。司機在那裡接我們,11點多開始駛往白水台。
從中甸去麗江有兩條路,走白水台、下、中、上虎跳的路程要比另外一條多繞100公裡,所以中甸到麗江的班車都不走這條道。到白水台快兩點了,在門口吃了中飯。由於天氣太熱和有點暈車的緣故,再加上聽說這裡跟黃龍差不多,黃龍我以前去過,所以我不想去了,寧肯打盹兒。最終我們還是騎馬上了山。這兩天騎馬真上癮了,呵呵,再加上價格便宜呀,只要5塊錢一個人。難怪,騎了沒多遠,到了!前面就是白水台。白水台的規模和黃龍沒法比,高度、水流都小,而且,沒有觀賞整個白水台的至高點,只能從某個角度觀賞和拍攝到它的一部分。不過,這裡人少清靜,再加上這幾天看慣了高山草原的大氣,這裡的涓涓細流更像個小家碧玉一樣讓人感到親切。我們如閑庭信步,漫步在花草溪流之間,享受著下午柔和的陽光和甘甜的泉水,還有幾頭老黃牛從山上衝了下來,嚇得我很沒面子。
白水台和接下來的虎跳峽,是這次旅游的意外收獲,實際上,在之前我根本就沒把這兩個地方放在心上,甚至都懶得去,也許正是這種沒有任何過高的期望的心情,才使得去這兩個地方的時候有種意外的收獲吧。
車子繞過哈巴雪山,當眼前開始出現相對平坦的梯田和成片的村落時,就到金沙江畔了,這裡正是虎跳峽的入口,也就是地圖上的下虎跳。若不是小李師傅的指點,從遠處望,根本看不出這塊平地之間會是波濤洶湧的金山江,而分別位於江兩邊的哈巴雪山山脈和玉龍雪山山脈則像是被斧頭硬生生劈開的一樣,連裂開的紋路都互相吻合。江對面的大具村有條經玉龍雪山去麗江的路,據說這條路可以逃掉去玉龍雪山的門票,但有很長一段路需要徒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進入虎跳峽,路況開始變得復雜,經常會看到落石和塌方,兩邊的山勢也異常險峻,一塊塊岩石像是被風一吹就會從頭頂落下來一樣,我們連照相也不敢多呆一刻。快到中虎跳時,有一段被衝斷的路,我們的小面包車怎麼爬也爬不上去,最後是後面一輛車上的師傅幫忙一鼓作氣把車開上了坡,我們不禁稱其為“高人”。
後來才知道,虎跳峽的高人,又豈止一兩個!
到中峽旅店時是下午七八點鐘,太陽剛剛落山。中峽旅店又名TINA’S,據說在網上這個英文名字要比中文名字更響亮,很多人只知道TINA’S和HalfWay,卻不知道中峽旅店。中峽旅店是我強烈推薦的另一家客棧。
中峽旅店是個三層的小樓,坐落在公路邊,下面就是中虎跳峽,而對面則是萬仞峭壁。一樓的露台——其實就是院子,但在這個地形上感覺像是露台——這裡種著許多小花,還有幾把桌椅,餐廳的屋檐下掛著紅紅的辣椒和玉米,菜單也很有意思,是長長的竹簡,而且是中英文版的,透著中西結合的浪漫與溫馨。連老板娘都被人稱作是“人傑地靈的女人”,這句話節選自店裡驢友的留言,這裡有厚厚的一本游客留言,記載著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留下的種種心情故事。在這裡,你能碰到許多老外,有騎車的,有徒步的,這裡你還可以碰到各種各樣的“高人”,虎跳峽徒步路線是中國十大徒步路線之一,因此有不少人選擇高路徒步,大約要走七八個小時,而且我發現徒步的大多是獨自一人,而且以漂亮美美居多,這真是不可思議。這裡住宿既干淨也便宜,又可以在晚上欣賞滿天的星光,耳畔則是江水的轟鳴聲。以上這些理由,還不足以讓人駐足嗎?
2005年10月13日中虎跳峽——麗江
吃完早飯,我們便開始去虎跳峽,客棧邊上有條小路可以直接下去。下山的路可謂峰回路轉,在上面很難想像這條路的崎嶇和險峻,當然風景也是美不勝收的,我甚至覺得和黃山有一比了,而且這裡下面還有金沙江呢。
中虎跳峽走完全程有兩個地方要收過路費,一個是張老師小路,剛下山時收,每人10元,一個是返回時上山的天梯,到谷底收,每人10元。谷底有個小賣部和幾間客房,門口坐著個姑娘,很熱情友好,跟我們嘮了半天家常。還有個在金沙江邊依山勢而建的廁所,巧妙而精致,讓人很難忘,難怪“用過的人都說好”,哈哈!
在這裡,只有到了眼前,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虎跳峽的聲勢壯觀!等來了,你一定要站在虎跳石上近距離感受一下那種驚心動魄,當然,安全第一,有恐高症的人大概不行。
在上山的途中還遇到了一位從天梯下來的“女俠”,獨自一人,而且據她所說,前一天還獨自徒步了虎跳峽,這讓我們贊嘆唏噓了好一陣子。等我們到了天梯下面,仰望著成九十度垂直的簡易梯子,真不知那位女俠是怎麼從天而降的。我只記得自己往上爬的時候,眼睛只盯著眼前的一小塊,既不敢向上看也不敢往下瞅,二十幾米的天梯好像永遠也爬不完一樣,最後終於上來的時候,腿都已經發軟了。爬上天梯以後的路就不是很陡了,但坡度也很大,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公路邊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點多了。
在餐廳美美的吃了頓中飯,又回房間小睡一會兒,於下午3點開始返回麗江。路過上虎跳峽的時候,遠遠望過去,有很多游客和團隊,景色也比中虎跳差遠了,所以強烈推薦中虎跳峽。
到麗江已經6點了,司機在一處鬧市把我們放下來,說是古城正門到了。夾雜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街道往裡走。我絲毫找不到古城小橋流水的感覺,這難道就是想了一路的麗江古城?再往裡走,還是車水馬龍,繞到另一條街,是一條沿河的路,感覺好一點了,但四周還是濃濃的商業氣息,有客棧、飯店、酒吧、商店,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走到東大街,這裡的流水變得稍許湍急,可以看到跳躍的水花和潺潺的流水聲,這才似乎漸漸和想像中的古城搭上調。不過,因為背著行李,所以也沒心思多逗留,還是繼續往前找客棧。走到五一街,我們拐了進去,越往裡走越安靜,路邊開始出現一些當地人開的小作坊和小飯店,本來是要找阿亮客棧的,可知道的人並不多,而且似乎已經走了很遠了,於是我們就住在一家東北人開的牡丹園客棧。後來才知道阿亮客棧還是有一定名氣的,特別是國外游客的地圖上,都有這個客棧的名字,離我們住得地方不遠,在一條深巷子裡,不太好找。
我們住得這家客棧也是傳統的三坊一照壁的四合院,院子裡種了許多的花花草草,整潔干淨,我們就住在二樓朝東的一間,標房的價格只要40元。
如果時間允許,真想在這裡住上幾個月,好好的消磨這似水流年……
晚上逛街的時候,才真正了解到麗江的熱鬧與繁榮,有圍著篝火跳舞的,有拉歌對唱的,有放燈許願的,每條大街小巷兩旁擠滿了各種門類的商家店鋪,我的眼都看花了……!就在這樣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居然又有人叫我,當然還是主編二人,我們在橋上大致聊了聊這幾天各自的見聞以及後來兩天的安排,就匆匆別過,因為他們第二天要去瀘沽湖,我們約好後天晚上聚聚,來一次最後的狂歡。
2005年10月14日麗江——束河古鎮
幾天來,第一次睡到自然醒,已經日上N竿了,我們一時竟不知起來要去哪兒干嘛。後來決定去束河古鎮看看,找了束河古鎮的私人公交車,把我們拉進去一人10塊,可以省掉門票。路過一所小學的時候正好看到一群小孩放了學像是出籠的鳥兒一樣,跑得滿街都是,我們在老四方街的一個廣場上吃了糧粉和涼面,又到一家小吃店吃了一碗米線,很爽!沿途又看到幾家小飯館和客棧,門前是淙淙的流水,阿娜的垂柳,姹紫嫣紅的花,還有迷你精致的小橋,真想再進去吃一頓。後來我們在一間茶室休息,這是一間二樓的茶室,破了半壁的牆,通過殘垣斷壁能看見院子裡種著的向日葵,和遠處一家非常別致的小飾品店以及往來的游客,我們臥在躺椅上,品著清茶,不著調的聊著,漸漸的便不知身在何處了……
晚上回到麗江繼續逛街,我突然發現麗江其實就像是一個大的百貨商場,我喜歡!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男的也喜歡麗江,難道男的也喜歡百貨商場?!
2005年10月15日麗江——拉市海
又是漫無目的的起了床。客棧老板正在用樹根雕刻,他說自己全是出於業余愛好,我則很好奇是什麼原因和勇氣讓他遠離家鄉留了下來呢?
下午我們去拉市海,除了朋友再三推薦外,我們主要是還想騎馬,嘻嘻!這個湖不大,湖邊有草地和樹,很多樹矮矮的長在水裡,還有幾只小船靜靜的停在湖邊,我擺了個POS讓老公拍下來,不知道有沒有“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呢?老公終於得償夙願,讓馬跑了起來,馬背上的他開心得像個孩子。我則是被嚇得“花容失色”,過一條渠溝時,馬兒輕輕一躍過去了,差點沒把我顛下來。
這兩天還有的開心事就是每天下午5點多的時候在客棧邊上五一街的小店裡來碗涼皮或者炸土豆粑粑,然後回到客棧正好能看到有關春春的報道,趁著疲倦再美美的睡上半小時,等到月上柳梢頭,我們便開始出動了……
今天和主編約了晚上八點在四方街見面。我們找了家沿河的餐廳坐下。這裡的菜味道一般,價格也貴,可能是地段好的緣故吧。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不知不覺,已將近午夜。我們在四方街再次告別,明天我們就要回上海,而他們還要再呆一天然後從昆明返回。
2005年10月16日麗江——上海
在外面呆了很久,遲遲不肯進機場,回去又要上班了,可怕!
看著玉龍雪山從飛機的舷窗漸漸消失,我們也漸漸遠離了麗江……
後記:
飛機到上海的時候,腳下開始變得灰蒙蒙的,快到地面時才看到道路和建築,等出了機場,才發現原來這是個晴天。這竟然是晴天!久居這裡的人們早就習慣了吧?!我不禁開始懷念高原上的藍天白雲和近乎刺眼的明媚陽光。
回來的第二天就上班了,身邊的一切變得有點陌生,而幾天前的光景,則像個亦真亦幻的夢,一切都那麼的清晰而不真實,恍惚中,我處理著工作中的瑣事,思緒卻一遍遍的飛到那個遙遠的地方,心中默念:何時能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