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高棉(2)

作者: 莫失莫忘123

導讀清晨4:15分,我在一片昏暗中驚醒,手忙腳亂一番梳洗之後,我躡手躡腳地出了門。今天TT不去看日出,要睡美容覺。為了吳哥的日出,我的皮膚啊只能作些犧牲了。到了ROBBY ,小丁丁和STELLA已經在那裡了,看來日出的誘惑還是大呀。應我們的要求,酒店給我們准備了三明治,我們可以在去小吳哥的路上享用我們的早餐,不知為什麼,我和TT兩份三明治變成了炒飯,小小地吃了� ...

清晨4:15分,我在一片昏暗中驚醒,手忙腳亂一番梳洗之後,我躡手躡腳地出了門。今天TT不去看日出,要睡美容覺。為了吳哥的日出,我的皮膚啊只能作些犧牲了。到了ROBBY ,小丁丁和STELLA已經在那裡了,看來日出的誘惑還是大呀。應我們的要求,酒店給我們准備了三明治,我們可以在去小吳哥的路上享用我們的早餐,不知為什麼,我和TT兩份三明治變成了炒飯,小小地吃了幾口就沒有胃口了,把視線轉向車窗外,外面還是一篇漆黑,但是不時有TUK TUK 和小車從我們旁邊駛過,無疑我們的目的地是一致的,那就是小吳哥寺。 遠遠地出現了護城河,過了第二道檢票口後,小吳哥寺的五座聖塔已經盡入眼簾,像征著高棉人過去的尊嚴和榮耀。雖然只有5:15AM左右,門前的大廣場上早就聚集了無數的游人,其中不乏長槍短炮一族的“色友”。對著主殿正面的中央大道人實在太多了,我和STELLA便來到側翼,找了個石牆倚著,等待著太陽躍入空中的那一刻。 雲層很厚,我對STELLA說也許今天看不到日出了,但是心中還是存有希望......終於希望只是希望,太陽一下子便升得很高, 厚厚的雲層完全將霞光遮住了,心中不免失望,不得不自我安慰,還有明天. 中央大道的左側有一個蓮花池,金色的光線灑在小吳哥上,倒映在池中, 池中央淺紫色的蓮花或開或合,優美極了.走進小吳哥,這不是我們所通常認為的"寺廟",更多的是像一個城池 .800多米的"浮雕回廊",雕刻著印度教的神話故事,盡管來之前我也看過一些印度教的資料,但是真的到了面前,不得不承認我自己知道得實在太少了.800米的長廊就好像一本太過精美的書籍,我們不得不感嘆它的博大精深,美倫美渙,但是對它描繪的內容卻是知之甚少,看得糊裡糊塗. 繼續上行,來到了第三層台階,台階乍一看甚是恐怖,幾乎和地面成垂直角度(75-80度),我們東南西北四個台階都觀察了一下,覺得還是北面的石階磨損較小,更易於攀爬 .據說神聖之地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輕易踏足的,所以通往上層的每個台階都格外陡峭 .每個階面寬度只有15CM左右,而且石階的階面和階高都已經被磨成弧狀.台階大約有15米左右,中間沒有扶手直直通到頂端,也沒有可以緩衝的地方,但是我們怎麼能進寶山而不入呢?咬咬牙,只能手腳並用,像一只蟹一樣小心翼翼,一步步爬到塔頂,有時侯堅持就是一種精神. 終於到了最高處,從高處俯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築,這個比例,體量,雕刻上都堪稱完美的人類傑作.有時在想,宗教究竟對人的推進作用有多大,那些讓人高山仰止的作品( 不僅僅是建築,還有繪畫,音樂和文學),有多少是完全不受宗教的影響而自成一體的? 下台階,又是一個另人心驚肉跳的過程,所有的游客都集中在西面的台階下,因為只有那裡的左手邊有一根細細的扶手可以借一下力.下去的時候在第二層遇到TT,SAM剛接她到,而我的電池沒有電了,想想自己真是烏龍,明明昨天充好了兩節電,卻只帶了一節電出來,反正TT剛開始那我還是回酒店去取電池吧. 中午STELLA說想嘗試一下高棉菜,大家都同意,找到了網上和"LP"都提到的"ARUN RESTURANT ",店不大,菜的口味還可以.點菜的小弟弟很是聰明伶俐,11,12歲的模樣已經開始幫家裡料理生意,點菜有模有樣,結帳時我們要求四人分開結算也把帳單弄得清清楚楚. 回到酒店,我們決定要找一個中文導游,不然地話整個行程就是什麼都看了,什麼都不知道.酒店的台灣經理先介紹了一個小伙子過來,但是他希望能用他的車,但是我們已經和SAM 談了三天的包車,人不能言而無信,結果他給我們介紹給他的一個女同事,愛漂亮的小楊. 行程完完全全改變了,下午先去看羅洛士群(ROLUS GROUP) , 它的建築群享有”高棉藝術”的開端的美名,我們到那裡的時候游人十分稀少,和上午在小吳哥前人頭攢動的景像有著天壤之別.羅洛士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寺廟是巴公寺(BAKONG ),一個印度教的神廟,那裡據說曾經有一座三人連在一起的雕像,是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神和他的兩位妻子的神像,但是當我拿著《五月盛放》上的照片問導游小楊,說這個神像早被移入金邊的博物館去了.然後是神牛寺(PREAH KO),羅洛士群的另一重要建築,供奉著印度教的另一位大神濕婆,有三頭聖牛守護著塔群.寺廟的門框四周刻有古代的梵文,據小楊說,在現在的柬埔寨的僧侶中,能看得懂梵文的已經是寥寥無幾了.羅洛士群的最後一個重要景點是羅萊寺(LOLEI) ,也是印度教濕婆的福地.

斑黛喀蒂(BANTEAY KDEI )是我們去的吳哥遺址中的第一個佛教寺廟,狹小的門楣,頂端是一座四面佛像,斑駁老舊但仍然端莊肅穆地俯視著芸芸眾生,整個寺廟很是安靜,中心寺塔和四周的長廊已然倒塌,抬頭林梢之間傳來鳥鳴聲聲.不知為何很喜歡這個寺廟,或許是寺廟的名字中有個”黛”字,”黛”這個字很好得點出寺廟中石頭的顏色. 出了BANTEAY KDEI,對面就是電影《巴拉卡》中日出的拍攝地皇家浴池(SRAH SRANG),是舊時國王的沐浴之地,也許是缺少了霞光的映射,整個浴池顯得平淡無奇,反正我們計劃中吳哥的第三天一早就是到這裡看日出的.所以我們在那裡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在去托瑪依神廟的途中,我們將車停在一座石橋上(SPEAN THMA) ,據說這是吳哥遺址中唯一的大型石橋,讓人印像深刻的是石橋邊的一顆古樹,樹枝盤根錯節,根須延展了很遠,樹中央有一個巨大的老樹節,咋眼望去竟像是一個骷髏,此時天色已晚,一陣冷風吹起,另人不寒而瀝.

今天的最後的兩個寺廟托瑪儂神廟(THOMMANON)和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相距不過百來米,面對面分立在道路兩旁,同為印度教的神廟,連建築布局和結構形式幾乎如出一轍.對我們來說,周薩神廟更為親切,這也許是因為擔任神廟修復工作的是我們中國的技術人員吧.對於文物修復實在是知之甚少,只知道一個”修舊如舊”的原則,看到神廟中堆放的大大小小的長石,有許多尚未打磨,看來修復工作還有很艱巨的路要走.

晚餐是在THE RED PIANO解決的,舊市場不遠的一座兩層的紅色小洋房,外牆和內牆都塗成紅色,是那種令人溫暖而不刺眼的紅,點了柬埔寨的特色AMOK FISH,據說是一種長在洞裡薩湖中的魚,肉質鮮美.說實在的AMOK FISH有點讓人失望,魚肉木木的,絲毫沒有鮮嫩的口感,像極了小時候吃得橡皮魚.一樓的走道裡有安吉利娜.朱麗在拍攝《古墓麗影》時在此用餐時和店主的合影.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