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回來,渾身都酥酥軟軟的,干什麼都提不起勁。吳儂軟語、清雅園林、糕點酥餅,我究竟被什麼點了穴。或許是頓頓都少不了的醋。由舌間開始,柔腸千轉,連血管、胃、心都一起軟化……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我看來,蘇州顯得更加水靈柔和,如果說杭州像個多情的斯文書生的話,蘇州就是一個柔媚的女娘,獨自在小船頭彈奏著琵琶,從城中的小河裡悠悠的清唱。
園林:小家碧玉的柔美 蘇州,所有的魅力都滲透在那些園林裡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中國四大名園裡,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屬於皇家庭園,其余的兩個私家園林都在蘇州——拙政園和留園。此外,還有7座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這是形容“拙政園”的。雖然她沒有大觀園的氣派和雍容,但其小家碧玉的柔美更讓人心醉。亭、閣、廊、榭、橋、山、竹、水、樹、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柳陰路曲過後,又是一片開闊。
拙政園裡,有池水的地方就有蓮花。“香遠益清,亭亭淨植”,早開的白蓮在一池綠裳裡,顯得濃翠欲滴,楚楚可人,微風吹過,葉籠花罩,有著少女紅粉緋緋的嬌羞之態,我不禁情難自禁,對著它們的柔美風姿狂拍不已。想像著7月份來,這裡該是怎樣的熱鬧情景,夏天是“葉有清風花有露”,秋天是“留得殘荷聽雨聲”,賞夏荷,聽春雨,待秋霜……
留園的規模比拙政園小的多,但精巧秀麗。導游教我們,透過不同的窗欞望過去,移步換景,其實都有不同的細微風景。據說,蘇州園林都形成了一種構圖上的對稱與和諧。無論是窗欞後的一小片畫面,還是屹立在水邊的一座假山。曾經有一個美國組織欲以20億美元購下留園,蘇州市政府卻堅持沒有出售。 唐詩裡寫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兩千多年來,蘇州古城始終保持了“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格局,因此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不過在現代文明的力量推使下,這座千年古城已是舊貌換新顏,要想找粉牆黛瓦、門前流淌潺潺小河的民居,已不容易了。 離開古城,向西南而行,便到了一個碧水藍天、湖光山色的錦繡天地。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水不深而遼闊,山不高而清秀,車子行駛在“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上,感覺就在湖面上飛馳,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何為“長虹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