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景記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2006年春節,寒冷的除夕夜出發,持一份“興之所致,隨遇而安”的態度,生平第一次去到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做一次短暫的旅行。所到之處,記下一些零星的見聞和淺顯的感觸。 陝西歷史博物館—— 坐落在小寨路上的這座國家級博物館,規模宏大,外形是一組組仿唐代建築群體,層層跌落、出挑深遠的中式古典屋檐,已暗示了內容的厚重與豐饒 ...

2006年春節,寒冷的除夕夜出發,持一份“興之所致,隨遇而安”的態度,生平第一次去到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做一次短暫的旅行。所到之處,記下一些零星的見聞和淺顯的感觸。

陝西歷史博物館——

坐落在小寨路上的這座國家級博物館,規模宏大,外形是一組組仿唐代建築群體,層層跌落、出挑深遠的中式古典屋檐,已暗示了內容的厚重與豐饒。只是,陰霾霧色中那有些灰朦的建築身形,除了質樸,不夠讓人感受到氣勢的龐大……

“給我一天,還你萬年”。踏入大門,迎面佇立著武則天的那頭大獅子,立刻把人卷入了歷史的長河。講解員是一位漂亮而伶俐的年輕MM(工號006),隨著她對館內文物的詳實介紹,殘破的農具,古樸的陶藝,沉重的青銅、精美的瓷器、掐金描銀的縷衣、機巧的擺設,這些具體又實在的物件,在幽暗燈光下,無一不是一句句清楚地描繪了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技術的進程,從早期原始氏族的拙樸,延續發展至大唐的燦爛輝煌,再到明朝的衰落……,國寶不計其數,精品個個養眼,真是系統又全面。

提問與解釋,使得講解成了互動的問答,仿佛又回到了很久以前的中學歷史課堂,重溫了自己差不多已還給老師的歷史知識。物換星移,此刻可比往日生動而現實多了。

這裡有小小的缺憾,雖然號稱中國最現代的博物館,但在展品的陳列方式和展示設備上與新近落成的首都博物館有了不小的差距,展品的說明牌也過於簡單,沒有講解,必然如墜霧中。



兵馬俑——

不去也得去的一處遺跡。

在現代化的大跨度鋼架穹隆屋頂下,那些層層密密、真人大小、站列整齊的泥俑,首先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從講解員的介紹中,得知這些泥俑出土時都是彩色的,而且千人千面……。而今,游人只能從這些已褪去色彩、靜立但表情豐富、氣宇軒昂的泥人,來想像當年秦兵千軍萬馬的威武雄壯、隊伍旗幟的五彩飄揚,刀槍劍戟的凜凜寒光,還有他們所向披靡、馳騁沙場的萬千氣魄……,這一切,仿佛真是凝固在2000多年前的一瞬間。

寒冷淡季造訪的好處是票價便宜、游人稀少,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裡,從不同的角度細細地觀察、凝視、或者發呆,而不會被旺季擁擠喧囂的人群打攪。這些屢屢被游人收於相機裡的泥塑,也許不遠的將來,只在此地空留黃土一堆,僅能從音像和文字裡來追憶……。

環幕電影描繪了當年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的場景和七十年代被發現的經過,盡管畫面氣勢磅礡、場面宏大,讓人身臨其境;趙季平的電影音樂極力渲染翻雲覆雨、氣吞山河的藝術美感,但二十分鐘的放映,演繹不盡這千年時間長河中風波浪濤的起伏……。

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的陵墓,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的合葬墓。渭河之側,方圓百裡平川上,惟獨在乾縣聳起這座質地堅硬的花崗岩石山,其下挖掘築就的墓穴,固若金湯,迄今為止,它成了唯一一個不曾被歷代盜賊掃蕩過的陵墓。

層層石階向上,長長墓道伸展,平緩寬闊的路面,看似單調,走在上面緩步前行,想到武後的人生,在那漫長的攀登權力顛峰之途上,經過多少掙扎、有過多少血腥,絕望與希望交織……,唯有緘默無語,暗暗慨嘆這樣的簡練直白於無形之中昭示著女皇至高無上的威嚴。

神道盡端的一段,正面遠處高山丘陵連綿起伏,兩側肅立著石人石馬神像,而後是分建在兩座山頭的高聳敵樓,敵樓一側下面就是那塊櫛風沐雨上千年的“無字碑”。現在看來已被後人刻了不少字,唯有上端的浮雕龍騰雲紋清晰明鑒,默對蒼天。

停步這裡,回首來路,只感覺或許整個漢唐陵墓,恐怕也沒有哪一個皇帝的能有乾陵這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霸氣……。時光的流逝竟也這樣無情,帶走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和皇室的興衰,到末了只剩下後人站在風消雲散的曠野,緬懷那些說不清道不完的曾經。

小雁塔——

這裡少有游人,環境清幽。

只殘留了13層的小雁塔,整塔通體由青磚砌築而成,表面的斑斑駁駁,古雅淳樸中似乎寫滿了滄桑與哀婉;每層每個塔角出挑的密檐磚,層疊相錯,雖多有殘缺,但依舊保持了細部曲線的柔媚精致;自下而上逐漸收攏的弧形錐狀塔身,因地震曾經分裂又復合,歷經千年依然穩固,靜默在冬日陰灰薄霧的調子裡,是那樣凄美和孤寂,讓人不忍收回視線。

盡管天氣不好光線不足,實在欣賞小雁塔那輪廓的優雅,不能免俗地還是要與之有張“到此一游”式的合影,想來若干年後照片和自己都已銷聲匿跡了,而它,依然聳立在這裡,傲視每一位匆匆的過客。

園內展室布置了剪紙藝術展,以剪紙形式表現的武則天生平事跡,圖案豐富精細,文字貼切生動,不失為一處增長知識的好地方。公園裡還有好些棵千年古樹,經過歲月磨礪和風雨吹打,卻依然蒼翠虯勁、華蓋如亭,有些樹干甚至要兩三個人才能合抱。

風過,樹梢的枝葉聲響,仿佛又為小雁塔增添了一絲落寞和悲蒼,讓人感到歷史的步伐雖然遠去了,但它的腳步聲仍舊依稀可聞……

城牆——

當從火車站出來,第一眼看見高大厚實的城牆突兀又近迫地聳立在眼前,以一種雄偉莊重的姿態迎接異鄉游人,心裡還是很有一份震撼!

盡管城牆下面被現代化的寬闊馬路穿過,使得這段城牆看起來更像橋梁;盡管城牆表面的灰磚顯現簇新的光澤,讓人立刻意識到這應該修繕不久,但那凹凸起伏、排列整齊的牆桓垛口形態,延綿不斷地向兩邊鋪展似乎沒有盡頭的驅干,默默而真切地表露著它睥睨於世的尊嚴和威儀……

西安的城牆是環城封閉的,始建於明代,04年年底修復完整,一圈有13.7公裡長而且上面貫通。這樣獨一無二的城市骨架,怎不令人心生探究之意?其後的一天,專門游覽此處。拾極而上,城牆上面寬闊、平坦而清淨,城門樓開敞地帶還生長了形狀婀娜的樹。租輛自行車,沿著東南半段,緩緩地向北門進發,像在一段歷史裡面穿巡,不時停下盤桓,或駐足近觀,或憑欄遠望。

地面的鋪磚,厚大深沉,每塊表面都刻著字,清晰可見,猜想是工匠的編號或者燒制的年代,背後也許藏載著多少傳說和故事;從牆頭俯瞰內城,規則的長方形城牆,四邊城樓兩兩相對,四條大路交彙的中間,坐落著鐘樓……,布局方正嚴謹的街區;絕對橫平豎直的道路,輕易就讓人讀出了古代城市的形制,感受到中國傳統建築美學的概念。

看到城內也不少風格現代的高樓大廈,時尚輕松的商業設施,熙熙攘攘的人來車往……,但在這城牆的包圍之中,存蘊了千年的古都氣韻沒有擴散,六百年的積澱從容不迫獨立於城市浮躁的熱鬧之外!

向北的方向恰好是下坡,不必蹬踏,讓車自然下滑,路途顯得輕松悠閑,好愜意呀。偶爾碰到對面過來的、如我們一樣的騎車游人,只見他們吃力而不停地蹬著腳踏板,忍不住心生得意,大家相視而笑,算是打下招呼。在這陌生的城市裡,依然能找到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溫情。

時值正月,南門一段的城頭舉辦燈展。當黑幕降臨,五顏六色的燈飾一齊綻放,夜色中的城牆,已完全隱去了它凝重的外表和滄桑的內心,只留給人們絢爛而靜謐的身影,很美。

西安,是一部蒙著塵土、帶著墨跡的厚重史書,短短數日,只瀏覽了薄薄的幾頁。愧於自身的俗淺膚泛,無法觸摸到它深遠沉甸的內裡……。

相信,自己還願意再來讀,為著它那幾千年無與倫比的古物和遺跡。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