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想念 四年前,走過花季雨季,度過黑色的七月,我不知未來是什麼樣子,沒有憂慮和郁悶,單純的沉浸在解放和沒有暑假作業的喜悅裡,一心的狂玩兒。隨即有一天,心血來潮,參了團,注定了我和青島那一次美麗的相遇。
去了棧橋,看了五四廣場,游了小漁山,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像。其實單是“走走”,青島就把我給“震”了——不是下馬威,而是降服。我折服於青島的美,青島的純和青島的靜。
“碧海、藍天、紅瓦、黃牆”是對青島的概括,但這些顏色是遠遠不夠的。還有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粉粉的花……天氣晴朗,站在小漁山上,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一塊兒塊兒鮮亮的顏色,像極了百水先生的風景畫。那麼艷麗、跳躍,讓人心頭一亮,接著就灌滿了歡喜,溢到臉上來。
青島屬丘陵地帶,有些地域並非一馬平川。走在那高低起伏的路上,總感覺像是到了童話世界。在平原生活那麼多年,走了太多筆直的馬路,在這裡被這樣的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激起了童趣。於是快活地,一口氣跑上坡,又一口氣衝下來,說不出的歡暢淋漓。
路上很少見騎自行車的人,因為那高低起伏的路,會在上坡是讓人滿頭大汗;又會在下坡時讓人“心驚膽戰”,可不如走起來舒服。偶爾,公共汽車靜悄悄地和我擦身而過,一點也不張揚。可能是這起起伏伏的路成就了他們的性格吧。
路邊的樓房也高高低低的錯落著。樓不高,外面還有柵欄,更像是私人別墅。他們的紅瓦自不用說,被太陽照得十分鮮艷;黃牆上鑲嵌著或方或圓的窗,那些窗要是五彩繽紛的就更好了。還是少見有人出入,總感覺自己是走在畫裡了。
綿綿細雨中的青島別有一番風情,那麼安靜,讓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總感覺要遇到什麼什麼人了,但路上還是只有我自己,穿著沾著雨微濕的鞋子,悠閑地走著。可能我不知道,自己早已裝飾了別人窗裡的風景了吧。
使勁呼吸那濕潤的空氣,感受到海洋的味道,突然有種想要住下來的衝動,但最終還是笑著搖搖頭。青島是位美麗的女子,我看她端莊、賢淑、有內涵,卻也不缺乏親和力。於我來說青島這美麗的姑娘是在水伊人,是永遠的風景;於青島,我只是個匆匆而多情的過客。一別四年,改日我定要再去訪她的

(青島的紅瓦綠樹)

(青島的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