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向往已久,卻一直遲遲未能成行,這座千年古都那厚重悠久的文化積澱,使得每一位匆匆過客的任何駐足和留言都將注定是蒼白與膚淺的。所以我每次制訂出游計劃的時候,總是下意識地回避著地圖上的西北方向,但06年初最終我還是抵擋不住那黃土高原六朝古都的吸引,攜LP一同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天津去西安的火車時間太長,所以決定坐北京的始發車,夕發朝至。每天北京去西安的車次很多,T43要比T41和T241的車況好得多,當然Z19更佳,但為能節省時間我們還是選擇了發車時間較早的T41。幻想著一覺醒來黃土秦腔白肚肚就能撲面而來,在列車有節奏的搖晃中,頭一挨著枕頭就沉睡過去。早上六點多鐘下了火車,抬眼便望見站前佇立的高大城牆,時空穿越之感頓起,端的是氣勢不凡。考慮第一天的線路是東線---華清池和兵馬俑,先去售票處落實了回程車票後,就去寄存行李。寄存處的大姐工作很敬業,游客行李無論大小一律翻開檢查,好在我包裡既沒有TNT也沒A片,所以很快就能卸下重負輕裝上陣了。眼前就是聲名遠揚的西安火車站廣場,腦裡想起先輩對於該車站的八大注意九項禁止十大小心之類警示,拉著LP以最快速度穿越以小販乞丐以及各種不明身份之游蕩者所組成的方陣,猶如超級瑪麗般奔向此行第一個目標---車站對面解放飯店門前的306旅游專線。由於事先已熟知關於國營306和仿冒它的私營中巴之間渾沌混淆以及混亂的關系,不理睬若干人的熱情阻攔,快步登上那綠色大巴,各位可一定要牢記真正的306 是上車再買票的!但是…沒想到306車況也太次了,破破爛爛、叮當亂響,這趟線路好歹也算西安旅游業的門面,拜托能不能換好一點的車麼,難道是為了給兵馬俑參拜之行做層次感的鋪墊?襯托對比、先苦後甜的策劃,偶喜歡!車上售票員GG的服務態度還是不錯的,看我買往返票,就問我是不是游客,並主動介紹沿途的景點,贊一個先,但是(原諒又是但是)…不知為什麼他反復重復以及再重復地推薦秦陵地宮,而且半路又上來一個自稱是當地義務導游的講解MM,幾句東線的簡單介紹後,居然又是關於地宮熱情洋溢的吹捧,額滴神呀!在GG與MM的狂轟濫炸下,大部分的游客都乖乖地半路下車去了地宮。地宮是根據科學探測儀探測出秦始皇陵內部情況的一個展覽,據說連參觀帶上廁所二三十分鐘也足夠了,地球人都知道真正的皇陵尚未開發,除非如果你願意在烈日下爬上皇陵封土,在秦始皇的頭頂上走一遍,否則這25元的門票就有點不值了。沿途還看見一個叫八大奇跡的景點,好像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什麼的,就如同在見到千金小姐前硬生生拉來幾個頗有些名氣的丫環伴娘之類做個陪襯和鋪墊,借此抬高小姐的身價,又或是要給來自五洲四海的外賓游客們一種游子回家的親切感,總之感覺怪怪的。接下來路過的是華清池,在此建議你還是先去位於終點站的兵馬俑,因為游客們一般都被導游忽悠的先去地宮華清池什麼的,然後再去兵馬俑,而從眾的結果必然是你的游程將始終與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為伴。
正疑惑這麼久怎麼還沒看見兵馬俑的蹤影,很快就看見遠處的一座秦始皇雕像,高高地揮著手臂,很是傻傻地向游人指引著不遠處兵馬俑的大門,頗具些跑堂店小二的作用和神韻,一掃心目中這千古第一帝的威嚴和霸道。進入博物館院門,聽說到展覽大廳還有不近的一段路程,便坐上館裡的電瓶車,4元/人(附最新提示:原來的5元往返票已取消,回來時游客必須出門徒步逛過商貿一條街才能回到車站,高明呀)。電瓶車啟動後轉了一個彎很快就停下了,據說是已到了展覽大廳門口,LP不相信四元車費的路途會這麼近,戀戀不舍並極不甘心地還在座位上嘮叨,丟人呀,沒辦法我只得把她拉下車。門票90元/人,聽說還要漲,沒辦法誰讓此類景點的需求剛性及其的小呢!游覽建議:正常的參觀線路是按照秦俑一二三館和珍寶館進行的,但你也可考慮逆行參觀,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身邊的同游者。珍寶館內的銅車馬確實值得一看,共有三千多個零件,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再用鑄造、焊接、鑲嵌、銷接、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組裝為一體。特別是傘蓋,其厚度僅0.1~0.4釐米,而面積分別為1.12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麼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傘杆既可在車上用,也可卸下插入地中使用,拆開傘面和傘柄分別可做盾和矛,傘還可以根據一天不同的太陽位置進行調節;至今,銅車馬上的各種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轅衡,仍能載輿行使。秦代在金屬加工技術上的高超技藝,在此制造水平上集中體現出來,因此銅車馬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旁邊還有傘杆部件的模仿品,你如感興趣還可以親自上陣拆裝擺弄一番,但前提是你要事先搞清楚機關訣竅,否則拆下來裝不上可很丟臉的呀。
館內還有一把寶劍,據稱出土時是壓在一位軍士的下面,已經彎了,可是沒放置兩天就自然直了過來,經檢測表面是經過鍍鉻合金處理的,而國外也是在上世紀50、60年代才擁有此技術!還有,兵馬俑在出土之前基本都已被前人人為的損壞,現在展出的都是經考古人員精心修復的,只有唯一一件兵馬俑有幸未遭破壞,是百分百原物完整展出,各位參觀時可要留心呦。三號廳是已開發的兵馬俑方陣中最小規模的遺跡坑,據說是兵馬俑集團軍的指揮所,成員都是軍官一級,且站立隊形很是特別。二號坑則是一個完整的由射手步兵和騎兵組成的軍隊排列。一號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身無片甲,身材高大,也就是敢死隊的角色。在他們的附近還留有當年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兵馬俑時的那口井的痕跡。75年普通農民老楊挖井時意外地挖出了一顆兵馬俑頭,世界第八大奇跡就此獲得重生。如果當時再偏差一米,這千年古跡還不知又要在地下沉睡多少歲月,老楊這一鋤頭下去,不光挖出了一個世界奇跡,同樣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作為對其巨大貢獻的獎勵,他光榮地獲得了價值七角八分錢的工分回報,可據說隨後他就曾因為堅持上報文物,致使全村耕地被征用而受到村民們的歧視,直至幾十年後克林頓來訪點名要見奇跡發現者本人,人們才從深山中將其找出。只是老楊並不識字,簽名時只能劃三個圓圈,於是當地政府又請了一個書法家來教他專門寫名字,據說政府出了3萬元,一個字1萬,很值錢哦。今年老楊也近八十高齡了,整天伴隨兵馬俑在全世界飛來飛去作巡回展覽,偶爾也會回到博物館簽名售書,可惜我們沒有遇到。兵馬俑開挖伊始,並未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規模,就算專業的考古專家也對挖掘沒有十足把握,為此專門還從監獄裡借出了重案犯---一個盜墓頂級高手協助。也正是因為初次挖掘沒有保護的經驗,原先出土時色彩鮮艷的兵馬俑表面很快氧化褪色,為了保護文物,於是又立即將其中的4000多個兵馬俑回填,現在廳內展出的只有1000多個,想像一下入全部出土那規模將是多麼壯觀,其實就算兵馬俑全部出土,其面積也只是占秦始皇陵墓總面積的萬分之三!拜讀過一些網友所寫的兵馬俑游記,雖寫法和感想不盡相同,但基本都使用了一個詞---震撼!是的,那威武雄偉的衝擊力和壓迫感,你如不身臨其境是永遠無法感受的,更是語言和文字所無法詮釋的。當然如能步下高台,走進方陣,面對面零距離地直視那些千年歷史的還原、觸摸那些漫長歲月的物化,我想將會有另一番深刻的感觸吧。俗話說參觀文物三分靠看七分靠聽,建議各位自己去時最好請位導游講解一下,30元,當然請導游也要注意:一是最好請館內導游,講解較細致和更敬業,二呢不要被導游的步伐和進度所左右,以千人千面而聞名的兵馬俑有很多細節是需要你耐心去觀察發現,比如面部特征、發髻差異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靜下心來默默佇立,感受那種雄渾博大的氛圍,如果只是走馬觀花或熱心於聽聽傳說逸聞,就未免買櫝還珠了。我們就是在一號坑反復研究了兩遍才肯出來,估計也很對得起那90元的門票了呵。至此兵馬俑主體內容參觀完畢,不過你可不要忘了館內的環幕電影呀。從秦朝的興起,兵馬俑的制作、破壞直至後來的發現、發掘、修復過程,短短二三十分鐘,便穿越了近三千年的滄桑,原來歷史也是可以速食的。走出博物館出口,需走過一條塵土飛揚的小路,其布滿了眾多叫賣紀念品的小販,估計這就是被稱作商貿街的地方,眾商販對游客層層攔截狂轟濫炸,見游客不買便馬上自動降價,在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元的往復循壞喊價聲中,一名游客大姐終於精神崩潰,開口大叫:躲開!躲開!白給我也不要呀!坐在306上等待發車時,聽到司乘人員在用西安話聊天,軟軟的咬舌音和語調,如同兩三個佟湘玉在同時嘮叨,有趣得很。半路在華清池下車,雖然聽說裡面並無太大的參觀價值,但考慮畢竟是楊姓著名前輩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還是要看一下的。門票剛漲成70/人,搶錢嘍!如果不登驪山和兵諫亭,一小時游覽時間很充裕。園內本來就沒什麼太多的遺跡,現在又在大興土木,游玩指數一般,唯一吸引眾人駐足合影的景點竟是池中楊貴妃出浴的白玉雕像,如果唐明皇知道如今這裡有其愛妃的寫真展覽,肯定被氣over不可!皇帝、太子、貴妃及御廚洗澡的池子分別被冠以某某湯,當然可不是喝的湯呀,好像如今日文在表達洗澡水的含義時依然在使用湯一詞,想當初我一同事出差日本,就餐時望文生義居然就點了湯類,結果差點喝了洗腳水。不遠處的芙蓉湖前的宮殿裡有華清池文物遺跡布展,如感興趣可以參觀,總共四層,好像在第二層有楊貴妃的模擬生活展覽,注意這裡的楊貴妃可是真人秀呀,一位略顯豐滿的PLMM濃妝艷抹端坐,很真實地還原了唐朝對女性的審美標准。也許是來參觀的游人很少,MM對每位游客的好奇心好像遠甚於游客對其的關注度,以致於我多次想偷拍留念的企圖在其目光如炬中屢次破產。悻悻下樓時遇到急步上樓的一對外國男女青年,大老遠就衝我們喊hello,多虧我的英文水平異常扎實,立即用hello回答之,看他們那股興奮勁,想是初次來中國或至少是剛到西安,估計是被中國的古老文化給震撼了,我不知怎麼忽然想起當初上小學時我第一次公園春游時的興奮和雀躍,留下他們在一邊繼續震撼著,我們急忙上路回城裡。不清楚當地出租業和回程遠近,決定還是老老實實等306,不時有私人中巴路過車站攬客,待見其耐心勸解的收效不大,在送上”306來了也沒座”的衷心祝福後絕塵而去,好在306間隔很短,不是旅游高峰游人也不多,很快就一路坐回了火車站。在火車站原本打算落實一下傳說中去西線的游2和游3的站點,詢問車站員工、警察和小販後,分別得到了在西廣場或東廣場或還沒恢復運行的不同版本答案後,終於放棄了尋找。取出行李准備打車到賓館報到,可從車站一路走出去,居然沒有一輛出租肯停車,一打聽才知道只有路邊標有標志的地方才可停靠,可據我觀察,那所謂的停靠標志比公交車站牌還要少,這就意味著打車要遠比搭乘公交更加不方便,其實管理出租亂停亂靠完全可以規定哪些地區不可以停靠,而不是只限定哪些地點可以載客,不知是只有繁華地區這樣呢還是全西安都如此,總之這樣的規定瓜得很。我們訂的城市酒店地點不錯,地處西安市中心,鐘樓鼓樓回民街近在咫尺,只是酒店大門在大街內的一條小胡同內,要留意不要走過了,不過店面對面有兩個很顯眼的商鋪廣告牌,好像分別是“面酷”和“莎芭”,從諧音上記憶將更加方便,呵呵。Check in 完畢已經3點多了,肚子開始鬧意見了,決定先去品嘗西安特色美食---肉加饃,出酒店左轉是一小區,順路一直走右轉再左轉,出小區不遠是阿房宮電影院,旁邊就是“樊記腊汁肉夾饃”,如果你住美倫大酒店,從店門口左手第一條街拐進去,走進去就看到的是王恆肉夾饃,繼續往前走10米就到了樊記。普通饃2元/個,優質的4元/個,優質的其實就是肉多點。店面不大,坐在窗前,看著悠閑踱步的當地居民和路旁圍聚在一起打牌的牌客,方感覺已經開始觸摸到了真實的西安。饃足湯飽,想起我的墨鏡上剛掉了一個小螺母,隨便走進路邊商城裡的一家眼鏡店,店員翻箱倒櫃發現只剩唯一一個了,但還是很熱情地免費給我裝上,由於螺母很小,反復裝了半天才好。旅途伊始西安就給我留下很好的印像。隨後幾天的西安生活,給我的印像始終是那種不緊不慢的樸實、熱情、從容和休閑,也許這也是來源於千年古都的自豪和大氣吧,偶喜歡!看時間將近五點,一路問路前往大清真寺,其實很好找,穿過不遠的鼓樓門洞,從回民街的左首一條叫化覺巷的小胡同進去,七扭八拐就到了,一路上全是回民弟兄的商鋪和貨攤,不想買別劃價呀,他們的性子可都很直率很火爆的呀。還有千萬不要提ZHU什麼的,就算同伴中不巧有朱姓朋友也別高聲招呼他,更不要高舉肉加饃招搖過市,否則後果很嚴重的喲。
大清真寺(門票12元/人)是現存最早的清真寺,建於1200多年前唐天寶年間,規模和保存完整在國內也是屈指可數的。其最吸引人的就是不論石門還是磚牆上都滿是讓人贊嘆的精美雕刻。寺裡一片安靜祥和,游人本就不多,其中歐美游客占了絕大部分,見到一切都很好奇,一通猛拍,不知道西方人為什麼忽然對穆斯林這麼感興趣,疑惑是否911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五點是禮拜時間,原本清蕩的院子裡不知從哪裡忽然湧現出眾多回民並魚貫擁進大殿,在誦經的伴隨下行禮膜拜。可惜非教徒是不能入殿參觀的。在院中閑逛,看見圍欄邊樹叢中很隨意地擺著供小鳥進食的干糧和水碗,不禁感嘆盡管各派宗教教義的不同,但對待生命都是一貫的尊敬和尊重。眼看已近黃昏,決定去小雁塔領略一下落日余輝中的古塔。西安打車雖不貴,但城中很多單行路,司機在一路口停下讓我們自己西行,走了大約200多米吧就到了。相比大雁塔,小雁塔(門票18元/人)知名度就明顯差很多,如果說本來平時游人就很稀少門可羅雀的話,我們去的時候就更沒幾個人,還不到六點,售票窗口就已關閉,正疑惑間,門口一人從口袋隨手翻出門票,問我們10元進不進,原來門票也可以商量著來的哈!西安果然休閑隨意得很。諾大的園子除了我倆,就只散坐著幾個正練習吹奏古樂器的MM和一對正依偎著竊竊私語的戀人。夕陽、古樂、殘塔、石像、銅鐘、竹林…對於久居鬧市的我們,那充盈著安詳平和的氛圍和畫面至今記憶猶新,印像要遠佳於那日後如鬧市般嘈雜,擁擠不堪的大雁塔。小雁塔歷經千年風雨早已破敗不堪,塔檐磚塊大多已脫落,據說其塔座當初是根據當地地形特殊設計,磚塔經過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能自然復合,堪稱建築一絕。旁邊的院子裡陳列了幾十根石刻拴馬樁,樁頭雕刻的是獅子,人物,猴子,瓜果,仙桃一類的,雖然是民間藝人的手筆,但是雕像稚雅生動,意趣盎然,每一個都不相同。尤其是人物,很明顯有胡人的特征,顯示了西域和中原的融合。園中一師傅正在習武,與周圍古意的景物極為協調,原有意留影,唯恐貿然打擾,遭其一記排山倒海只得放棄。據說大雁塔北廣場建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趕到那時天色已漸暗。華燈初上,從遠處眺望彩燈環繞下的大雁塔,心想燈下看美人景色固然不錯,不知白日裡素面朝天又會是什麼樣子。音樂噴泉據說8點就開始,看表已是7:45,看周圍人並不是很多,慶幸來得真是時候,搶了個VIP級的好位置,可干坐了半天一點動靜沒有,一問才知道還要等到8:30,忽然想起網友游記裡說過附近的大唐芙蓉園8:00有場水幕電影和焰火表演,盤算20分鐘看完電影再回來豈不兩全其美。只是可嘆生活總是那麼難以完美,趕到園門口一問才知電影也是8:30,想那亞洲第一更吸引人一點,急忙像趕場一樣殺回到北廣場,後來聽說好像當天劉曉慶也在芙蓉園內。此時的廣場已是人山人海,不多時水柱便開始和音樂齊舞了,高低錯落、場面浩大,果然很是壯觀,但你要事先留意風向,否則觀賞完畢你也會像落湯雞一樣壯觀。一邊觀看表演一邊感嘆,好像東方人總是喜好數量規模型的表達方式,萬裡長城、兵馬俑集群、浩大的故宮、傳說中那同園不同天的阿房宮,還有每逢運動會必有的大型團體表演等等;而西方則側重於個體細節的雕琢和完美,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凱旋門、大笨鐘等等,也許這也從一方面體現了東西方對於集體或個人、共性或個性、服從或自由等價值觀念上取向的差異吧。由於觀眾超多,後面有些人就干脆站在座椅上,很快一著制服身高絕不輸給姚明的女警(或保安?)突然現身,大聲呵斥,眾人不滿,心想感情這女娃個子高得很,站在哪裡什麼都能看得見。看著周圍尤在盡情觀賞的黑壓壓的人群,擔心一會兒散場後的出租問題,便提前出來打車。本來想去老孫家吃泡饃,可惜晚說了一句,司機已開往鼓樓方向,也好,聽說同盛祥的泡饃也是大名鼎鼎呀。就在廣場邊上很好找的,畢竟是名店,寬敞整潔、窗明幾淨,可是跟我想像中那路邊小店、大號海碗、依牆蹲立、狼吞虎咽吃泡饃的標准場景有些出入呀!一碗裡兩塊大厚饃,聽說要掰成指甲蓋兒大小,不過連餓帶累沒那麼講究了,我們五六分鐘便結束了掰饃的過程,很快熱氣騰騰的泡饃就上來了,味道絕對好吃!不過一定要就熱吃,否則那麼厚的油涼下來…,當然也不適合多吃,不然很快邊際效應就顯現出來了,再說我們還要留著肚子去回民街繼續戰鬥呢!出來順著回廊往東走,路過文苑大酒店,感覺其位置果然巨好,估計在房間裡就能看見鼓樓鬧市的夜景了。繼續前行穿過鐘樓城門洞,抬眼一片炊煙繚繞人聲鼎沸,提醒你這就是回民一條街。紅紅的酸菜炒米自然是首選,炒米就是炒飯時加了酸菜、肉片、辣椒,吃起來既酸且辣。不幸的是事先沒囑咐伙計少放辣椒,端上來後辣得我馬上就要竄鼻血了,還好酸梅湯又涼又酸,就著連吃了半盤就實在是堅持不住落荒而逃。席間會有伙計舉著大把的燒烤串游走,吃客可以隨意拿要,不過通常伙計會隨意給你一把,數量完全隨手感而定,吃完出門再按照桌上的串棍數結帳,所以如你原打算要十串,他塞給你十七八串你可別以為占便宜了呀。接著往前走,平娃烤肉、賈三灌湯包、糊辣湯、好像還有個叫一分利的面館都很有名的,值得一嘗,只要你還有肚量。在回來的路上,LP又買了小鏡糕吃,汗!居然還有潛力!

(小雁塔-拴馬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