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甸(6-11)回中甸,昏黃的金沙江水一路相隨,氣勢洶湧。到達金沙江第一彎時,我們都衝下車去,看著濁浪滾滾的江水以一個最大的角度折了一個S形的大彎……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中甸舉辦賽馬節的第一天。街上的行人比我們前兩天來的時候擁擠很多,各種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行人來來往往,那些美麗的頭飾、腰帶、彩色的裙擺讓我看得心花怒發……再次入住“自來水公寓”,這次被安排到了三樓,二樓已經人滿為患。店主告訴我們,晚上在體育館的廣場上,會有來自各個民族的歌舞表演。這可真是個難得一遇的好機會!下午包車去離縣城不遠的松贊林寺,與甘南的拉蔔楞寺一樣,松贊林寺也屬於藏傳佛教寺院,雖然規模、名氣都不如拉蔔楞寺,但也算是雲南迪慶地區最大的一座藏族佛教寺院。遠遠的剛看到松贊林寺的全貌,師傅停下車來給我們拍全景的機會。但就在這個路邊,一塊普通的開闊位置,被當地人圈了起來,要拍照可以,先收費。啞然失笑,這就是松贊林寺迎接游客的方式?一位身著藏族毛皮盛裝的漢子,拉著一只雪白的、同樣盛裝的犛牛,鼓動我們騎牛照相,我們都笑著拒絕了。再看松贊林寺,整片寺院依山而建,面向草原,紅白相間的建築風格和甘南的拉蔔楞寺倒有點相似。雖然相隔甚遠,但在陽光下,仍然可以看到幾座主殿的金頂發出的金碧輝煌的光芒。主殿下方,是層層密布的僧舍,簡單的就像一片村落。拍完全景,正好看到那個漢子扶摸犛牛的背影,長發飄揚,那種粗獷、豪放的感覺讓我忍不住搶了一張。誰知道那漢子一轉身臉就變了,指著我大聲嚷了起來:“不准拍我啊!拍我可是要收費的啊!”這簡直“雁過拔毛”嘛!剎那間感覺全變了味,大家都沒了心情。轉身催師傅盡快上路。走近松贊林,一條長長的台階,只達背後一片寬大的紅牆。拾階而上,兩旁是一排排年久失修的小殿堂。走進一所殿堂,敬香的喇嘛遞來三柱香和一只桃木的佛珠手鏈,看來只要來這裡敬香的游客都有佛珠相送。敬香的時候,我們教LILI以藏傳佛教最基本的叩拜方式行禮,這也是塔爾寺裡一位藏族導游傳授給我們的:雙手合什持香高舉頭頂,再往下,依次觸額、觸口、觸心,敬完香手心向上攤放於神案的一角,然後用額頭輕觸神案。當心念、口念與意念相融、貫通,方能將那份虔誠之心和祈福之語傳達至佛吧!再從台階往上走,對面高高的紅牆上,停留著幾只烏鴉,想要用相機去抓的時候,卻又拍拍翅膀飛走了。繞過紅牆後面就是松贊林的兩個大主殿,印著白色吉祥圖案的黑色帷幕掩蓋著殿堂的大門,寺頂是金燦燦的經筒,寺角上還立有鎦金的藏式麒麟。雖說今天是節日,來松贊林的游客並不算太多,常常只有我們三個人,在空蕩蕩的閣樓、殿堂、回廊間穿來走去,一圈又一圈拔動著的輕筒。不知什麼原因,有不少小殿都沒有開放,我們也不敢四處亂撞,轉完經筒就回到殿堂外面。正准備離開的時候,一位掃地的喇嘛忽然叫住我們,告訴我們今天活佛就是主殿的閣樓上,可以去參拜。順著一條狹窄的樓梯上去,先去叩拜了活佛的台位,然後去找活佛的居處,和樓口的一個老喇嘛比劃了半天,終於找到,厚厚的布簾垂在門上,讓我們有點望而卻步,不知道方不方便進去。再回頭去問那個老喇嘛,笑著示意我們可以進去。這才小心翼翼的低著頭掀簾進去。年輕的活佛端坐在炕頭,微笑地向我們點了一下頭,目光平和而明亮。我自知是個不諳佛教的俗人,面對活佛,除了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唯恐不敬的惶然。唯有雙手合什,在活佛面前俯身叩拜,耳邊響起活佛的聲音:“你們從哪裡來?”一邊應答,一邊接受活佛的摩頂賜福,起身,活佛又送上一條系有紅繩的開光信物。想起在塔爾寺,就因為時間倉促的關系錯過拜謁活佛的機會,留下了遺憾。那麼這一次,算不算是借到了一點佛緣呢?回到縣城,街上的人更多了,滿大街的五顏六色讓我忘了飢餓,不停地抓拍著。想起前日在中甸那頓糟糕的晚餐,我們再不願找新鮮嘗了,沿著路邊來回轉了幾遍還是找了一家川菜館。晚上趕去廣場,偌大的場地裡早已擠滿了人,連周邊的台階、欄杆上都站了人,表演的和看表演的、買小工藝的和小吃的、個個都身著節日盛裝。表演開始了,載歌載舞的現場演出氣氛格外不同,可惜我們根本沒辦法擠到跟前,只能在人群中鑽來串去的,找人頭少的空隙裡去看,到後來擠得不行了,又退到遠遠的圈外踮起腳尖來看……節目看來是不能好好欣賞了,我們再到廣場邊附近的燒烤攤,圍著火爐吃西瓜和燒烤,正吃在勁頭上,突然空中響起了禮炮聲,接著是一團又一團的禮花,絢麗無比地綻放在夜空,伴隨著呼嘯的聲音此起彼伏,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很久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禮花了,尤其是在城市的天空,就連節日裡放的煙花也是一種奢望。我們顧不得吃了,開心地叫著,仰著頭去找最美麗的那一朵,這場禮花表演,居然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看看周圍,最興奮的只怕都是我們這樣的外鄉人了,當地人,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想必,這樣的氣氛是經常有的吧!第二天一早打車趕往中甸附近的兩個湖,碧塔海和屬都湖。一路我都在想,看過雪山下的湖泊,不知道再看其它的湖,會不會還有感動呢。車在景區門口停下,碧塔海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一片樹林通進去,看起來很深,路邊有停歇的馬隊,可以租馬進去。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徒步。道路很窄,四周密林叢生,幾乎所有的松樹枝上掛滿蛛網一般的綠色“胡子”,長長的從樹上垂下來,像一道道的綠色絲簾,伸手拉下一把來,細細的絨毛上還沾著幾分潮濕的氣味,握在手上才發現,那些“胡子”是一絲一縷糾纏在一起的,很難一根根的理順,就好像千年也理不清的情絲。路邊隨處是倒塌的死樹、開出新葉的枯竹,還有生滿青苔木耳的老樹……帶著幾分詭異的吸引力,這讓我想起了原始森林,是不是也有著這般神秘的美麗?從稻城、梅裡走過來,一直都是陽光燦爛的天氣,讓我們頗有些僥幸:都說六月是多雨季節,如果真的碰上連日雨季的話,心情、路況肯定會很糟糕的。所以我們一路都在感謝老天的眷顧。然而今天的碧塔海,天色卻很不好,雖然不會有雨,但灰沉沉的,完全見不到藍天。湖水的色彩完全沒有出來。通往湖邊的那一片草甸濕潤潤的,裡面只能放牧,游人不能穿行。一位頭頂黑色帽巾、身著彩色衣裙的中年大媽正在牧馬。我饒有興趣地一直看著那個大媽牽著馬從遠處向我們這邊走來,為了要看清楚她的衣著,在路過一片泥濘時,馬兒死活也不肯踏上木板搭成的小橋,這邊大媽在一旁使勁的拉著,那邊馬兒硬著頸子較著勁。雙邊來回僵持了好一會兒才算把馬拉了過來。看得我樂了:這馬兒還真強!:)我們沿著草甸旁邊的一條新修的石板路,一直走向湖邊。杜鵑花在碧塔海邊競相開放著,據說每年端午前後,湖中的游魚常常會游到湖邊的淺灘裡吞食杜鵑花的落英,杜鵑花含有微毒,魚食後就像喝醉一樣漂浮在湖面上,便是碧塔海的一奇觀“杜鵑醉魚”。但我卻想起了我們喝過的杜鵑花湯,那麼怪的味道,不知道喝多了會不會醉呢。雖然看不到最美的湖光山色,但游湖泛舟也不失一種樂趣。湖面很大,湖深據說也很深,坐上船竟然還要套上笨重的救生衣。湖中心是一片很大的綠島,島上林木茂盛,以為可以停船上去呢,結果只是繞著這片綠島轉了一個大圈,算是環湖一周,瀏覽了一下四周的風光,只是到我們上岸離開,也沒有等到陰雲散開的片刻。再轉條路去屬都湖,也是一片寧靜的湖泊,不過沒有群山環繞,視野要比碧塔海開闊許多,幾匹馬兒在湖邊悠閑的吃著草。這時的天色已由灰轉白,湖水的顏色清一的白色,遠遠看去不像湖水倒像是一片雲霧,一條長長的綠色草甸浮在水中央,又讓我想起“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境。屬都湖顯然比碧塔海的人氣要旺,不時可見一群群帶隊的旅行團。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湖邊多了一片香氣繚繞的燒烤屋,專烤犛牛肉和一種當地的魚,看起來誘人極人,可惜所有的位置都被來游湖的旅行團占住了。我們想去嘗個新鮮,卻完全排不上隊,郁悶無比……

(松贊林)

(松贊林)

(碧塔海)

(屬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