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塘回來一個月了,今天決定寫一篇游記。並不是因為這些日子裡沒有寫的衝動,而是覺得西塘這樣的地方恐怕回憶起來會更有味道。想去西塘已經很長時間了,早就聽說過它位居江南六大水鄉之首,煙雨長廊、燈影槳聲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但最吸引我的還不是它的美景,而是它原汁原味的的江南生活。它不像其它水鄉景點浸透在濃濃的商業氣息之中,西塘的水、西塘的橋、西塘的人還是保持著那份淳樸的風貌,每當你看到清晨燃起的炊煙和夕陽下粼粼的河水,城市裡的浮躁和焦慮便會一掃而光,那時候,江南的柔美浸潤了你整個的心靈和思緒。中午時分沿著蜿蜒的小巷走進古鎮,映入眼簾的是青磚碧瓦和木門石階,斑駁的山牆似乎在訴說著主人古老的家史。用午餐的客人還在酣飲,飯桌就擺在親水的岸上,暖風吹動河畔的垂柳,空氣裡混合著菜香和河中水生植物的味道。走在廊棚中,可以看到家家晾在外面的醬菜和捕來的河蚌。站在拱橋上,兩岸風韻的民居夾著一河碧綠的春水,急不可耐的把最經典的江南美景送進你的眼中。在安靜的地方,有飯後的老人在悠閑的下棋聊天。在熱鬧的地方,買各種小吃的商家把抑揚的吆喝聲喊得此起彼伏。還來不及把整個鎮子瀏覽一遍,老婆便催著找投宿的客棧了。的確,尤其在周末的時候,這個工作要及早下手,不然,我們就得露宿街頭來欣賞西塘夜色了。客棧的名字起的都很好聽,有叫別有天的,有叫水雲間的,有叫煙雨人家的,還有叫吳越之角的。看了幾家以後,我們在一家叫影波廊軒的客棧住下了。那是一家兩層的民居,我們住樓上,推開窗就可以看到對岸的戲台,窗下河道中的船只往來如梭,船家不時的將一聲聲船歌送到我們的耳中。路途的勞累這時候發揮威力了,不久,我們就沉沉的睡去。朦朧之中忽然聽到鑼鼓齊鳴,急忙打開窗子看去,戲台上的小生和花旦已經開始表演了。看樣子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抑或是許仙與白娘子。唱詞雖然難懂,但吳儂軟語隨著悠揚的樂器聲飄到心裡,感覺無比的受用。天空是黑藍色的,家家戶戶都把大紅的紗籠燃亮了。沿河望去,無數的燈籠把整個古鎮渲染成了一個紅的世界,一艘艘烏篷船載著游人穿行其中,爆發出一陣陣驚嘆和贊美的歡呼聲。河水依然在安靜的流淌,仿佛它早已經習慣了這良辰美景,它這時候所要做的,只不過是用潺潺的水波,把這一切加以潤色,再送到每一個游人的眼裡。我們走出客棧,加入到歡樂的人群中,才發現置身西塘夜色之中,那種美全方位的占據了我們的感官。如果說白天的西塘像一個清純的江南女孩,那夜晚的西塘就是一個含羞待嫁的新娘,溫柔的燈光,圓潤的樂曲,還有甜得發膩的空氣,都不停的激蕩著人們心中一顆顆愛美的心。環秀橋一帶有很多小飯店,我們找了一個緊靠河邊的位置坐下,要了當地最有名的醬爆螺螄和清蒸白水魚。當然,在這個時候,一瓶西塘老酒最能怡情。我們沐著晚風,伴著流水,和著社戲,在一串串紅籠的映照下喝了一杯又一杯。真是酒已微醺,美景醉人,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夜晚的古鎮並不是只有熱鬧之所在,一巷之隔,勞作了一天的當地人用過晚飯,已經准備休息了。白天充滿叫賣聲的小巷變得靜謐無比。臨街的人家上了木制的門板,凹凸的石板路用水衝刷得一塵不染,走過小巷,昏黃的街燈把人影拉的老長,這裡才是西塘的原生態,一切都是那麼的安穩與祥和。我們輕輕的踩過一條條巷子,回到客棧,喧囂的人群已經散去,滿目的紅籠也逐漸熄滅,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們和古鎮一同睡去。告別西塘的時候,我們采購了許多當地的小吃,有芡實糕,一口棕,還有醺青豆,帶著口中美味的殘香和對西塘美景的無比眷戀,我們登上了返回上海的火車。一個月了,回憶起來還是會感到無盡的愜意。但願多年以後,不論我們是身在上海還是回到北方,都能憶起這次讓人心馳神往的西塘之旅,憶起這段在江南的火紅的日子。

(西塘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