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雲南留給我兒時的印像是:四季如春的昆明,美麗的西雙版納,眾多的少數民族,盛產煙葉和藥材,是一個展示亞熱帶和熱帶風情的地方。但隨著上世紀末的以互聯網為代表媒體革命的到來,雲南在我的心目中印像改變了,那裡仿佛已成為背包客的天堂,失意者的樂園,成為拋開喧囂塵世的一片淨土,每人心目中的神往之地,吸引眾人眼球的幾個標志性事件是:已故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一書的熱炒,麗江古城九七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摩梭族楊二車娜姆出版的《走出女兒國》,滇川藏三省關於誰是正宗香格裡拉的紛爭等等。 一、中轉昆明
因為向往已久,所以准備充分,我希望是沒有時間,沒有約束的自助游,只有這樣才能品味其中味道,在和同伴踏上去雲南的飛機上,我一直在想那塊土地上究竟有什麼的文化,歷史,宗教,風俗,地理,人文?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雲南成為全國旅游第一大省?我將如何盡快融入了解他?
到了昆明國際機場已是深夜十一時,發現機場旅游廣告招牌遠遠多過產品招牌,這時一個又一個旅游團還接踵而來,深夜人氣這麼旺仿佛身在北京上海這些都市,事後經朋友證實昆明機場、已躋身於國內十大機場,,省內各主要地市都有機場,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實屬不易,可見旅游對於雲南省有著何等特殊的意義。
七月昆明夜晚非常涼爽,醒來時大街上已是熙熙攘攘,應了一句古話: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漫步街頭,路上行人並不匆匆,街道欠缺規範且窄小,交通自然不暢,連商鋪也並不急於開張,證明昆明是一個絕對慵懶的城市,是個安於現狀且不願輕易被改變的城市,昆明的小吃便宜且保留了傳統特色,就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但工業文明和市場經濟的無情衝擊還是使我找不到多少大理國的痕跡,吳三桂的蹤影,龍雲盧漢的民國治理,讓人感慨歷史的無情,無數風流人物總被風吹雨打去,只是在金殿中,還能感受到這位既愛江山又愛美人的平西王爺的喜怒哀樂,我不相信這位“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王爺有野心造反,只是不想重回北方受苦受累,偏於一隅抱得美人歸可能是他最大的心願,當時的情形,可惜只能推斷無從考證。老天留下來的滇池正在不斷經歷治污和排污的循環.最近來了一群老“飛虎隊”美國大兵,忙著打撈當年那場戰爭留下的飛機殘骸,世博園,民俗文化村這種純人工造的東西算是大氣工整,但去了一趟,就再也不會再來。夜晚朋友和我走進昆都夜市,那是服裝娛樂飲食的總彙,不禁讓我想起了香港的缽蘭街,大眾而平民的風格。
二、香格裡拉的,我來了!
但對於大多數游客來說,由於昆明已不是想像中的昆明,所以多半在此中轉,一條是前往傳統的西雙版納南線,近年游客下滑,多少有些失色,而絕大多人則選擇大理-麗江-中甸的小香格裡拉西線,更有些背包客暴走族沿著漫長的大香格裡拉線自助行,它西至西藏林芝一線,東到四川瀘定,北至川北若爾蓋、石渠縣,南到大理、麗江一線。
終於到了魂牽夢繞的香格裡拉,機場至市區馬路的空氣中帶著一種惹人的清新,我一直認為大香格裡拉的人文中心區應該在大理,其次才是麗江,大理讓世人熟知很大程度依靠源自金庸的《天龍八部》,在這位唯美主義的俠客筆下,有著神奇的六脈神劍、一陽指、漁耕樵夫,有著蒼山洱海的奇麗風觀,亦有著受中原極大影響的佛教文化,古時交通的阻隔,並沒有影響文化的交流,但唐時的南詔宋時的大理卻成功躲過許多大的戰亂。
無疑大理是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雖然當時中央政府的臣屬國南詔、大理所控制的疆域遠遠大於今日的雲南省,但至今保戶完好的文化與宗教,白族、彝族等多民族並存,以及段世皇爺家族的競相退位入佛,家家種樹戶戶養花的習俗,證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無欲與寧靜,以及愛好和平和生命。

(現代文明的困惑)
三、現代文明的困惑
可能是窮則思變吧,事實證明雲南的旅游業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盡管四川的旅游資源不比雲南差,雲南省官方成功抓住了世博會的機會,找准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地理豐富差異的定位,建設了發達的航空運輸網絡,從而奠定了旅游在雲南GDP和就業機會上的地位。
但被鋼筋水泥包圍的昆明,糟糕的交通,雜亂的市容,不容樂觀的治安,不由的讓人感覺國人善於建設也善於破壞,但卻不懂保存歷史,一個城市的歷史應該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為什麼巴黎,倫敦等千年古城可以做到現代文明和古跡的並存,而我們卻一定要推倒重來,著實令人扼腕。
麗江的確美麗,小橋流水,庭院古樸,歷史得以較完整的保留和積澱,但人山人海的湧入,摩肩接踵的商業文化,讓人感覺到麗江古城很像一個小商品城,古老的四方街不再安寧,失去了往日的祥和,原來質樸的納西族人在市場經濟的培養下也不乏商業頭腦,讓游客找不到來旅游的目的。發展經濟和旅游,改善人民生活本身並沒有錯,但如何與自然和諧,找到平衡點,對當地政府是一大課題。
倒是麗江旁七公裡的束河古鎮清靜了很多,少了一絲喧囂,廢棄的老屋上開的西式咖啡店,居民庭院內的農家飯莊,更有一對來自貴陽的隱者夫婦,放下紅火的事業交給朋友打理,開著一家鄉村空間酒吧,富態的他們顯得那麼知足,那麼恬靜。但就是這個古鎮,也大張旗鼓的開來了建築隊伍,估計又是一輪新的瘋狂的房產開發。
四、旅行花絮
在這次漫長的旅途中,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在玉龍雪山下的草坡上,兩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背著小背簍,小背簍裡裝滿了采摘的野花,鞋上帶著些許泥土,童真無邪的臉上帶著青春的快樂!四方街的小河邊,幾個畫院的學生坐著小板凳,拿著畫筆正在寫生,嘈雜的游客和圍觀者絲毫不能影響其創作的意境和靈感,好一幅氣定神閑的模樣!
更有那來自異國它鄉的老外,慵懶的靠在河邊的座椅上,手持一瓶喜力啤酒,戴著MP3在看書,至於有沒有用心去看,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東西方的差異,國人為改變生存環境,過著戰戰兢兢苦行僧般的日子,而外國人卻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對待生活的態度何其不同也!
櫻花酒吧的老板夫婦,你們還好嗎?為了一段異國的情緣,竟在這塊土地上定居下來,每天人來如潮起潮落,牆壁上掛的留言本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卻是永遠的熱情和笑容!
時間過的很快,又要踏上回家的路了,這時候我終於明白,只要有愛,香格裡拉就在你我身邊,在你我的心中,而此刻,香格裡拉的背影也漸行漸遠,終於消失在我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