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隔夜定旅游船票的地方定了今天去麗江的汽車票。因為比車站便宜5元錢,只要35元一人。大理到麗江公路緊貼洱海,可以看見有漁村散落在洱海邊。過洱海後,公路時而在寬谷中行駛,時而駛上緩緩的山崗。沿途農田齊整,人煙稠密,看得出這裡是比較富庶的地方。居民的服裝也開始有了變化,不是單一的白族服裝了。過鶴慶以後,穿著披星戴月納西族服裝的漸漸多了起來,意味著我們即將到麗江了。突然在汽車的左手邊的天空中隱約出現一座雪山,如一抹青煙若有若無。急問司機,那是玉龍雪山吧?回答說是。現在回想起來,那是玉龍雪山給我們的最完美的見面禮。後來我們和玉龍雪山多次照面,無論是近還是遠,都不如那一刻來得美!汽車停在麗江古城附近,我們徑直走進古城,尋找家庭旅館。穿過一條小巷就來到玉河廣場。這天正是三八婦女節,廣場上很多的穿民族服裝的婦女在打跳(集體舞),旅游者混雜其中,一派歡樂氣像。找旅館的事先放在一邊,拍照要緊。麗江是我們這次旅游的重點,我決心要找個能體現麗江特色的家庭旅館。一番察看,選中就在玉河廣場附近的小峰王府。價錢也說得過去,40元一間。這也是沾了人多的光,老板娘看我們一下子要租三間才同意這個價錢的。這是一個有著長方形院子的納西族四合院,可是老板娘並不是本地人,是東北人。安頓好後,上街吃午飯,選來選去,還是一碗面條解決問題。有節省的因素在裡面吧。看對面桌上的女孩,兩個人叫了滿滿一桌菜,還有我很饞的竹筒飯。打聽了一下,居然要30元一根。還是省省吧!看那兩個姑娘滿不在乎的樣子,不知是花父母的錢不心疼呢,還是自己是白領,月收入上萬呢?吃好面條,同伴又要去購物游,我決定先去萬古樓拍麗江古城全景。麗江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是行走在古城的石板街道上,沒有一點新奇的感覺,這是因為看了太多的照片和資料的原因吧?最要命的是,走在那人流裡,有一種極度不真實的感覺,周圍的店鋪也散發著不真實的虛幻的光芒。坦率的說,麗江,此時我一點也不喜歡!雖然它還說得上漂亮。萬古樓很快就找到了。直接上樓,找角度。可惜陽光太強烈,拍照不合適。於是就打量身邊的人。由於是節日,萬古樓上擠滿了穿著民族盛裝的婦女,老老少少都有。孩子們在樓道裡竄來竄去,老人們看著樓外的風景好奇的長大著嘴巴,姑娘大嫂一堆堆的說著話,或者招呼著自己的孩子,還有一個中年婦女在書攤上專心的看一本書……。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我好像有回到人間的感覺。哦,我的不喜歡古城,是不喜歡它是一座與實際生活脫離了的空城!木王府就在下面一牆之隔的地方。信步走下樓,來到王府,因為是三八節的緣故,竟把門票也省了---沒有人要我買票。驢友顧老師囑咐木王府一定要去。本來我想在樓上已經看了王府的全貌,不打算去了,幸虧這不經意的一走,終於沒把這在麗江最值得看的王府給錯過了。王府的規模,建築的布局都有點摹仿北京故宮,但是細節上又有自己本民族的風格。因為在南邊,花草樹木比北京的還要華麗些。當年徐霞客給麗江修地方志時,木知府沒敢給他看當時新造的木王府---怕傳出去要殺頭的。但是徐霞客還是聽到了一點風聲,說過“宮室之麗,擬於王者”話。現在是,這句話已經作為招牌寫在木王府大門的照壁上了!寫到這裡,不禁想起現在凡是徐霞客走過,寫過的地方,當地旅游部門一定要挖掘出來,當成金字招牌貼出來,連福建泰寧這樣一個縣城,為了開發旅游,出了一本專集,明明霞客沒有去過那裡,卻寫了篇文章說徐霞客沒有去那裡,是因為那裡交通不方便,還假設說,霞客如果去了他們那裡,會怎樣怎樣形容雲雲。這不知是否符合先生當年的初衷?木王府裡有一個老先生在拉二胡,嶄新的盒蓋上的招牌寫著是蘇州民族樂器廠制作的,竟很親切,遂與他攀談了一會。人的感情如此脆弱,難怪有俗語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還沒看見老鄉,僅是看見故鄉的樂器,就激動如此,真不能免俗。看太陽西斜了,又上萬古樓去。路雖然不遠,但走一步都很費力。大概是在高原上的緣故。這回樓上對著玉龍雪山的窗口已經架了一個三角架,一個看著就很專業的攝影師正等待在那裡。我自慚形穢,三腳架也沒帶,拍什麼夕照啊?樓上游客已經少了,略略攀談,得知他是安徽合肥某報的記者,這回夫妻兩個出來是旅游的,拍照只是業余愛好。看人家很專心的等日落,我也向人家學習吧。後來看看太陽倒躲到雲層裡去了,起了風,看樣子不會有期待的夕照出現,我決定不等了。可那位業余攝影師說他還要等,拍不到夕照就拍古城夜景。我沒有腳架,當然只能放棄。曾經和旅友兼影友的廣東姑娘小謝說過,我外出旅行時對攝影只有百分之40的投入,百分之六十是旅游。說那句話的時候是在黃河第一灣的山頂上,記得小謝對我的話非常贊同,把我引為同道。但是看小謝的成果,我豈能與之比,以我現在的態度,用在攝影上的心思是百分之四十都不到的了。回旅館的路上,在一家小吃店買了一個麗江粑粑,點了一碗米線,老板照例不是本地人。一路上仍是擁擠的人流。還不到旺季,已經有這麼多游客,旺季會怎樣呢?

(遠眺玉龍雪山)

(在木府歡度婦女節的納西族同胞)

(小橋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