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黑海度蜜月王在田
蜜月旅行的潮流是追求新鮮、浪漫加異國風味,近年來許多新人選擇土耳其來展開他們一生中最甜蜜的旅程。地處歐亞大陸交界處的土耳其三面臨海,位置得天獨厚。除了游人如織的愛琴海岸、地中海岸之外,位於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海岸景色秀麗而幽雅,是蜜月旅行理想的世外桃源。
黑海在土耳其境內全長約1200公裡,其精華是阿瑪斯拉(Amasra)與三桑(Samsun)之間約350公裡的海岸線,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很適合自駕車旅行。
考慮到在土耳其駕車為左舵右行,這段蜜月旅程應從三桑出發,沿十號濱海公路向西至阿瑪斯拉。這樣做有三個好處:海景始終在右手邊,不會被對面駛來的車輛所阻擋;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伴侶可以盡情欣賞海景,視線不會被駕車人阻礙;三桑又是黑海沿岸最大的土耳其城市,租車要比在另一頭的阿瑪斯拉方便得多,大可以貨比三家。
從三桑出發,不到半小時就可抵達五月十九日大學,它建在一座小丘的緩坡上,依山面海,芳草茵茵,風景之佳也許只有綺色佳湖畔的康乃爾堪與之比肩,真教人後悔當年游學時沒來這裡,否則每逢疲倦時走出書齋,躺在草地上遙望海天一色,那是何等的飄逸自在!
離開這座學府不久就進入巴夫拉(Bafra)半島。十號公路橫穿這座半島,約有四十公裡在內陸行駛。巴夫拉鎮位於這段路的中點,鎮上的席台清真寺(Site Camii)以穩健的淺藍色拱頂與兩座纖細而挺拔的淡綠色尖塔相輝映,是傳統塞爾席克風格與現代簡約建築理念的結合,也是整個旅程中最令人賞心悅目的清真寺。
仿佛是為了補償剛才的內陸行程,駛出巴夫拉半島後眼前展開一片優美的海景:首先是一段筆直的濱海公路,一側是陡坡,一側是連綿不斷的海灘,視野非常開闊。藍色海浪一波波地拍打海岸,輕柔地掀起點點白色浪花,此起彼伏,煞是好看。在這段路的盡頭,汽車駛上一個高於海面近十米的小台地,進入一片松林。在連綿松林掩映下,蔚藍色的海面顯得典雅而寧靜,讓人頓時忘記了世間的喧囂,心下一片平和。
從這裡進入山區,繞著盤山公路轉了幾個彎,再次見到大海時已身處上百米高度。此時的海景同剛才在海灘行駛時看到的景色又不相同:剛才視線幾乎與海面相平,見到的是湧動的海、溫柔的海;現在從高空俯瞰,見到的是廣闊的海、深沉的海。除了光線折射不同造成海水色彩變化之外,亦可以看到在遙遠的海面上籠罩著一層薄霧,使海的藍在天際自然地過渡到天的青。黑海這個名字,是否就是因為她的海水顏色較深而來呢?
翻過這座海邊高山,又回到了海灘公路,前面出現一個迷你半島。它其實只是高山延伸入海的余脈而已,那余脈的尖端形成了一個海角,戈爾奇漁村(Gerze)就位於這個海角邊。這是個適合休閑偷懶、打情罵俏的地方。當然,這裡的海鮮也是遠近聞名的。
從戈爾奇向西是一片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形,點綴著小片樹林。沿著平緩的坡地有不少農場,在收獲的季節會泛出一片金黃,如果在這幅畫面裡添上一座城堡的話就活脫脫是法國北部海岸的景色了。
穿過這片農業區便到了席諾普(Sinop)。
席諾普是一個頭大腰細的狹長半島,伸入海中近十公裡,形成了一個天然良港。正因為這個地理優勢,歷史上它是黑海沿岸最重要的商港之一。不過席諾普這個名字的由來要比貿易久遠的多: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勇武的母系部落,其族人都是女性,被稱為亞馬遜女戰士。且說好色成癖的天神宙斯看中了亞馬遜部落的女王,為了討得芳心,慨然許諾實現她的任何願望。誰知女王說她只想獲得永恆的貞操,輕輕易易地便擺脫了宙斯的糾纏。
後來歐洲殖民者在美洲新大陸一條大河邊遭到了當地母系氏族的攻擊,想起這個傳說,便把那條河命名為亞馬遜河,亞馬遜的原始含義反而漸漸被人淡忘了。根據希腊神話,亞馬遜部落就居住在這一帶,而那位聰明的女王名字就叫做席諾普(Sinope)。
席諾普有不少古跡,比如拜占庭時代的巴拉特教堂,塞爾席克時代的阿拉丁清真寺,以及格外引人注目的古城牆。席諾普半島三面臨海,為了抵御動地而來的突厥騎兵,拜占庭時代在半島中部最狹窄初攔腰壘了一道石牆。這道城牆高達25公尺,至今保存完好。在它的南段有一片花園,坐在花園的長凳上,看著滿園奇花異草,聽著海灘上傳來的隱隱濤聲,很是愜意;它的北段在後世修建道路時被拆除,只留下海邊一段孤零零的殘牆和角塔,在無邊無垠的大海面前顯得分外蕭瑟。
席諾普有不少臨海酒店,可以在這裡過夜。半島指向東方,因此是清晨欣賞海上日出的絕佳場所。
從席諾普出發向內陸行駛約三十公裡就到了阿仰席克(Ayancik)。這是個典型的土耳其小鎮,周圍有山有湖,喜歡健行、釣魚、狩獵、露營等野外活動的話應當在這裡盤桓幾天,喜歡大海的話則應當加緊趕路:駕車穿過一片山間密林,在居澤肯一帶再次回到海邊,從這裡再開五公裡就到了圖克裡(Turkeli)小鎮
圖克裡這個名字有點古怪,是“土耳其之手”的意思。這裡的海岸線朝西,適合看日落。岸邊有一座觀光酒店(Otel Turistik),雙人無敵海景房只收30裡拉(折合200人民幣)。坐在房間的陽台上,遠眺夕陽把天際染得火紅,再逐漸消失在雲層中,緩緩沉入海底,只剩雲端一道銀線留給觀者無盡回味。那份絢爛後的寧靜,精彩後的悠遠,不正是愛情由熱烈走向綿長的寫照嗎?
黑海盛產鯖魚(mackerel),當地人把它叫做palamut。在落日的余暉中點一道本地煎魚(balik shish),伴著濤聲與愛侶共進燭光晚餐,可以說是黑海蜜月之旅的一大高潮。
圖克裡人用巨石壘成兩條長堤伸入海中,長堤盡頭是導航燈塔,長堤之間則圍出了一片海灣。清晨和煦的陽光下,在輕柔而帶些鹹味的海風中沿長堤跑步去燈塔,扶著雖然搖搖晃晃但很結實的鐵梯攀上燈塔頂端,臨風俏立,環視大海,實在是非常舒心暢快。從燈塔下來,可以租用一條停泊在港灣中的游艇出海釣鯖魚,捕到了就在船上請船夫現烤現吃,別有一番風味。如果這兩天開車疲倦,想換換交通方式的話,也可以讓船夫沿海岸行駛,把你們倆送去下一個港口。那車怎麼辦呢?不要緊,可以讓船夫的兒子駕車去那裡等候。土耳其人誠實友善,黑海沿岸更是民風淳樸,大可以放心地在海上享受陽光。
下一站是查特爾賽伊丁(Catalzeytin),這是海邊一個狹長的小鎮,十號公路在小鎮與海灘之間穿過。路邊有不少長椅面向大海,坐在這裡喝一杯土耳其著名的Efes啤酒,非常賞心悅目。從查特爾賽伊丁出發不遠又進入山區,這裡的山更為高峻,駕車行駛於山海之間,感覺仿佛翱翔於深沉寧靜的海面之上,其情其景,若非身臨其境,真是難以想像。
約五十公裡後到達伊內波魯(Inebolu),這是一個河口大鎮,但河道已近干涸,成了長滿青草的溝壑,常常可以見到牧人把羊群趕到這裡,自己去鎮上的小酒館逍遙自在,留下羊群乖乖地埋頭吃草,外加一條牧羊犬大模大樣地來回巡閱。
可能是由於河口三角洲土質松軟,伊內波魯的海堤築得很高,濱海公路穩穩地在海堤上穿過。黑海的波浪陣陣拍打海堤,激起數米高的水花四濺,如碎玉般灑在岸上,形成一處很浪漫的嬉戲場所。
由伊內波魯到旅程終點阿瑪斯拉,除了綺麗多姿的海岸風光之外,還應該留意沿途偶然經過的老屋。這些古宅用木石建成。一般的木石房屋——比如巴基斯坦的卡拉什人房屋或者土耳其的奧斯曼房屋——是用石材砌牆,再以木材為梁架構屋頂,取其上輕下固;這裡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木材建屋而以石材做屋頂,遠遠看去仿佛搖搖欲墜,叫人捏上一把冷汗。
阿瑪斯拉位於兩個海角之間,是一座跨越了古希腊、古羅馬、拜占庭和中世紀的古城,歷史上是一座重要的商港和要塞。在威尼斯與熱那亞長期的貿易競爭中,這裡一直是熱那亞人在小亞細亞采購東方貨物、然後裝船運往歐洲市場銷售的中轉站。對羅馬古跡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市場、競技場和浴室——當然,現代人是使用土耳其蒸汽浴室的。
阿瑪斯拉是黑海邊最為優雅溫馨的城市,值得多呆幾天,盡情享受這個海濱古城的獨特韻味。需要注意的是:它也是土耳其人的度假勝地,如果在周末前往的話,務必要事先訂好酒店住宿。
沿著黑海海岸的旅行至此告一段落,但你的蜜月之旅還可以繼續延伸:從阿瑪斯拉向南91公裡就到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小鎮薩夫琅勃魯(Safranbolu)。這裡以保存完好的奧斯曼時代古宅群落聞名,是拍情侶照的好地方,也有全土耳其聞名的甜點。由此經傑裡德(Gerede)上080號亞歐公路,開車四小時就可以到達伊斯坦布爾。那又是一座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化藝術名城,不過那該是下一個題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