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形跡2006年7月11日至22日

作者: alicemelon

導讀西藏形跡 第一至二天7月11日到12日 去到拉薩 7月11號晚上,從深圳坐飛機到成都,原本10點的航班到12點才起飛,到達成都的雙流機場已經是凌晨兩點,等拿到托運的行李,到附近的“川港賓館”住下,已經是3點了。第一天在疲憊中度過,怎料第二天仍然不順,國航飛往拉薩的航班也要推遲,從10點50延到一個小時之後。等到從拉薩機場坐上大巴開往市區,我們只剩下 ...

西藏形跡

第一至二天7月11日到12日 去到拉薩

7月11號晚上,從深圳坐飛機到成都,原本10點的航班到12點才起飛,到達成都的雙流機場已經是凌晨兩點,等拿到托運的行李,到附近的“川港賓館”住下,已經是3點了。第一天在疲憊中度過,怎料第二天仍然不順,國航飛往拉薩的航班也要推遲,從10點50延到一個小時之後。等到從拉薩機場坐上大巴開往市區,我們只剩下累字.

拉薩的陽光很強烈,不過氣溫並不高.貢嘎機場開往市區大概一個小時,路況很好.沿路可以看到很多光禿的大山,天上大塊的白色雲朵投射下來,在山腰上形成美麗的深藍色.高速公路的一邊是一條很寬的河,偶爾看見撐羊皮筏子的當地人漂流而過.

在網上的功略中看到,進入市區就可以看到布達拉宮,果然在快接近終點的地方見到這個世界文明的紅白兩色宮殿,氣派非凡.機場大巴的終點就在布宮的東側.

還沒有下車,就見到師弟在等了.下車打了招呼,打車去他給我們預定的廣海酒店.到此為止,高原反應還沒有來,不過師弟仍然給了我們一些藥,並特意叮囑我們一切慢慢來,第一天要好好休息.其實把行李拿到三樓,我和同伴兩個人就已經開始喘了.在拉薩的第一天,沒有洗澡,沒有亂跑,吃過晚飯就乖乖休息了.

第三天 7月13日 大昭寺,西藏博物館

原本預計師弟可以在今天幫我們搞到去布宮的票,上午就可以去參觀,所以兩個人都起的很早.但是由於百分之一百的肯定,還是決定到北京路去轉轉,順便去吉日等青年旅館看包車的事情.吃過早飯,到布宮前也才是早上八點多,拉薩大多數店鋪都沒有開門,包括一些小吃店.布宮前人不多,但是有不少磕長頭的藏族婦女.我們在附近好頓照相,之後就跑到青年旅館看消息.亞賓館,吉日,八郎學和東措這幾個最著名的青年旅館都在北京東路,距離很近.在這幾家的留言板上沒有看到跟我們同一路線的人,大多數是去珠峰,阿裡的人,這對我來說太有挑戰性了,我只想去日喀則,納木錯這些地方.於是我也學人家在板子上留下路線和聯系方式,希望有人同路包車.

在北京路隨便拐進一條小巷,看到藏民生活的一面,賣日用品,酥油,鞋襪的攤子一個挨著一個,在臨街的小店裡還有賣甜茶的.我們沿路走到小昭寺,門票要好幾十,但是門面並不氣派,去參觀的也多是本地人,於是我們放棄小昭寺,改去大昭寺.大昭寺的門票要70大洋,很貴,不過門票是一張獨特的光盤.我們恰好在門口碰到旅游團,就跟著他們蹭了講解聽.寺內的佛像很多,各自主宰生死,健康,長壽等等,還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不過不少佛像被鎖在小房間裡,只能從門上的小孔中看個究竟.寺內最著名的,要算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時,帶去的釋迦牟尼的12歲等身像,據說世界上獨一無二,格外珍貴.佛像上塗了厚厚的一層金粉,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上到大昭寺的頂層,可以遠遠望見布宮.寺廟的金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成為大家照相最熱門的地方.大昭寺的一層有一個三面走廊的轉經輪長廊,但是因為維修的關系沒有開放.聽後來我們的司機說,藏民沒事的時候都會去轉大昭寺和布宮兩個地方,但是磕長頭絕對是體力活,一般的城市人堅持不了幾個.

出來大昭寺,就是著名的八角街了,賣的貨品很多,項鏈,手鏈,轉經輪,帽子等等,質量也參差不齊.

現在是下午三點,可以去六點才關門的西藏博物館.門票30塊,但是我覺得內容非常豐富,對游客來說,絕對比參觀大昭寺值.在博物館入口可以租講解器,聽聽展品的介紹.裡面從古石器時代開始介紹西藏,延伸到吐蕃王朝,新中國的歷史.展出了很多珍貴的經書,唐卡,藏戲服裝,印章,藏袍等實物,使人對西藏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唐卡,就發展了很多年,最初由尼泊爾傳入,以黃紅等暖色調為主,人物身體的比例畫的還不是很協調.到了後來的勉唐唐卡,增加了藍白等冷色調,使畫面更加生動,再後來的堆繡,是指在畫的背後填充東西,使畫產生立體感,唐卡也更生動華麗.

博物館裡還有很多金銀,像牙,玉等制成的珍貴印章,還展出了西藏各地的服飾和民居,介紹了藏醫學的發展.原來藏族祖先很早就知道胎兒在母體的形成過程了,圖畫非常詳細.

這一天的行程基本結束了,包車和布宮票都還沒有著落,只能耐心等待.

第四天7月14日 哲蚌寺

同伴一早起來就不太舒服,我們布宮的票也沒有消息,於是兩個人到10點都還沒有出門.過了一會,接到一個男生的電話,說想見面談談包車的事情,地點在吉日.於是上午11點坐三輪車到吉日,找到了這個日後一同生活了好多天的燕姓男子.他又找來另外兩個有意同行的一男一女,一路找旅行社介紹車.一般包車都是坐4個乘客的吉普車,坐5個人的比較難找.最後在東措敲定一位扎西師傅的豐田4500,約好下午六點看車,並商量行程,同旅行社簽合同,我們就各自散了.

時間尚早,我和同事決定去拉薩市郊的哲蚌寺.打車花了27塊錢,開到山坡上的寺門前,門票55塊錢。因為是中午剛過,游覽的人並不多,上山的路上只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山羊,低頭尋找食物。哲蚌寺多處佛殿修在山上,爬起來很費力,一會已經氣喘吁吁了。好在我們遇到了一個導游,可以跟著他帶的幾個人聽聽講解。在最高的一處佛殿,我們看到一尊巨大的強巴佛,也就是藏傳佛教中主管未來的佛,相當於我們的彌勒佛。人可能只相當於他的頭的大小,顯得非常渺小。佛像同樣被塗滿金粉,嘴角微微翹起,微笑以對來客,此時此刻,似乎沒有生命的佛像也可以看穿人的心靈。

中途爬上爬下覺得很累,就坐下來休息。看到幾個中年的喇嘛在吃中午飯。一個人走到院子中間,那裡擺了個太陽灶,坐在上面的水燒開了,他把水一一倒入暖水瓶。問了問,說這樣用太陽能,只要大概十五分鐘就可以把水燒開,非常環保省力,充分的利用了西藏陽光充足的優勢,真是不錯的方法呢!

下午三點是辯經的時間,正好我們也差不多參觀完畢,趕到一個鋪滿鵝卵石的院子,很多穿紅袍的喇嘛吸引了我。兩個喇嘛是一組,一站一坐,坐著的提問,站著的略思考一下,就把佛珠向上一擼,兩手用力一拍,開始回答。雖然我們不懂其中的玄妙,但是感覺很新鮮。辯經的聲音老遠就可以聽到,進了院子更是沸沸揚揚,我懷疑這些喇嘛彼此之間是否能夠聽到對方,不過比起我們的安靜課堂,這樣的課外活動也算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吧。

晚上五點多回到東措,扎西師傅已經將車開來了,大家交了錢,商量了明天早上碰頭的時間,就各自散去了。沒想到包車的事情進行的如此順利,而且五個人的團隊中,有兩個人似乎很有經驗,他們一路從四川包車進藏,身體適應的也比我們好很多,想必旅途將很愉快。

第五天7月15日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早上八點准時出發,這時大家還彼此不熟悉,選出燕姓男生當我們的財務總監,大家就一路無話了。沿途的風景並不好,很多光禿的大山,讓人看了眼睛疲勞進而昏昏欲睡。中午的時候到達日喀則,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扎什倫布寺。司機師傅幫我們去辦邊防證,我們幾個就去參觀。55塊錢的門票,外加50塊請了一位導游。

扎寺同樣建在山上,以多個班禪的靈塔而聞名。進入到寺中沒有走幾步,就可以見到三座白塔一字排開。導游告訴我們,白塔內裝的全是廢舊的經書,因為經書不能隨便燒毀或者丟棄,就放在白塔裡儲存。很多年邁的藏民不停圍繞白塔轉經,口中念念有辭。他們中的很多人每天都來,轉跟自己年齡相等的圈,有的人太老了,怕記不清楚,就每轉一圈,在白塔腳下放一顆石子。累了就在附近的樹下吃自己帶的干糧,喝點酥油茶。我看了很感動,這些人的心靈一定非常純淨,只想者為佛祖,為自己和家人的來世祈求平安。我們也轉了一圈,表示尊敬。

扎寺內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銅制鍍金強巴佛像,比之前在哲蚌寺看到的還大。人還不及他的蓮花座的三分之一高。原本可以按照五層去參觀這座巨型佛像,不過現在只能從下而上的仰視了。佛像的周身鑲嵌珍貴珠寶,身體內也填充了經書和糧食,喻示心內有佛法的意思。

接著依次是十世班禪,四世班禪和五到九世班禪的合藏靈塔。每個靈塔殿的入口處都有綠松石或其他石頭鑲嵌成的“萬”字符號,供信徒磕長頭的時候用。進入大殿,每個靈塔都包裹真金,鑲嵌寶石,裡面供奉班禪圓寂後的真身法體。靈塔前擺放九到十一世班禪的照片。導游告訴我們這其中以四世班禪的靈塔最古老也最珍貴,而五到九世班禪的靈塔在文革中被毀,所以只能建造合葬的靈塔。靈塔四周的壁畫也非常珍貴,畫有不同的佛和佛經中的故事。因為班禪圓寂之後,真身被安排的面向北方,像征去了北方的極樂世界,信眾通常也是到靈塔的背面朝拜。

扎寺參觀完,大約要一個半小時。接下去的時間,就是等待辦去珠峰的邊防證。一切辦妥之後,我們決定經過拉孜,到定日住宿。沿路有很多金燦燦的油菜花,司機師傅還特意停車讓我們拍照。油菜花沁人的芳香,帶給我們一路的好心情。

第六天7月16日珠峰

在定日的住宿還不算太糟糕,沒有用上睡袋,早飯也可以吃飽,但是早上起來天氣就很糟糕,下著雨,遠處的山峰完全罩在濃霧中。珠峰肯定是看不到了,不過已經到了這,怎麼也要去看看。汽車一路在爬山,路況也很不好,碎石路沒有鋪瀝青,非常顛簸。過了軍隊的檢查站,就沒有什麼人煙。因為逐漸進入高海拔,植被也很稀少,大山的顏色都很單調。但是遇到有河流經過的山谷,仍然可以見到綠油油的莊稼地,和附近的藏式民居。每到一處地方停車,就會有髒西西的當地小孩來要糖要錢,我仍舊不動聲色。也有些地方有藏民買自己挖的海螺化石,我的同事花20塊錢買了一個手掌大小的留做紀念。

到達容布寺已經是中午了,下車時我感覺陣陣頭痛,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大事,只是感覺很冷,要抱緊衣服,捂緊肚子。大家開始找住宿的地方,因為高檔的,低檔的全部不能洗澡,大家就選擇了一個床位40塊錢的簡陋旅館。我,同事和燕姓男生住在一個四人間的屋內,另外兩個同伴則堅持要到山上的帳篷裡去住。大家吃過方便面他們兩個就分別出發了。其實容布寺和山上的景色幾乎一樣,再加上陰天起霧,更是什麼都看不到。不過既然來了,大家都想距離珠峰更近些。可惜我吃過午飯,感覺更我舒服,除了頭痛,肚子也開始通,原本以為睡一下會好,就可以跟他們上山了,結果一點好轉都沒有,一覺睡到五六點鐘,仍舊沒有好轉。

下午迷迷糊糊的時候,房東帶來一個外國小伙子,打算住在我們房間的那張空床上。他說話帶點口音,跟我的同事說了好幾次good afternoon,都沒有回應,最後只好說了聲good morning,自己倒頭睡覺。後來大概是太無聊了,就不知道去了哪裡。

傍晚的時候,上山的一個同伴回來,問我去不去餐廳,我想,的確不能在躺下去了,不如去聊聊天。於是起床,吃了一片嗎叮琳。結果還是非常不舒服,在門口把中午吃的方便面都吐了出來。反倒感覺好些了。收拾一下,到了餐廳。這裡人氣很旺,大概是因為有爐火比較溫暖的原因,外國人,中國人,藏民司機,全都聚在裡面。遇到了我的同事和同屋的那個老外,大家就聊了起來。非常佩服這些外國人的精力,他們不挺的鬧來鬧去,跟餐廳服務的小女孩開玩笑,照相,聊天,一點高山反應都沒有。而我則死的心都有了。

聊天中得知,同屋的老外是個意大利人,做公司的人員培訓工作,去了珠峰還想去阿裡。他還給我吃治高原反應的藥水,陪我聊天,才感覺沒那麼難受。

餐廳裡提供炒飯,煎餅,酥油茶,可我什麼都吃不下,看老外跟小女孩互相逗著玩。餐廳服務的一個女孩只有十多歲,穿著一件粉色的毛衣,瘦瘦的,扎著辮子。手腕上帶一個白色海螺作成的手鏈,不少外國人都很感興趣。天氣冷的時候,她還會帶一個有厚重銀板的腰帶御寒,也有不少外國人很好奇。他們給小女孩拍照,她還很會擺姿勢,還爭著看拍出來的照片。她的妹妹可能只有幾歲,不會說普通話,但是張的非常漂亮,也很害羞,只要有人舉相機對著她,她就跑到廚房躲起來。

餐廳的爐子上永遠坐著三個大茶壺,下面的爐火靠犛牛糞燃燒,小女孩不時往裡面添點燃料,火就會更旺些。燒出來的的水免費供客人泡方便面,或者衝酥油茶。

大家聊到八點多,我又撐不下去了,只好回到屋裡繼續躺著。沒有了爐火,房間裡特別冷。意大利老外已經搬到他的朋友那裡去了,這時又住進一個男的,和他的朋友一路騎摩托車從甘肅進藏,兩個人快樂的吃著鹹菜面包,討論著一路的見聞。

晚上沒有洗臉刷牙,就這麼睡了過去,到珠峰的第一天也快結束了。

第七天7月17號離開珠峰

今天的珠峰依舊是濃霧籠罩,只能見到山腳的一座山,整體根本看不清楚,照相就更不清楚了。這一天就要離開了,一個上午都在等待上山的兩個同伴,可是一上午兩個人都不見蹤影,手機的信號也不清楚,三個人加司機在餐廳百無聊賴。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高山反應好了許多,除了肚子還疼,其他都沒有什麼了,也可以吃點東西。同伴建議,如果不上山,至少去附近的容布寺逛逛,打聽了一下,說是不要門票,三個人就帶著相機出發了。到了那裡,才知道不要門票的道理。容布寺的門口有一座白踏,很氣派的立在珠峰腳下,想必是香火很旺的寺廟吧。結果進了寺門才發現院牆已經殘破,到處是在牆封中棲身的鴿子,沿著搖搖欲墜的梯子爬上去,發現房頂已經沒有了,寺裡空空如也,只有門口一個藏民在石板上刻經文,一邊刻,一邊向我們兜售。

失望的回到餐廳,等了好長一陣,兩個同伴才回來,休整一下,下午兩點多出發離開。珠峰始終沒有露出明信片上那壯觀的全貌,也許是在跟我們說,歡迎下次再來。

一路沿原路返回,經過定日到拉孜住宿,艱苦了幾個晚上,終於找到一家可以洗澡的旅店,舒舒服服睡了一覺。

第八天7月18日薩迦寺白居寺

同行的人提議,可以順道去花教的最大寺,位於薩迦縣的薩迦寺,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但既然有人提議,我們也只好添點油錢,去薩迦寺看一看。早上八點就出門了,但是由於江孜往日喀則的公路要修建,設置了路障,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和一百塊錢,才順利上路。在路上竟然還碰到前晚遇到的摩托車兄弟,打開車窗打招呼,也不知道他們還認識我們不。到達薩迦寺已經是中午了。同樣是紅白兩色的院牆,門票也不便宜,不過我們五個人買了四張門票,就混了進去,結果寺內沒有講解,更沒有漢語注釋,我們跟在朝拜的藏民後面不知所以然,只是拍了拍照就撤了,等待以後再做資料補充吧。

中午飯在日喀則解決,還定了房間,下午前往以抵抗英軍入侵而文明的古城江孜。沿途又見金燦燦的油菜花和吃草的牛羊。

江孜著名的白居寺處於一道紅色圍牆的保護中,背後是山。據說是因為當年殖民印度的英國人打進西藏時,修建起來用來抵御外敵的。白居寺的門票40塊錢,沒有什麼正規的導游,好在我們遇到一位給外國人做導游的當地人,又蹭了點講解聽。白居寺同樣屬於薩迦派,主要供奉釋迦牟尼和強巴佛。受到印度和尼泊爾的影響,寺內很多佛像有明顯的外國人的長相,壁畫也保留了非常古老的畫法。我們遇到的這位導游曾經在印度學習7年,在尼泊爾待過兩年,應該對藏傳佛教有很深的理解。他說,釋迦牟尼的十六個弟子,按照他的言論,寫成了經書,成為現在教徒吟頌的經典。經幡到處可見,但真正的意義,我也是從他的嘴中才知道的。五色的經幡分藍白紅綠黃,分別代表藍天,白雲,火焰,碧水和黃土地,藏民每家都在房頂樹起經幡,順序不能顛倒,每年新年的時候更換一次。我問他,如果釋迦牟尼主宰的兩千五百年裡,並沒有發生世界大轉變,那信徒怎樣再信奉佛教呢?他說,其實這種大轉變已經在醞釀之中,雪山的積雪在以驚人的速度融化,10年前去珠峰,冰川融化還只是形成一條小溪,現在已經是一條湍急的河流了。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解釋很有說服力,在游覽西藏的沿途,經常可以看到光禿的大山,雖然山腳下郁郁蔥蔥,山坡卻已經顯出很明顯的沙漠化,細沙向河水一樣沿山坡流下,幾乎流到山腳,其中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也許是植被退化,也許是山羊過度啃食。但我不希望,10年後的這裡已經成為沙塵的棲息地。

再講白居寺的十萬佛塔,說是十萬,我們誰都沒有仔細去數,不過,大概五層的佛塔,有無數個小房間,裡面供奉不同的佛像和壁畫,想必加起來有十萬了吧。參觀的時候要寄存相機,但是同行的兩個男生都違規了,帶著相機到處拍,說是給沒上來的兩個人看。我們三個鑽了幾個小房間就覺得大同小異,於是直奔頂層。這裡可以一覽江孜城,但是站在邊緣的位置,讓人感覺一陣眩暈。有人說,如果爬到古城牆的城堡上,景色更好,可是我們最終放棄了,時間不允許,高度也太有挑戰性。

從江孜回到日喀則,已經是傍晚了。明天結束,大家要回到拉薩更奔前程,於是我們決定在日喀則腐敗一把,挑了個四川火鍋城邊吃邊聊天,對彼此有了更多了解,也互相開了不少玩笑。回賓館的路上,隱約見識了日喀則的夜生活,發廊點著幽暗的紅色燈光,成熟女郎身著清涼夏裝。我還在這驚訝呢,同行的人則毫不以為然,似乎這一切非常正常。當時我還很懷疑他們對西藏的片面理解,直到在拉薩跟師弟吃完飯,我才知道什麼叫繁榮昌盛。

第九天7月19日羊卓雍湖

羊湖路途遙遠,從早上一直開到中午。不過沿途景色優美,車子在大山中穿梭,景致不斷變化,高度也一直在上升。汽車在一處地方停下,已經有很多旅行團的大車小車停在這裡,遠眺羊湖,雖然看不仔細,但是仍然可以欣賞到它的美。湖水碧藍,沿岸的地方出現幾塊碧綠色,在群山包圍下,顯得格外寧靜。但是周圍參觀的人,不停的叫著拍照,藏民牽者犛牛,藏獒,甚至小藏羚羊讓你掏錢拍照,打破了這種神聖的寧靜。我們央求司機開到更接近羊湖的一個山坡。這裡人少了很多,景色也更好。山坡上開滿不知名的小花,緊貼地面而生。我們五個盡量走下山坡,小心的不去踩踏這些堅強的生命。幾個老外坐在石頭上寫生,沒有被游客的吵鬧打攪。等旅游團走了,山坡幾乎成為我們的專屬區,大家拉上司機,照了很多張難忘的合影。羊湖成為我們的背景,見證這段持續五天的友誼。

回到拉薩,住在東措40塊錢的一張床上。忙著貼帖子,篡人去納木錯。又在郵局寄出幾張明信片。司機師傅告訴我們,他搞不到布宮的票,不過好在我們的帖子已經有了回應,五個人仍舊租扎西師傅的車子,明早起程去納木錯。一切安排妥當,約了幾個人去八角街閑逛,購買送人的紀念品。

第十天7月20號納木錯

九點半准時從東措出發,路修的非常平坦,其中的一段與青藏鐵路同行。火車經過唐古拉山,就算沒有坐過,也留下了很有趣的相片。唐古拉山一帶都是雪山,化成潺潺流水,伴隨著我們一路。去納木錯的路上,水草豐美,我們也因此看到更多的犛牛,馬和羊。有些吃累了,就臥在地上,看過往的車輛,惹的我們同行的一個人嚷著要變成生活在這裡的小羊。

車子行到那根拉山口停下讓大家拍照。這裡重新上升到五千米以上,雖然沒有不舒服,可是山風很大,能看到遠處的納木錯。藏民敲敲我們的車窗,賣經幡,說是可以幫我們找個高的地方掛,為家人求平安,但是被我們拒絕了。也有藏民小孩抱著小羊讓你照相,如果不願意,他還會硬把小羊塞到你懷裡,因為不能把瑟瑟發抖的小羊放在地上,我的同事只好掏一塊錢照了幾張。

那根拉山口再開幾個小時,經過廣闊的草原,就可以慢慢接近納木錯了。湖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同藍天融為一色。不過這是仍不是最美的。車子開到一個半島上,進入一片白色的帳篷,這裡就是住宿的地方。我們找了最好的一床50塊的帳篷住下來,看看外面太陽依舊刺眼,就先在帳篷裡聊天打發時間。服務員告訴我們太陽下山要八九點種,於是我們也就不急了。終於等到差不多快五點,太陽也沒那麼曬了,我們走出去跟這座高原聖湖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說它是聖湖一點都不為過,它的由來我自然不必多介紹,只要一見到它,就知道這樣平靜,純潔的湖,只有西藏這樣的聖地才有。我們走到湖邊之前遇到兩座白塔,這邊人已經很少了,多數人會選擇到帳篷正對的那一側去。可是人少的地方,才能更好的體會它的美。湖中和對面的群山完全見不到一個人影,那樣純淨的藍色湖水仿佛暫時都成了你的私人收藏,可以在湖邊慢慢欣賞體味,湖水輕輕的拍打岸邊,如果在湖邊小睡,這恐怕是最好的催眠曲。遙遠的地方可以看到連綿的雪山,在湖水的映襯下,仿佛多了點柔美。我無法用貧瘠的語言去形容納木錯的藍,美,靜。只可以告訴你,我們三個人沿湖邊玩耍,照相,欣賞,感嘆,直到繞整個半島一圈。雖然腳下很累,生怕走失了方向,但是望望湖水,又覺得十分甘心,畢竟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景色才更優美。

轉到半島一側有巨大岩石的地方,看到幾個當地人席地而坐,彈奏歌曲給我們聽,雖然不知道唱的內容,那高亢的歌聲卻是湖水最好的伴奏。再往前行走,就看見藏民迎面而來,原來我們走的正好是他們轉經的相反方向,在他們的指點下,終於回到帳篷,此刻已經飢腸轆轆。

吃過晚飯,等到八點半左右爬到對面小山看日出。但是等我們千辛萬苦的爬上山頂,太陽也只剩一縷余輝,湖水也漸漸暗淡下來,遠遠沒有白天好看。山上風很大又很冷,趕著我們幾個回到帳篷。

夜晚很快度過,不過不能錯過看星星的機會。城市裡難得見到的明星全在這裡一同亮相,讓你目不暇接。密密麻麻綴滿天幕的星星,會讓夜裡作個好夢。

第十一天7月21號返回拉薩

原本打算看日出,但是一覺睡到7點,加上雲太厚,只好給自己找了個借口再睡一會。吃過早飯,大家依依不舍的離開這片聖湖。但願以後再來西藏,納木錯依然容光煥發的迎接著我們。

回程的路上聽說,拉薩的住宿非常緊張,布宮也是一票難求。趕緊托人在拉薩定了房間,司機也答應我們試試找人買票,這才放下心來。

回到拉薩,自己安頓下來後,幫同行的人也找了住處,但是票的問題則一直懸著。要走了,師弟說一起吃個飯,地點定在太陽島的三只耳火鍋城。不知道的地方只好叫三輪車,車夫說7塊錢。一路上跟車夫聊天,看他左拐右拐,上橋下坡怪辛苦的,不知道一個月能掙多少呢?他說,車子是租的,一個月55塊錢的租金,自己一個月只能剩50多塊錢,還是生意好的時候。聽到這,力馬對車夫有了點尊重,自己悠然自得的坐在後面,大手大腳的花著錢,還不知道距離自己如此之近的人掙錢這樣不容易。下了車,付了錢,只能多說幾聲謝謝當作感激。同樣是打車,吃飯之後打的是出租車,司機則完全不同的口氣,發愁的是生意太好,跑都跑不過來,就算讓他跑機場一趟,他都不樂意,怕耽誤了在市內掙錢的機會,這都是什麼世道啊!

吃飯的時候熱熱鬧鬧一桌,嘴裡吃著香香辣辣的冷鍋魚,話題裡也離不開帶點辣勁的西藏也生活。他們說,西藏各地同樣隱藏著這種性交易的店鋪,青藏鐵路開通,進藏的成本降低,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來尋找商機呢。藏族的漢化也成了大趨勢,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內地的漢語學校,考大學也很多都奔了內地,藏語中越來越多的夾雜著漢語詞彙。感嘆之余,也希望幾年後的西藏,傳統的東西不要改變。吃飯的時候收到消息,說布宮的票已經搞定,早上參觀完,中午就可以趕到機場搭飛機了,高興的禁不住又多吃了幾塊肉。

第十二天7月22號布達拉宮成都

布宮的買票憑證是九點鐘,但是需要提前20分鐘入場。一大早我和同事就整理好行李,吃過早飯,約好一起去的男生,出發去布宮。在門口驗明正身,還要再過一道安全門才能進到宮內。這個時候還沒有拿到門票,但是卻要爬幾段幾長的階梯,抵達買票的地方,等爬上去,人已經喘到不行。排隊的人有很多,不過好在大家都是按憑證掏錢,票也很快拿到手。售票窗口旁邊有租講解器的地方。

參觀的部分主要是紅宮,達賴喇嘛辦公和休息的地方。多數大殿光照並不好,以至於佛像的臉一直躲在黑暗中,更增添了很多神秘感。布宮也有數不清佛像,靈塔和佛塔,鑲嵌價值連城的珍寶,有一座達賴的靈塔重到把地板壓塌,需要轉移到下一層的房間去。布宮內不能照相,是不是有武警或者便衣出現。因為很多珍貴的器物或典籍都存放在這裡,屬於世界以及國家的寶貝,參觀的人也比去其他多了幾分崇敬。一個殿裡,喇嘛養的貓生了幾個小貓,被繩子栓住脖子,卻不忘互相打鬧,給昏暗沉悶的室內增添點生氣。走到另外一個殿,看管的喇嘛看我認真聽著講解器,用手碰了碰我,示意我坐下來,還把手伸過來讓我試試他的鼻煙。我看他沒有什麼惡意,就用手捻了一點,學他的樣子吸入鼻子,不料那東西很刺鼻,害得我咳嗽半天,喇嘛卻在一旁壞笑。

對西藏的建設和佛教的傳播有很大貢獻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兩人也經常出現在眾佛像當中。很多來朝拜的藏民不時獻上一毛錢,輕磕一下頭,口中念念有詞。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在我們看來容貌無異的佛,都有著不同的主宰,他們心中想祈禱的東西也都非常清楚,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漢族游客,除了略有所思的點點頭,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無所知的。

大約一個多小時,布宮的參觀也結束了。到前面的廣場照相,陽光依然猛烈。我和同事即將告別這獨特的高原陽光,告別拉薩和這裡短暫相識的朋友,回到我們鋼筋水泥鑄成的大都市裡。西藏的行跡將成為我們永遠的回憶,和講給別人聽的,動人的經歷。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