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我向朋友們宣布,我要去柬埔寨的時候,得到的反應,大概都可以歸為下面兩種:“你去那裡干什麼?踩地雷啊?”或者:“噢?你到了那裡就是有錢人了哦!”由此看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柬埔寨”這三個字仍然同戰亂和貧窮相聯系著。為什麼要去柬埔寨?去挨炸?擺闊?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吳哥在那裡。
初到暹粒(1.25)
行前的准備照例是忙碌的。首先確定路線,多方比較之後,定了從昆明-暹粒往返。然後簽證,訂機票,聯系驢友,寫計劃,訂房間,准備行裝。。。終於在1月24號下午,離開陰雨綿綿的寒冷成都,向昆明出發!
當晚住雲大賓館,晚上去校園逛逛,臨近春節了,校園裡冷冷清清。
25號一早醒來,太陽已經耀眼的照進了房間,果然是春城。早飯後就趕往機場,那天不知怎麼搞的,整個昆明城大堵車,把我急出了一身汗,好在終於還是及時的趕到了。松了一口氣,填海關申報單,身體狀況申明,換票,填出境單。。。。。。。麻煩。終於走到出境通道,於是發生了下面的對話:
“你一個人?”
“嗯”
“去干什麼?”
“玩”
“沒跟團?”
“不跟”
“那你住哪裡?”
“旅館”
“下飛機怎麼辦?”
“旅館來接”
“你在成都住哪裡?”
。。。。。。。
Ft,為什麼別人都沒有那麼多問題?我樣子很像偷渡的嘛?
終於坐上了飛機,發現前期被炒得幾乎連票都定不到的飛機上,還空了一半左右的座位,看來好多人訂了票又最終沒有走。由於訂票預先不用付費,航空公司白白損失了。飛機起飛,不少人都從包裡拿出厚厚的攻略或者書看,我不甘落後,為了表示自己驢的身份,也裝模作樣的拿出了《五月盛放》。然而才看了兩分鐘,瞌睡就上來了。。。。。。
經過2個多小時的飛行,降落在暹粒(Siem Reap)國際機場。走下舷梯,熱帶強烈的陽光撲面而來,晃得人的眼睛都幾乎睜不開,而我還穿著外套和長袖T恤,一陣燥熱。抬頭,紅白藍相間的柬埔寨國旗在頭頂飄揚,使我真切的感到,已是生平第一次,我踏上了異國的土地。
入境手續很簡單,在飛機上填一個出入境單,下了飛機在機場再填一張海關申報單,到passport control很快搞定,完全沒有遇到傳說中的索賄問題,順利出了關。走出出站口,就看到預定的旅館Sun Sengky GH派來的司機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來接機,給人很守信用的感覺。和昆明結識的驢友段導一起上了車,機場離市區只有五六公裡的樣子,路旁多是各種檔次的酒店,暹粒的旅游業確實發達。
一路和司機聊天,很快到了旅館大院,老板已經笑容滿面的站在門口迎接,一面寒暄一面告訴我房間已經准備好了。Sun Sengky GH果然沒有令我失望,甚至連走廊的地板都清洗得閃閃發亮,更不用說干淨舒適的房間了,所以強烈推薦。它的地址是:(No.15 Sivatha Street, tel:855-12 630943, 855-63 964034, email: sengky@camintel.com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預定,很守信用)。段導看了房間,也很高興,連聲稱贊,決定也在這裡住下。我訂的是帶熱水的風扇標間,$9/天,如果使用冰箱的話加$1。這個季節的柬埔寨,雖然白天依然很熱,但是天黑以後很快就降溫了,並不需要空調(空調房價格一般在$13-$15,比風扇房貴多了)。到了下半夜還覺得有些涼,所以基本上晚上睡覺的時候連風扇都沒開。房間每天有兩瓶免費的飲用水,肯定不夠,自己買的話就買本地出產的藍瓶純淨水,一升一瓶,500瑞爾(公認兌換價$1=4000R)。當然又好喝又解渴方法是買椰子,2000R一個,抱著個大椰子游吳哥,過癮,哈哈。
安頓好後,和所有的前人一樣,坐tuktuk車趕去售票處,買第二天開始的吳哥的門票,然後當天下午5點以後就可以進去看日落,算是回扣。和我們的司機Mr.Sony(嗯,好吧,他應該不是那家著名跨國企業的流落他鄉的繼承人。。。)談好來回價錢$5,旅館老板還熱心的借給我們一個應急燈,說看日落的巴肯山路不好走,天黑下山沒有燈容易崴傷。
世界文化遺產吳哥考古公園(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售票處在暹粒城北3公裡左右。吳哥地區作為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的首都,整個遺跡群占地面積40多平方公裡,包含9-15世紀的宮殿、寺廟和其它設施的遺跡。門票分1、3、7日三種,我買了3天的門票$40,門票上粘貼本人相片以備查票。售票處可以當場免費照,照相的地方在一堵白牆前面並排放著4把椅子,一架數字相機,依次掃過4位熱得滿臉通紅的流汗的游客的臉,打印出來的照片,無一例外的像入獄前的登記照。看不出有任何的紀念意義,所以最好事先備好照片,省時省事。
買好門票,駛向通往吳哥遺跡的公路。公路不寬,兩旁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數人合抱的參天大樹,在路旁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綠色長廊,tuktuk車就在這中間開得飛快,涼爽而帶有熱帶特有的香氣和叢林味道的風,撲面而來。身心都舒暢極了,忍不住想大喊兩聲。看著滿載游客的旅行團空調大巴從身邊駛過,不禁為他們遺憾,這麼好的體驗,恐怕是沒法享受了。
仿佛望不到盡頭的森林之路,突然一個拐彎,寬闊的水面和圍牆出現在眼前,正在猜想是什麼地方,就看到五座如蓮花蓓蕾般的尖塔在叢林中伸向天空——吳哥窟!一陣激動,給朋友們發去短信,我看到吳哥窟了!
看日落的地點,首推巴肯山(Phnom Bahkeng),在吳哥窟北1.3公裡,所以我們過吳哥窟門而不入。誰知就此和吳哥窟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的幾天,天天都會數次從門口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到了最後一天,才最終走進它神秘的殿堂。把最好的留到最後,也許是我的習慣吧。
到巴肯山下,已有很多人在向上攀登了,上山的路只是一堆泥土和石頭混合而成的崎嶇不平的小路,確實不好爬,但是也遠沒有當地人和眾多驢友說的那麼恐怖,看來從小在重慶爬的山是沒有白爬的。段導平時負責探險旅游,這點小土坡,更是如履平地。巴肯山高60多米,已是當地的制高點了,要是當地人到了四川,到了西藏,看到那些7,8千米高的大山,會不會暈過去呢。。。。。。
巴肯山頂,就是巴肯寺了,作為本校bbs歷史版的板斧,賣弄一下歷史知識也是很正常的哈!公元890年,耶輸跋摩一世(Yesovarman I)出於一種政治上的遠見,把國都遷到這裡,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耶輸陀羅補羅,成為高棉歷史上第一座吳哥城,也被稱為“第一次吳哥”,以區別後來修建的兩次吳哥城。此後400年間,除了921-944年這短短的幾年,高棉帝國的國都一直在吳哥地區,只是具體的城址有所不同。耶輸陀羅補羅城就是以巴肯山為中心,山上為存放耶輸跋摩一世林伽的寺山——巴肯寺,像征世界的中心須彌山(嗯,林伽是什麼?自己google去!)。巴肯寺建於893年,按照印尼婆羅浮屠的樣式修建。順便提一句,有人把長城、吳哥、婆羅浮屠和金字塔稱為東方四大建築奇跡呢。此寺呈四方型,共有7層,與印度神話中的7重天相吻合,每一面只能看到33座小磚塔,正好是印度教神靈的數目。此外,整座建築還包含了季節、行星方面的一些數字的含義。
爬到巴肯寺最高的那層台階上,已滿是看日落的人群了,在朝向日落的西方向,更是連腳都插不進。眼前是各種膚色的人潮,耳邊是各種不同的語言,真是一個熱鬧的國際集市。好容易擠到前面,太陽已經快下去了,前方是蒼茫的熱帶叢林,天邊是絢爛的晚霞。西北方向,一片像大湖一樣寬闊的水面,那是蘇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修建於1015年的西池(west baray),長8公裡,寬2.3公裡,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工水池,為吳哥地區的旱季農業用水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水源,當時水稻能一年三熟,為都城地區的百萬人口提供食物,西池和其它水利設施功不可沒。西南方向,是暹粒國際機場,起落的飛機映照著落日,閃閃發光。
很快太陽下去了,天慢慢的也黑了。從人少的另一面爬下巴肯寺,在山丘之上俯瞰叢林,黃昏的叢林很喧鬧,各種鳥鳴和蟲叫構成一支和諧的交響曲,坐在古老的台階上,看著塔和石獅子的輪廓慢慢湮沒在夜色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吳哥,一個神秘,遙遠,歷經興衰而又充滿誘惑的古代文明,現在,它就在我的身邊。
下到山底,天已經基本上黑了。找到來時的tuktuk車,回城。此時正是散落在吳哥各處的游客回城的高峰,在黑漆漆的道路上,各種車輛的車燈彙成了一條看不見頭尾的長長游龍,都朝著同一方向——暹粒奔去,那裡有美食、歌舞、熱水澡和舒適的床鋪。
回到旅館,和Sony約好明天的游程——小圈(small circle),$10。和段導一起上街找吃的,走了一圈,突然看到街邊的招牌Deadfish,在網上已是聞名已久,就進去了,果然很不錯的地方,裝修充滿著柬埔寨風情,裡面分兩層,上二樓要脫鞋。餐廳的表演也非常精彩,既有柬埔寨民間歌舞,也有英文歌,個人認為水准很高,至少不比成都最近聲名在外的音樂房子差,聽得那些西方人一個個眉飛色舞,還隨著音樂站起來跳。在餐廳點了一個高棉傳統菜amok fish,$2.5,是用洞裡薩湖的魚,加上當地的香料,放在椰子殼裡熬制,味道很好。吃完飯,
邊喝飲料邊聽音樂,一瞬間,仿佛此刻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任何痕跡。
走出deadfish,已是晚上10點。到街邊的網吧收收信,順便上上msn。暹粒的網吧收費$0.75/小時,有中文輸入,攝像頭和麥克風一應俱全。和成都的朋友視頻了一下,看著他穿得那麼多,再看看自己夏天的裝扮,覺得世界很小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