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茶馬古道,西風瘦馬。

作者: 咖啡杯裡的水仙

導讀下了飛機後看著這裡灰暗的天,對比留在相機裡麗江藍得那麼徹底的天,心都要開始灰暗了。 城市裡的我們真可憐,呼吸著日漸渾濁的空氣, 被鋼筋水泥包圍著。 路過大理。 在大理坐簡陋的索道上倉山,雙腳懸掛著,貼著高大的松樹依山而上, 隨手摘了2個已經干了的巨大松果,帶回來用顏料塗一下就是漂亮的裝飾物了。 在倉山上眺望洱海比走在水邊更美,淺藍色的湖 ...

下了飛機後看著這裡灰暗的天,對比留在相機裡麗江藍得那麼徹底的天,心都要開始灰暗了。

城市裡的我們真可憐,呼吸著日漸渾濁的空氣,

被鋼筋水泥包圍著。

路過大理。

在大理坐簡陋的索道上倉山,雙腳懸掛著,貼著高大的松樹依山而上,

隨手摘了2個已經干了的巨大松果,帶回來用顏料塗一下就是漂亮的裝飾物了。

在倉山上眺望洱海比走在水邊更美,淺藍色的湖看起來是個可愛的耳朵的形狀,故原名”耳海”。

來倉山洱海前總會與滄海桑田聯系起來,總覺得這裡會是飽經風霜的滄桑的美,

而在倉山上,望著遠處的大理三塔和白牆黑瓦的民居,

沿著長滿青苔的石頭小路在山腰盤旋,偶爾遇見一兩間民居,

家門口有竹林,黃狗和放養著的雞,或是遇見一小疊瀑布,這裡的一切竟然有江南的感覺。

有山有水的地方總會有靈氣一些,美也是玲瓏的。

我們住在大理”洋人街”街口的紅山茶賓館裡。

晚上逛完整條街上林林總總的古董店,扎染店,飾品店等,一定要找家酒吧買杯酒喝喝。

這條狹長的街上酒吧占了半數,每家店都會有很多座位是設在小街上的,

店裡坐了稀稀拉拉很少的客人,這樣秋高氣爽的夜晚,幾乎所有戶外的座位都坐滿了人,

之前逛店時我們只是走過每一家酒吧,接受別人的注目禮,

我們坐下喝酒時,也是一邊喝一邊瀏覽著經過我們的路人。

每家酒吧裡都有很多老外,坐在這裡仿佛置身別的國度,我們只是過客。

因此,大部分的游客都只知道這裡叫洋人街,根本就不會知道這條路原本是叫護國路。

從大理到麗江大約4個多小時的車程,起得很早,一路休息,偶爾抬眼看看盤山公路邊的風景。

去玉龍雪山的途中,路過東巴神園。

這裡有一片很大的圖騰柱,東巴文化也是生殖崇拜。

雖然藍天白雲艷陽高照,看到這一片炭化過的木柱子,心還是寒了一下,有些詭異。

再往山上走,眼前的草坪突然開出大片大片的大波斯菊,漫山遍野。

粉色的花開在藍天下,著實讓人欣喜若狂。眼前仿佛春暖花開,遠處的雪山白雪皚皚。

好像季節錯亂了。

坐亞洲最高最長的索道上玉龍雪山前發了個小的氧氣罐,原本信心滿滿的我不由緊張了一下。

封閉的索道被巨大的鋼架架起,遠離山體從3300米海拔的山腳陡直著往4580米的高度攀爬。

我四處張望,向上看會害怕經過座基時的那一瞬間帶來的輕微震動,

向後看,不遠處的另一個吊艙幾乎和我們垂直了,總是有尖叫聲從遠處傳來,

向下看,索道的正下方是正在鋪設石塊重修以前爬上山頂的土路,我看到一些工人的身影,

卻沒有看到這些石塊是如何被運到幾千米的山上的。

越向上,植被越來越稀疏,石路顯得越細,人的身影渺小得快要看不見,

巨大的鋼架被牢牢地架在傾斜度很大的山坡上,我被這樣的工程震撼了,

震撼得找不到話來形容所見到的景像。

以至於我走下吊艙,來到海拔4506米的紀念碑,以45度角瞻仰雪山頂部時,

也並不是那麼震撼了。

在這個高度我沒有缺氧,所以我決定再往上爬到人能到達的最高點,4680米處。

這段木棧道才是最艱難的路。

跨越這100米海拔高度時,每過一段路就會有海拔指示牌。

缺氧狀態下,稍微一運動高原反應就會加劇,在各個高度都不斷有很多人打退堂鼓。

我拿著我的氧氣罐,拉著扶手艱難得往上爬,頭有點漲倒是不痛,呼吸越來越急促,

心跳越來越快,幾乎要蹦出喉嚨來。

需要休息的時間也越來越縮短了,越向上幾乎每爬5個台階就必須至少休息1分鐘,

等心跳稍微平靜一些再繼續往上爬,每一個台階在這時看來都像登天一樣難。

很小農的不敢吸太多氧氣,害怕自己爬到最高處會更需要它,

結果因為太省,只好在下山的吊艙裡吸氧氣玩了。

氣喘吁吁地終於爬到了4680米處的平台處。

這裡相比4506米處的大平台處人煙稀少。趴在木欄杆上看著白雪皚皚的冰川頂。

我有些激動,在我目前涉足的最高處,和天是如此接近,厚厚的雲層觸手可及,

寂寞的冰川在這裡展覽了至少4萬年。

無法想像在珠峰上四周所見之處只是一片白色時會是怎樣的視覺衝擊?

冰川反射太過強烈,後來發現這裡拍出來的照片裡穿著棉衣的我,臉幾乎是青的。

接下來的幾天幾乎將古城的每個角落走遍了。

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河道蜿蜒,忽寬忽窄,忽緩忽急,

走過了無數座大木橋,石橋,小石板橋,在蛛網般的小巷裡轉了無數個彎,

經過數不清的各種飾品店,工藝品店,書店,樂器店,酒吧,餐廳,小吃店…….

白天時,總會有很多人靠在咖啡店會餐廳窗口,聽著窗下的水聲,看一本書或是發一天呆。

古城裡依然居住著很多土生土長的納西人,但多數都是年老的,

大概是舍不得離開熟悉的環境。

他們安靜得生活在這裡,背著背簍穿行在小巷裡,幾乎無視於周圍熱鬧的人群。

似乎這裡的繁華和喧鬧都與他們無關。

夜晚的燈火點亮後的古城幾乎是沸騰的。

人來人往,仿佛處於熱鬧的都市。

店鋪裡的忙著討價還價,四方街上人們手拉手跳篝火舞的圈子越來越大,

小吃店裡隨手買一碗雞豆涼粉或是麗江粑粑,

邊吃邊穿行在縱橫交錯的街巷與不同膚色的人擦身,

酒吧裡,張揚的把酒暢飲,安靜的聽水而酌,各有樂趣。

這樣的古城裡,不管你的來去,不管你的性情,不管你的喜好,總會找到你想要的。

哪怕你背著重重的行李孤身而來,這裡的一切也會溫暖你。

有一晚亂走,在古城的小巷迷了路,越走越遠,幾乎快要出城,

這裡相比城中心少了很多商業氣氛,夜不深,卻已經非常安靜了,

只剩下小街上方一排紅燈籠幽幽得亮著。

這樣的古城許是最初的模樣吧。

夜涼如水,長長的青石板小路顯得很冷清,似乎這裡從來未被打擾過。

臨走前夜去了古城賓館對面木頭酒吧,我們坐在2樓平台上,

午夜的古城已沒有了白天的人來人往,關上了門的商鋪在月色裡看起來有點孤單。

這裡的酒吧不似其他城市的酒吧放著擴大了低音的電子樂,說話需要撕破喉嚨扯著嗓子喊叫,

這裡的酒吧還是最初的酒吧。或是放著節奏感稍強的英文歌,或是放著悠揚的背景樂,

或是有歌手現場和游客一起唱,也有酒吧甚至沒有任何音樂。

老板過來和我們聊天,問我們是否聽了納西古樂,我們遺憾得說沒,卻意外得到了一份禮物。

他竟然是納西古樂團裡吹笙的樂手。

在他悠揚的音樂裡,我和Sunny喝著雲南普洱,靠在椅背上抬頭看著滿天閃亮的星星。

發現我真的已經很多年不曾抬頭也不曾看到那麼閃亮的星星了。

這裡的店主來自世界各地,很多人都是旅行到這裡,愛上了這裡留了下來。

現在這裡的商業氣氛已經越來越濃了,失去了最初留下來的意義。

所以已經有很多人離開了這裡。

盡管如此,在麗江呆得久了,還是會有想一直留在這裡的衝動。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