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小記(上海出發,周五,周六,周日三天)

作者: 窩裡相有仄兔子

導讀黃山小記一直很想去黃山,所以早早的就做好了去黃山的功課,地圖,路線已經一應俱全。對於之前要去黃山來和我探討的朋友們,我一邊羨慕,一邊向他們介紹的頭頭是道,以至於大家都以為我去過黃山了,其實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耽誤了我的計劃,一拖再拖。今秋的第一撥冷空氣過後,我們一行6人踏上了去黃山的火車,懷揣著旅游的興奮,困惑著自己的體力,祈禱著 ...

黃山小記一直很想去黃山,所以早早的就做好了去黃山的功課,地圖,路線已經一應俱全。對於之前要去黃山來和我探討的朋友們,我一邊羨慕,一邊向他們介紹的頭頭是道,以至於大家都以為我去過黃山了,其實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耽誤了我的計劃,一拖再拖。今秋的第一撥冷空氣過後,我們一行6人踏上了去黃山的火車,懷揣著旅游的興奮,困惑著自己的體力,祈禱著山上的好天氣。9/8早晨,火車按時抵達屯溪車站,“同學,黃山到拉”正在80分的我們被列車員“趕”下了車。出站,好熱,maybe明天上山是個好天氣喲,順利找到早就安排好的司機和小面包車,向宏村出發。一直以為宏村和周莊等古鎮一樣,建在平地上,可是山路蜿蜒而上,海拔不斷上升,打破了我的思維定式,山間一片一片金燦燦的稻穗讓人心曠神怡。路上路過一個很滑稽的景點——路的右邊豎著“三棵樹”的招牌,而向左一看,哇,果然名至實歸,草地上很突兀的立著——3棵樹,光禿禿的,和遠處的稻田格格不入。宏村的景色是幽美的,慕名而來的游客很多,更多的是專注於畫卷的學生,湖邊,巷間,檐下,哪裡都有他們排排坐的身影,旁若無人。宏村的民居是古老的,黑瓦白牆,木雕石刻,沿巷小渠,都保持著明清時的風貌。宏村的商鋪是眾多的,然而大肆宣揚的場景很少見,各自做著自己的買賣,可以擺弄觀賞,不買也沒關系。宏村的村民是平和的,或在湖邊拍打著洗衣服,或在門前小渠裡洗菜,希望我們的到來並沒有打亂他們的生活。然而對外部的開放多多少少會影響宏村的風土人情,幾戶大宅的後代子孫固守著世代相傳的房屋,正坐廳堂,蒼老的木桌上擺放著也許是他們自己寫的書籍,或是一些陳舊的器物,主人很平淡,和來往的游客打著招呼,這就是他們平日的生活嗎?屋子還是原來的屋子,人還是原來的人,可是游客的到來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他們的一些生活模式,而這正是村子的魅力所在,但願宏村的村民能更多的固守他們原本的生活狀態。


出了宏村,已近中午,為了下午能輕裝上陣,我們先去事先訂好的雲海樓休整。雲海樓在湯口,房屋道路均依山勢而建,但是毫無規劃,雲海樓就在一排房子的後面,不是車子送到門口還很不好找,不過它的位置很好,左邊是上海華聯超市,右邊是上海聯華超市。房間很干淨,該有的都有,我們住4樓,5樓有全自動洗衣機和免費洗衣粉,6樓是曬台。午飯就筍干肉絲面打發了,放下不需要的東西,我們便出發開始翡翠谷和九龍瀑的游程。翡翠谷又名情人谷,感覺有點牽強,除了那翠綠的水讓人眼睛一亮,別無新意。像是私人開發的景區,大門外太多的度假屋,就那麼幾汪池水,也許是黃山太美了,所以沒有特別的感覺。到是九龍瀑很有氣勢,雖然水不如翡翠谷的那樣翠綠,水也不是很多,但是落差幾十米,一疊又一疊,瀑上有瀑。我們沒有走到最上面的一瀑二瀑,在第三瀑這兒的觀瀑台停下休息,裝幾瓶清泉,相比之下,我們自帶的礦泉水就顯得苦澀。說到這不得不說一下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來時的火車我們是3號車廂19.20.21的中下鋪,19.20在一個格子內,我們原本打算上了車用21的中下鋪換19.20的上鋪,沒想到上來了2個外國人,於是,我們派出Fang去交涉,use English,但是沒想到,其中一人很干脆的說“我們不想換”(中文),於是我們費盡口舌,換到了21.22的上中下,終於換在了一起。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從翡翠谷出來的時候,那2個德國人正迎面朝景區裡走,大家相視,都很驚奇。而神奇的是當我們從九龍瀑出來的時候,又碰見了他們2個,真是太巧了,我們的速度已經凸現。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面,看完就知道啦。回雲海樓的途中開始下起零星小雨,空氣潮濕而又陰冷。房間裡也潮潮的,於是打開空調除濕,而我們則到雲海樓的辦公室去聽黃山的行程講解,拿回上海的火車票,巧了,居然又是3號車廂,而且是19.20兩組。山上我們住天海招待所,因為位置較好,所以放棄了原本訂的西海飯店(4星級),這樣回頭路走的少,事後證明雖然條件差很多,價格卻一樣,但是為了保存體力,還是值得的。最終確定了路線:D1後山雲谷寺索道上--北海眾景點--經光明頂至天海放行李--光明頂,飛來石--排雲亭西海大峽谷北入口--西海大峽谷谷底--步仙橋西海大峽谷南入口--天海招待所--17:45鰲魚日落;D2鰲魚日出5:49--早飯,補眠--經蓮花峰(封山育林)至玉屏,迎客松--有力氣的上天都峰,沒力氣的直接步行下山。今天一天的行程讓我感到已經有點體力不支了,我們走的完全程嗎?雲海樓外到處拉客的餐館打消了我們美餐一頓的念頭,相對的,雲海樓比較溫暖而又有人氣,於是點了幾樣小菜,吃了些接下來兩天都吃不太上的米飯,洛陽紙貴,山上米貴。晚上去了親切的聯華超市買干糧,整理出用不著帶上山的東西准備第二天寄存。夜裡的霧氣是濕冷的,晾衣服時彌漫在四周,凍得手指刺痛,看來衣服是干不了了,抬頭望不見星空......9/9天還未亮,Xiao把我從睡夢中叫醒,一看時間已經過了5點,雲海樓不是說好5點叫早的嗎?於是call他們,理由是車子要晚點到,所以讓我們多睡會,接著就聽見其他房間的電話一個個響起,到底是誰叫誰早啊?!打點好一切下樓已經5:45,離預定的開車時間只有15分鐘了,趕緊吃早飯,早飯還是比較滿意的,沒吃完的打包,再帶上新買的線手套,特大加厚雨衣和雲海樓附送的手繪地圖和登山杖(我和Gu自帶可收縮登山杖,Shi這個5000米冠軍自然是不屑一顧)衝出門。天蒙蒙亮,天空覆蓋著厚厚的雲層,飄落些許雨滴,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車子早就到了,可是居然沒有我們的座位了,和我們同樣遭遇的還有另5個人,於是11個人就杵在路邊,看老板穿著睡衣在路上找車,順便互相照集體照。湯口——黃山的班車叫新國線,有中巴也有taxi,10元/人,想像的出6人擠1輛taxi(後排擠5個人)的情景嗎?司機真是賺到了,6:35出發,心情興奮。一路上看見好多旅游大巴驅往雲谷寺,焦急,一下車便衝到售票窗口買票,搶在大批旅游團之前衝進纜車候車室,裡面已經有好多人了,擔心趕不上最近的一班。其實纜車的容量很大,可以載40人左右,我們順利地擠了上去。第一次坐索道,很新鮮,特地搶了靠窗的位置,准備看風景。纜車穩穩啟動,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隱約可見山間徒步登山的游人,欽佩他們的勇氣。水氣蔓延過來,四周的山石樹木已看不清輪廓,窗上也蒙起了霧氣,一切都朦朦朧朧的。山腰處山雨襲來,風吹霧散處植被隨風搖擺,纜車裡很寂靜,也許大家都在祈禱山上能雨過天晴。然而纜車到達時雨勢絲毫沒有減弱,我們各自穿上了雨衣,在一個商店又裝備上了雨褲,而我也很明智的買了防滑鞋套,全副武裝走進風雨裡,開始我們的征程。前面店裡的人說這雨會一直下到明天,嚴重打擊了大家的信心,但是我想起了曾經有一位山民說過,山裡的雨,如果中午還不停就會下一天,如果中午停了,就不會再下了,賭一賭吧。能見度約10米,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草草的走了一遍北海四周的景點,黑虎松-始信峰關閉-觀音峰-北海-清涼台-獅子峰-北海,其實什麼也沒有看到,只能想像遠處的山峰和意境,不知山有多高,天有多近,只知道跟著指路牌前行,餓了停下休息吃點零食。這一圈走下來感覺黃山並不是很大,沒多久北海就跑遍了,於是大家向光明頂出發,這是去天海招待所的必經之路。抵達光明頂的時候可能是風雨最強的時候,光明頂賓館在橫著掃過的風雨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宮,電子顯示牌顯示日落概率10%。由於後面還要經光明頂去飛來石,因此沒有在光明頂多作停留,直接去天海放行李,沿途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道:除了腳印什麼都別留下,除了記憶什麼都別帶走。天海招待所的下面便有小賣部和很多小吃,已經有很多從前山上來的游人聚集在這裡了,看來位置的確不錯。進了房間,亂七八糟,服務員還來不及打掃,動作也太慢了,待她收拾完,我們便開始了午餐,雖然只有10點左右,但是外面大風大雨,天氣又涼,還是房間裡暖和,只是,手機在房間裡面就是怎麼放都沒有信號呀,胃口出乎意外的好,干糧還是帶少了。11點出發,只帶上一個裝滿干糧和水的背包,風雨斷斷續續,也不知道是雨還是霧。上山碰到這種天氣是挺郁悶的,什麼都看不清楚,Qi不爽的說他要發功,來一招排雲掌(他自己編的),把雲啊霧啊的全都排開,我們笑著繼續前行。二上光明頂,其實光明頂就是一個很開闊的平地,是黃山上觀看日落日出最好的位置之一,光明頂賓館已能清晰辨認,游人眾多,趕緊離開,電子顯示牌顯示日落概率18.21%,升了一點了。一路上雲霧繚繞,看不見飛來石,因此沒有拍到飛來石的全貌。11:45抵達飛來石,石前拍照留念,其實除了我們自己知道這是有名的飛來石,估計沒人能認出來。飛來石的這面狂風亂作,而另一面卻異常平靜,欄杆外的松樹上掛著幾個被吹落的帽子,除了這巨石和欄杆,看不清其他,也就不知峽谷的深邃,一點也不害怕。時霧時雨的天氣讓我放棄了帶帽子,頭發濕嗒嗒的,雨大時,想起《西游記》裡的無根之水,於是償了下黃山的雨水,挺純淨的,呵呵。繼續向排雲亭前進,沿途的鎖鏈上密密麻麻的擠著連心鎖,鏽跡斑斑。12:10分,不知身在何處,一陣風吹過,對面山壁的霧氣像瀑布般傾泄而下,又四散開來,岩石和松樹霎時清晰可見,路人皆歡呼起來。不過好景不長,還沒等拍下這美妙的瞬間,我們又被迷霧所包圍,可是大家都沒有繼續前行,抱著僥幸的心態等待再一次的奇跡......僅僅過了5分鐘,風再起時,濃霧被徹底打散,山峰、峽谷、植物都顯現出來。天色漸亮,有暖暖的感覺,遠處,霧氣從谷底慢慢升騰,在同一高度停留積聚,轉化為美麗的雲海,濃厚而不沉重。中午了,雨停了,霧散了,我們的運氣真好,Qi為此很得意,因為他覺得是他的“排雲掌”的功勞。不一會,我們便來到了排雲亭(排雲掌,怎麼這麼像呢,汗),也來到了西海大峽谷的北入口。這時天更加亮了,陽光即將穿透雲層,我們在排雲亭休息,除去雨具,補充能量,為穿越峽谷作准備。西海大峽谷是近年來新開發的,為此門票漲價了,通常旅游團是不下峽谷的,因為穿越峽谷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體力,而且道路都是懸空的棧道,安全系數較低,曾經有導游欺騙游客說去西海大峽谷要坐車,單程就要7-8小時,無語~~。據說西海大峽谷的風景特別好,相對於常規的景點更幽靜,所以稱為夢幻景區。看了下地圖,從排雲亭至谷底步行約2小時,從谷底至步仙橋步行約2小時,這樣走完全程需要4小時,於是12:45左右我們便出發,進入西海大峽谷,滿心期待著夢幻般的景色。西海大峽谷的山峰大多近乎垂直,道路是從岩壁上架空的棧道,角度最大處估計有50-60度,不過都有欄杆,而且台階不是很高,不怕。我們聽雲海樓的建議,從一環的右邊下3.5km,二環的左邊下2.7km,據說這麼走看到的風景更加好,雖然沒有比較,但是沿途的風景的確很好,層層疊疊的山峰,棱角分明的岩石,雨後更顯蒼翠的樹木,窄細悠長的峽谷,藍的讓人心醉的天空,朵朵純潔的白雲,山間潺潺的流水聲,風吹樹擺的沙沙聲,我們歡笑的回聲......謀殺了大家眾多felling,都不想回家了。二環盡處有一道鐵門,天氣不好時,尤其是冬天雪後,這扇門是要鎖上的,游客走至此處就得原路返回,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會有一環二環了,如果原路返回的話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一支專業的隊伍此時正迎面而來,他們個個背著大包,默不作聲的趕路,似乎這美景也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可能他們都不想掉隊吧,佩服。

一路下到谷底,14:00左右,在一處小瀑布前拍照休息,沒有找到地圖上標明的西海大峽谷的唯一的廁所。抬頭望去,那支背包的隊伍正在對面近峰頂的峭壁的棧道上呢,那也是我們走過的路,自豪啊。西海大峽谷休息的地方很多,更多的是用石頭砌的垃圾收集處,還不時會有清潔人員巡山,比游客出現的頻率還高,可見多麼注重環保。在消滅了若干巧克力、豬肉鋪、牛肉干等之後,我們便開始了艱苦的上行路,拐杖的用處凸現。上行的路棧道比較少,路依山而建,所以看到的風景不是那麼伶俐,茂密的植被較多,我們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但是這裡的坡度沒有下來時那麼陡,潮濕的階梯上有掉落的石耳,無心去揀。前方一隊人馬正在原地休息,我們從他們身邊走過,他們揚言前面的路還長著呢,我們暗想,你們要走的路陡著呢,大家彼此彼此,相互鼓勵。途中也聽聞峽谷中有忘情高呼者,此起彼伏。太陽終於露出了臉龐,陽光灑下,山石樹木更加色彩分明,天更藍,雲更白,樹更綠了,陶醉其中,不知疲憊。經過了若干個山洞,我們和太陽捉迷藏似的,一會和太陽打個照面,一會我們又躲在了山峰之後,不時又有白雲飄過。穿過最後一個山洞,15:30左右我們終於成功穿越了峽谷,來到了西海大峽谷的南入口,左邊是回天海的路,右邊便是步仙橋。步仙橋是橫跨在2個垂直山壁上的,底下便是萬丈深淵。穿過步仙橋是一個開闊的平地,幽深與開闊僅一洞之差,一橋之隔,欄杆外有一用許多小石頭堆砌的可愛的小塔,不知是誰人的傑作,後面可觀蓮花峰全貌,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峰,美不勝收。欣賞完美景,我們出發返回天海。一路上鮮有欄杆,有的路幾乎就是在懸崖上鑿出來的,連階梯都是斜的,寬僅30cm左右,天晴都走得極為小心,要是下雨,更加危險,此時此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所以速度比較慢,但也因此拍了許多照片。有一片山崖,高出其他山壁,由於下過雨,山壁上垂下條條水紋,就像是一幅水墨畫。這條路的游人並不多,大都是從西海大峽谷出來的又或是正准備去步仙橋的,危險之處互相相讓。途中又多次偶遇之前在步仙橋互拍集體照得那隊人,其中有一人特別有趣,其他人在一稍陡的階梯上休息,他卻撐著拐杖,煞有其事的學了《開國大典》那段台詞,逗得眾人捧腹大笑,當然從他身邊經過的我們,也樂得忘記了疲勞。走著走著我們不經意分成了2組,前面3個走得飛快的已經不見了蹤影,愛拍照片的2個和體力稍有不支的1個慢慢欣賞風景。走過一片樹林,我一回頭,怎麼一個人影都沒了呢,趕緊跑回去看看,原來,Shi正在拍一只松鼠,據他交待,此松鼠把他的腿當松樹爬了,因為褲子顏色和松樹差不多,後來松鼠爬到一半,發現上衣顏色不對了,馬上竄走了,真是神奇呀,原來松鼠也會近視,嘻嘻。

天邊漸漸有橙色的晚霞,大家覺得日落有望,趕緊加快腳步,衝回天海招待所。可是最後只有4人對日落有情趣,於是我們經海心亭去往鰲魚峰觀日落,這是離天海最近的觀日出日落的位置。大約10分鐘左右便來到了目的地,鰲魚峰頂也非常險,到峰頂沒有台階,只有一坡度45度左右的斜坡,上去容易,下來卻小心翼翼,感覺像滑滑梯。峰頂風好大,也很冷,不知誰聽說明天要有雨夾雪,於是大家再冷也要熬一下,不然誰知道第二天看不看的見日出。由於風太猛烈,只好下撤,找到一個東西相通的平地,面朝西方等待日落。自知數碼相機的表現力有限,於是調到了最大像素最高精度。近處飄來幾朵小白雲,我們討論著其形狀,看著就像小龍蝦,螃蟹什麼的,都和吃的有關,餓傻了。晚霞越來越紅,幾道金光穿透雲層,灑在遠處的山峰上,絢爛如煙花。隨著天邊被霞光染紅的區域越來越寬,太陽終於落了下來,紅彤彤的,嬌艷似火。第一次看日落,很是興奮,拿著相機不停的拍,只是太短暫了,不一會太陽就鑽到山峰後面去了,剩下的只有火紅的余光。抬頭再看一眼晚霞,卻讓人看見了比晚霞更美麗的火燒雲,賞心悅目。由於手電沒帶出來,只能意猶未盡的趕在天還沒徹底黑之前返回,一路上不停的回頭觀望。沒有陽光的照射確實很冷,氣溫10度以下,只穿一件T恤和薄外套,偏偏房間裡沒信號,只能跑到走廊上給家人朋友報平安,凍得不行。雨夾雪的消息很讓人受打擊,大家討論著如果第二天是這樣惡劣的天氣,日出看不到,天都不敢去,就只能坐索道下山了。不過老天爺已經讓我們感受了雨過天晴,雲海日落,知足吧。一天的奔波真是挺累的,有人已經腿酸了,可是我沒什麼感覺,只是覺得方便面特別香,心無雜念,睡得很沉。9/10日出預報是5:49。5:00Xiao的鬧鐘響了,沒有動靜,她看了一下窗外,說天非常好,於是5:15大家相繼起來,就連原本說不看日出的也被鼓舞了,套上招待所提供的軍大衣,我們又上了鰲魚峰,這回路上行人較多,不過相對光明頂那就小巫見大巫了。我們還是在昨天看日落的地方停下,只是方向換了一下。來的晚了些,前面已經有十幾號人了,天空的魚肚白已經被染紅,不過上下皆是黑乎乎的,和日落完全不同。慢慢的太陽露出了腦袋,遠處的山峰顯現出了尖尖一角,層層疊疊的,當第一道陽光照在人臉上的時候,感覺很溫暖,照亮一切,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太陽依然會升起,就算有時候會烏雲密布,但在雲層之後,依然是陽光普照。日出的速度非常快,抓拍的瞬間,太陽就整個露了出來,金燦燦的,很刺眼,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鼓掌。背後光明頂上,只見人頭攢動,這裡卻很寧靜。我一個人搶在最前面拍照,陶醉其中,忽略了後面5個同伴了。一天不吃米飯的感覺很不好,於是大家奢侈一下,去餐廳吃早餐,15元/人(粥隨意,白饅頭,煮雞蛋,蛋糕,醬菜),沒想到自己胃口這麼好,可能比男生吃的還多。9:00最後退房,於是大家決定補眠到8:30,為上天都積存體力。9:20左右出發,三上鰲魚了,必經之路沒辦法。鰲魚峰前面有兩條岔路,一條是一線天,一條是鰲魚洞,殊途同歸,相傳一線天是桃花道,鰲魚洞時升官道,可是指示牌上很明確表明:一線天0.1km,鰲魚洞是其3-4倍,當然選一線天啦,不管旁邊寫著:鰲魚峰方向來的游客請走鰲魚洞。這個一線天不是特別窄,有的地方可容2人通過,上面卡著一塊巨石,傳說像古代女子的繡球,所以叫桃花道。下了一線天,回頭一望,個個都神情凝重,很小心的一步一步下移,遠處可見從鰲魚洞出來的游客,山路轉來轉去,還要辛苦。遠遠的便能看見天都,上面沒有人。

前方便是百步雲梯,何止百步呀!一路上去都是從前山上來的旅游團,像被導游趕鴨子似的,一群一群看見我們上去,都給我們讓路,可能佩服我們從這邊上來吧。下了百步雲梯便到了蓮花峰腳下,由於目前處於封山育林期間,不讓上去。蓮花峰與天都峰是輪休的,6年一換,今年天都在關閉了6年之後才開放。於是只能沿著蓮花峰的山腳走向玉屏,這一路人頗多,所以沒有留心看風景,也許根本比不上西海大峽谷。途中路過玉屏索道,可能是修的比較早的緣故,很陳舊,車廂也十分小,只夠幾個人乘坐,感覺上不太安全。一路上都很平穩,沒有什麼起伏,10:45我們來到了玉屏景區,首先看的就是遠近馳名的迎客松,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不過還是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排隊拍照,畢竟也是黃山標志之一阿。玉屏峰的山壁上有許多摩崖,沒有細看。我們在玉屏樓賓館門前解決了一部分干糧當作午餐,Gu決定不去天都,於是我們把除了吃的以外的大部分東西都塞進了她的包裡,包括我的拐杖,由她帶下山,在半山寺大家再彙合。通往天都峰的路上又有一處一線天,比前面那個要長的多,也窄的多,從一線天望出去就能清晰看見上天都的路,應該說,我們一直朝著那條衝上天際的路前進,越來越近,越看越陡。我們在天都腳下與Gu惜別,拍照,感覺像是要上戰場。12:10分,我們出發了,我們走的是天都北麓的新道,修的還比較寬,不過由於坡度太大,不敢回頭看,走的也很吃力,幾步一歇,拍拍照片。後面的人笑著說:拍吧拍吧,多拍點,這樣他們可以多休息一會。一手抓鎖鏈,一手扶台階,真的橡在爬一樣,累了站著休息休息,不能坐,一坐就不想起來了,前方下來的人看見我這樣都為我感到吃力,說後面的路還長著呢,聽了很沒信心。不知過了多久,路開始窄起來,不過旁邊山壁上被鑿出很多洞,可以讓人借力。途中居然看到一個女的,穿著短裙和拖鞋爬天都,而且手還插在風衣的口袋裡,真是太佩服了。不知道是誰先注意到的,對面來的人脖子上都掛著獎牌,我們很好奇,一問,他們都說上了天都峰的都會贈送的,於是信心大增,感覺沒多久就來到了傳說中驚險刺激的鯽魚背。鯽魚背很窄,兩邊都是筆直的懸崖,不過可以扶的鋼索在胯部左右,很容易就過去了,再回頭望向玉屏峰,玉屏峰真的像一塊屏風一樣,豎在群峰之間。此時眼前非常開闊,天很藍,微風陣陣,白雲飄飄,這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天都峰也是旅游團不上的,不過,在一棵樹下休息時,碰見一個導游,據他說,80年代時,鯽魚背上的鎖鏈只到腳踝,那時候如果有人過鯽魚背時碰上大風大霧,都怕的緊緊抱著鯽魚背不敢動彈,6年前的鎖鏈也只到膝蓋,人通過時都要彎著腰,現在是一點也不刺激了。

我們向著天都絕頂繼續前進,在一處很陡的階梯上,我一抬頭,看見太陽周圍有一圈光環,當時以為是彩虹,趕緊和Xiao相互拍照。後來聽有人說是佛光,還興奮了好一陣,其實那也是一種罕見的天文現像,叫日暈。沒看見佛光,看見日暈也很幸運啦。看見有人在那邊刻獎牌,馬上衝過去,原來不是送的,要買的,不過可以把自己名字刻上去,多值得紀念呀,於是大家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也給Gu帶了一塊,也算她來過了,嘿嘿,感覺還真像奧運冠軍。天都絕頂近在咫尺了,很順利的爬了上去,上面居然還有人在聚餐,連和那塊“天都絕頂”的石碑拍照也要排隊,但是為了證明自己來過了,排隊算什麼。站在海拔1810米的天都絕頂,四周的一切盡收眼底,山下的道路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一條條金線,一切都變得渺小。回來後有人問我站在峰頂的時候是不是心想,一切的煩惱和瑣碎又算什麼呢?我很肯定地回答說我什麼也沒想,真的,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還能想的到什麼呢,套用一句廣告,“感受黃山,天下無山”。我們從天都南麓下山,這是天都的舊道,非常狹窄陡峭,僅容1人通過,而且山路繞來繞去,望不見盡頭。上山時都顧著爬山,沒什麼很驚險的照片,我們發現一條坡度80度左右的階梯,是人多時分流用的,大家很皮厚的上去擺了個Pose,哈哈。大家還記得前面提到過的2個德國人嗎?下山途中,我們又碰見了他們,世界真是小,大家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其中1個還搖著頭說:“哎,沒有辦法啊!”我們步步為營,安全第一,終於在14:10左右見到了已經在半山寺等待我們的Gu。我好像聽說過16:30就沒有新國線下山了,於是休息了半個多小時,我們抓緊時間下山,這回是速度第一了,怎麼也停不下來,見誰超誰,只晃見黃瓜的價格從10元/3根一路跌到1元/根。15:45左右我們就到了慈光閣,真是神速啊,在黃山的南大門拍照留念後,便找了輛新國線駛離黃山景區,回雲海樓,依然是6人一輛車。回到雲海樓以後,我們很興奮的衝進門,看見大堂沙發上傻傻的坐著3個人,眼神迷茫,還有其他從山上下來的人也是神情呆滯,我們好像一點也不像是剛從山上下來的一樣,和老板說著我們飛快的速度以及雨過天晴的好運氣,依老板的標准我們3小時不到穿越西海大峽谷,2小時走完天都,屬於體力超級榜的,很是自豪。各自買了點土產,整理東西後,便坐上了返回屯溪的小巴,車上,大部分人都昏昏欲睡,我精神還行,於是把大家瞌睡的樣子給拍了下來,偷笑中,發現大家的臉都好紅,我自己的也是,然後發現手臂也通紅,還有點痛,莫非曬傷了呀,想想也是,3天來玩得不亦悅乎,根本就沒想到過要塗防曬霜,肯定要蛻皮了。越來越遠離黃山了,想著就有點不舍,等蓮花峰開了,我會再來的。晚上去屯溪老街吃飯,改善伙食,忘記什麼飯店了,就在老街口,味道一般般。吃完飯,我們找到良子足浴,想給腳按摩按摩,第二天不會太酸,可是客滿,估計都是從黃山上下來的游客,而且要等很長時間,只能出來,一路上都是亂七八糟的拉生意的,不敢跟他們走,找了剛才2個出租車司機都推薦的地方。確實挺不錯的,地方很大,環境很好,還有液晶電視。22:33火車開動了,我們的3天黃山之游真正結束了,火車上一邊看著相機裡的相片,一邊回憶,黃山,我還會再來的! 費用總結:交通:火車——175 單程硬臥下鋪第一天包車——200/6人新國線——10/人/次雲海樓至屯溪——13/人住: 雲海樓——40/人天海招待所——160/人門票:宏村——65/人(原價80)翡翠谷——50/人九龍瀑——16/人(原價35)黃山——200/人索道——單程65/人吃及其他:難以統計(財務總管不是我)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