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總的不若西塘,商業味道還是很濃……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還是川流不息,街市上熙熙攘攘仿佛是夫子廟或者南禪寺……連住的店家也是純粹的商業買賣……水有些臭,園林還是好的,但看多了無錫寄暢園和蘇州拙政園再倒過來看退思園就千篇一律了起來,心裡總是淡淡的失望……以為不值。
細雨裡,撐著傘,走馬觀花的看了一個又一個景點,疲憊而局促……不知為什麼,一直有個聲音在心裡流淌——穿心弄。
穿心弄,並不是要買門票的景點之一,一路上問了一個阿公一個阿婆,他們都有又糯有軟的蘇州話,就像黃天源的團子,他們不急不徐的告訴我該怎麼走,不過分冷漠也沒有格外熱情……於是,走過二堂三橋,穿過魚行街和竹行街就來到了穿心弄。
這是一條不大的弄堂,很窄,頗有西塘石皮弄的感覺。因為下雨的緣故,弄堂裡很安靜,沒有一個人,兩邊是高高的圍牆,雨是一絲一絲飄落在身上、臉上的,有些涼確實溫柔的……有一株橘子數彎過牆頭,低垂下來,還有幾個青澀的小橘子,害羞而局促的倚著牆。這院內,不知又是怎樣的光景……是不是也有著安詳的爺爺,有著乖巧的孫女,有著芭蕉、石榴樹,或者有人在臨窗的二樓,聞著雨絲的味道,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著張愛玲。
這小巷的石板下是水溝,所以是空心的,走在石板上,倥倥作響,石板在著雨天裡有些潮濕,仄仄的……眼前仿佛可以看見詩人筆下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不知這麼多年裡,又有多少的少女在著巷邊繞著自己柔柔的發梢結著自己的豆蔻心事,也不知道又有多少的少年郎,曾經踟躇於這小巷裡,只為看一眼牆那頭嬌憨的青梅,笛聲恐怕是這小巷最好的注腳了吧。
這巷子最窄的地方,連傘都撐不開,我們不得不收著傘走在也悠長寂寥的巷子裡,倘若對面來個人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走呢,巷子深悠而綿長,還有兩個直角的轉角……我猜不透穿心弄的名字從何而來,只是覺得行走在這巷子裡心裡很安靜,仿佛人生就是如此,不便回頭,不可回頭。呵呵,怎麼又想到她了呢,那個悲傷的女人,有著一顆過分柔軟的心,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最後淹沒在人言可畏裡的紅顏,是的——阮玲玉。想到她,也是因為那首《葬心》: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
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這頭猜 那邊怪
人言彙成愁海,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 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第一次走這曲曲折折的雨巷,充滿著不可知,濕滑的階石、忽然的拐彎,忽然從牆頭掛下的橘子,必須一個人獨自穿過的窄巷,最後豁然開朗的景像,就仿佛是一個生命的跌宕起伏。我們有悲傷,我們有歡欣,我們有進有退有得有失,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多數還不是一個人在嘗……
舊時女子過於柔弱,就如亂世漂萍,而今的我們又貌似太過堅強,可私底下誰不是獨自把悲喜在嘗……我多麼希望,我一個人走過這安靜、寂寞有時讓人覺得害怕的小巷後,步伐可以越來越穩,不再一搖三擺,不再風風火火,我可以完成有雪碧向普洱的蛻變,我可以淡定而從容的面對生活,可以不再忽悲忽喜,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出現在這巷口,你,可以微笑著看著我,說,我在這裡等了你好久……
穿心弄,就在這一個雨天,留在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