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山游記

作者: (蘋果)

導讀五蓮山位於山東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東臨黃海, 主峰海拔515.7米,因其如五朵蓮花而得名,是山東省東南部最為奇秀的山。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曾登臨五蓮山,盛贊其 “奇秀不減雁蕩”。上次去五蓮縣時,老兄房錄祥曾介紹過五蓮山風情,說風景區包括五蓮山、九仙山兩個景區,有78峰,總面積40多平方公裡,並親自陪同到九仙山一游。過去自恃在山東生活多年� ...

五蓮山位於山東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東臨黃海, 主峰海拔515.7米,因其如五朵蓮花而得名,是山東省東南部最為奇秀的山。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曾登臨五蓮山,盛贊其 “奇秀不減雁蕩”。上次去五蓮縣時,老兄房錄祥曾介紹過五蓮山風情,說風景區包括五蓮山、九仙山兩個景區,有78峰,總面積40多平方公裡,並親自陪同到九仙山一游。過去自恃在山東生活多年,去過不少地方,想當然認為九仙山與鄰近的沂蒙山類似,等到了山中一看,暗自吃驚,沒想到九仙山竟是能與南國比秀的景色。不論是大峽谷,天泉地井,還是奇峰異石,松林翠色,都是北國少有的。尤其是那石峰,奇秀不一,更添了幾分仙境之感。這次到了日照,老同學推薦說,再去五蓮山看看,也爬爬山,活動一下腿腳。聯想上一次得到的印像,於是欣然答應。

第二天早餐過後,我們乘車從日照出發,大約行駛了五十公裡,便進入五蓮山景區。同學笑說,上五蓮山有兩條路,南路汽車可以多走一些,省力氣,而北路風景好,但是要從下往上一步步登上去,根據你這塊頭,我看還是從南路走吧。雖然他說得很含蓄,我也明白其中的意思。是啊,“身大力不虧”對於登山來說,似乎有些欠缺。

在停車場下了車,還不知身在何處,舉目一看,眼前竟是一位熟人,曾在濟南見過一面的馬振東。原來我同學和老馬是朋友,這次專門邀請他來一同游山。

老馬高高的個子,略顯偏瘦,走起路來身體活得很,一看就是非常善於運動的人。他性情開朗,待人和善,隱約還有些羞意。他博學多才,過去曾任中學教師,如今學生已遍布各地,讓他有許多成就感。有他當向導,心裡覺得十分開心。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開始登山,去領略五蓮風情。老馬說,從這裡上山,首先看看皇家佛院護國萬壽光明寺。

關於光明寺的來歷,有皇家賜名一說。在明萬歷13年,蜀郡高僧心空請朝廷御賜山名和藏經,並為皇太後治好了眼病。神宗大悅,於是賜山名“五蓮”。後又下詔說,山周圍五十裡歸寺僧駐守,林泉、榆林、麥田千畝永供寺僧所用。再下詔,撥國庫五千金,建“護國萬壽光明寺”。皇恩浩蕩,歷時五載,在萬歷35年(1607年)終建成光明寺。

關於皇家寺院,國內還不少,人們每當登臨,總有一種神秘的感應。本來嗎,佛已經夠神的了,再加上皇家的威儀,更讓人敬重三分。自從唐太宗李世民受僧人的救駕,大肆宣揚佛法威力,為後來皇家樹立了榜樣,不僅是唐朝,宋、明、清期間帝王之家也不斷設立皇家寺院,或許這樣能宣揚皇室的仁德。

踏上一道石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處的一塊突起的巨型山石,說是巨大花崗岩石,實際上是一座峰。眼前這塊巨石半腰,有一處突起之處,看上去像五指擎天,無限滄桑中與上天致意。

台階之上有一處古老的方井,探頭看了,井壁用大塊石塊砌起來的,裡面有水。老井用一米高的護欄圍起來,石欄上刻寫著“光明泉”三字。並介紹說,光明泉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常飲泉水能健體明目,李太後眼病就是用泉水配草藥治愈的。

沿路而上,看過號稱始建於唐代的觀音洞,繞過一塊形似蛤蟆的怪石,眼前一亮,在山坳的一片菜地之上,閃出一個紅門黃牆、青瓦小檐、古樸典雅的寺院,看上去不同一般。寺院門不大,也就有兩米多寬,在常見寺院中,比較少見。兩側黃色院牆上,粉刷了一塊塊紅色的方塊,上寫南無阿彌陀佛等字樣,在陽光下金光閃閃,何等氣派。來到門前,見有一對雕刻精美的石獅,後是一道陡起的台階。門前站定,舉目見門額上有一塊橫匾,寫著“光明寺”三個飽滿的鎦金大字。門兩側懸掛一幅金字對聯,寫的是: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看來這寺院的氣勢,還真有點當仁不讓的皇家氣息。

拾級而上,進得門來,一個寬敞的院落呈現眼前,這就是天王殿。讓人感到異樣的是,東西配殿修飾卻新舊兩重天。東側配殿翻修一新,門內佛音裊裊,香火繚繞,有幾分廟宇厚重的沉香,而西側的卻是破舊不堪。檐下的雕梁畫棟已經腐朽,窗欞塵土蒙垢。殿前的四個柱子已不見油漆的顏色,漆皮剝落,變得殘缺不堪。山牆剝離,搖搖欲墜,屋頂瓦上卻長滿了雜草,隨風搖擺,枯黃草色在陽光下越發顯得衰敗。

這山寺是依山而建,山寺一體,配殿前的天王殿就在山體的高處。登上37級陡峭台階,來到殿前,發現地勢高了不少。回首,見山景已經變得開闊起來,遠近的山峰、巨石、廟宇在這裡盡收眼底。面前右側的另一塊巨石,又酷似五指,看來這山寺有兩只神手保佑,定是興旺無疑了。回顧天王殿左右,發現這殿門更像一道寺院的外門,如院中有院。門外也有一對聯:頂上祥雲巡山護法三洲感應,掌中寶杵伏寇降魔四境平安。

穿過殿堂,繞過巨大的彌勒石佛,台階之上就是寺院的大雄寶殿了。不過這殿堂不大,橫不過三間,是座老殿,已經有些破落,但瓦卻是黃綠琉璃瓦,顯露出幾多曾有的威儀。導游告訴說,這寺院的大殿早就毀了,修復後香火也不甚旺盛,究其原因,過去這裡有些僧人,念是皇家寺院,不守佛家規矩,有持無恐,為非作歹,魚肉鄉裡,後來竟要周圍村中的初夜權,結果惹怒了村民,把寺院砸了。不知道這個說法准不准,看來皇家的東西,也不都是高尚的。世上所有的事都是一樣,凡是占了官氣,什麼“真、善、美”,都有可能變味。權力有時道貌岸然,有時卻是萬惡之源,而民眾卻曉得去推崇誰,信仰誰。

從寺廟左側門出來,一路高山風光。回首間,一尊大佛側影跳入眼簾,讓人暗暗稱奇。這就是著名的五蓮大佛。沿著小路來到大佛前,發現這佛像十分高大。佛身是山體,佛首是山頂一塊完整巨大的花崗岩,石佛呈座姿,頭依山體,依坐俯視,面目端詳,栩栩如生,給人以濃濃禪意。其面含笑意而未笑,目光慈祥且雍容大度,在國內石佛中實屬罕見。老馬說,這佛像並非人工雕琢,而是天然生成,只不過人們覺得大佛的耳垂不夠完整,又修補了一下,面部做了防風化處理,因此顏色顯得有些別樣。過去曾見過許多佛像,這佛像雖然趕不上樂山大佛高大,氣勢也比不上雲岡石窟,但這天然座佛實數奇跡。石佛之下,設有高高的石台、香爐,周邊還有石雕和圍牆,分明是一處天然的大雄寶殿。既有皇家恩賜的佛廟,又有上天賜予的石佛,我想,這恐怕就是五蓮山的精髓和神靈所在。

大佛右側有一條林蔭小道,從那裡出去,穿越松針掩映的石板路,見在一塊巨石上,有一座精致絕倫的四角石亭,名叫觀讕亭。而亭下那塊聳起的巨石,可能有佛的照應,人們尊其為“菩提樓”。回轉來到亭上,扶欄眺望,四周的峰、林、松、石以及漫漫山野盡收眼底,頓覺眼界大開。站在這裡四周看去,秀峰奇異,巍峨挺拔,青翠秀麗,含幾分雁蕩情,帶幾分石林秀,蓄幾分湘西意。秀峰在陽光明媚之中,湧蕩著許多紫氣,彌漫生機,細細品味,醇厚不已,好不迷人。遠處的望海樓,巍峨挺拔,清秀身影矗立於巨石山顛,陽光下多出幾分神氣。站在亭上,看周圍風雲脈脈,感天空長風清流,令人心曠神怡。老馬說,五蓮山的迷人之處,就在這大大小小的石頭上,如雲南石林那樣,構成了獨特的景致。與石林不同的是,這裡的山即石,石即山,巨石神采各異,風情萬千。一些巨大的石塊,被馱在山峰的頂端,看似搖搖欲墜,卻是千年不倒,別有一番情趣,就連五朵蓮花峰的頂峰,也是一簇蓮花般的巨石。

從觀讕亭沿向北而去,是清一色馬尾松林,在藍天白雲的背影裡,在陽光的映照下,翠綠惹人。沿翠松遮掩間的山脊石路而去,看遠方山峰,竟有幾分登西岳華山西峰的味道,感覺到這山的高險天境。

邊走邊說。老馬介紹道,五蓮山與其他山還有些不同,許多山上常見的動物植物,這裡不曾留過身影,比如一般山上都長有荊棘、家雀,或山狼出沒,而這裡都不見蹤影,此山也就有“獸中無狼,禽中無雀,木中無荊,毒中無蠍”之說。

走過這段路,漸漸進入另一個境界。先是來到山頂的一塊巨石之下,此時好像沒了去路,定神一看,原來路藏在一條狹小的石縫之間。躬下身,低著頭,屏住呼吸,小心翼翼鑽過去,來到一處停腳的石上。這巨石之下,絕壁如削,不見谷底,甚是險要。幾乎在這山崖邊緣,有一塊兩米多高幾乎傾斜的大石塊,危如累卵,岌岌可危,這就是“風動石”。游人上去用手輕輕推一下,它還能來回擺動。盡管看上去稍加用力就能滑下去,可無數游客都試過身手,它多年仍穩居山顛一角,讓人嘖嘖稱奇。

側身再穿越一巨石的縫隙,幾乎是從石底下爬著鑽過去,便來到一塊巨石之下。這石之頂就是山頂。我們身處懸崖,下面是一道深淵,看上去格外險峻。這山石上有一巨大的裂痕,把石頭一分為二。石上刻寫著“試劍石”三個大字,旁邊還有“關公試劍”幾個字,好像說是武聖關雲長曾在此試劍,揮劍將巨石劈成兩半。稍加歇息,再從石縫下的通道鑽到背面去,進入石縫其中,一道天光亮在頭頂,狹窄中看去十分高遠。這就是景點“一線天”。

有奇石的造化,五蓮山不僅有仙、有險,還有幾分深幽,“鐵胡同”就是其中一景。

鐵胡同是山頂的下山之路,形似雲天路,陡如十八盤,鬼斧神工。兩側鐵壁百丈,松柏垂影,清風習習,幽谷深澗。一路走下來,雲飛霧度,衣袂飄蕩,心神似旌,如仙人下凡。到了這裡,真的體驗出五蓮山幽幽之情。出了鐵胡同,迎面山頂閃出一塊山石,看上去像是鱷魚一般。在鱷魚長長嘴巴上,還壓著兩塊石頭,好像誰為防止它張嘴傷人。再往前走幾步,這巨石又像一只大像,揚起鼻子,輕搖巨耳。沒走幾步,眼前又跳出一個石窟,裡面有一塊石頭活像獅子一樣。更奇的是,在這不顯眼的地方還藏有一個深幽的水簾洞。洞前水簾瀉灑,涼風習習,幽情萬分;洞內流水潺潺,終年不息,如夢如幻。據說洞內深80米,高60米,上連光明寺,下接山下的停車場。

從洞外的煙雨亭停留片刻,尋煙雨澗拾級而下,一路石路清淨,綠枝遮蔭,風葉婆娑,流水滴鳴,石屏路轉,愜意萬分。看幽情彌漫,清涼宜人,身心格外舒展輕松。五蓮山,如心靈的後花園,不管什麼人,只要來到這裡,就會沁入清爽的涼意中。在這一方天地,拋棄所有心事,在淡雲清風中,采摘雲影,呼吸翠色,舒展身心,回歸自然,是何等境界!這就是“五蓮仙境”的魅力吧!

(2006年9月24日)

(五蓮大佛)



(五蓮大佛)


精選遊記: 日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