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作者: 海硯

導讀2006.09.19 多雲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在德夯住了兩個晚上,不得不依依不舍的離開。四個小時後,經吉首來到風凰城。一座久負盛名的古城。沈從文;黃永東.....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來過這裡,或就是出生在這兒,或在這兒長大。幾乎所有的旅游書上都用大量的篇幅,贊美的詞語描述這座古城。風凰城:這使人聯想到像火一樣飛翔風凰的名子,華麗而浪漫 ...

2006.09.19 多雲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在德夯住了兩個晚上,不得不依依不舍的離開。四個小時後,經吉首來到風凰城。一座久負盛名的古城。沈從文;黃永東.....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來過這裡,或就是出生在這兒,或在這兒長大。幾乎所有的旅游書上都用大量的篇幅,贊美的詞語描述這座古城。風凰城:這使人聯想到像火一樣飛翔風凰的名子,華麗而浪漫的讓人向往。當我終於走在風凰城的青石板路上,一切好像那麼的不真實,像在一個巨大的舞台上。城牆是標准的灰色城牆,深宅大院紅燈高掛,沱江上古橋倒影映著游船上的燈火輝煌。所有的人都像劇中人,在古城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浪漫故事.我當然也不例外,一進風凰城,便去買了一件蠟染的短旗袍,還有一把紅色的油布傘。穿著與古城相應的旗袍,打著紅色的油布傘,我的角色自然演的古色古香.....傍晚,經一位年輕人的指點,我找到了風凰城中一個湘西民俗表演場。看到極具民間色彩的表演:哭嫁和趕屍。哭嫁是湘西的特有的姑娘出嫁儀式。就連這裡的古老華麗的婚床都用淚滴狀的圖案做床上沿的雕花裝飾。姑娘在離開娘家時,要哭的悲悲切切,要哭的神鬼動容,要哭的撲天蓋地,要哭的音韻流暢……總之,哭嫁是湘西的極具戲劇性的結婚儀式,姑娘及伴娘都要大哭,特哭。以至於你若不知情會誤以為是奔喪。但這哭也不僅僅是嚎啕,而是一種歌一樣的哭唱腔,細細聽來,很有韻味的。趕屍,則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原本是因為漂泊在異鄉的人,客死它鄉後,為了葉落歸根,又因戰亂無法將其運回湘西,才有了趕屍一說。傳說是用巫術和特別的草藥將屍體暫時還魂讓其行走,由趕屍的人帶其回家。但我是不太相信的。後來在一些資料上看到:趕屍實際上是背屍。是由客死它鄉的人的家裡人請一個健壯的小伙子將死去的人背回來,一路上有一領路人帶著走。為了能順利到家,以趕屍稱之。讓路人回避並因懼怕而不打擾背屍的人。到了解放初期西湘剿匪之時,土匪利用趕屍來嚇唬老百性,借以達到他們偷運武器和毒品的目地。 但不管怎樣,在湘西確有趕屍的神秘傳說,而且以前真的有這種執業者,叫“吆死人”,或叫“趕屍匠”。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 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西才行得通。因為,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鄉路一般都穿村而過,當地人是不會准許死屍入村的。再者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當然這些都是道聽途說的,茶余飯後的磨牙話。我也是到了湘西才知道這些似信非信的故事的。可在這古老的湘西古鎮和大山深處的苗寨,什麼事不能是真的?但在傍晚的麻將聲中我還是願意認為它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幓人。畢竟這不是什麼浪漫的事。2006.09.20. 多雲轉陰其實,風凰城最具人氣的要數文學巨匠:沈從文的故居和他的墓地。當然還有大藝術家黃永玉的藝術影響和他在這裡的一切生活印跡了。到風凰城必去的地方是沈從文故居。跨進沈家大門,便是純木質的老三合院,院壩兩邊是廂房,正屋中間為堂屋(客廳),兩側為臥室,上面還有樓房。1902年12月,沈老就出生在這裡。1917年離家當兵,走出鳳凰,1922年去北京,兩年後開始創作,後來終於成了享譽中外的文學大師。他始終保持著邊民的淳樸、善良、耿直、倔強而又有義氣的秉性,說自己到底還是個“鄉巴佬”。這話一點不假,他的性格和創作都說明他確實是個地道的鄉下人,一個真正的人民作家。

在沈老的一生中最浪漫的事,要數他和才女張兆和的故事了。18歲的張兆和在中國公學曾奪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聰明可愛,單純任性。身後有許多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大約只能排為“癩蛤蟆第十三號”。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愛情,他悄悄地給兆和寫情書。張兆和把它們一一作了編號,卻始終保持著沉默。後來學校裡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之下,拿著沈從文的全部情書去找校長理論,那個校長就是胡適。兆和把信拿給胡適看,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胡校長答: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兆和馬上回他一句:我很頑固地不愛他。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兆和連忙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沒有得到校長胡適的支持,張兆和只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沈從文開始了他馬拉松式的情書寫作。1932年夏天,張兆和大學畢業回到了蘇州的老家。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二姐允和出來招呼了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對站在太陽底下的沈從文說:你進來吧,有太陽。沈從文不進來,允和就告訴他三妹上圖書館去了,不在家,讓他進來等。沈從文聽完說了聲“我走吧”回頭就走了。沈從文回到了旅館,一個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滿腦子盡是張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來後,允和把她罵了一頓:你假裝用功,明明曉得他今天要來。兆和說:我就是用功,哪曉得他這個時候來啊。允和讓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師請到家裡來,兆和終於鼓起勇氣回請了沈從文。心潮澎湃的沈從文回到青島後,立即給二姐允和寫信,托她詢問張父對婚事的態度。 他在信裡寫道: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兆和的父親開明地答:兒女婚事,他們自理。 帶著這份喜悅,兩姐妹便一同去了郵局,給沈從文發電報。允和擬好的電報是:山東青島大學沈從文允。很簡單。兆和的則是: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這也許是中國最早的一個白話文電報了,但郵局沒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裡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沒有放過沈從文。一次又一次來勢洶湧的打擊,使憂郁過度的沈從文陷入了病態的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這些難忘的經歷使他的心靈產生了對苦難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1988年5月10日,飽經滄桑的沈從文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把無限的眷戀留給了白發蒼蒼的妻子,就如同留給了人間無限柔美的湘西。為了了解沈老與張兆和的深深情感我特意去了沈從文先生的墓地。 沈從文墓地位於沱江畔的聽濤山,從古城的東門城樓外的虹橋前沿江下行3華裡路程,到得聽濤山,從山道向右拾階而上,不遠處便能看見一塊石碑,上寫“沈從文墓地”5個遒勁大字。墓地很特別,無塚,只用一天然五色石作墓碑。整個墓地素淨淡雅。碑的正面是先生手跡,上面刻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識人。”背面是先生的姨妹張充和女士撰聯並書:“不折不從,亦慧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碑文由著名雕塑家劉煥章教授鐫刻。在墓地另一處樹立的一塊長方形青灰色石刻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刻著兩行獨特的行草“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塊石刻是黃永玉先生與夫人張梅溪女士為悼念表叔沈從文先生,於丙子夏日敬立的。望著這塊石刻,我躊躇良久,萬千思緒在心頭.......在墓地旁我遇到一位老人,他神態凝重的反復念著墓碑上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識人。”讓我很是感動,於是舉起像機將他和那五色石的墓碑一起留在照片上......同是風凰城名人的著名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現住在香港.在風凰城裡有他的工作室和新舊宅院,很是特別。出東門城樓,就可見到黃永玉先生新建造的一棟頗有地方特色的青瓦翹檐木樓,據說黃先生回故鄉時就住在這棟木樓中畫畫。黃永玉先生是一位怪才;奇人。他在八十歲時曾自述:”余年過七十,稱雄板強,撒惡霸腰,雙眼茫茫,早就歇手;喊號吹哨,頂書過河,氣力既衰,自覺下台。殘年已到,板煙釅茶不斷,不咳嗽,不失眠數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豬大腸、豬腳及帶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瀏陽豆豉加豬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無一不愛。愛喝酒朋友,愛擺龍門陣,愛本地戲,愛好音樂,好書。討厭失禮放肆老少,尤其討厭涎皮賴臉登門求畫者,逢此輩必帶其到險峻亂木山上亂爬,使其累成孫子,口吐白沫說不成話,直至狼狽逃竄,不見蹤影。不喝酒,不聽卡拉OK,不打麻將及各類紙牌。不喜歡向屋內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讓人拍電影及旅游參觀。”黃永玉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記者問他:"80歲在人生旅途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他回答說:"兩個字,倒霉!我常常想,我怎麼一眨眼就80歲了呢?感覺像自己的年齡被人給偷去了似的。有時候又覺得像是突然中了一個大獎--我竟然80歲了!我要是50歲多好啊!"黃先生有很多年輕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是一些妙人,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常常會大擺龍門陣。同時,他也是一個極有生活情趣的人,會像年輕人一樣來打扮自己,每次都會以不同的形像出現在公眾面前。平常外出活動及作畫,他常常會穿上那條藍色牛仔褲,顯得"朝氣"十足。黃先生也會趕時尚。2004年,他看中了一款剛上市不久的寶馬Z4跑車,叫人查閱了大量資料,心想事成,後來居然有了一輛,還親自駕車跑了20多公裡。一個沒有受到過系統的美術教育,連中學都沒有念完的人,卻在繪畫、木刻、雕塑、文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而創造這個傳奇的先生把這歸功於他的勤奮。在黃先生的字典裡從來就沒有"退休"二字,他說:"我不自覺地活到了80歲,沒有變的是我的創作勁頭。我不停地想工作,不工作也沒有什麼干的。放下工作,吃,不喜歡。游山玩水,沒有意思。工作就是一種最好玩的事情。"在先生看來,工作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雖然早超過了退休的年齡,既不受單位管轄,也沒有人督促檢查,他幾乎每天都會拿起畫筆工作。不過,黃先生有時有了好興致,他也會放下手中的工作,邀請朋友們前來歡聚暢談。孔子有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那人到八十會進入怎樣的境界呢?先生曰:"臉皮太厚,刀槍不入!"對於風凰城,會因有了這樣兩位名人而驕傲自豪的,因為他們的確是與眾不同。他們是大家;大師,是我們這樣的凡人只能望其項背的人物。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風凰城:有著許多故事的古鎮)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